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达摩出身传灯传 >

第3章

达摩出身传灯传-第3章

小说: 达摩出身传灯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主矜功寺与经,人天小果漏之因。
  智圆体寂真功德,不落人间色与声。

武帝不悟经义
  梁王自谈功德之后,始不事外面作为,收入在性中修证。第着己用功者,由精会粗易;郛郭从事者,由粗入细难。梁武浮名好佛,兢兢在语言文字上探讨,及至谈禅悟偈,漠然无得也。
  一日,帝又请问达摩师曰:“圣谛之文,弟子口尝诵之;圣谛之义,弟子心尝思之。其奥妙精微,非浅鲜胸襟所能测识第一义之旨,今愿窃有请也。”达摩曰:“圣谛之义,文字虽??,一言一蔽之,曰廓然无朕而已。朕之一言,至矣,尽矣。”梁武解误,则文字化为真诠。达摩南来,还佛梁武,其首班矣。帝惟不然,又问曰:“对朕者谁?”达摩曰:“不识夫?不识即无朕,无朕即不识,不识无朕,二而一者也。”帝犹然不悟。佛家点化弟子,只在一字之间。三教不解,机不合矣。规规为虚文所拘留,非达摩西来之意也。本月十九日,不告于王,遂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识,谓之壁观。
  梁武浮名好佛诗:
  如来修证性中求,郛郭工夫逐浪浮。只向语言为探讨,方圆龃龉不相投。
  梁武请问圣谛诗:
  圣谛如来第一篇,其中意义必精玄。请师乞为明开示,俾得持循作圣美。
  达摩答武帝诗:
  要知圣谛其中义,无朕之精自廓然。陛下洞知无朕妙,西方佛果已修圆。
  梁武帝不悟诗:
  一隅甫举反三隅,始足谈玄号上儒。三四发明浑不解,依然蔽固一愚夫。
  达摩潜回江北诗:
  出昼依回不舍王,为王可武与为汤。梁王不是如来器,决志潜回抵北江。
  达摩嵩山面壁诗:
  少林篙岳好修持,面壁其中寂语词。匪为一身完证果,多因等待续灯儿。

达摩嵩山演教
  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从游之徒,有道副、道育、尼总持诸人,朝夕趋陪,以求济渡。评三子证修,虽有浅深不同,然游于达摩门者,彬彬皆佛物,无弃物也。所谓升堂矣,第未入于室也者。达摩因梁武专在言论上修持,不从寂静中证悟,卒于佛无成,于道无得也。遂惩其弊,一味面壁而坐,以寂灭示三子。壁虽障于目前,彼之剖破藩篱,达观无际,壁不能翳其毫忽。居于方内者,觉面前多封闭垣墙;超于域外者,眼里无全牛。觉层峦迭壁列于前,彼视之皆空矣。故达摩九年面壁,不待达摩心坚石穿,壁因达摩坐观,亦化其顽石,勒成一尊达摩。迄今嵩山石壁,俨然有达摩尊者遗像。非其坐观之大验欤。
  三子从游达摩诗:
  达摩选佛到中华,炉冶英才作叶伽。三子共沾春雨露,兢兢鼓棹觅灵槎。
  三子所造不同诗:
  学业难教一律齐,彼苍赋禀有贤愚。譬诸草木分区别,何独于人有所疑。
  达摩面壁示教诗:
  达摩面壁意深微,示众修持志莫移。勿道眼前坚莫钻,工夫克己剖藩篱。
  达摩观壁皆空诗:
  石壁徒能障浅衷,高人达览境皆空。性天湛湛原无物,壁立参前有主翁。
  顽石肖像达摩诗:
  自古人为万物灵,从来有志事终成。试观面壁高山石,日久年深肖像形。

神光弃儒从释
  婆罗门有一僧人名神光者,人品清俊,资性聪慧,表表一旷达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抚髀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孔老,予不获出入其门墙;庄易,予不获从游其左右。与其浮慕前修,勿若求师近代。何代无贤,顾人自得耳。”神光进退于儒释之间,终舍正学而从左道。故功名富贵,等若浮云;证果修持,好如饴醴。有诗为证。
  神光旷达诗:
  仪表魁梧行莫羁,灵襟空洞逸绳规。伟才若付良工手,斫就能将大厦支。
  神光博览诗:
  不直堂堂具表仪,无形仪表富襟闭。笥经莫拟便上腹,敢谓身肥没字碑。
  神光好佛碑诗:
  家鸡野鹜两提衡,厌旧欢新出世情。二祖若教难诳诱,达摩衣钵孰相承。

神光欲从达摩
  神光僧闻达摩大师乃西天得道比丘也,现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欣欣喜曰:“才说无师却有师,古人负箧从师,不惮千里,况嵩山去此甚近。所谓至人不延,学步即亲者也。欲求解脱,非至人点化不可。欲师至人,非从游其门不可。有志而莫之学,是谓自弃。有师而(原书下缺一面)嵩山少林寺,参谒达摩,求其训诲。达摩见神光之来,恐亦好名之士,易为迁就摇惑,不专志传灯者也。达摩南来,正欲得中人以上与之语上,无论他后日得髓,且试得今日来意。意稍不诚,一挫即却矣。故面壁自若,不知身后有人参谒;缄然自若,不知左畔有人乞言。神光僧不以师为吝教,惟罪己为不诚。来意精专,可盟金石。师坐终日,彼亦侍立终日。师面壁坐,彼面师立。师不语,彼不去。如此效诚者半月。有诗为证。
  神光参谒达摩诗:
  躬往嵩山谒达摩,求他容授说波罗。至人若肯传神髓,大地黄金酪搅河。
  达摩面壁自若诗:
  面壁无言匪拒人,示渠默坐作持循。参师即悟参禅旨,岂谓规规试意诚。
  神光来意精专诗:
  从师学道匪沽名,师不优容意不诚。面壁端然无指示,面师屹立效章程。

神光励志求师
  一日,神光僧又自思曰:“不凿石,不逢玉;不淘沙,不见金。奕秋小数,不专心致志且不得也,况如来宗旨,可以二三之见求之乎。且古人刻志求佛,遗行斑斑可证。有敲骨取髓者,有刺血济饥者,有布发掩泥者,有投崖饲虎者,若此之类,难以枚举。况我又何人,敢不益励乃心,肯以师不礼貌辄少变其志。佛难人为,辄委靡其行乎。”
  神光立志诗:
  美玉精金出凿淘,奕秋小数致专求。如来无价金和玉,丝发因循不到头。
  神光仿古诗:
  古人学道意专精,饲虎投崖效滴涓。刺血济饥并取髓,掩泥布发事斑斑。
  神光策立诗:
  古人为道几捐生,何独区区不殒形。得与达摩为弟子,胜如虚度过浮生。

神光立雪从师
  神光僧为从师志一,慕道精专,忘却天时人事。时当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使非励志之夫,鲜不畏寒却步矣。彼依然坚立不动,唯知求教明心,不知六花裂体。逮迟明,积雪过膝,其寒冷当何如者。自常人论之,身为重,道为轻。纵师不以我为诚,亦不关甚紧要,何为苦节如此。彼则谓:“师之难我,雪之侵我,未必非彼苍玉成之意,过膝何足恤,纵雪积过腰,亦所甘心也。”此情此际,虽鬼神可格,金石可大矣。”达摩师始悯而问之曰:“汝立雪中,当求何事?”光含悲曰:“唯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而已。”
  神光立雪诗:
  露领冲寒立雪中,雪深过膝不移踪。从师励志诚如此,得髓真传捷利锋。
  达摩问神光诗:
  雪中久立欲何求?耐冷精诚贯斗牛。知尔远来应有意,为观春色到皇州。
  神光叩达摩诗:
  弟子从容覆圣师,恭承明问发愚虑。慈悲普渡诸群品,甘露门开万泉苏。

神光断臂见志
  达摩师见神光僧所为济人而非济己,利物而非利身,志向可谓公且伟矣。遂与言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虽难行而实能行,虽非忍而实能忍若水。小德小智胸襟,轻心慢心学问,一旦希顿悟其真乘,徒劳勤苦,何免于得哉。以子之立雪志非不坚,以子之普度心非不广。第适所云无上妙道,非仅仅耐冷之夫,顿超真乘,而谐满慈悲之愿也。”神光师本日闻师诲励,感激与奋迅交并,自思曰:“天下无难事,都因心不专。立雪不足以见志,断臂始足以鸠心。”乃潜取利刃,自断左臂置于师前。达摩见其剀切如此,叹曰:“真如来法器也。”遂为弟子。有诗为证。
  论道精妙诗:
  妙道难行却厉行,忍而非忍两交横。纤微智德能希悟,轻漫之心得上乘。
  断臂明志诗:
  世无难事贵心专,闻教彷徨着祖鞭。断臂鸠心一师前,任渠铁砚要磨穿。

达摩为光改名
  且说达摩师,自得了神光弟子,潜自喜曰:“不意晚年获一佳士,不惟如来宗旨有托,吾南来选佛之应,亦不虚矣。”一日,唤而谓曰:“上古诸佛,最初求道,往往为法言形。子昨断臂吾前,亦不亚古人。人形苦节,且智慧不摇,勤求可与。吾为汝更名曰慧可。命名有深意,子当顾名思义。慧者益求其慧,可者益求其可。愈证修则愈浑化,直至无慧名无可称,方为功行完满。有诗为证:
  喜得神光诗:
  神光坚志遂凡庸,异日传灯作正宗。吾道有人吾志遂,寸衷不觉已怡融。
  夸神光诗:
  古人求道每捐躯,断臂神光志亦孚。苦节方能传妙道,如来残照属吹经。
  为光改名诗:
  沙空最重慧超群,笃志勤修始可揣。子讳可更为慧可,顾名思义大吾门。
  三美神光诗:
  神光参谒意何诚,积雪侵肤动悯情。不是利刃伤左臂,过磨还不为更名。

慧可请问法印
  神光僧获备员为达摩弟子,又幸达摩为之更名,不胜雀跃,以得承训为幸。一日,从容请曰:“弟子从游门下,为作佛也。顾作佛自法印始,不知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欲慧可收敛,在灵性上用功,不欲在见闻上探讨,故应之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闻言,即悟曰:“人在郛郭,心者性灵。师曰:『非从人得』,心从心悟可知矣。”自后慧可,言语文字,皆视为糟粕,一味在性灵融会体认。
  慧可请问诗:
  备员弟子为更名,雀跃超筵藉玉成。诸佛光年为法印,乞师逐一为闻陈。
  达摩回答诗:
  法印虽从诸佛遗,世人未可得精微。达摩微白形骸点,慧可融通悟骨旨。

岳神听师讲经
  一日,慧可、道副、道育诸徒在法堂坐,听师讲经说法。忽见一老者,姿容苍古,冠服庄严,步履从容,言谈慷慨,直趋至法堂,求达摩讲经。诸徒接见,道是坊郭致仕稳翁,独达摩识是嵩山岳帝,不泄其机,与之进待,以宾礼,赐之坐,以聆讲说。本日,慧可僧常值,尚未进经开讲,先启口问曰:“太宇清宁,天君寂若,庶几妙道有得。今弟子心多震撼不宁,何以能悟无上宗旨?讲经??安心意焉,请师且为弟子安此未宁之心。”师曰:“汝欲心宁,可将心来安。”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既不可得,则子心境吾正安之矣。”老者获闻安心之说,不觉了然大悟。降阶谢曰:“经从耳进,须用心融;心稍不宁,则上人开发祗说铃也。弟子之所以去佛道远者,亦为染着声臭色天相,君所以胶扰不宁。今后予知所从事矣。”慧可曰:“心本常空常宁,滞有则实,徇象则扰。吾徒必境象两忘,始为了证佛事。”师曰:“二子之谈,善哉。”本日遂辍讲,相笑而别。
  岳神趋堂听经诗:
  苍古姿容步履闲,服弁庄重伟言谈。趋堂为听禅师讲,二子惊疑辍仕官。
  慧可求师安心诗:
  慧可经筵启达摩,天君扰攘失安和。谈经未落安心急,不识金针砭若何?
  达摩点化安心诗:
  子欲安心讵有他,觅心扰????。太宇清宁无觅处,子心祖饯两?谶。
  岳神有感诗:
  吾心染着色和声,胶扰心中不获宁。今日获闻师指点,始知从事???。
  慧可感悟诗:
  常空性地与常宁,徇象之夫扰失平。境象两忘真体现,参禅妙决已无赢。
  道育赞叹诗:
  佛法相传总是心,虚无寂灭是金针。灵台染着些儿物,不是如来去后音。

国王思慕达摩
  且说异见王,自别达摩以后,无日不卷卷而语其西福也。一日,备办贡仪,谨????而书一通,遣使南渡。一则进贡中国以??,一则迎接达摩以还国。时魏庄帝永安元年正月五日也。魏帝览其奏问,收其贡仪,问来使曰:“汝国王欲接达摩西渡,现今达摩客居少林,去往少林寺,旦暮遇之矣。”言讫,宴待来使于五凤楼,诏宋云出使西域。
  国王遣使南渡诗:
  自忆当时别叔尊,海堧祖饯两语谶。悬悬终日空张望,冥冥数载雁无影。
  春去春来人不见,修书遣使渡南滨。一来贡献中华主,更欲觅访骨肉亲。
  宋云奉诏西域诗:
  一自丹凤下九重,宋云整冠答圣聪。奏请天朝因终事,遣汝赉诏往西戎。

少林寺访师
  宋云奉诏往西域,武王偕西域使同尘少林寺,访问达摩。达摩在少林寺,面壁而坐。西域使臣,将见王之书奉达摩。达摩览之,不胜欢欣曰:“国王安否?”使臣曰:“无恙。”达摩又曰:“功完行满有定,何劳远来以受此奔波之苦乎。”使臣曰:“此职分之所当为,何足恤哉。”达摩又询问宋云曰:“差大夫往西域封王耶?”宋云曰:“然。但西域风俗事宜,未之窃领问焉,明以示我。”达摩曰:“风俗事宜,纷纷繁杂,一语不足以竟其毫未矣。大夫乞言于来使可也。”宋云领此语,虽慧悟于心灵,亦不能洞达其旨镜。”达摩嘱来使,恭身都辞师去:“莫待予言而后何。但予有数语,留为后验。”遂说谶曰:
  火另勿生心,山具令人寻。两木不同根,目久亦非真。有诗为证,
  诗云:
  禅师语句意玄玄,心中踌蹰不情然。今日少林分别去,未知相逢是何年。

志欲西归
  达摩师在少林寺别了宋云,面壁九年,功完行满。一日,欲西返天竺,乃谓从游众门人曰:“吾十年遇般若师传授,谓六十年以前当在本国行化,所谓时未至不敢出。六十年以后,当往震旦行化,所谓时已至不敢违。且曰,震旦之地,所获法器菩提,不可胜纪。从游众生,令之契悟神明,勿规规徇有。为功业南渡,未几即可西归,无得久住。今我兢兢佩服师训,六十年前在西竺,六十年后在中华。自南渡登岸,接见萧昂,金陵获瞻帝主,嵩山知遇汝辈,一味在契悟神理上发挥,勿令众生浮慕。有为事业虽斑斑皆我之身教,实源源遵师之心法也,果南方法器菩提不可胜纪,第佛化少弘。功行小满,吾能久拘此哉。归欣欣,可止则止,可行则行,时不我与,汝诸生其谓之何。”众徒曰:“愿师久住中华,济渡万方群品。”有诗为证。
  达摩遵师训诗:
  般若曾将道授予,时行时止作从违。渡南广有菩提器,也合西归勿滞濡。
  又诗:
  忆自登舟达海南,萧昂梁武及诸??。皆令性地参圣理,不在施为事业繁。
  又:
  中邦演教已多年,法器菩提满座筵。震旦不能留迹住,洞庭湖里驾归帆。

初授慧可
  达摩师欲将如来衣钵传与诸徒,不知何人可膺重托,又谓众徒曰:“时至矣,菩提将不久去矣。汝等从游有年,欲将正法付汝行持,汝勿谓隔世难言,试各言所得,我将采焉。”一门人名道副者先言曰:“如弟子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意者可以传正法乎?”达摩曰:“子之所见,徇外遗内,得吾之皮矣。可与共学者也。”次一人名尼总持者白其所得曰:“某亦恶乎见哉。弟子今日所解如庆喜见阿问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如此而已,意者如来正法属我行持乎?”达摩曰:“子之所见,入而未深,得吾之肉。可与适道者也。”断二子之后,一门人名道育者,第三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