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29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29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见一亦增多:论文作“一果见多因”。
见一亦增多,尔时何不畏:释论:“是故随一果法亦现见有很多因缘,愚夫異生谁能不生怖畏呢?”
④由诸难可度量稠林相续:此业相续,是由无量无明荆棘丛林所徧满。
⑤随顺於此,当如理修:随顺於此解脱生死之方便,当如理修。


  五数数高下过患者。如云:「既成①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於生死为奴婢。天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长时安住②须弥顶,③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撸鹅小
屍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天女随逐受欢喜,撸范嗣罨断苍埃蟮弊≈菇R读郑窀疃请臼肿恪L炫饷钊缃鹆餐斡拘炝鞒兀蠖榈赜比と耄讶袒宜藜印K涞锰旖绱笥郑爸铊筇炖胗郑蠖槲藜湮鹦剑淌苤诳辔藜渚5梦赵伦陨砉猓贞滓磺兄钍兰洌笸谝蹰湸Γ允稚焓嬉嗄G。」磨等三铁轮者,如其次第,谓於众合、黑绳、烧热三中而有。天女随逐者,谓为天女之所依附。天界欲乐者,谓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间共许而说,未分④能依及所依处,若分别说,乃是彼二宫殿之光。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衰所摄故。此如《调伏阿笈摩》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①百施世应供:《广论译释》:帝释天得世间天、人(帝王等)恭敬。百施:帝释天。
又唐译《亲友书·出离轮迴》:“梵主世皆供,业力终沦地。纵绍转轮王,回身化奴使。”此作梵主,与藏本稍異。
②须弥顶:指三十三天。《亲友书》:“妙高岑受乐,地软随其足,转受煻煨苦,行经糞屎狱。”
③安足陷下:天上宝地。
④能依及所依处:《亲友书》:“或生居日月,身光遍四洲,一朝归黑暗,展手见无由。”能依:指日月天人。所依处:指日月宫殿。


  六无伴过患者。①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闇中。」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②施所生等三种善事。无边黑闇者,谓无明黑闇。无伴而趣者,③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況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④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如是六苦总摄为三。谓一於生死中,无保信处。二受彼安乐,终无饱期。三无始而转。初中有四:一於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谓身数数舍;二作诸前益不可保信者,⑤谓无決定;三於得盛事不可保信者,谓高下变易;四於诸共住不可保信者,谓无伴而往。第三者谓数数结生,展转受生不见边际。如是总摄亦当思惟。


①“如云”一颂:见《亲友书·出离轮迴》:“三种灯明福,死后可持将,独入无边暗,日月不流光。”独自当趣入,虽日月之光亦难破之无边无明黑暗中。
②施所生等三种善事:《俱舍论》卷十八:“施戒修三类,各随其所应,受福业事名。”“等引善名修,极能薰心故。”施招大富,戒感生天,修得解脱。
③如《入行论》云:《入行论·禅定品》卷八。
④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他不能除苦,何须修法作障之亲。
⑤谓无決定:即思惟六苦中初“其中无定过患”一段文。


  第三修三苦者。谓譬如极热或疮或①痈,若於其上洒以冷水,似为安乐,於生死中所有乐受,若坏灭时,还起众苦,故名坏苦。此复非唯其受,即此相应,余心心所及为所缘诸有漏境,皆是坏苦。又如热痈逼切,触热水等变異触时,起极楚痛。如是当知苦受,随纔生起,便能触恼或身或心故名苦苦。譬如肾痛,此复如前,非唯其受。又如热痈,俱未触会二触之时,有漏舍受,为诸粗重之所随逐,故名②行苦。此亦如前,非唯其受,此由先业烦恼自在而转,故名为苦,及为能发后烦恼种,所随逐故,名为徧行粗重所随。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若起苦受瞋恚增长,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於无常执为常等,愚癡增长,其中贪欲能感当来於五趣中生等众苦,瞋於现法起忧慼等,於后法中感恶趣苦,癡於前二所感二苦随逐不舍,故於乐受,应观为苦灭除贪欲。於诸苦受,应作是思,此蕴即是众苦因缘,苦从此生,犹如毒箭,灭除瞋恚。於诸舍受,应观无常销灭为性,灭除愚癡。不於三受为三毒因,此如《瑜伽师地》及《摄決择》意趣而说。如负重担,随其重担当负几久,便有尔许不乐,取蕴重担亦尔,③乃至执持尔时受苦,④以此蕴中有苦烦恼粗重安住,故为行苦。既有此已,虽於现在苦受未生,然其无间由种种门能起众苦,故此行苦,徧一切苦及是所余二苦根本,故应於此多修厌离。


①痈:痈,毒疮。
②行苦:《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六:“復次如佛世尊說三苦性,此中云何爲行苦性?謂後有業煩惱所生諸行,於彼彼自體中能隨順生一切煩惱及與眾苦,所有安立一切徧行麤重所攝亦名麤重,是行苦性。依此行苦,佛世尊說略五取蘊,皆名爲苦。”
《披尋記》卷六十一(三四八五页):“於彼彼自體等者,《本地分》說,一切種子識隨所生處,自體之中,餘體種子皆悉隨逐。是故欲界自體中,亦有色無色界一切種子。如是色界自體中,亦有欲無色界一切種子。無色界自體中,亦有欲色界一切種子(陵本二卷一頁)。由是當知,三界自體差別非一,故名彼彼。即於其中,所有諸行,性有漏故,能隨順生現在一切煩惱,及與當來生等眾苦,是故安立名麤重性。一切徧行麤重所攝,謂彼麤重,徧行一切若樂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樂受中故,即此建立爲行苦性。”
《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六:“又此行苦,徧行一切若樂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樂受中。然於不苦不樂受中,此麤重性分明顯現,是故但說不苦不樂受,由行苦故苦。於樂受苦受中愛恚二法擾亂心故,此麤重苦非易可了。譬如熱癰,若以冷樱庵瓷鷺废耄瑹峄覊櫳媳闵嘞耄舳汶x,於此熱癰,爾時唯有癰自性苦分明顯現。如是於業煩惱所生諸行所有安立麤重所攝,猶如熱癰。行苦性中所有樂受,如冷樱狻K锌嗍埽鐭峄覊櫋K胁豢嗖粯肥埽珉x二樱b自性苦。又樂受中多生染著,是故說彼貪所隨增。於苦受中多生憎恚,是故說彼瞋所隨增。於非苦樂之所顯現麤重所攝所有安立行自體中,於無常性計常顛倒,於锌嘈杂嫎奉嵉梗恫粶Q性計淨顛倒,於無我性計我顛倒,是故說彼不苦不樂受無明所隨增。又諸愚夫於樂受中多生染著,由是因緣,於現法中,行身惡行,行語惡行,行意惡行。身壞命終,廣說乃至生那落迦。又由後有愛故,能感當來生等眾苦。如是樂受貪所依故,能生當來五趣等苦。又於苦受多起瞋心,不隨所欲,樱娍嗍拢闵N種愁惱怨歎乃至迷亂,由此因緣行三惡行,墮諸惡趣。如是苦受瞋所依故,能感現法後法眾苦。又於不苦不樂受中,多生如上顛倒之心。於二種苦,謂依樂受貪所生苦,及依苦受瞋所生苦,生不捨思,起不捨行。是故雖有眾多煩惱及隨煩惱,然佛世尊但立三種根本煩惱,謂貪瞋癡。依此密意,佛世尊說,應觀樂受是眾苦法,應觀苦受猶如毒箭,應觀不苦不樂受性是無常有壞滅法。”
《披尋記》卷六十一(三四八八页):“應觀樂受是眾苦法等者,《攝異門分》說:云何當觀樂受爲苦?謂由此受貪所隨眠,由隨眠故,取當來苦,於現法中,能生壞苦,如是當觀樂受爲苦。云何當觀苦受如箭?謂如毒箭,乃至現前常惱壞故。非苦樂受體是無常滅壞法者,謂已滅者,即是無常,其未滅者,是滅壞法。若無常者,從此復生若樂若苦。滅壞法者,終不解脫苦樂二種。(陵本八十三卷十五页)此應準釋。”
《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六:“若能如實觀無常性,漸次能斷一切顛倒。如是諸行,是第一義苦拢B事。一切拢t拢怯^已,於第一有最極寂靜諸取蘊中尚不願樂,何況弊下那落迦中。復次即此能生後有諸行業及煩惱,由相道理是集拢B,世尊經中據勝道理唯顯示愛。復次此煩惱品麤重永滅,是有餘依涅槃增上所立滅諦。又因永斷未來不生,及先世因受用盡已,現在諸行任咧x滅,是無餘依涅槃增上所立滅諦。復次若能證解第一義諦所有正見,及正見爲先一切拢溃敲乐B。復次,欲令於苦徧知,於集永斷,於滅作證,於道修習,故略建立諸拢B相。若廣建立,當知其相無量無邊。又令了知苦諦麤相以爲依止,漸能趣入諦微細相,故先施設生等眾苦,後方顯示五取蘊苦。”
③乃至执持尔时受苦:乃至执持五取蕴未舍,於尔许时中便得受苦。
④以此蕴中有苦烦恼粗重安住:《披寻记》卷六十一(三四八六页):“即於其中,所有诸行,性有漏故,能随顺生现在一切烦恼,及与当来生等众苦,是故安立名麤重性。”苦为果,烦恼为因。


  又能增贪现前乐受,多是於苦,渐息灭位、妄起乐觉,全无不待除苦所显自性之乐。譬如太走为苦,略为住息遂生乐觉。现见此是先生大苦,渐息灭时、乐渐次起,故非性乐。若太久坐,仍复如前,生众苦故。若是性乐之因者,应如苦因,随其习近,其苦渐增,如是习近行住坐卧,饮食日阴等,亦应随其几久习近,便有尔许安乐渐起。现见太久唯生苦故。如是亦如《入胎经》云:「难陀,行住坐卧诸威仪中,应当了知别别是苦。诸靜虑师,应观彼彼威仪自性,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卧,彼则於行,唯别受苦。别别领受猛性粗性难可忍性,非悦意性。非於其行,起安乐想。」余三威仪亦如是说,「难陀,然由彼彼威仪之苦,暂间断故,遂於余余新生众苦,妄起乐想。难陀,生唯苦生,灭唯苦灭,①生唯行生,灭唯行灭。」②《四百论》亦云:「如安乐增长,现见反成苦,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


①生唯行生,灭唯行灭:有漏乐受生时,第二刹那生起行苦,灭同生说。
②《四百论》:《四百论·明破乐执品第二》。


  第二思惟别苦有六,三恶趣苦已如前说。人苦者,谓饥渴寒热,①不可意触,追求劳苦,复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当知。又如《资粮论》云:「恶趣苦无余,人中亦现有,苦逼②等地狱,贫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强力於羸弱,制罚及损害,相续如暴流。有因贫乏起,余从③不足生,追求难忍苦,④一切谋略杀。」⑤《四百论》云:「⑥胜者为意苦,⑦庸流从身生,二苦日日中,能⑧坏此世间。」


①不可意触:亦摄愁忧等。
②等地狱:等同地狱。
③不足:虽富却不满足。
④一切谋略杀:《广论译释》:“更有甚者,求不得苦,贪欲难忍,引发憎恨,导致杀害。”
拉卜楞寺格西:“一切追求为自己生存,乃至将对方杀害。”
⑤《四百论》:《四百论·明破乐执方便品第二》。
⑥胜者:刹帝利等种族。
⑦庸流:贫乏者。
⑧坏:摧残。


  非天苦者。如《亲友书》云:「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瞋天德故,此等由其①趣性障,具慧不能见圣谛。」此由不忍,嫉天富乐,令意热恼,由此因缘,与天斗诤,受割裂等伤身众苦。此等虽具智慧,然由②異熟障故,於彼身中不堪见谛。《念住经》说此为旁生,《瑜伽师地论》说为天趣。


①趣性障:修罗趣身性之障,即異熟障。
②異熟障:《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異熟障者,謂若生處,拢酪辣瞬簧婚L,於是生處異熟果生。或有生處,拢酪辣穗m得生長,而於其中異熟果生,聾騃愚鈍,盲瞽瘖允执裕瑹o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
《俱舍論》卷十七:“全三惡趣,人趣北洲,及無想天,名異熟障。此障何法?謂障拢兰罢下}道加行善根。”
《大毗婆沙》卷一百一十五:“此中但說決定爲障,彼非決定,由彼有情所有異熟,或有爲障,或不爲障,是以不說。”


 思惟天苦分二:一欲天三苦。二上二界粗重苦。  今初
  初一死堕苦中有二。㈠死殁苦者,如云:「诸天趣乐虽极大,然其死苦大於彼,如是思已诸智者,莫爱有尽天趣乐。」谓较昔受天欲生乐,将临殁时,五死相现,所起痛苦,极重於彼。五死相者,即如彼云:「⑴①身色变为不可爱,⑵不乐本座⑶华鬘萎,⑷衣服垢染⑸身出汗,是於先时所不出。天趣报死五死相,起於住天界诸天,等同地上诸人中,传报当死诸死相。」㈡堕下处苦者,如云:「从天世间死殁已,设若全无少余善,彼无自在往旁生,饿鬼地狱随一处。」二悚慄苦者,谓由有成就广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时,诸薄福天子,见已惶怖,由此因缘受大忧苦。三斫裂杀害苦者,谓天与非天斗诤之时,受断支节、破裂其身、及杀害苦。若断其头,即便殒殁,伤身断节,续还如故。驱摈者,谓诸具足强力诸天,纔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又如《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②非於无散心,刹那能自在。散逸扰乱性,终不能寂灭,③等同有薪火,徧受大风吹。」又云:「④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①身色变为不可爱:《略论释》(五二四页):“身光先退,天身有光,不分昼夜,以花之开合而分昼夜,临死时,身光先退。天在浴时,平时水不著身,著即死相。天身素香,将死香变臭。”
②非於无散心,刹那能自在:拉卜楞寺格西:“没有刹那无散心,岂能有自在。谓受欲天终天在散乱享受乐欲,彼不能有片刻安乐自在。”
③等同有薪火,徧受大风吹:越吹越旺。
④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有旧病复发之患。


  色及无色上界诸天,虽无此诸苦,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於死於住悉无自在,故彼亦由粗重为苦。又如《资粮论》云:「色无色诸天,超越於苦苦,以①定乐为性,住劫不倾动,然非毕竟脱,从彼仍当堕,②似已得超越,恶趣苦暴流,虽③励不久住,等同空飞鸟,如童力射箭,堕落为边际。④如久然诸灯,刹那刹那坏,诸行变坏苦,仍当极侵恼。」
①定:禅定。
②似已得超越,恶趣苦暴流:《略论》:“从恶趣苦灘,暂似为出越。”
③励:努力。
④如久然诸灯,刹那刹那坏,诸行变坏苦,仍当极侵恼:《略论释》(五二七页):“蕴身一成,第二刹那即趋变坏,刹那刹那为行苦支配。”


  如是思惟五趣六趣,总别诸苦,厌患生死意欲出离,便当观察其因,念云如是生死以何为因。


 第二,由集谛门思惟流转生死次第分三:一烦恼发生之理,二彼集业之理,三死没及结生之理。  今初
  成办生死之因,虽俱须惑业,然以烦恼而为上首。若无烦恼,虽有宿业超诸量数,然如种子,若无润泽及其土等,定不发芽。如是诸业缺①俱有缘,亦定不能发苦芽故。又若有烦恼,纵无宿业,无间新集,取后有故。如是亦如《释量论》云:「超度诸有爱,非余业能引,灭尽俱有故。」又云:「若有爱,仍当出生故。」是故开示烦恼对治极为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