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无厘头水浒故事:完全强盗手册 >

第14章

无厘头水浒故事:完全强盗手册-第14章

小说: 无厘头水浒故事:完全强盗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老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所以我趁年轻就把三国演义连环画赶紧看了,其中有一段故事叫做“许诸裸衣斗马超”,说的就是姓许的扒了衣服和人干,结果被人射了三箭。

  事后有人评论:活该,谁叫他赤膊?按照评论者的理解,这就是说许诸这般赤身裸体地上阵,完全是出于对敌方弓箭手的一种挑逗,就连弓箭本身都会禁不住诱惑而从箭筒里飞出伤人。我们知道,在西方有许多S/M俱乐部,那里的诸多铁链子之类的工具要是一字排开,要比咱们当年白公馆和渣滓洞的刑具合在一块儿还要多。如果有谁像李许二人一样裸身进去一定是混身伤痕地给人抬出来。

  当然,把李逵的赤膊上阵的原因也归结为是他希望挑逗敌人的弓箭手很显然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而且毫无逻辑可循。但事实上就是这样,不管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只要铜锣一响,李逵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举着两个偌大的斧子冲出去,见人杀人,见狗宰狗。

  如同每次的恶战一样,当天与曹太公的那场战役也是这样儿,别的头领们还没等自己热完身,李逵已经提着一堆战利品打完收工回来了。事后回到梁山,宋江对他的评价是,铁牛每次都这样奋不顾身地上阵杀敌,太够哥们儿了,太讲义气了。

  据说,后来有一个叫施耐庵的小说作家在评价李逵的一生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被自己的结拜大哥用酒毒死也不会后悔,这算是真正的有义气;但倘若这个人是自己的话,就实在太没脑子了”出来混,仅有义气是不够的。





 
死鬼晁盖 


    无论任何一个对古代农民起义感兴趣的同学,只要能理解“乱世出英雄”这句古话是什么意思,相信就应该能理解晁盖当初在梁山上落草的激动心情。中国的古代,在混乱世界里占个山头落草为寇并不怎么丢人。

  用网友文嚎的话讲,那就是假如势力够大,只要看准时机举起一杆义旗说不定就能夺取天下,万一势力小,只要眼光准跟对庄也能封王拜相,当年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不知道这是不是劝人当海盗。卡夫卡说过“受苦是这个世界与积极因素之间的唯一联系”,由此可见不想受苦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积极因素,所以自古以来享福的都是西门庆式的人物。当然,卡夫卡说的是一般情况,不知道这条准则在乱世里是否也同样适用。

  据说每到乱世的时候总会有妖孽横行,在我的理解,这是指的乱世中秩序败坏,牛鬼蛇神都从所罗门王的瓶子里跑了出来,就象水浒传刚开始时,施大爷就写道宋江等人其实是被洪太尉从石头底下放出来的妖怪。

  当然,以上现象还有个文雅一点儿的说法,乱世出英雄什么的也就是这个意思。总之,在公元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那段乱世里,在水泊梁山上就汇集了这么一帮子牛鬼蛇神,他们在首领晁盖的带领下开荒耕地,贩卖私盐,打家劫舍,欺男霸女,尽可能地在这乱世中活得更加舒适一些。

  晁盖刚刚上梁山的时候,他并不是老大。当时的老大叫王伦,外号白衣秀才,取白马王子之意,是个典型的自恋狂。我们都知道自恋的人有许多相通的性格特点,比如说内向和追求完美这两项,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延伸下去,就可以解释成不喜欢自己的东西受到别人的打扰,另外,也不希望别人对自己的一切说三道四。一句话,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王伦不但对林冲上山就耿耿于怀,再上来一个很有老大相的晁盖,更是叫他烦得厉害。所以,一来二去就流露出了厌恶的情绪。

  开始的时候晁盖等人并没有怎么注意这个女人腔的小瘪三,只管自己在山上大吃二喝,有时候还不请示领导私自下山打劫个把行人捞点小钱儿,时间一长,王伦就不满意了,再也懒得给他们留什么面子,不爽的时候就拍桌子瞪眼睛的大骂,还经常以“统统给我滚蛋”来威胁。结果这句话还没说了三遍,就被刘唐一刀给杀了。

  通过这件事情,晁盖认识到了这么一条启发,那就是不管在哪儿,永远不要收留比自己牛逼的下属。所以当后来梁山的那一百多口人陆续上山时,晁盖最关心的并不是他们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祸,而是死死地盯着该人的眼睛,如果不出一分钟对方就会被自己震慑住而羞答答地低下了脑袋,那么就留;倘若对方的眼神比自己的还要犀利,我靠,什么也不用说了,要么一脚踢下山去,要么立刻派人干掉。

  他这么做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永远不能把有可能超越自己的人安排到身边,那等于是养虎为患。晁盖眯缝着眼睛安排这一切时,得意地笑了。但他却不知道其实这个道理早在很多年前就被别人知道了,比如赵匡胤。

  而且后者做得更绝——带着比自己牛逼的人不要紧,就算身边的这种人不止一个也无所谓,关键是在成事之后得叫他们统统全部消失掉。这个例子在我们的小学课文“杯酒释兵权”一节里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

  晁盖作为大宋朝的子民,开国元勋赵匡胤的传说他当然也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并没有听说过“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而是选择了后者在通往皇帝道路上干得第一件事情,那就是“黄袍加身”。

  因为在杀死王伦之后,谁来当山寨之主就是头等的大事了,晁盖这时候表现出了一个领导者的优秀素质和才能,不但假装生气地在早会上批评了刘唐一番,而且还赌咒发誓的说自己不能够当老大,他的理由是对于梁山寨主的这个位子,是要留给比自己还优秀的人才们坐的。

  吴用和林冲不是傻子,当然清楚就梁山目前存在的这几个歪瓜裂枣里面,还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优秀,所以便心意相通、将计就计地把一件黄颜色的大褂往他身上一套,说哥哥哎,老大就是你了。晁盖一边连连摆手嘴里说着不可不可,但两只手已经主动地伸进了袖子。

  于是,就这样,晁盖一举成为了梁山的新首领。后来有一个叫宋江的家伙在继晁盖之位的时候也曾干过类似的勾当,前面还眼泪汪汪地叫喊着谁杀了史文恭谁做头头,自己其实早就订了鲜花礼炮,就等黄道吉日修成正果了。后来有人对此评价是,照搬历史,毫无新意。

    凡是喜欢评书的同学肯定都听过《说岳》,凡是听过《说岳》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一句很牛逼的名言:“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不管是说书的还是听书的,估计都会以为这句话是岳飞说的,但它真正的作者其实应该是晁盖。

  而且晁某人当时的本意也和后人的揣测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按照梁山当时的境地,脱离危险和争取进步的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两个:第一是“武官不怕死”,这是毋庸质疑的,因为谁都知道在那个特殊的环境下,不管是三打祝家庄还是后来的连胜高太尉,靠的就是不怕死三个字,倘若谁都想当逃兵,唯唯诺诺不敢上阵杀敌,梁山早就完蛋了。

  而且在当时的那种状况下,不由得他们不去拼命,有人说梁山好汉之所以能这么做,靠的就是侠义二字,这种论断几乎等于放屁,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如果失败了,就等于把自己的脑袋全都摆上了高俅的案头。所以只能在反抗中求得退后之路,这样高深的哲学理念能够在一帮粗人的梁山水泊中创造出来,由此也可见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此为一。

  第二个方法就是“文官不贪钱”,很多人都以为晁盖在喊出这句口号来的时候是先知先觉地明白了打击腐败对整个强盗集团的重要性,其实不然,据知情人透露,这五个字最后其实可以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防”。

  按照字面上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把它理解成防备贪污,防止腐败,防止……Sorry,这其实是一个理解性的错误。晁盖所指的这个“防”,并不是这个意思,他创造出这个极具特色的十字箴言之上联,矛头和目标所指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整个梁山水泊上下,只需要防住一个人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这个人就是小旋风柴进。

  能熟练背诵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姓名外号,以及他们之职责的同学们都知道,梁山那么多人抢劫回来的金银珠宝,以及军事生活开销的大权,都只全攥在柴进一个人手里。当时他的头衔叫做“掌管钱粮头领”,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局长。换句话说,如果这个人的良心大大地坏了,那么梁山的前途也就大大地坏了。谁都知道财政局是天下油水最大的机构之一,如果这个部门的一把手动了歪心思,那么千里之堤的蚂蚁窝就十有八九从这里溃掉了。所以晁盖挖空心思地提防柴某人,也不是没有深刻道理的。


   当然,这都是晁盖上了梁山之后的事情。在没有上山之前,他只是一个小规模犯罪团伙的小头头。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水浒》里面有“智取生辰纲”的这么一档子事儿,领头儿的就是晁盖。

  其实那件事情要是说起来,罪魁祸首并不应该戴在晁某人的脑袋上,杨志的倒霉一方面是因为运气实在太背,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官府的粗心大意和选拔人才问题,跟晁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不管换了是谁押解,他们都要去打劫的,晁盖们针对的是金子银子,又不是单单和杨志过不去。但是倘若要真正地追究起责任和根源问题来,始作俑者其实并不是人们心中的首犯晁盖,而应该是他手底下的那个狗头军师,吴用。

  我们对吴用这个人都很熟悉,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靠的全是自己的舌头。也正是因为听了这个大舌头的煽动,刘唐、白胜和阮家三兄弟才稀里哗啦地滑向犯罪的深渊,从此堕落为朝廷通缉头号要犯。也许外人只能看见他们外表上的威风八面,而背地里垂头丧气的一声叹息,却从来没有一个人知道。

  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状况:一堆人就这么聚集在梁山上,除去吃喝拉撒睡不说,就连一年十几天假期这种旅游黄金日都得在山上想办法解决,而且你也知道,在当时根本没有什么网络游戏和流动电影放映队,腰鼓秧歌和迪斯科更是天方夜谭,在这种娱乐活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就只能选择踢蹴鞠(也就是现在被称为世界三大运动之一的足球之雏形)这种粗野的运动方式进行消遣,所以我们在看到每每在蹴鞠比赛上,负责进攻的吴用屡屡被阮小二们用合理冲撞的幌子朝腿上照死了踢,完全就是报复心理在作怪。“妈的把老子诓到这个鸟地方,多少青春被你丫给耽误了!”阮小七一个飞铲将吴用踹倒在地,嘴里恨恨地嘟囔道。

  只有晁盖是个例外。在没有被史文恭一箭射下马来那一刹那之前,他还傻呼呼地以为自己这步路走对了。也许在他的想象中,或许用不了十年,他就会推翻赵徽宗的统治阶级,自己坐上皇帝的宝座。

  尽管当时做这个梦的人并不在少数,但在晁盖眼里,不管是田虎还是方腊,也不过只是一座座刻在自己英雄里程碑上的死鬼而已。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具备了一切起义造反的条件,但最后的胜利果实却被一个叫宋江的黑鬼给吃了。

  当然,在吴用找他研究怎么样去打劫杨志的生辰纲时,他根本没有料到自己最后的结局,也不知道这是自己走上自我毁灭道路的开始,于是二话不说就痛快地答应了。非但如此,还拉了自己在麻将桌上的两个朋友刘唐和公孙胜一起参加进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在水浒的彩色连环画上看过了,先是晁、吴、刘、公孙四个家伙象搞传销的一样,大夏天躲在一个密不透风的地下室中悄悄密谋商议,最后满头大汗地商量来商量去,计划考虑了无数次,还是觉得有些势单力薄,这时候吴用的老鼠眼睛骨碌碌转了半天,想出三个非常有潜质的下线出来,可以发展一下。

  这三个下线是亲兄弟,分别叫作阮小二,阮小五和阮小七。书中暗表,其实阮家兄弟本来一共有七个,属于百年难得一见的多胞胎,但是大家都知道多胞胎的质量都不怎么样,所以在阮老娘将他们兄弟一股脑儿全生下来的时候,最后只有他们三个活了下来,剩下的都“格儿屁”了。阮老爹没什么文化,不会给他们三兄弟取个类似于“及时雨”或者的好听名字,最后索性就按照他们出生的顺序,分别取名叫作二、五、七。

  这兄弟三个长大以后,老五和老七倒是对自己的名字觉得无所谓,但是老二不高兴了,毕竟‘小二’两个字儿再加上一个‘软’,给了谁都不会乐意,所以他便在傍晚的时候在半道上截住了村里私塾的语文老师,非要叫他给自己取个外号,原则是不管叫什么都行,但是绝对不能再带任何一个关于软和小的文字,谐音也不行。

  私塾老师想了半天,说那就叫个生猛一点的吧,“立地太岁”怎么样?阮小二琢磨了半天觉得怎么着也比原来的强,正要心满意足的离开,忽然想起自己的两个兄弟,便顺口说麻烦老师帮他们也取几个外号吧。老师还得着急地回家喂猪,被他缠得紧终于不耐烦了,随口说那两个短命二郎和活阎罗,乐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去吧。说完便拍拍屁股走了,留下阮小二呆站在当地,不知道该怎么回去向兄弟们交代。


    当吴用找到他们的时候,这三个刚刚取了新外号的哥们儿正在家里练习签字,正不知道该向谁显摆,见吴用投怀送抱地跑了过来,便一窝蜂似地围住他纷纷给他签名,没一会儿,吴用浑身上下就都被哥仨用劣制的毛笔写了满满一身黑墨。

  吴用眼见前天刚买的一身新衣裳顿时成了黑炭,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是因为有事找这几位,所以又不能发泄出来,只好压着怒火假装笑嘻嘻地用刚擦完裤子的手在阮小二的脸上摸了数把,顿时把他也变成了非洲人。

  接下来,四个人便嘀嘀咕咕地商量了起来,没过三个小时,协议达成了。吴用的许诺是事成之后每人都可以在东京的繁华地段获得一套三居室的大房子,水暖煤气一应俱全,并且还有小区统一宽带入户,自己住或者收租金都行。大家都知道当时的东京城和现在的上海广州差不多,放到现在谁要是想拥有这么一套房子最起码也得撅着屁股干上五六十年才能买到,所以这个诱惑力不可谓不大。

  这样一席话说下来,阮家三兄弟心里早就痒成一团,也没想到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就能这般容易地落到了自己的呆脑壳上,没多想就和吴用签了合同,从此踏上了一条再也没有回头机会的道路。就让我们原谅这几个可怜的穷人吧,直到当他们弟兄三人象蹲监狱一样地坐在梁山顶上呆呆地眺望东京时,他们的脑袋里还在痴痴地想,“在那等灯火辉煌的街头,还有属于我的一套房子。”

  接下来,就是安排如何行动的时候了。等晁盖带着刘唐和公孙胜与吴阮四人顺利接上头,即将要马上动身去买到黄泥冈的车票时,忽然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没人会制造蒙汗药。所幸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他们并没有乱成一团,而是七个人同时心照不宣地想到了一个人:白胜。

  白胜和孙二娘一样,也是开饭店的,而且同样喜欢给客人们在饭菜里搁一些类似安定片儿的佐料。不过他和孙二娘使得并不是一路货,前者的蒙汗药是从东京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