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当代-2004年第4期 >

第17章

当代-2004年第4期-第17章

小说: 当代-2004年第4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大学毕业了?”
  “我没有考上大学。”
  他似乎有些惊讶地楞了一下,但是什么也没有说。
  我的眼泪就是在那时流出来的,它们顺着我的脸流淌,就像是我们脚下的乌鲁木齐河,天山上的融雪每年一到六月就开始化成水,它们经过了森林,雪山,峡谷,缓坡,草滩朝乌鲁木齐流,先是经过乌拉泊,然后又流过燕儿窝,它们经过了父亲的骨灰和遗像……然后,朝乌鲁木齐流过来,直到我们脚下,就像那个破旧的留声机一样,放着让人想哭的曲调。
  我没有擦自己的眼泪,我想大哭一场,就像演员在舞台上那样,放声大哭一场。我希望我的哭声能震动乌鲁木齐,然后传到北京去,让所有人都听到。然而,我的呼吸在一开始就被窒息了,意识到了自己像个演员,我的嘴竟然张不开,发不出声音,哭不下去。
  他默默地看了我一会儿,上前拍了拍我的肩,脸上仍然带着那种仁慈的,宽容一切的微笑,说:“我住在二宫农机场子校宿舍。”说完,他继续朝前走。
  我转过身看着他。
  突然,他停下脚步,回头看着我,想了一会儿,才说:
  “把我的词典还给我。”


    中国式离婚
王海鸰

    王海鸰《牵手》后又一力作:中国式离婚
  《中国式离婚》是一次对中国人婚姻状态的深度探访,讲述的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婚姻问题。本书深刻剖析了三对夫妻的情感和他们各自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通过一个普通家庭走向离婚的发展轨迹,放大了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从而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王海翎解剖《中国式离婚》没有第三者婚姻一样脆弱
    作者:北京晨报 
  当斯文娇小的王海翎跟记者聊起她的新作《中国式离婚》时,一点也看不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咄咄气势。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北京台播出,《牵手》之后蛰伏四年的她这回将带来什么婚姻启示录呢? 
  一个自我忽视的女人
  记者:在《牵手》和《不嫁则已》中,婚姻的失败与男人有很大关系,但《中国式离婚》却归咎于女人,为什么? 
  王海翎:这是一个因为“望夫成龙”造成婚姻失败的故事。蒋雯丽和陈道明扮演的夫妻状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女人希望夫贵妻荣,并为此殚精竭虑地推动丈夫升迁、发展,可是一旦夫贵之后,她却开始惶恐不安,于是不停地折磨自己和丈夫。所以,女人对自我的忽视是造成婚变的重要原因。 
  记:在《牵手》和《不嫁则已》中,第三者插足是导致婚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部《中国式离婚》里,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第三者,您似乎在回避外遇的问题。 
  王:是的,第三者是婚姻的杀手之一,但是婚姻破裂的根本并不是那些能够一眼看透的外因造成的,更多时候是因为男女的性别和社会角色的差异。按照“男才女貌”的传统心理,人到中年,男人成就斐然,优势越来越明显,女人因为青春不再而失去天然的吸引力。当双方距离彼此的要求越来越远时,婚姻双方的平衡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被打破。我为什么不让第三者进入这个故事,就是想打破一些人的侥幸心理:没有第三者的婚姻一样会很脆弱。 
  一个向上走的女人
  记:您对婚姻的态度是灰色的吗? 
  王:我一直都是积极的,其实在《牵手》和《不嫁则已》中,我都强调了女人必须独立、发展的问题。如果一个女人在变老的同时,内在的魅力和修养也在丰富和变化,那么她就会是一个向上走的女人,即便失去了婚姻,她至少还有自己,比如这部戏中的肖莉,我就很欣赏她这一点。 
  记:剧中的刘东北虽然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但是他很能说出一针见血的“高论”,您是不是通过他想表达对婚姻的看法? 
  王:对。在我的不少作品中,都会有这样一位“代言人”,像《牵手》中的唐马、《不嫁则已》中的沈平,他们是剧中的“边缘人物”,但却能说出一些带点刺痛感的真理,这样的话正面人物却不便说出,所以他们就代替我打一些尖锐的“擦边球”。(田小满)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不结婚的人更要看
 
                 北京青年报 
  在电视剧即将播映的同时,小说《中国式离婚》也同步推出。曾写出《牵手》、《不嫁则已》、《爱你没商量》等一系列反映中国家庭悲欢离合故事的女作家王海鸰再度“出手”,只是“目标”更加明确,锁定中年情感危机的人群。  这部被称为“现代版《围城》”的小说,以白描的方式描述了三对夫妻在婚姻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放大了中国人婚姻生活带来的伤害与痛苦,还把它们“归纳”为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初读过后,使人对婚姻有一种灰暗的感觉。对此,作家王海鸰却认为,书中描述的婚姻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太普遍了,因此她建议这部书“结婚的人要看,不结婚的人更要看;幸福的人要看,不幸福的人更要看———这是为了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信任与责任的思考。”  从《牵手》开始,王海鸰的作品就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更是独创了一种方式,即先为电视剧构思一个剧本再“改写”成小说。这位年过五十的作家对电视剧这个年轻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好奇。在她眼中,写小说、剧本、话剧、电影,这些不同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电视屏幕很严酷,对作家来讲充满了挑战,很刺激!曾经有人劝我少写点电视剧,说作家‘触电’容易‘把手写坏’了,可在我看来,这种担心没有必要。当初《牵手》不仅观众爱看,小说也创下了印刷26万册的佳绩,证明作家完全可以‘双丰收’,其实,现在的影视作品中缺的不是戏剧,而是文学!”(王岩) 

     《中国式离婚》热播 王海鸰:婚姻需要大智慧
 
      作者:北京日报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热播,从《牵手》开始到《中国式离婚》,编剧王海一路描绘婚姻的困惑,然而作为一个女作家,她的笔却总是直指婚姻中的女人,而男人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理解、包容甚至同情,同样让人不明就里。周日下午阳光明媚,落地窗外满目青绿,王海鸰淡妆端坐,在家中接受了采访,以一个作家且婚姻专家的口吻欣然解答记者的种种疑惑。
  记者:当年引起轰动的《牵手》中您提出婚姻问题,《中国式离婚》似乎让观众看到了婚姻的殊途同归。虽然身为女性,您的立场往往更偏向于男人,对吗?
  王海鸰:不尽然,确实有一部分观众看过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但身为作者,我只是把自己感受、观察到的生活状态通过文字传递出来,没有立场的偏倚,观众看后的结论是我不能掌控的。1000个人有1000种婚姻,大家看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有人看到了绝望,有人看到了启发,有人把它当成镜子。当然,我也可以写一个花心男人如何让他原本幸福的婚姻走向崩溃,但那对我来说是不可掌握的,所以,我始终把作品的重心放在女性身上。
  记者:《牵手》的结尾,钟锐和晓雪终于领悟了婚姻中男女要共同进步,明天是美好的。而《中国式离婚》似乎是在以愈加生动的细节呈现出理想婚姻的不复存在以及现实婚姻的无可挽回,这是您的初衷吗?    王海鸰:《中国式离婚》我写了一个望夫成龙的状态。古往今来“男才女貌”的大社会观使之成为女人的主流心态,本来无可非议。但我觉得任何要求都要有度,无度就会导致婚姻反目,这是我观察到的状态,我想写出来。开放式的结尾没有必然的结局,我希望用形式上的不确定让大家注意到,林小枫觉醒了,宋建平也惭愧,婚姻双方都意识到在婚姻中的失误。离婚还可以复婚,无所谓绝望,我的初衷则是希望观众看到更深一层的内涵,婚姻需要一种大智慧,需要糊涂。
  记者:您借刘东北的口概括出婚姻的三种状态,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借林小枫父母的婚姻揭示宽容、妥协才能维系婚姻,也就是您所说的糊涂,对吗?
  王海鸰:我坚信婚姻没有解决之道,成事在人,无论什么生活形式都可能幸福或者不幸,关键是看人对生活的把握。《中国式离婚》里的刘东北,《牵手》里的谭马,《不嫁则已》里的沈平,他们说出了我对生活最极致的看法,一夫一妻制,一生只爱一个人我都觉得事实做不到。我创造这些遭到社会道德批判的人是想通过他们的口说出一号人物不能说出口的真理。一部作品如果不能把作者的看法说出来一定力度不够,但我也并非为力度而力度,只不过想一吐而快。 

作家王海鸰作客新浪谈《中国式离婚》实录(上)
  
  作家王海鸰于9月16日15时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谈新作《中国式离婚》,与网友交流创作体会。
    以下为聊天实录(上)     
    主持人 :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今天下午请到了著名作家王海鸰女士来到新浪网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欢迎你,网友也非常欢迎你,等待你的到来。
   王海鸰: 谢谢。
   主持人 : 您平时上网吗?
   王海鸰 : 平时不上网,到网上只是发稿子。
   主持人 : 您平时获得信息通过什么渠道?
   王海鸰 : 还是报纸。
   主持人:王女士的作品非常引人关注,所以今天我们把她请来谈新作《中国式离婚》。网友也留了很多的问题,有谈作品的,也有咨询的,可见婚姻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关于爱情、关于婚姻,网友们都有很多话要说,王女士也有很多独到的体会跟我们分享。非常欢迎你来作客。   
    王海鸰 : 谢谢。
    主持人 : 在我身边有一位记者朋友。
    李冰 : 我是《信报》文化对话栏目的主持。
    主持人 :非常欢迎你,有一位美女坐在身边,我感觉很有底气。   
             我们先说《中国式离婚》通过故事的形式揭示了中国很多现象,大家都想问您如何想到写这样一本书,在准备的过程中自己是怎样考虑的?
   王海鸰 :是这样的,制片方找我写一个关于离婚方面题材的东西,我一般接这个东西的时候,要看你这个东西我这个地里能不能种得出来,你如果找我写官场、写经济,我这个地里面种不出菜来,你如果说写家庭、写离婚这是我比较擅长的。后来我一想,婚姻这个事情,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涉及这个话题,而且又是我擅长的领域。   
              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我觉得你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离婚很多,为什么选这个角度,我觉得是一个“正面强攻”的角度,没有非常意外的事情,没有离奇的情节,是一个主流的状态,我觉得是男女婚姻当中、尤其对女人来讲是主流的心态——从嫁的时候就想嫁得好,社会地位决定的男才女貌,男人一定要好,女人选完了男人以后,选完了又想夫贵妻荣。我觉得这个有一个度,什么欲望过了就有什么灾难,我个人观察觉得这是一种主流的状态,我很想把这个写出来,而不是写一种其它边缘的。它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你能从其中看到自己,就作为一个坐标摆在这儿,如果不对就绕开走。   
    主持人 : 镜子的作用,很多人都喜欢你写的这面镜子,有很多的反馈,包括书和电视。您觉得您的目的性达到了多少?
   王海鸰 :我现在没有做这个统计,至少我目前的感觉大家注意到了,而且共鸣了,这个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作品,我希望它不光是消遣,如果只是好看的故事,每天晚上一顿精神的盛宴完了就完了。我希望它是作为一个话题讲出来,它是我们生活中来的,每一个发故事的人都是我们周围的人,你感觉到周围很多人都是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至少我觉得这个作品目前能够引起共鸣,这是我最欣慰的。   
就像你说的正作用和负作用占百分之多少我没法统计,但是我觉得大家关注了就够了。
   主持人 :作为一个记者也是读者,我们听听李冰的看法。
   李冰 :我觉得这个书名叫《中国式离婚》,陈道明说,他理解的男人公就是想离离不了,你觉得这是什么情况?
   王海鸰 :这是一种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比如前不久我们讨论婚前AA制这种财产公证是否伤感情,可是这在西方已经由来已久。我觉得在西方有很多理性的东西,西方是先小人后君子,我们是先君子后小人。我们想的是结婚的时候可好了,在一块过吧,结婚的时候就想白头偕老,谁想离婚的事?我想这个都是不确定的事,你一想到可能会分手,提前未雨绸缪,按照我们习惯的中国式的思维,就是先君子后小人,由于刚开始抱着这样的期望,离婚的时候就不接受,就会打的非常痛苦。
  尤其是当女人作出了所谓很大牺牲的时候,越发会这样。因为我们传统的定位是男才女貌,女人为男人的才、为他的这个地位,为他在家里谋福利要做出很多的努力,距离拉开之后,她的失落很容易产生。   
    主持人 :你刚才谈到的付出,或者说社会上可能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倾向于同情女性,同情较弱的一方,于是社会上养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女性的依赖性给男人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王海鸰 :压力,男人很不容易,女人也很不容易。前几天中国妇女杂志社一个编辑说,我们女人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来写?我觉得正因为女人不容易,我跟她讲男人很不容易,男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他只能做强人,女人还好,有两条路,可以做贤妻良母,还可以做女强人,双方都要体谅对方。我后来说正因为女人确实不易,所以我才站在女人的角度上替她描绘了这种心态,替她作出了刚才说的一面镜子也罢,提醒也罢,我觉得是一种提醒。   
    就是说你同情的方式不一样,你一味去安慰她、去抚慰她,不如大呼一声,各有不同的方式,大呼一声也是提醒。   
    网友:你是作为一个女性的角度,我觉得从男人的角度想问题,或者说想到了男人身上种种不易,替他们着想,请问作者,你觉得自己对于男人的了解是超过于女性,还是说因为你太了解女性了,所以才这样写?   
    王海鸰 :我当然是更了解女性,我曾经写一本小说《大校的女儿》的时候,我几乎就停滞写不下去了,后来跟朋友打电话,我就不知道怎么办,我就不了解男人心理怎么想,他说你不了解就白描,我就白描,我就写这个事,我避开写他的心理,我不了解他,我只了解女人,其实这是一个女人视角的东西。   
    主持人 : 现在呢?
    王海鸰 : 是。还是女人的视角。   
    网友:其实看完《中国式离婚》,我反而更同情林小枫,我觉得这段婚姻失败的原因是宋建平对婚姻的冷漠和不关心。
  主持人 : 你怎么看?
  王海鸰 :我认为只要是婚姻失败,就是双方的失败,双方都有责任。就算是男人花心,有外遇,女人是不是你的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