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 >

第93章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93章

小说: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虽然先后已有两名美国人质在美国送交了四批武器的情况下被释放。但 

是,在同一时期,又有四名美国人在贝鲁特被绑架。这场交易终于以伊朗人 

大获全胜而告结束。 

                                                                    (孙晓) 


… Page 410…

                            鲁斯特驾机闯红场 



     莫斯科红场,俄文意为“美丽的广场”。自15世纪末叶以来,一直是俄 

国和苏联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心。十月革命胜利后,红场更成了苏联人民心 

中向往的圣地,在红场的西面,是一排用红色大理石彻成的观礼台,每年“五 

一”国际劳动节和11月7日十月革命节,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上红场 

观礼台,检阅游行队伍和参加阅兵式的武装部队。观礼台正中是列宁墓。观 

礼台后面就是著名的克里姆林宫,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办公地。红场的南面, 

矗立着俄罗斯古代建筑艺术的象征一波克罗夫斯基大教堂,而与它遥遥相对 

的,是国家历史博物馆。1987年“五一”节刚过,人们就开始为迎接十月革 

命胜利70周年而装饰起红场了。 

     1987年5月28日傍晚,晚霞映照下的莫斯科红场显得格外庄严、静谧。 

广场上游客如云,人们不时按动着照相机快门,摄下这美好的景色。 

     突然,从天空隐约传来一阵阵飞机引擎声,这在空中管制极为严格的莫 

斯科市区上空,是很难得的。人们不禁抬头观望。不一会儿,一架白色的轻 

型飞机从云中钻出来,开始在红场上空作超低空盘旋,很显然,驾驶员在寻 

找降落地点。红场上的游客都惊得目瞪口呆,一位苏联艺术家对他的同伴说, 

这肯定是在拍电影。广场上执勤的警察此时也不知所措。 

     飞机降落到20米的高度,向波克罗夫斯基大教堂和克里姆林宫斯帕斯钟 

楼之间的空隙冲过去,并打开了降落灯准备着陆。地面上的游客吓得四处躲 

开。驾驶员发现有人,无法降落,就又将飞机拉起来,再在红场上空盘旋一 

圈。 

     飞机第二次准备着陆,高度只有几米,但广场上仍然有人,驾驶员只好 

开足马力再次爬高,从历史博物馆和列宁博物馆之间狭窄的通道穿过,然后 

紧急右转弯,差一点撞到莫斯科饭店。 

     飞机又在红场上空转了一圈后,决定在宽阔的莫斯科沃列茨基桥上着 

陆。飞机钻过桥上的电线,滑到波克罗夫斯基教堂和克里姆林宫斯帕斯钟楼 

之间的斜坡上,打了两个圈后,终于着陆成功。这时,斯帕斯钟楼上的大钟, 

时针正指向下午6点45分。 

     游客们被这酷似电影中特技表演的飞行惊呆了,直到飞机引擎停止转 

动,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纷纷向飞机奔去。 

     座舱盖打开了,一位身着红色风衣的年轻人从机舱里钻了出来。他身材 

修长,金色头发,英俊的脸上架着一副茶色眼镜,一副潇洒自得的神情。他 

挥舞着双手,用德语向人们打招呼:“我是来自汉堡的和平使者,我想和苏 

联人民交谈。”这位不速之客一边向越来越多的围观者散发写有“汉堡—— 

莫斯科”的签名纸,一边交替用德语和英语同他们攀谈。当人们得知他从赫 

尔辛基驾机起飞,飞了5个多小时的时候,一位苏联妇女热情地走上前,按 

照斯拉夫人欢迎客人的传统习俗,递给这个青年一个面包。 

     十几分钟过去了,围观者已多达300多人。这时,在红场值班的警察才 

如梦初醒,在请示了上级后,匆匆赶来设置栅栏,把围观者和飞机隔离开来。 

不久,一辆黑色轿车开来,几个警察把这位青年“请”上车,带离了现场。 

直到晚上9点,大批警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数百名围观者驱散。29日 

凌晨两点,3位美国记者闻讯赶来拍照,遭警方阻止。这时,机尾上的联邦 

德国国旗的标志已被金色的油漆涂掉。凌晨4点左右,这架小飞机被装上了 


… Page 411…

一辆大型平板车,在六辆警车的护卫下,拖往莫斯科郊外的舍列缅捷沃机场。 

     警方从缴获的签名纸上,得知这场恶作剧的肇事者名叫鲁斯特。鲁斯特 

是何许人?他为何要驾飞机到红场?他又是怎样飞来的呢?从鲁斯特的自述 

和审讯中,人们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才有所了解。 

     这个现年19岁的青年,全名是马蒂亚斯·鲁斯特,生长在联邦德国汉堡 

附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他从小就 

想当一名飞行员,12岁就成了航空模型的制造迷,参加了学校航模队。他17 

岁时参加了航空俱乐部,学习轻型飞机的驾驶技术,只是因为视力不佳而没 

成为职业驾驶员。但他经过一年多刻苦训练,却取得了私人驾驶执照,并成 

了汉堡航空俱乐部正式成员。 

     在汉堡航空俱乐部里,每当周末晚会结束的时候,那些酷爱飞行、喜欢 

冒险的年轻人,总爱开玩笑地相互祝愿:“愿你在耶稣升天节那天着陆红场!” 

对此,鲁斯特印象特别深刻。 

     有一天,他在俱乐部里翻阅到一条资料:1981年10月18日,一个名叫 

阿兰·马钱德的飞行爱好者,驾驶一架轻型飞机,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 

从巴黎的凯旋门门洞一穿而过,从而完成了轰动世界的飞行壮举。对这个法 

国人的冒险行动,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联想到同伴们在晚会相互告别的祝愿 

语,他不禁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能驾机在莫斯科红场降落,干一番一鸣惊 

人的大“事业”呢?于是,他开始酝酿飞往红场,在红场着陆的计划。但这 

个大胆的想法,他既没有告诉父母,又没有告诉任何朋友,而是悄悄地准备 

着。 

     鲁斯特的准备工作十分细致。早在1987年3月,他便给法兰克福的一家 

公司去信,索要苏联航空图。这家公司很快就给他寄去一份从赫尔辛基到苏 

联的航图,但却缺少去莫斯科的资料。因此,鲁斯特再次与该公司联系,花 

了25马克买了一份包括莫斯科在内的欧洲航空地图。从此,他经常背着家 

人,在房间里研究飞行路线上的风向和地貌,以及各种飞行细节。 

     要闯过苏联国境,关键在于避开雷达跟踪。鲁斯特就这个问题特地请教 

了航空俱乐部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他告诉鲁斯特,躲避雷达系统监 

视的唯一办法,是驾驶轻型飞机,在离地面仅数十米高度作超低空飞行。但 

他最后还是警告鲁斯特,最好放弃这次冒险,因为苏联的防空系统是第一流 

的,要想不被发现是不可能的。 

     这并没使鲁斯特知难而退,反而激发了他勇于冒险的决心。5月初,他 

告诉父母,想去北欧作一次长途飞行。因为按规定,要取得商业飞行的驾驶 

执照,至少得飞满150个小时,眼下他累计飞行达60小时,所差90小时必 

须靠长途飞行才能补上。父母同意他的北欧之行,并出钱帮助儿子从汉堡航 

空俱乐部租了一架塞斯纳—172Ⅱ型轻型飞机。这种飞机时速只有200多公 

里,为减轻负荷,加大航程。鲁斯特将飞机上的4个座位拆掉了3个,还安 

装了一个副油箱。 

     5月13日,他告别父母,驾机从汉堡起飞。向北飞越设得兰群岛和法罗 

群岛,抵达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在那里逗留数日后,他驾飞机飞往挪威的 

卑尔根。过了几天,他又飞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正是在那里,他下定了飞 

往莫斯科的最后决心。5月27日晚上,鲁斯特独自一人徘徊在赫尔辛基街头, 

对这次冒险行动作了周密的思考,决心冒死闯红场。他在电话亭里,跟父母 

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明天他将飞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然后再飞回家。蒙 


… Page 412…

在鼓里的鲁斯特的父母,压根儿也想不到儿子会干出一桩石破惊天的冒险事 

儿。 

     5月28日上午,鲁斯特给他的小飞机加足了燃料,270公升汽油足以保 

证6小时的飞行,在最佳情况下,飞机可以续航800公里。 

     中午12点21分,鲁斯特从赫尔辛基马尔米机场驾机起飞。在向机场递 

交的飞行表格上,他填的目的地是西南方的斯德哥尔摩。谁知他向西仅飞了 

几分钟,就向东南方急转。机场控制塔雷达荧光屏上,显示这架飞机的亮点 

迅速消失了。航空管制人员以为飞机遭到不测,便急忙与他联系,却没有回 

音,也没有收到任何遇难呼救信号。管制人员判断飞机可能坠落大海,便立 

即派出3架直升飞机、4艘军舰和17名潜水员,到漂有油迹的海面搜寻营救, 

结果却一无所获。 

     人们以为这个毛头小伙子“葬身鱼腹”了,殊不知他正在飞往莫斯科的 

途中。原来,鲁斯特在向左猛打舵盘的同时,就关掉了无线电台,并戴上了 

头盔,把飞机驶向芬兰湾的水域。为躲开苏联的雷达,他尽可能降低飞行高 

度,进行超低空飞行。他最终以80米的高度、225公里的最快时速,顺利地 

从苏联爱沙尼亚加盟共和国的海边城市科赫特拉—亚尔维进入苏联领空。 

     但苏联边防部队还是在下午2点45分发现了这架侵犯苏联领空的不明国 

籍的飞机,高度灵敏的雷达系统捕捉到了这个目标。两架歼击机迅即起飞跟 

踪。 

     鲁斯特不顾一切地朝苏联内地飞行,目标直指莫斯科。他没按正常空中 

航线走,而是按117度磁航向径直奔向莫斯科的西北郊。 

     接近下午4点钟的时候,正在500米高度低飞的鲁斯特,发现离自己7 

公里的空中有一架前来截击的苏联歼击机。这架战斗机从他的右边飞过去, 

接着又从左边飞过来,并以很近的距离一掠而过。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飞 

行员橙黄色的飞行服和白色的头盔。他紧张得心都要蹦出喉咙了。他想,苏 

联飞机可能要向他发出警告性的炮火,逼他改变方向或迫降。但奇怪的是, 

苏联战斗机只是环绕他转一圈,便呼啸而去了。原来,苏军飞行员误认为这 

是一架苏联轻型体育运动飞机,他过于马虎,没有看到机尾联邦德国国旗标 

志,便稀里糊涂放行了。 

     此后,鲁斯特再也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下午6点15分,一座雄伟壮观的 

城市跃入他的眼帘:鳞次栉比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啊,莫斯科到了! 

     然而,鲁斯特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克里姆林宫,是红场。他身边没有 

详细的莫斯科地图,只好以电视塔来掌握方向。他只在照片上见过克里姆林 

宫,生怕不能很快找到,他就把飞机高度降到300米。他终于看到了俄罗斯 

饭店、大教堂的金顶和克里姆林宫钟楼上宝石般的红五星…… 

     就这样,鲁斯特经过6小时的飞行,躲过苏军严密的防空网,神不知鬼 

不觉地从天而降,落在苏联心脏——红场。 

     鲁斯特驾机私闯红场一事,苏联官方极力封锁,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29日早上,世界各大报纸都以头版头条刊登这则消息,19岁的鲁斯特也一下 

子成为轰动全球的新闻人物。 

     当然,最为震惊和恼羞成怒的还是苏联当局。正当鲁斯特随心所欲地在 

红场上空盘旋时,戈尔巴乔夫等苏联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在柏林出席华沙条约 

政治协商会议。5月29日晚,戈尔巴乔夫才返回莫斯科。闻知此事而大为震 

惊的戈尔巴乔夫,一方面让中央电视台和塔斯社播出一条3行字的简讯,公 


… Page 413…

开予以证实;另一方面决定第二天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专门讨论这一 

非常事件。 

     5月30日,在克林姆里宫召开的紧急会议上,戈尔巴乔夫严厉地指出: 

 “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不可容忍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和 

犹豫不决,没有采取战斗手段来制止入侵飞机的飞行。因此,我要求解除防 

空军总司令科尔杜诺夫同志的职务。”很显然,科尔杜诺夫的错误是无法原 

谅的,他使世界上最强大的防空部队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但是在接下来的会 

议上,有人开始为科尔杜诺夫说情,国防部长索科洛夫还对戈尔巴乔夫提出 

了批评,指责他没有服过兵役,没有资格对军队的事情评头论足。这使戈尔 

巴乔夫更为恼火,他再次发言:“我认为,国防部对部队领导严重失职,对 

出现的重大疏忽缺乏应有的警惕和纪律,而导致国家和军队的尊严受到极大 

的损害。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要求同样也解除索 

科洛夫同志的职务。”与会者都大吃一惊,因为索科洛夫是屈指可数的元帅 

之一。 

     第二天,公布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国土防空军总司令亚·科尔 

社诺夫被宣布撤职,国防部长索科洛夫元帅则因“退休”被解除职务,新任 

国防部长由鲜为人知的亚佐夫大将担任。 

     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使全世界都为之一震,各国舆论一片哗然。谁能料 

到,官阶显赫的两位苏联高级将领,竟会因为一位不足20岁的联邦德国青年 

机降红场而丢掉了“乌纱帽”。不久,莫斯科防空军区司令部一批空军将领 

被撤职,还有一些将校级军官也受到了开除党籍的处分。至此,鲁斯特的“恶 

作剧”,已演变成苏联国内的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 

     戈尔巴乔夫迅速作出一连串人事调整的决定,引起西方人士的种种猜 

测。有人甚至断言,鲁斯特是在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克格勃操纵和利用了, 

其目的是使戈尔巴乔夫有借口向军内对改革持冷漠态度的元老派发动一次 

 “突然袭击”。据法国《巴黎竞赛画报》透露,克格勃通过联邦德国一位飞 

行爱好者,获悉鲁斯特准备机降红场的计划,戈尔巴乔夫便利用这个机会, 

让克格勃有意使鲁斯特顺利地降落红场。 

     如果这一说法可靠的话,似乎对该事件中的一些疑点可以做出合乎情理 

的解释了。首先,鲁斯特是在1987年5月28日这天行动的,这天是苏联边 

防军节日,是苏军边防稍为松弛的日子,可以认为,是了解苏联边防情况的 

人向鲁斯特建议选择这一天的。 

     其次,苏联的雷达飞机,在这一天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苏联和芬兰边境 

地区巡视,使鲁斯特得以顺利地避开苏联雷达和导弹系统的监视。 

     再次,苏联歼击机曾两次贴近鲁斯特的飞机,它们完全可以发出警告, 

或迫使其降落,但结果却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这或许就是克格勃在大开绿灯。 

     最后,戈尔巴乔夫在对军队采取措施和行动时,非常果断、干脆,似乎 

他早已成竹在胸。 

     不管怎么说,戈尔巴乔夫巧妙地利用了鲁斯特事件这一天赐良机,为推 

行他的政治计划赢得了关键的几分。 

     在联邦德国,鲁斯特一夜之间就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报纸上连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