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25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25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澳茉猜渡贫袢な苌担芮R呶侥芤愂欤茉猜呶郊壬眩芰睥诹炷砂敕前!埂毒闵崧邸吩疲骸赣梢灰簧苈蛑诙唷!刮接梢灰的芤簧悄芤啵喾侵诙喙惨簧钅苈校蛴兄诙唷!都邸吩蛩担浩挠兄钜担ㄓ梢灰登R簧S钟兄钜担ㄓ梢灰登R嗌F挠兄钜担芍诙嘁登R簧R嘤兄钜担芍诙嘁登R嗌!妒汀分兴翟疲骸赣杏梢簧材且担艹ぱ皇喇愂熘肿樱坝杀艘刀艹ぱ嗍喇愂熘肿樱挥杏啥嗌材且担苁ぱ皇乐肿樱坝芍诙嗷ハ喙鄞苁ぱ棺嗌肿印!


①引业:旧译“总业报”;满业:旧译“别业报”。
②领纳爱与非爱:《杂集论》卷七:“领受爱不爱果”。


  定不定受业者,如《本地分》云:「顺定受业者,谓①故思已,②若作若增长业。顺不定受业者,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作与增长所有差别者,即前论云:「云何作业,谓③若思业或思惟已身语所起。」又云:「增长业者,除十种业,谓一梦所作,二无知所作,三无故思所作,四④不利不数所作,五狂乱所作,六失念所作,七非乐欲所作,八⑤自性无记,九悔所损害,十对治所损,除此十种业所余诸业。不增长业者,谓即所说十种。」《摄決择分》亦说四句:一作杀生而非增长,谓无识别所作,梦中所作,非故思作,自无乐欲他逼令作,若有暂作,续即发起猛利追悔及厌患心,恳责厌离,⑥正受律仪,令彼薄弱,未与異熟,⑦便起世间所有离欲,损彼种子及⑧起出世永断之道,害彼种子。二增长而非作者,为害生故,於长夜中,数随寻伺,然未杀生。三作而增长者,谓除前二句一切杀生。四非作非增长者,谓除前三。从不与取乃至绮语,随其所应,如杀应知。於意三中,无第二句,於初句中,亦无不思而作,他逼令作。


①故思:《瑜伽師地論》卷九十:『此中故思所造業者,謂先思量已,隨尋思已,隨伺察已,而有所作。』『若異此業,是即名爲非故思造。』
②若作若增長業:《俱舍論頌疏》卷十八:『論云:如契經說,有二種業,一造作業,二增長業。何因說業名增長耶?由五種因。何等爲五?頌曰:由審思圓滿,無惡作對治,有伴異熟故,此業名增長。
釋曰:此有五因。由審思者,第一因也。此由字通下兩句。審思造業,業名增長,率爾思作,伹名造作也。由圓滿者,第二因也。於十業道,或由一業便墮惡趣,或一業不墮,由二業方墮,乃至或九不墮,由十業方墮惡趣。齊墮惡趣,名爲圓滿。此圓滿業名增長也,未圓滿時但名造作。由無惡作對治者,第三因也。造惡不追悔名無惡作也,造惡不懺洗名無對治也,此名增長。若能追悔及能懺洗,但名造作。由有伴者,第四因也。謂作不善,以不善爲助伴,名增長也。無不善助伴,但名造作。由有異熟者,第五因也。謂造惡業定感異熟,名增長也。不招異熟,但名造作。善翻上應知。』
③若思業或思惟已身語所起:《俱舍論頌疏》卷十三:『於契經中,說有二業,一者思業,二者思已業。思已業者,謂思所作。思即是意業,所作謂身語。』
④不利不數所作:不利者,謂不猛利。
⑤自性無記:《集論》卷二:『何等自性無記,謂八色界處意相應品命根型置湮纳淼取!
⑥正受律儀,令彼薄弱:以戒令其業力減弱。
⑦便起世間所有離欲,損彼種子:以有漏定,損彼業種。
⑧起出世永斷之道,害彼種子:以無漏慧,斷彼業種。


  決定受中,依受果时分三。其中①现法受者,谓即彼果现法成熟。《本地分》说此复有八。若由增上②顾恋意乐,顾恋其身,财物诸有,造作不善,於现法受。若由增上不顾意乐,不顾彼等,作诸善法。如是若於诸有情所,增上损恼,增上慈悲。又於三宝尊重等所,增上憎害,及於此所,增上淨信,胜解意乐。又於父母诸尊重等③恩造之所,由增上品,酷暴背恩,所有意乐,所作不善,於现法受。若由增上报恩意乐所作善法,於现法受。顺生受者,谓於二世当受其果。顺后受者,谓於三世以后成熟。


①现法受:《俱舍論頌疏》卷十五:“由田意殊勝,及定招異熟,得永離地業,定招現法果。
  釋曰:由田意殊勝者,一由田勝,二由意勝。由田勝者,聞有苾芻,在僧眾中作女人語,便變爲女。由意勝者,聞有黃門,救脫於牛黃門事故,轉爲丈夫。此等傳聞,其類非一。得永離地業,定招現法果者,此顯報定,時不定業,謂阿羅漢人隨在何地,離此地染,名得永離地業。此永離地業,拢措x染時,於此地中造善惡業,及離染位所修善業,此等諸業於異熟定,時不定者,此業必能招現法果,謂於此地更不受生,故招現果。若於此地有生後定業,彼必定無永離染義,必於生後,受異熟果。若於異熟及時俱不定者,由永離染故,更不受異熟。
  從此第六,明業即受。論云:何田起業定即受耶?頌曰:
  於佛上首僧,及滅定無諍,慈見修道出,損益業即受。
  釋曰:於佛上首僧者,佛於僧中最爲上首,名上首僧。佛雖非聲聞僧,而是拢當z也。及滅定無諍者,此下有五。一從滅定出,謂此定中得心寂靜,以無心故,極似涅槃,故初出此定是勝上依身。二從無諍定出,謂此定中,止他煩惱,謂緣無量有情爲境,故初出此定無量勝功德,熏身相續轉。慈見修道出者,三從慈定出,謂此定中緣無量有情爲境,增上安樂意樂隨逐,故初出此定無量勝功德,熏身相續轉。四從見道出,謂此見道,永斷見惑,故初出定時淨身續起。五從修道出,謂此道中,永斷修惑,得阿羅漢,故出此道時,淨身相續起。此上五種,取初出定,名功德田,若行損益,其業即受。”
《瑜伽師地論》卷九:“與現法果者,有二因緣。善不善業與現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應知欲解復有八種:一有顧欲解,二無顧欲解,三損惱欲解,四慈悲欲解,五憎害欲解,六淨信欲解,七棄恩欲解,八知恩欲解。有顧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由增上欲解,顧戀其身,顧戀財物,顧戀諸有,造不善業。無顧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以增上欲解,不顧其身,不顧財物,不顧諸有,造作善業。損惱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損惱欲解,造不善業。慈悲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他有情補特伽羅,以增上品慈悲欲解,造作善業。憎害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佛法僧及隨一種尊重處事,以增上品憎害欲解,造不善業。淨信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佛法僧等,以增上品淨信欲解,造作善業。棄恩欲解造不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父母所,及隨一種恩造之處,以增上品背恩欲解,欺誑欲解,酷暴欲解,造不善業。知恩欲解所造善業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於父母等,以增上品知恩欲解,報恩欲解,所作善業。
  由事故者,若不善業,於五無間,及彼同分中,亦有受現法果者。五無間業者,一害母,二害父,三害阿羅漢,四破僧,五於如來所惡心出血。
  無間業同分者,謂如有一於阿羅漢尼,及於母所,行穢染行。打最後有菩薩。或於天廟衢路市
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或於寄託得極委重親友,同心耆舊等所,損害欺誑。或於有苦貧窮困乏無依無怙,爲作歸依,施無畏已,後返加害,或復逼惱。或劫奪僧門。或破壞臁畯R。如是等業名無間同分。若諸善業,由事重故受現法果者,謂如有一母無正信,勸進開化,安置建立於具信中。如無正信於具信中,如是犯戒於具戒中,慳吝於具舍中,惡慧於具慧中亦爾。如母,父亦爾。或於起慈定者,供養承事。如於起慈定者,如是於起無諍定,滅盡定,預流果,阿羅漢果供養承事亦爾。又親於佛所,供養承事。如於佛所如是,於學無學僧所亦爾。若即於此尊重事中,與上相摺蓳p害因緣,起不善業,受現法果。”
②顾恋:貪著。
③恩造:慈恩培养。


  於相续中,现有众多善不善业成熟理者,谓诸重业即先成熟。轻重若等,於临终时何者现前,彼即先熟。若此亦等,则何增上多串习者。若此复等,则先所作,彼即先熟。如《俱舍释》所引颂云:「诸业於生死,随重①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


①近:臨終。


第二思惟别者,谓由远离十种不善,虽定能获善妙所依,然若成一圆具德相,能修种智,胜所依者,修道进程,非余能比,故应成办如此所依。此中分三:一異熟功德,二異熟果报,三異熟因缘。
  初中分八:一寿量圆满者,谓宿能引牵引长寿,如其所引,长寿久住。二形色圆满者,谓由①形色显色善故,颜容殊妙,根无阙故,众所乐见,②横竖称故,形量端严。三族姓圆满者,谓生世间,恭敬称扬,诸高贵种。四自在圆满者,谓大财位,有亲友等广大朋翼,具大③僚属。五④信言圆满者,谓诸有情信奉言教,由其身语於他无欺,堪为信委,於其一切诤讼断证,堪为量故。六大势名称者,有大名称,有大美誉,谓於惠施,具足勇健精进等德,由此因缘,为诸大众所供养处。七丈夫性者,谓成就男根。八大力具足者,谓由宿业力,为性少病,或全无病,於现法缘,起大勇悍。此复第一谓住乐趣,第二谓身,生为第三,财位僚属为四,第五谓为世间量则,第六谓彼所有名称,七谓一切功德之器,第八谓於诸所应作,势力具足。


①形色显色:身形及身色(如唇朱、面红润、肤金色等)。


②横竖称故:身材横竖相称。
③僚属:部下,下属。
④信:威信。


  異熟果报分八:初者依自他利,能於长时,积集增长,无量善根。第二者谓诸大众暂见欢喜,咸共归仰,凡所发言,无不听用。第三者谓所劝教,无违敬用。第四者谓以①布施摄诸有情,令其成熟。第五者谓以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速令成熟。第六者谓由营助一切事业,布施恩德,为报恩故,速受劝教。第七者谓为一切胜功德器,欲乐勤勇,堪为一切事业之器,智慧广博,堪为②思择所知之器。又於大众都无所畏。又与一切有情同行,言论受用,或住屏处皆无嫌碍。第八者谓於自他利,皆无厌倦,勇猛坚固,能得慧力,速发神通。


①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②思择:明辨。所知:学科。
  異熟因分八:初者谓於有情,不加伤害,及正依止不害意乐。又云:「善放将杀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众生,则当得长寿。承事诸病人,善施诸①医药,不以磈杖等,害众生②无病。」第二者谓能惠施灯等光明,鲜淨衣物。又云:「由依止无瞋,施庄严妙色,说无嫉姤果,当感妙同分。」第三者谓摧伏慢心,於尊长等,勤礼拜等,於他恭敬,犹如仆使。第四者谓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设未来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恼及功德田,乏资具所,应往供施。第五者谓修远离语四不善。第六者谓③发宏愿,於自身中摄持当来种种功德,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声闻独觉,亲教轨范,及诸尊长。第七者谓乐丈夫所有功德,厌妇女身,深见过患;乐女身者,遮止欲乐;将失男根,令得脱免。第八者谓他不能作,自当代作,若共能办,则当伴助,惠施饮食。如是八因,若具三缘,能感④最胜诸異熟果。於其三缘,㈠心清淨中,待自有二,⑴谓修彼因所有众善,将用⑤迴向无上菩提,不希異熟,⑵由纯厚意,修行诸因,势力猛利。待他有二,⑴谓见同法者,上中下座,远离⑥嫉姤,比较轻毁,勤修随喜。⑵⑦设若不能如此而行,亦应日日,多次观择所应行事。㈡加行清淨中,观待自者,谓於长时无间殷重,观待他者,谓未受行,讚美令受,已受行者,讚美令喜,恆无间作,不棄舍作。㈢田清淨者,谓由彼二意乐加行,能与众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此等是如《菩萨地》说,⑧以释补满而为宣说。


①醫:包括身心兩方面。
②無病:感無病果報。
③發宏願:求無上菩提。
④最勝諸異熟果:圓具德相,能修種智,勝所依者。
⑤迴向無上菩提:空性相應。
⑥嫉姤、比較、輕毀:於勝嫉妒,於等競爭,於不如輕毀。
⑦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略論釋》(四六五页):『即不能如是,亦應日日多次觀察他所作事,見賢思齊。』觀擇所應行事:觀擇別人所應行事,以提高自己。
⑧以釋補滿而爲宣說:田清淨,爲《菩薩地》所無,本論補入。


 第三思已进止道理中分二:一总示,二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今初
  ①如《入行论》云:「苦从不善生,如何定脱此,我昼夜恆时,理应思惟此。」②又云:「能仁说胜解,一切善品本,又③此之根本,恆修異熟果。」谓既了知黑白业果,非唯了知即便止住,④应数修习,以此是为⑤极不现事,极难获得決定解故。此复如《三摩地王经》云:「设月星处皆堕落,具山聚落地坏散,虚空界可变余相,然尊不说非谛语。」於如来语,应修深忍,若未於此获得真实決定信解,任於何法,悉不能得,⑥胜者所爱,決定信解。如有一类,说於空性,已获決定,然於业果无決定信,⑦不慎重者,是乃颠倒了解空性。解空性者,谓⑧即见为缘起之义,是於业果发生定解为助伴故。即彼经云:「⑨一切诸法如水月,等於幻泡阳燄电,虽诸死已往他世,⑩有情意生不可得。然作诸业终不失,如其黑白成熟果,如此理趣门贤妙,微细难见佛行境。」是故应於缘起二业,及诸因果发生定解,一切昼夜观察三门,断截恶趣。若不先善因果差别,纵少知法,然将三门放逸转者,唯是开启诸恶趣门。《海问经》云:「龙王,诸菩萨由一种法,能断生诸险恶恶趣,颠倒堕落。一法云何,谓於诸善法观察思择,作如是念,我今若何度诸昼夜。」若能如是观相续者,诸先觉云,此因果时,校对正法,全不符顺,於此乃是我等错误,全无解脱。校对业果,是观顺否,若以法校自相续时,全无符顺,而能至心了知如是,是为智者。《集法句》云:「若愚自知愚,是名为智者。」若校法时,与法乖反,犹如负屍,自妄希为法者、智者、淨者极顶,是为下愚。《集法句》云:「若愚思为智,说彼为愚癡。」故其极下,亦莫思为於法已解。又博朵瓦则引此《本生论》文观察相续,如云:‘虚空与地中隔远,大海彼此岸亦远,东西二山中尤远,凡与正法远於彼。」此说我等凡庸与法,二者中间,如彼诸喻,极相隔远。此颂是月菩萨从持善说婆罗门前,供千两金,所受之法。朵垅巴亦云:「若有观慧而正观察,如於险坡放掷線团,与法渐远。」


①如《入行论》云:见《入行论·忏悔品》卷二。
②又云:见《入行论·精进品》卷七。
③此:胜解。
④应数修习:如理思惟。
⑤极不现事:极其深邃微妙。
⑥胜者:佛。
⑦不慎重者:别本“不注重者”。
⑧即见为缘起之义:即於空性见为缘起之义。
⑨一切诸法如水月,等於幻泡阳燄电:谓法无我。
⑩有情意生不可得:谓补特伽罗无我。意生: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