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左晴雯-双飞-梁祝篇 >

第7章

左晴雯-双飞-梁祝篇-第7章

小说: 左晴雯-双飞-梁祝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曾希望改变这种状况,在南北氏族之间奔走,极
力劝说各族修好,但却收效甚微。江南氏族也曾多次因为不满东晋的统治而发
生过一些叛乱,但均未成功。马家祖辈曾经辅佐元帝司马睿登基,后又平叛有
功,遂得以封妻荫子。马子明出身中原名门大族,凭借着祖上的功勋以及高贵
的出身再加上自己善于见风使舵,因此入仕不久便被委以重任,后官至会稽太
守。

 太守一职始于秦代。秦王赢政得天下后,实行郡县天下的制度,每郡设郡守
一名,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至西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东晋时仍沿用此制
度。太守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椽史。马子明到
任后,十几年来苦心经营,广植亲信;又时逢简文帝驾崩,年仅十岁的孝武帝
司马曜继位,会稽山高皇帝远,马子明在此地更是只手遮天,已无异于土皇帝
一般。

 太守府位于会稽郡最繁华的大街上,占地甚广,是全郡最大的府邸。门前蹲
着两个大石狮子,正门之上悬着一块黑色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金字:太
守府。

 大门前闲坐着几个青衣打扮的下人,街上虽是人来人往,但太守府前却是门
前冷落车马稀。平民百姓畏惧太守府的势力,避之唯恐不及;官员们有心巴结,
却也有专用的侧门供他们出入,因此太守府的门前一贯是冷清无人。

 与门外的冷清相反,太守府内却是美轮美奂,金壁辉煌。园内粉墙黛瓦,亭
台楼阁、假山、流水、花园应有尽有。进了垂花门,两边便是抄手游廊,当中
是穿堂上放着一个紫檀架子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分作南北两厅,厅后雕梁画
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马子明闲来无事,在书房挥毫泼墨不觉已是半日。抬笔看了看自己的大作,
只觉字体苍劲有力,不禁点了点头,暗自得意。瞟见夫人吴氏在丫鬟的掺扶下
走了进来,诧异之余眼角只轻微动了动,却不曾抬眼看地,脸上更是淡淡的没
有什么表情。

 半晌,马子明放了笔,一旁的下人躬过来小心地收了字幅,慢慢退了出去。
端坐在上首,马子明抿了口上好的铁观音,缓缓开口:“夫人有事?”

 吴氏终年吃斋礼佛,除了固定的时间会去寺院拈香外,平日极少见她踏出房
门半步的。

 静静地坐了片刻,吴氏看了看丈夫,“老爷,文才病了。”

 “病了?”马子明扬了扬眉,冷笑。对于这个儿子,他可是清楚得很。“他
能有什么病?无非是为了哪个青楼楚馆的花魁得几天的相思病罢了。”

 马子明膝下只有一子马文才,原本希望这唯一的儿子能子承父业,却怎料马
文才是个纨绔子弟,终日里只知流连于烟花之地、泡在女人堆里。马子明严惩
了几次之后,见他毫无悔改之意,也就对他听之任之,不再抱什么幻想了。

 “老爷,”吴氏叹息,知道丈夫心中有气,“不管怎么样,总是自己的骨肉,
老爷你看……”

 马子明不耐烦地摆手,“病了,请郎中来看看就是了。”

 “老爷——”吴氏还要再说,见丈夫已经开始不耐烦,只得作罢。一旁的小
丫鬟见状,伶俐地过来扶起吴氏缓缓的走了出去。

 马子明望着吴氏的背影,想了想,放下茶盏扬声道:“来人——”

 一个青衣小厮应声进来,恭声道:“老爷,您有什么吩咐?”

 捋了捋丁胡须,马子明沉吟良久,“你去少爷房里看看少爷现在怎么样了?
还有,找伺候少爷的墨烟问问少爷最近的行踪。”

 见青衣小厮领命去了,马子明这才又回到书案前继续挥毫。

 马文才是个色鬼,上次静莲寺见到祝英台后即惊为天人,几天来一直茶饭不
思,脑中只想着那张令他失魂的脸。悄悄叫人打探了一下,原来竟是祝府的千
金。祝英台在上虞乃至整个会稽都是赫赫有名的——自古红颜祸水,又生为不
祥之人,这在恶毒的世人口中,足以成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少爷,这断掌,可是不祥呀。”贴身的小厮墨烟小心的观察着马文才的脸
色,“依小的看,不如就算了吧。老爷一向最在意这种事情,不会同意的;那
薛姑娘色艺双绝,对少爷您又是……”

 “你懂什么!她们怎能相提并论!”马文才越想越觉得不甘心:薛飞烟再美,
终究只是个风尘女子,那种女人只能是和她歌舞欢洽,却是绝不能谈婚论嫁的
……而祝英台就不同了,想到那张清丽绝伦的脸和飘逸绝尘的身形,马文才眯
了眯眼,无意识地抓住墨烟的手,轻轻地抚摸,“你不知道,我刚一看到的刹
那,以为自己看花了眼。那般的容貌,简直就是仙女下凡呀……”

 “少爷!”墨烟咽了下口水,想把手抽回来却又不敢动,“您……她……我
的手……”

 马文才回过神采,发现自己摸了半天的竟是墨烟的手,不觉脸色一沉,狠狠
地一甩。

 “我决定了,”整了整衣衫,马文才装腔作势地咳丁一声,“我要向祝家提
亲!”

 “什么?!要娶祝家小姐为妻?!”马子明拍案,大怒,“这怎么能行?”

 “我不管,今生今世,我非她不娶!”马文才软声哀求母亲,“娘,孩儿只
要祝家小姐。”

 “老爷,有话好好说嘛,发那么大的脾气做什么。”吴氏安慰地拍拍儿子的
手,又看看丈夫,“这祝家小姐听说知书达理,又是名门闺秀,与我们也算是
门当户对了。既然文才中意,不如……”

 “妇道人家,你懂什么?那祝家小姐,是个断掌!”马子明一向看重这类事
情,又怎么能让一个“在家克父,出嫁克夫”的不祥之人进人马家大门做媳妇
呢。

 “如果娶不到祝家小姐,我就去做和尚!”马文才自小骄纵惯了,向来都是
要什么有什么,岂容有人拒绝。当下也不再多说什么,头也不回地摔门而去。

 “文才——你要去哪儿呀?你的病还没好呢!”吴氏在后面喊了几声,却丝
毫没有留住马文才渐行渐远的身影。

 “真是孽障!”马子明迁怒地看了吴氏一眼,“都是你把他给惯坏了!”

 想了想,马子明沉吟着,又道:“说来,文才的确也不小了,是该给他成个
家,娶了媳妇也许能收收他的性子。”

 “可是,你不是嫌祝家小姐——”

 “我几时说是给他娶祝家小姐了?难道这会稽只有他祝家一家有女儿不成?”

 少爷的病情加重了!如今已是水米不进,眼见是要不行了!不久之后,这个
惊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太守府。吴氏守在床边,哭得泪人一般;马子明也是焦
急万分,他一把年纪了,只有这一个儿子,若是真有个三长两短,那他岂不是
要绝后?

 “文才儿,我是娘啊……”

 马文才故意缓缓地张开眼,哼了一声。他知道马家只有他一脉香火,只要他
装几天的病,爹什么都会依他的。

 “先生,文才他——”吴氏见儿子醒了,希冀地看向郎中。

 “太守大人,夫人,”郎中把了把脉,起身施了一礼,“公子的病乃是日久
积郁所至。这所谓心病尚需心药医,若能解开公子的心结,则不久就可痊愈。”

 “都是你,偏要给他娶什么张家小姐、李家小姐的,”送走了郎中,吴氏又
开始大哭,“文才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要活丁……”

 “好?。,不要再哭了!”马子明被哭得心烦不已。他原以为另结一门亲事,
日子久了,这个混账儿子便会忘了那个不祥之人,谁成想事情竟然会变成这个
样子。

 “那祝家小姐,详也好,不祥也罢。我们马家福厚,我又长年礼佛,菩萨一
定会保佑的。”

 “罢了,罢了——”马子明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儿子,长叹,“明天我就叫
人去祝家提亲。”

 7 昨夜的一场细雨渐浙沥沥地一直飘到清晨,才渐渐停歇。夜里雨点滴答的
落地声,听来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天未光,微微尚有些清冷,梁山伯披上外袍
卷起竹帘观雨。窗外长长的竹枝,竹梢比屋脊还高;园内的青瓦灰砖,经过雨
水的洗礼后,掩映在松竹之间,更显得朴素典雅,落落大方。

 自祝英台离馆,不觉已过了数月,但他却一直没有什么心思温书。回想起三
年来与祝英台同窗共砚,是那般的逍遥自在。如今却只剩下他一人,形单影只,
做什么都是两样的感触。这别后的境况,竟是如此的凄凉。有心去找其它的学
子们聊聊,才惊然发觉除了祝英台外其它的同窗他竟全都不熟,有时走了个对
面,却连人家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随手翻了翻书案上的书,却在无意间碰到一块陶器板。那陶器板是压书用的,
长宽均约有六七寸,板上画丁一双五彩大蝴蝶。梁山伯心里一动,连忙拿起来
看了一看,不错,正是祝英台平日里用来压书的那个。梁山伯苦笑一声,想是
走时太过匆忙,所以遗忘在这里了,却不想反倒成全他了,正好可以做个念心
儿。想到这里,突然忆起长亭分别时,祝英台约他下聘时留的那个字谜,他还
尚未解开。于是坐在书案边,拿起纸笔,不停地在纸上写着:一七,二八,三
六,四九。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一七如七,二八一十六,三六一十八,四
九得三十六……”口里念着手里写着,算来算去,却总不像个数日。

 “唉!祝贤弟说回来一想,就明白了,我看倒不像是这样容易的吧?”

 又思索了良久,却仍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由得弃笔长叹。抬眼看见窗外的雨
已经停了,索性连四九也不叫,独自出门去散散心。

 雨后的空气异常清新,虽然略微有些寒意,但更多的却是那股教人畅快的清
爽。梁山伯出了书馆沿着甬路随意地缓缓前行,不知不觉中竟然走到了钱塘湖
边。忆起当日与祝英台一起六月六日送春归,泛舟湖上的情景,不禁暗自伤感。
他虽也是一介书生,却从无文人那种悲春伤秋的风雅之性,但自从祝英台离开
后,他竟一直郁郁寡欢,总觉得似乎是失去了什么。

 “梁兄……还望早日请媒下聘,免得小弟昼夜悬望。”恍惚间,祝英台临别
时的话又再耳边想起。

 “一七,二八,三六,四九,”梁山伯站在湖边,摇头苦笑不已,“贤弟,
你这个‘一七,二八,三六,四九’的字谜可把愚兄给难住了……

 “是什么事情把梁相公给难住了?”

 梁山伯正自言自语时,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女子的声音。诧异地回头看去!只
见一中年妇人正站在树下笑吟吟地望着他。虽是布衣荆钗,却也自有一股风韵,
竟是师母何氏。

 梁山伯不禁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过神来,上前几步施了一礼,“师母。”

 何氏点头,“梁相公好用功呀,大清早就独自一人在这里吟诗作对。”

 “哪里,弟子是见雨后景色不错,就出来走走,却不想竟在这里遇见师母。”

 “我也是凑巧路过罢了,”何氏淡淡一笑,上下打量了一下梁山伯,又道:
“我也正好有事要找你,既然遇上了,那就现在说也好。”

 “师母有事,只管吩咐就是。”梁山伯虽刁;知道是什么事,却也不敢怠慢。
神色间更加恭敬。

 “也没什么,”何氏边说边缓缓前行,“你读书用功,我是知道的。但,一
读书一用功,连起居饮食都大意了,你这份忠厚,就有些太过了。”

 梁山伯跟在后面,只得唯唯称是。

 “和你同砚的祝英台已经走了,”何氏停下脚步,锐利地看他,“依你看,
她究意是男子,还是女子?”

 梁山伯怔道:“自然是个男子呀。”

 何氏笑了笑,“不,她是个姑娘家!不但她是,连陪伴她的银心也是!”说
着,伸手向袖里一摸,摸出一只玉蝴蝶来,仲手交与梁山伯。

 梁山伯接过一看,竟是祝英台平时坠在扇子上做扇坠的那只玉蝴蝶。他素知
这是祝英台生母的遗物,祝英台一向视如珍宝,此时不觉如大梦方醒,“这…
…同窗三载,我们形影不离,我竟然没有发觉她是一个女子,真正该打!只是,
那日临别之时,她又以九妹相许,难道这九妹……

 何氏听丁又是一笑,“梁相公这般聪明,难道还不明白九妹就是你那祝贤弟
吗?”

 梁山伯懊恼地拍拍头,对着何氏就是一揖,“多谢师母!山伯驽钝,今日若
不是师母提点,险些就错过了。”

 何氏但笑不语。梁山伯急着回书馆,当下又对何氏拜了拜,告辞离去。

 眼见梁山伯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何氏嘴角的笑意慢慢地淡去:取而代
之的是眼底一抹难解的隐忧。

 “天狼星君,舞蝶,这是你们命中注定的劫数啊……”

 “其实都怪我不留意罢了。若要留意,慢慢地也看得出来的。她耳朵上有耳
眼孔、她说这是许愿穿的,我居然也信了。这是我太老实呀!如今看起来,像
这样的事实在太多了。她病丁,我一番好意,要同地抵足而眠,她一百个不愿
意。这完全是在限制着我呀!我怎么这样老实,竟然被让她给限制住了?”

 梁山伯一边走一边想,一边想一边暗骂自户太笨。走到书馆门口,正和四九
撞了个满怀。

 “咦?相公,你一大早去哪里了?我正在四处找你呢。”

 “四九,你和银心相处的日子久,她……”说到这里,梁山伯想了想,觉得
还是不要急于相告的好,免得一传十、十传百,弄得人尽皆知,于是改口道:
“她是怎样一种人:”

 “嗯,”四九搔头想了想,“银心虽然有时心眼有些小,不过还算是个好人
啦。”

 “好,你马上收拾东西,过几天我们就去祝家村看她。”

 四九愣愣地看他,觉得相公今天怪怪的,可看他的样子又不像在说笑,张了
张嘴,终究是没有问什么。

 梁山伯也没再理他,径自回了房里,在房里不停地踱步。踱了半晌,忽然灵
机一动,“一,亡二八,除了一二,七八是个十五,三六四九,除了三四,六
九也是个十五。一二三四,抛开不必理会。两个十五,就是一个月。祝贤弟的
意思是,要我一个月之内前去下聘呀!”

 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又怕算错了,于是又把一七、二八、三六、四九,重
算了一遍。

 “对,把一二三四除掉,就是这个数目。不会错的,就是这个数目!”梁山
伯兴奋地大声叫。“没错,就是这个数目!”

 前后院子的同学听到大喊声,以为出了什么事情,都跑过来询问。梁山伯尴
尬地笑笑,“没有什么,没什么,是一条蜈蚣钻进房里来了。我一追一赶,蜈
蚣已经跑了。”

 送走了众人,梁山伯又对着玉蝴蝶呆呆地出神。想起那天送别时,听到喜鹊
的叫声,祝英台做了一首诗,他竟然还傻傻地问诗的最后两句“吾俩莫迟延,
然彼金莲烛”是什么意思;走到流水浅沙的地方,祝英台指着鹅说:雄的在前
气走,雌的后面叫哥哥,银心还在旁边说梁相公真像一只公鹅,这已经说得很
是明白了,可是自己却还是没能领会她的用意;十八里长亭,祝英台无奈代九
妹做媒,那哪里是替九妹许婚,分明就是替英台自己呀!而这种种的暗示,他
竟一点也没有明白。想到这里,他更加懊恼,“怪我,都怪我呀!”

 四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