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马上就被被告的律师驳回,理由是:任何这类检查首先应由被告选择的
专家来进行。
不知这其中有没有其它什么原因,虽然地区法院的首席法官驳回了被告
律师的意见,但仍然决定把欣克利送到联邦教养院,作为期三个月的精神病
检查。
俗话说,时间是最好的健忘剂,它能冲淡一切。围绕欣克利是否有精神
病,一场马拉松式的检查翻来覆去,以至于里根总统忘记了伤痛,健康地走
上讲台发表他动听的讲演,好像就没有发生被刺一样。人们也都渐渐地把这
件事淡忘了。
1982年4月27日,里根被刺案发生整整一年多之后,美国联邦法院旧
事重提,宣布成立大陪审团公开审理此案。法院内外挤满了人,被告席上的
… Page 337…
欣克利若无其事,他的父母一声不响望着辩护律师,他们儿子的命运和希望
寄托在律师的身上了。
随着首席法官的宣布,审判开始了。第一项是听证会。由欣克利的4名
律师和6名精神病专家为其辩护。这些律师表面上看似沉默寡言,文质彬彬,
但他们轮流走上台进行辩护时,却口齿伶俐,论点明确。他们论证有力而简
短,既不多说一句,也不夸大其词。看得出,他们起码办过上千宗辩护证词,
一个个经验丰富,思维灵活。从律师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为被告开
脱罪证,使欣克利由重刑变轻刑,由轻刑变无刑。但今天,他们深知这不是
一般的刺杀案,辩护如果不成功,他们将会身败名裂,如果辩护成功,他们
将名声大增。为此,在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不仅收集了欣克利犯罪前的一切
有利证据,而且还和欣克利本人进行了大量的接触,为欣克利出谋划策,并
作过无数次模拟辩护,在精神上,他们已作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A律师说:欣克利是一个和普通正常人不同的人,在家时他做任何一件
事都是无头无尾,没有连贯的思维,而且目光呆滞,沉默寡言……
B律师说:提起欣克利刺杀动机,首先得看他追求女电影明星福斯特的
所作所为。如果欣克利精神上正常,就不会写出狗屁不通的、歇斯底里的情
书,打语无伦次的电话,记莫名其妙的日记……而这一切都是欣克利在一次
也未见到福斯特时所干的……
欣克利的6名精神病专家从医学角度,运用大量事实证明欣克利精神病
的存在。
最后,辩护律师作结论时说:根据以上的大量事实证明,欣克利的谋杀
动机、谋杀准备和谋杀行为都是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据美国
法律,欣克利应判无罪。
被告一方的辩护律师和精神病专家的结论,受到了原告一方的律师和精
神病专家的反对。他们的结论是:欣克利是一个精神方面完全正常的人。
原告一方的理由是:首先,欣克利是有重点地追求福斯特,而且始终如
一。当他纠缠不成,便刻意模仿《出租汽车司机》中的求爱方式,三番五次
购买枪支,练习枪法,设法接近重要人物;他决心以谋杀里根总统这个“具
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行动”,来博得福斯特的爱情;他精心研究里根的活动时
刻表,从洛杉矶赶到华盛顿,事先写好“求爱书”,提前到希尔顿饭店,混
在最有利射击的记者群里,在最合适的时刻开枪,在没有被扭住前一连开了
6枪,连伤4人……这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如果欣克利精神错乱是干不
出来的。由此可以完全证明,欣克利谋杀动机是自觉的,谋杀准备是充分的,
谋杀行动是在头脑清醒状态下进行的。
原告一方的结论是:对欣克利判罪是完全合法的。
欣克利的父母和亲属听到这儿,心都拎到了喉咙口!
被告的辩护律师说:“我反对!……”
原告一方毫不相让,说:“坚持我们的结论!……”
双方辩护律师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光听证会就开了40多天,一直争执
不下。最后由陪审团审议。
按照美国的法律,司法当局审理案件时,要挑选社会上各方面的人士组
成陪审团。陪审团的意见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站出来发表意见的是
陪审团成员乔治·伯雷德。他认为欣克利精神错乱,不应判罪。陪审长罗伊·杰
克森说:“反对!欣克利的谋杀行为和动机是显而易见的,这说明他精神方
… Page 338…
面不存在有病,接受判罪是理所当然的。”
陪审团的绝大部分女陪审员表示同意杰克森的意见。他们又核对了一遍
各种证据,当他们再次读了欣克利在谋杀前一小时给福斯特的求爱信后,一
位名叫格雷涅斯·莱锡特的陪审员站了起来,说:“请注意:如果说欣克利
精神正常,为什么他明知自己这么做确死无疑,但他还坚持这么做呢?”
另一位名叫马里兰·考伯琳的陪审员,马上表示强烈反对说:“先生,
请不要漏掉这样的细节:欣克利在来往信件中,只要是讨钱的,都签上 ‘爱
你的约翰’,如果不是讨钱,则只签个 ‘约翰’,这又作何解释?”……
激烈的争论从3月18日一直进行到3月21日,始终坚持欣克利有罪的
马里兰·考伯琳和娜撒丽亚·布朗态度仍然坚决。对于这种马拉松式的审判,
意志和精神已将法律抛开,意志和精神的胜利,就是法律的胜利,谁能坚持
到终点,法律就被谁掌握。到3月21日傍晚,疲劳不堪的考伯琳再也“跑不
动了”,精神和意志动摇了,无可奈何地同意欣克利无罪。布朗也明显地感
觉到支持不住了,在坚持了最后10分钟后,也软了下来,投了同意欣克利无
罪的票。
地区法官巴林顿·帕克长叹着气,摇着头,慢慢站起来宣读判决说:“起
诉罪状第一条……起诉罪状第十三条……因被告精神错乱,无罪。”帕克同
时宣布,欣克利立即送往华盛顿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无限期住院治疗,直
到能证明他对社会不再构成危险才能释放。
宣布完后,帕克无力地瘫坐了下去,欣克利却吃惊得张大了嘴巴,他母
亲激动得哭了,尔后又和他父亲一起笑了。能不笑吗?虽然他们花费了近百
万美元来雇请律师、精神病专家,但事实证明,这钱没有白花。
欣克利无罪开脱的消息传出后,里根夫人南希气愤地说:“岂有此理!”
看来里根也只有自认倒霉了,因为他遇上的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欣克利,
发疯的公众。”
在美国,有成千上万的疯子与精神病患者,他们出于各种很不相同的原
因,把个人的病患归结为总统的“有害影响”。每天从早到晚总有几千人来
到总统府白宫大门前,要求总统会见。据统计,美国这样的人员达4万名。
其中最危险的有200人,他们扬言要谋杀白宫的主人。此外,恐怖分子和犯
罪集团也常将白宫的主人和高级官员,作为实现自己“宏大理想”的目标。
因而,每当总统要外出巡视时,数千名特工人员和警察便如临大敌,戒备森
严。虽然情报处为保卫总统安全竭尽了全力,但总有空子被人利用。
里根并不是第一位被袭击的美国总统,里根还算侥幸大难不死,历史上
有几位美国总统,像林肯、肯尼迪,都是遇刺身亡的。但里根也绝不会是最
后一位被袭击的美国总统。不知下一位该轮到谁呢。
(贺金文)
… Page 339…
榕帕尔毒气泄漏惨案
博帕尔市位于印度中部,是印度中央邦的首府,人口70余万,是一座风
景秀丽的城市。在古代,这里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地,前来朝拜进香的人络
绎不绝,至今仍保存有许多气势宏伟的庙宇。这座在当今世界上只不过是默
默无闻的城市,在一夜之间,却由于一场空前的灾变而震撼了全球。
1984年12月2日的夜晚,寒风猎猎,博帕尔市的居民们劳累了一天,
一早就关门闭户,上床休息了。整个城市很快沉浸在宁静的夜色中,大街上
冷冷清清,偶尔才可见一两位匆匆赶路的夜行人。谁也想不到,一场浩劫,
正在向熟睡中的人们扑来。
女工比姆拉·黛维有一个幸福温馨的4口之家。丈夫和公公白天工作累
了,早已进入梦乡。她自己给孩子喂完奶,哄孩子睡着之后也上了床。半夜
时分,比姆拉·黛维被老公公的一阵阵剧烈的咳嗽声吵醒。她自己也感到眼
睛和嗓子像洒了一把胡椒面一样,钻心地疼。她赶紧将熟睡的丈夫推醒。一
种本能的感觉使她的丈夫感到大事不好,催促她赶快抱着孩子逃跑。黛维在
黑暗中抓起被子把孩子一裹,就冲出家门。街上一片混乱,到处都挤满了逃
命的人群。四周充满惊呼和哭叫声,惊恐的人们乱挤、乱撞、乱跑,仿佛世
界的末日来临了。黛维随着人流盲目地跑着,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
使孩子活下来!她跌跌撞撞地只管跟着跑,不知跑了多少路,才跑到一个安
全的避难处。她满以为这下可有救了,但打开被子一看,怀里的孩子早已被
捂得停止了呼吸。她心如刀绞,禁不住失声痛哭。天快亮时,黛维挣扎着回
到家中,只见患哮喘病的公公和自己的丈夫没有来得及逃走,都已经死去了。
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不过是千万个受害家庭的一个缩影。天亮时,人们赫然发现博
帕尔市的街头巷尾,尸体遍地,惨不忍睹。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瘟疫,
还是核武器爆炸?为什么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可怕?
原来,在博帕尔的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处,有一家规模很大的工厂,
名叫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碳化物”是什么东西,许多人都不知道。实际
上,这是美国的一家跨国公司,是专门生产杀虫剂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农药厂。
自1969年工厂开工以来,许多来自市郊和农村的穷苦人进厂当了工人。他们
在工厂周围搭棚立屋,作为栖身之地。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就业人员增多,
这里就形成了两座小镇——贾培卡希和霍拉。
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的这场举世震惊的大惨案,就是由于这家
农药厂毒气泄漏而造成的。
出事的头一个征兆出现于12月2日深夜11点。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
的一个值班工人,从控制室的仪表显示器上发现一个储气罐的压力在急剧上
升。储气罐里装有45吨液态异氰酸甲酯,其温度达到38℃,表明这种有毒
液体正在气化,而且随着温度的上升,毒液气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尽管如此,储气罐上装有一个安全自动阀,它可使毒气进入净化罐中得
到中和,化险为夷。但不幸的是,这个自动阀值此生命攸关之际却失灵了,
同时,罐上的紧急阀门也不知怎么不起作用了。
值班工人感到问题严重,急忙叫来两名修理工,拿着简单的工具进行修
理。可他们捣鼓了半天,依然无济于事。
3日零点56分,由于罐内气体压力太大,终于顶开了储气罐阀门,剧毒
… Page 340…
气体泄漏出来,腾空而起,在工厂上空形成一个巨大的蘑菇状气柱。浓烈的
毒气趁着风势,向东南方向飘去,很快弥漫整个博帕尔市。异氰酸甲酯是一
种剧毒气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在集中营就曾使用这种
毒气杀害过大批犹太人。据有关专家指出,人只要吸入百万分之二,就性命
难保。即便是幸存者,也会染上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甚至双目失明。
首先遭殃的是工厂周围贫民区的穷人。他们被刺耳的汽笛声惊醒,预感
到大事不好,便胡乱穿上衣服朝外跑。刚出门,一股呛人的气味扑面而来,
许多人被熏得头晕眼花,呼吸困难,顿时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还有不少人
被呛醒后,企图紧闭门窗避难,但死神却从门缝中伸进了魔爪。更加悲惨的
是,有数百人尚在睡梦中就被毒气夺去了生命。
毒气随着寒风继续悄然无声地向东南方向蔓延,一会儿就扩散到离开工
厂不远的市火车站。一位值夜班的车站工作人员正在接电话,一股毒气袭来,
他立刻跌倒在地,很快就停止了呼吸。火车站的站台,是流浪乞丐过夜的地
方。冷风中瑟缩一团的乞丐们,几分钟就有十来人相继毙命,其他200余人
也都奄奄一息。毒气穿过街道,扫过庙宇,越过商店,继续向四方飘浮,很
快笼罩了方圆40平方公里的博帕尔市区。
顿时,整个博帕尔市警笛四起,喊声连天。市民们纷纷从梦中惊醒,慌
乱地夺门而逃。当人们弄清毒气泄漏时,全城的人蜂拥而出,或乘汽车,或
骑自行车,或跑步,千方百计地想尽快逃离这座可怕的城市。许多人一出门
就被毒气熏瞎了眼睛,但仍然挣扎着踽踽前行,一心想走出毒气污染的空间。
许多人跑着跑着就倒下了,陈尸路旁。
农民甘恩,家离农药厂仅数百米之遥。在睡梦中听到牲口棚里传来几声
巨响,他以为是牛在相互打斗,放心不下,可跑去一看,家里的两头牛已死
在地上,还有头牛望着主人哀鸣了一声,也颓然倒地。这时,甘恩感到自己
的眼睛被刺得剧痛,他大惊失色,立刻逃离这危险之地。
铁路警察穆罕默德·夏菲被毒气呛醒后,一把抱起两个女儿,与妻子一
起逃命。他们跑到火车站准备乘火车外逃,但未等到火车开到,夏菲就晕倒
在地,失去知觉。3天后他在医院醒来时,才知道一个女儿已经死去,另一
个女儿正在抢救,妻子下落不明。
年轻的电动三轮车司机苏尼尔·库马尔,家住离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不
远的街上。出事时,他正在市里接送客人。他看到街上乱哄哄一片,意识到
家里会有危险,就飞快地赶回家,拉上父母和妹妹,箭一般地向城外逃去。
库马尔开着车,渐渐感到自己双眼一阵剧痛,泪水不断往外流,最后实在受
不了,他只好闭着眼睛拼命地把家人带到安全地方。一家人最后都逃离了死
神的魔爪,但库马尔却从此失去了明亮的眼睛,成了终身领救济金的残疾人。
天亮了,整个博帕尔市像遭受中子弹袭击一样,一座座建筑物虽完好无
损,但尸横遍地,犹如一座人间地狱。在马路边随处可见一堆堆尸体。当地
政府不得不动员人力和机械来进行清理,对死亡者进行埋葬。博帕尔市的大
小火葬场和墓地,顿时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死亡人数实在太多,最后只好采
取集体埋葬的办法。整座城市哭声不绝,呈现出一片凄凄惨惨的景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