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梦溪笔谈 >

第25章

梦溪笔谈-第25章

小说: 梦溪笔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正书、章草、行书、草书皆是也。后之人乃误谓古八分书为 
隶书,以今时书为正书,殊不知所谓正书者,隶书之正者耳。 
其余行书、草书,皆隶书也 。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云: 
 “陈仓石鼓文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 
硬方通神 。”苦县,《老子朱龟碑》也。《书评》云:“汉、魏 
牌榜碑文和《华山碑 》,皆今所谓隶书也。杜甫诗亦只谓之八 
分 。”又《书评》云:“汉、魏牌榜碑文,非篆即八分,未尝 
用隶书 。”知汉、魏碑文皆八分,非隶书也。 
      江南府库中 ,书画至多 。其印记有“建业文房之印 ”、 
 “内合同印”。“集贤殿书院印”,以墨印之,谓之金图书,言 
惟此印以黄金为之。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然未尝题书 
画人姓名;唯钟隐画,皆后主亲笔题“钟隐笔”三字。后主善 
画,尤工翎毛。或云 :“凡言‘钟隐笔’者,皆后主自画。后 
主尝自号钟山隐士,故晦其名,谓之钟隐。非姓钟人也。今世 
传钟画,但无后主亲题者,皆非也 。” 

                                   器用 

      熙宁八年,章子厚与余同领军器监,被旨讨论兵车制度。 
本监以《周礼·考工记》及《小戎》诗考定:车轮崇六尺,轵 
崇三尺三寸。毂末至地也。并轸为四尺。牙围一尺一寸,厚 
一尺三分寸之二。车罔也。毂长三尺十寸,径一尺三分寸之二, 
轮之薮三寸九分寸之五,毂上劄辐凿眼是也。大穿内径四寸五 

…  94…

梦溪笔谈                                                              ·191· 

分寸之二,记谓之“贤 ”,毂之里穿也。小穿内径三寸十五分 
寸之四。记谓之“轵 ”,毂之外穿也。辐九寸半,辐外一尺九 
寸,并辐三寸半,共三尺二寸,乃毂之长。金厚一寸,大小穿, 
其金皆一寸。辐广三寸半。深亦如之。舆六尺六寸,车队四尺 
四寸。队音遂,谓车之深。盖深四尺四寸,广六尺六寸也。式 
深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二,七寸三分寸之一在轸内。崇三尺三寸, 
半舆之广为之崇。较崇二尺二寸,通高五尺五寸。较,两荩稀
出式者,并车高五尺五寸。轸围一尺一寸,车后横木。式围七 
寸三分寸之一,较围四寸九分寸之八,轵围三寸二十七分寸之 
七,此轵乃荩局舱撸庹哂腱蹦┩^V围二寸八十一分 
寸之十四,此式之植者,衡者如较之植轵而名互异。任正围一 
尺四寸五分寸之二,此舆下三面材持车正者。辀深四尺七寸, 
此梁舡辀也。轵崇三尺三寸。此辀如桥梁,矫上四尺七寸。并 
衡颈为八尺七寸;国马高八尺,除衡颈则如马之高。长一丈四 
尺四寸。軓前十尺,队四尺四寸。軓前一丈。策长五尺。衡围 
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长六尺六寸;轴围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 
兔围一尺四寸五分寸之二;辀当伏兔者,与任正相应。颈围九 
寸十五分寸之九;颈辀前持衡者。踵围七寸七十五分寸之五十 
一。踵,辀后承辕下。轨广八尺,两辙之间。阴如轨之长。侧 
于轨前。二,前著骖辔,后属阴。在骖之外,所以止出。胁 
驱长一丈,皮为之,前系于衡,当骖马内,胁所以止入。服马 
颈当衡轭,两服齐首。骖马齐衡,两骖雁行,谓小却也。辔六。 
服马二辔,骖马一辔。度皆以周尺。一尺当今七寸三分少强。 
以法付作坊制车,兼习五御法。是秋八月,大阅,上御延和殿 
亲按。藏于武库,以备仪物而已。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煎和之法, 
常欲湆在下,体在上,则易熟而不偏烂。及升鼎,则浊滓皆归 

…  95…

梦溪笔谈                                                              ·192· 

足中。《鼎卦》初六:“鼎颠趾,利出否。”谓浊恶下,须先 
泻而虚之;九二阳爻,方为鼎实。今京师大屠善熟彘者,钩悬 
而煮,不使著釜底,亦古人遗意也。又古铜香垆,多镂其底, 
先入火于垆中,乃以灰覆其上,火盛则难灭而持久。又护垆热 
灼席,则为盘荐水,以渐其趾,且以承灰炮之坠者。其他古器, 
率有曲意,而形制文画,大概多同。盖有所传授,各守师法, 
后人莫敢辄改。今之众学人人皆出已意,奇衺浅陋,弃古自用, 
不止器械而已。 
      大夫七十而有阁。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阁者,板 
格,以庋膳者,正是今之立鐀。今吴人谓立鐀为厨者,原起于 
此。以其贮食物也。故谓之厨。 

…  96…

梦溪笔谈                                                              ·193· 

                             补笔谈卷三 

                                   异事 

      韩魏公庆历中以资政殿学士帅淮南,一日,后园中有芍药 
一榦,分四岐,岐各一花,上下红,中间黄蕊间之。当时扬州 
芍药未有此一品,今谓之“金缠腰”者是也。公异之,开一会, 
欲招四客以赏之,以应四花之瑞。时王岐公为大理寺评事通, 
王荆公为大理评事佥判,皆召之。尚少一客,以判钤辖诸司使 
忘其名官最长,遂取以充数。明日早衙,钤辖者申状暴泄不至。 
尚少一客,命取过客历求一朝官足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陈 
秀公时为大理寺丞,遂合同会。至中筵,剪四花,四客各簪一 
枝,甚为盛集,后三十年间,四人皆为宰相。 
      濒海素少士人。祥符中,廉州人梁氏卜地葬其亲,至一山 
中,见居人说:旬日前,有数十龟负一大龟葬于此山中。梁以 
谓龟神物。其葬处或是福地,与其人登山观之,乃见有邱墓之 
象。试发之,果得一龟死龟,梁乃迁葬他所。以龟之所穴葬其 
亲。其后梁生三子:立仪、立则、立贤。立则、立贤皆以进士 
登科。立仪尝预荐,皇祐中,侬智高平,推恩授假板官。立则 
值熙宁立八路选格,就二广连典十余郡,今为朝请大夫致仕, 
余亦识之。立仪、方则皆朝散郎,至今皆在,徙居广州。郁为 
士族,至今谓之“龟葬梁家 ”。龟能葬,其事已可怪,而梁氏 

…  97…

梦溪笔谈                                                              ·194· 

适兴,其偶然邪,抑亦神物启之邪? 

                                   杂志 

      宋景文子京判太常日,欧阳文忠公、刁景纯同知礼院。景 
纯喜交游,多所过从,到局或不下马而去。一日退朝,与子京 
相遇,子京谓之曰 :“久不辱至寺,但闻走马过门。”李邯郸 
献臣立谈间,戏改杜子美《赠郑广文》诗嘲之曰 :“景纯过官 
舍,走马不曾下。忽地退朝逢,便遭官长骂。多罗四十年,偶 
未识磨毡。赖有王宣庆,时乞与钱 。”叶道卿、王原叔各为一 
体诗;写于一幅纸上;子京于其后题六字曰:“效子美谇景纯。” 
献臣復注其下曰 :“道卿著,原叔古篆,子京题篇,献臣小 
书 ”。欧阳文忠公又以子美诗书于一绫扇上。高文庄在坐曰: 
 “今日我独无功。”乃取四公所书纸为一小帖,悬于景纯直舍 
而去。时西羌首领唃厮罗新归附,磨毡乃其子也。王宣庆大阉 
求景纯为墓志,送钱三百千,故有磨毡、王宣庆之诮。今诗帖 
在景纯之孙概处,扇诗在杨次公家,皆一时名流雅谑,余皆曾 
借观,笔迹可爱。 
      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 
讲武骊山,歳翠华还宫,上不怪,因痁作,将逾月。巫医殚伎, 
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 
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摚淮篌拗缴龋蕴孀舷隳壹吧嫌竦眩
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 
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 :“尔何人也?”奏 

…  98…

梦溪笔谈                                                             ·195· 

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土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梦觉,痁若顿瘳,而体益壮 。乃诏画工吴道子 ,告之以梦, 
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 
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何肖若此哉!” 
道子进曰 :“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 
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 。”因舞蹈,上千万歳寿。上大悦,劳 
之百金,批曰 :“灵祇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 
因图异状,颁显有司。歳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兼静 
妖氛。仍告天下,悉仿知委 。”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摹搨镌板, 
印赐两府辅臣各一本。是歳除夜,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府 
给赐钟道之象。观此题相记,似始于开元时。皇祜中,金陵上 
元县发一家,有石志,乃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夫人, 
汉大司农郑众女也。悫有妹名钟馗。后魏有李钟馗,隋将乔钟 
馗、杨钟馗。然则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于开元之时。 
开元之时,始有此画耳。“钟馗”字亦作“钟葵”。 
      故相陈岐公,有司谥荣灵。太常议之,以荣灵为甚,请谥 
恭。以恭易荣灵,虽差美,乃是用唐许敬宗故事,适足以为累 
耳。钱文僖公始谥不善,人有为之申理而改思,亦是用于頔故 
事;后乃易今谥。 
      地理之书,古人有《飞鸟图 》,不知何人所为。所谓“飞 
鸟”者,谓虽有四至里数,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直而不常, 
既列为图,则里步无缘相应,故按图别量径直四至,如空中鸟 
飞直达,更无山川回屈之差。余尝为《守令图 》,虽以二寸折 
百里为分率,又立準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七法, 
以取鸟飞之数。图成,得方隅远近之实,始可施此法,分四至、 
八到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 
巽四卦名之。使后世图虽亡,得予此书,按二十四至以布郡县, 

…  99…

梦溪笔谈                                                              ·196· 

立可成图,毫发无差矣。 
      咸平末,契丹犯边,戍将王显、王继忠屯兵镇定。虏兵大 
至,继忠力战,为契丹所获,授以伪官,復使为将,渐见亲信。 
继忠乘间进说契丹,讲好朝廷,息民为万世利。虏母老,亦厌 
兵,遂纳其言。因寓书于莫守石普,使达意于朝廷,时亦未之 
信。明年,虏兵大下,遂至河。车驾亲征,驻跸澶渊,而继忠 
 自虏中具奏戎主请和之意,达于行在。上使曹利用驰遗契丹书, 
与之讲平。利用至大名,时王冀公守大名,以虏方得志,疑其 
不情,留利用未遣。会围合不得出,朝廷不知利用所在,又募 
人继往,得殿前散直张皓,引见行在。皓携九歳子见曰 :“臣 
不得虏情为报,誓死不还,愿陛下录其子 。”上赐银三百两遣 
之。皓出澶州,为徼骑所掠,皓具言进和之意,骑乃引与俱见 
戎母萧及戎主。萧搴车帏召皓,以木横车轭上,令皓坐,与之 
酒食,抚劳甚厚。皓既回,闻虏欲袭我北塞,以其谋告守将周 
文质及李继隆、秦翰、文质等,厚备以待之。黎明,虏兵果至, 
迎射其大帅挞览坠马死,虏兵大溃。上復使皓申前约,及言已 
遣曹利用之意。皓入大名,以告王冀公,与利用俱往,和议遂 
定。乃改元景德。后皓为利用所轧,终于左侍禁。真宗后知之, 
录其先留九歳子牧为三班奉职,而累赠继忠至大同军节度使兼 
侍中。国史所书,本末不甚备,余得其详于张牧及王继忠之子 
从伾之家。蒋颖叔为河北都转运使日,復为从伾论奏,追录其 
功。 
      前世风俗,卑者致书于所尊,尊者但批纸尾答之曰“反 ”, 
故人谓之“批反 ”,如官司批状、诏书批答之类。故纸尾多作 
 “敬空”字,自谓不敢抗敌,但空纸尾以待批反耳。尊者亦自 
处不疑,不务过敬,前世启甚简,亦少用联幅者。后世虚文浸 
繁,无昔人款款之情,此风极可惜也。 

… 页面 200…

梦溪笔谈                                                              ·197· 

      风后八阵,大将握奇,处于中军,则并中军为九军也。唐 
李靖以兵少难分九军,又改制六花阵,并中军为七军。余按, 
九军乃方法,七军乃圆法也。算术,方物八裹一,盖少阴之数, 
并其中为老阳;圆物六裹一,乃老阴之数,并其中为少阳。此 
物之定行,其数不可改易者。既为方、圆二阵,势自当如此。 
九军之次,李靖之后,始变古法。为前军、策前军、右虞侯军、 
右军、中军、右虞侯军、左军、后军、策后军。七国之次:前 
军、右虞候军、右军、中军、左虞侯军、左军、后军。扬奇备 
伏。先锋、踏白,皆在阵外;跳荡、弩手,皆在军中。 
      熙宁中,使六宅使郭固等讨论九军阵法,著之为书,颁下 
诸帅府,副藏秘阁。固之法,九军共为一营阵,行则为阵,住 
则为营。以驻队绕之。若依古法,人占地二步,马四步,军中 
容军,队中容队,则十万人之阵,占地方十里余。天下岂有方 
十里之地无丘阜沟涧林木之碍者?兼九军共以一驻队为篱落, 
则兵不復可分,如九人共一皮,分之则死,此正孙武所谓“縻 
军”也。有言阵法有“面面相向,背背相承”之文,固不能解, 
乃使阵间土卒皆侧立,每两行为巷,令面相向而立。虽文应古 
说,不知士卒侧立,如何应敌?上疑其说,使余再加详定。余 
以谓九军当使别自为阵,虽分列左右前后,而各占地利,以驻 
队外向自绕,纵越沟涧林薄,不妨各自成营;金鼓一作,则卷 
舒合散,浑浑沦沦而不可乱;九军合为一大阵,则中分四衢, 
如井田法;九军皆背背相承,面面相向,四头八尾,触处为首。 
上以为然,亲举手曰 :“譬如此五指,若共为一皮包之,则何 
以施用?”遂著为令,今营阵法是也。 
      古人尚右:主人居左,坐客在右者,尊宾也。今人或以主 
人之位让客,此甚无义。惟天子适诸侯,升自阼阶者,主道也, 
非以左为尊也。《礼记》曰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 

… 页面 201…

梦溪笔谈                                                              ·198· 

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乃就西阶 。”盖尝以西阶为 
尊,就主人阶,所以为敬也。韩信得广武君,东向坐,西向对 
而师事之,此尊右之实也。今惟朝廷有此礼,凡臣僚登阶奏事, 
皆由东阶立于御座之东;不由西者,天子无宾礼也。方外唯释 
门主人升堂,众宾皆立于西,惟职属及门弟子立于东,盖旧俗 
时有存者。 
      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 
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次东大明 
桥,今大明寺前。入西水门有九曲桥,今建隆寺前。次东正当 
帅牙南门,有下马桥,又东作坊桥,桥东河转向南,有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