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华无敌前传 >

第105章

中华无敌前传-第105章

小说: 中华无敌前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几天的商讨后,中国和意大利达成了共同生产这两型战舰的协议。而且还为两型战舰定下了舰种定义:Z1012被定义为战列巡洋舰,H1101被定义为战列舰。在命名问题上,中国将前者命名为“台湾”级,后者命名为“福建”级。而意大利则分别命名为“勇敢”级战列巡洋舰和“维托里奥·;维内托”级(呵呵,把历史上意大利于35年后才出现的战列舰提前了,各位读者大大见谅)战列舰。接下来的商谈中,双方又有些分歧。这次分歧就有些不太好解决了。

意大利要求副炮采用意大利已经拥有大量生产线及弹药库存的152毫米炮,而中国海军肯定会采用自己标准的155毫米炮。意大利要求采用102毫米高平两用炮,而中国则需要76毫米高平两用炮。在高炮的选择上,倒没有多大不同意见。最后经过几天的扯皮,决定将副炮留下足够的空位,由各自的船厂自行安装。另外的分歧在于首舰交由哪国海军先装备。中国海军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着日本非常严重地威胁,必须首先装备。而意大利海军则认为,目前正在北非进行战争的意大利军队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来保证地中海的绝对安全。因此,首舰必须首先装备意大利海军。在中国一直“赖”着不走的法里纳西奇甚至亲自给我打来电话,希望能够让意大利海军首先装备。

我有些迷惑了:难道你们意大利人自己不会在意大利建造吗?设计图纸是现成的,装甲材料和主炮可以由中国运送。后来一想,意大利人肯定又打的是中国建造更加便宜,可以节约更多海军军费的如意算盘。哼,我们中国面临着日本这个禽兽国家如此严重的威胁,虽然没有建造我所希望的航空母舰,但目前用战列舰对付日本那强大的海军,也是比较可靠的办法,怎么可能让你意大利人先装备呢?所以,我拒绝了法里纳西奇的要求。但没想到,墨索里尼亲自发来电报,希望能够让意大利首先装备这两级战舰,因为,地中海上意大利至北非战场的航线附近已经有英国舰队在活动了。

在目前,墨索里尼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但我也必须让意大利人付出些什么。当然,我又直接下令各大船厂立即作好开式建造新型战舰的准备,我可以让几家船厂同时开工,争取同时下水进行舾装和海试。要知道,日本的海上威胁始终是我心头的一个大病。而且,借此机会,我狠狠地向墨索里尼敲了一笔:必须将首付款提高到60%。我可不想向“重庆”舰的建造那样,出售给意大利的破交舰在建造过程中,意大利居然敢断了后续资金的支付。

28年6月11日,首先在上海中华造船厂2号船台和上海江南造船厂的1号船台,“福建”级战列舰同时开始辅设第一根龙骨。于是,这艘尺寸为231。8×;32。7×;9。89米的巨舰开始了其光辉的一生。由于紧迫的需要,所以建造速度非常快,到了第二年10月28日,“福建”号下水,而三天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也接着下水,两舰都于第三年的4月8日完成舾装。在海试时,终于测得了其建造排水量37820吨(标准)/45782吨(满载),设计航速原本31节,而在海试中,达到了32。3节。设计船员数量没有改变,一直保持在1522人。

“台湾”号与“勇敢”号战列巡洋舰也与“福建”号战列舰同时开式建造,分别于大连造船新厂的一号船台和湛江造船厂3号船台上。主尺寸为245。2×;29。85×;9。76米,在1930年2月海试中,测得实际标准排水量为37118吨,满载排水量为45398吨,实际航速达到设计航速的35节。船员总共1530人。

在“福建”号的下水仪式上,我与陈海亲临现场,白玉敲碎了香槟酒瓶后,巨大的舰体缓缓地滑向大海。我心中一片混乱,要是下水的是航空母舰那该多好啊。而此时,陈海这混蛋眼里射出灼热的红光,轻轻地感叹了一声:“啊,战列舰!”我一听,立即怒目相向。

第一百一十九章 … 海空雏鹰

在此次竞标过程中,另一家未能中标的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的设计本来也很不错,但由于其副院长兼主设计师,也就是那个犹太人被我的新思路给刺激了,迟迟未能拿出采用瘦削型舰艏的新方案,使航速达不到中国海军要求的最基本的30节以上,加上其选用的是三座三联406毫米主炮,使得排水量超过了条约规定,所以在第一轮即被淘汰。这下使得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的情绪普遍低迷,为了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足够的工作干劲,在第一轮竞标结束后,我专门找来了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的院长,向他阐述了中国海军必须要拥有航空母舰的想法,并要求他们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进行攻关。

但显然,重庆船舶工业设计院的领导层对航空母舰这种舰型并不感兴趣。他们几乎是用很幼稚的方法将我的提议搪塞了过去,这立即引起了我的怒火,有一种被人轻视的感觉,同时还有一种掌握了真理,却不被人接受的难过。盛怒之下,我立即以发计委的名义重新组建一个全新的设计单位——中国军事装备研究中心。这个在我气急之下的设计单位,负责人何家声被我从总装备部拨拉了过来。他很清楚我的“遭遇”,虽然他仍对航空母舰持有极强的排斥心理,但出于军人的职业习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我的命令:将各大船舶设计单位的一些不得志的技术人才抓了过来。不仅如此,还大肆借着我的名头,全国范围内地“搜集”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

中国军事装备研究中心成立后,我给中心的两个首要任务就是完善CF…1型战斗机的设计、与沈阳飞机公司共同开发CB…1型俯冲轰炸机,以及设计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研究中心二话没说,直接跑到了位于四川江油的中国另一个接近完工的风洞群,将其中最好的一个直径3米,风速600km/h的风洞据为己有。由于我对后世中的各种翼形的片面了解,也使得他们及其它航空研究单位在翼形设计上的进步非常迅速。本来在军事装备研究中心成立后不到三个月,成都飞机公司研制的CF…1型战斗机已经进入定型试飞阶段,但中国军事装备研究中心的介入,使定型试飞暂停了下来。

而同时开展的航母研制小组,也在我的直接干预下,开始了拦阻索、弹射器及飞机升降机的研制工作。借助意大利人那不成熟的航母设计经验,小组很快掌握了基本原理,并在绥定机械集团的配合下,开始进行研制工作。我的想法很简单,在进行航母整体设计之前,先把各个分系统搞定,再进行各系统的集成。这样算下来,应该可以尽可能地加快航母的研制进度。这些被各大船舶设计院抽调来的科研人员,虽然仍为不能设计战列舰有些怨言,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正在创造历史。

陈海一天到晚都扑到了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上,将海军其它工作抛给那些副司令及参谋们,没事儿就往上海、大连等地跑,亲自监督战列舰的建造。而对新成立的中国军事装备研究中心在航母的研究工作不闻不问,我心里其实也明白:也许他认为我在陆军建设及指挥方面有相当的造诣,但对海军这个高技术军种来说,还得他这个出身英国兵家海军学院的专业人士来抓。因为,他始终不能相信,航母会取代战列舰成为新一代的海上霸主。对此,我也只能用事实来说话,建成后的航母将会比战列舰具有更强的打击力量和生存能力。但由于我这样做会造成海军预算更加紧张,因此,他不只一次地向我抱怨,希望我能“放他一马”。但每一次都被在气头上我的骂了回去。

航母研制小组的研制工作是非常秘密的,即使是意大利人也很难知道其中的真正内幕。绥定机械集团不愧为中国第一品牌机械生产企业,他们拿到研究中心的图纸后,很快就生产出了第一个升降机。这个长8。8米,宽6。2米的升降机,只有两根支柱,与国外同类型的产品的4根完全不同。因为,我让他们一开始就按照舷侧升降机的甲板布置来设计的。这种升降机的起重能力为4。5吨,行程11。8米。最开始,我对这么高的行程还没有注意到,只到后来,第一型航空母舰的整体设计图交到我面前时,我才发现这个问题。原来,这群笨蛋竟然将飞行甲板设计成两层,机库也设计成了两层!经改进设计后,才把升降机的行程降到了7。6米。

拦阻索的研制工作在意大利人的帮助下也进行得很快,绥定机械集团按照中心的图纸,经过试制后发现,意大利人的原始设计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液压活塞的密封及不同活塞的直径大小上就有些问题,另外,滑轮组的配备和计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绥定机械集团公司领导在得到内部工程师等技术人才的保证下,决定对图纸进行改动,并于12月11日试制成功。这部式工厂内部代号为YLZZ…28L型的拦阻索装置,可拦阻时速120公里、重3吨的飞机,拦阻索行程为45米。但在进行静力试验时,却不断发生拦阻索断裂的事故,使得该公司不得不对重庆钢铁集团的这个产品持有浓厚的怀疑态度。

重庆钢铁集团立即派出十余名技术人员来到现场,经过检验后发现,作为拦阻索的主要承力结构钢缆,其材质延展性不够,外面包裹的橡胶、麻混合制品倒没有什么问题。于是重庆钢铁集团立即用最新研制的高韧性钢材,拉成极细的钢丝,并多股缠绕,重新制作了钢缆,12月30日的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信心满满的绥定机械集团立即开始在绥定附近的河市机场建设了一个航母飞行甲板模型,并将6组拦阻索装置安置在甲板之下。第二年1月27日,一架经过改装的寇斯蒂轻型轰炸机,首次成功地降落在模拟甲板上,着陆钩顺利地勾住了拦阻索。全重2。48吨的飞机以时速125公里进场着陆,拦阻索仅行程了40米便使飞机完全停止了下来。三天后,现场评估的总装备部下达了正式的定型通知书,并将这种拦阻索命名为“LZS…1”型。

与升降机和拦阻索的顺利研制相比,弹射器的研制工作就显得一波三折了。本来研究中心准备以“重庆”级舰上的水上飞机弹射器作原始参考依据,并在之上进行改进。但海军装备部则莫名其妙地要求重新设计,要求采用蒸汽弹射器。同时还提出,新的弹射器能够在30米的行程内将重3吨的飞机以125公里的速度弹射起飞。这让研究中心感到非常棘手,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资料。而且蒸汽弹射器最重要的一环:用于密封弹射滑轨的软金属条在当时的冶金工业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办到的。

而当时已有的蒸汽弹射器,都是以耐高温的橡胶作为密封条的,因为使用不频繁、蒸汽压力及温度均不高,加上行程很短,所以没有产生多少不适。但现在的要求则显得有些超前,橡胶已经不能适用,必须要用软金属条。因此,研究中心只能在冶金工业上想办法,将研制任务下达给几大冶金企业,就开始坐等起来。

我在知道这件事后,有些生气。就目前来看,海军的要求是很正确的,未来的发展必将淘汰现在最适用的液压弹射器和机械弹射器。但研究中心不能坐等,他们必须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不过,弹射器小组的负责人在辩解时说,研制工作只有在不断地试制及试验过程中,才能找到设计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在软金属条没有装上弹射器之前,任何进一步地设计或完善都是闭门造车。我听后也深以为然,知道自己太心急了。

看来,我心中的航空母舰一时半会也急不出来。太多的基础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太多的技术瓶颈正等着我们突破。虽然,我也可以象现在的列强那样,生产出符合目前技术条件的航空母舰,但这种原始的航母却始终让我无法接受。我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不过,我也对现在的航母研制计划作了一些调整。弹射器短时间内无法研制成功,就只好用航母的速度和飞机自身动力起飞,并开始考虑建造带有滑跃起飞甲板的飞行甲板模拟装置。斜角飞行甲板目前只能停留建造模拟装置上,如果在中国第一艘航母上使用,必然立即为列强所探知。我要求中国的前几艘航母都不要建造斜角飞行甲板,待培训出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飞行员,以及完全熟练地掌握了航母的各种应用后,才进行新一代带斜角甲板的航母。

其实研究中心给我的第一份航母设计草图真的让我惊讶不已。他们采用了双层飞行甲板和两层机库,其甲板外形象极了美国的“约克城”号。全新的船体其线型还算不错,但第一层和第二层飞行甲板通过一些支柱高高地撑在甲板上。还装有各种203毫米大口径舰炮作为水面打击火力,舰岛及烟囱是可以放倒的,在回收飞机的时候可以保证没有任何干扰。但这样一来,其复杂的结构足以使其更的时间用于与机械故障作斗争,而无法进行训练、作战使用。而双层机库更使整个船体结构复杂,内部管线及隔舱象迷宫一样。因此,我立即要求研究中心改变原始设计,采用单层机库和单层飞行甲板。

改过之后的设计还是差点让我晕过去!虽然飞行甲板改为单层,但仍在整个船体甲板上用支柱支起高高的飞行甲板,整个舰体重心显得相当高。不得已,我只好再当一回“科学家”兼“画家”,将后世的全封闭式舰艏及带有外飘飞行甲板给画了出来。在场的船舶设计专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其实我明白,好多东西只要说明了就显得很简单,而在之前,恐怕要花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我画出的草图上,飞行甲板外飘不仅加大了飞行甲板的面积,而且外飘产生的甲板与船体的连接部分,正好可以安装各种进排气管道,而舰岛在右侧的飞行甲板边缘上,连接部分也可作为承力结构。这种设计在后世是标准的作法,而在当时则显得非常新颖。

再一次出现在我面前的设计图纸已经与我的期望有些接近了。全封闭式直通甲板,舷侧升降机,舰岛及整体式烟囱设在舰体右侧,机库设有一层,高度为5。6米,飞行甲板距机库顶部天花板的高度为1。82米,这个空间除了安排水平装甲外,主要是用于安装拦阻索的液压装置及未来的弹射器。整个飞行甲板距水面高约14。28米,呈楔形的甲板与舰体的连接部分,可以大量阻止甲板高海情条件下的甲板上浪。但这型设计还有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让我深感思维惯性的威力:在舰体前部两侧各设有2座双联155毫米舰炮!难道他们还认为航空母舰上的这种口径的舰炮还能参加与敌舰的对射吗?

更让我寒心的是,也许是出于设计人员始终认为航母是一种辅助舰艇的原因,这型设计只有15000吨的排水量!此时,我都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再加上我认为第一型航母不必要造得那么大,那么完美,所以,我仅仅是将用高炮取代那几座155毫米炮的批示写在了图纸上后,就再也懒得理会了。

与航空母舰同样重要的是其上面的舰载机。为此,我也颇费脑筋,已经停下的CF-1型战斗机的进一步改进在研究中心的人员加入后,进行全面提速。改进的主要内容是换装功率更加强大的HSF-1A型气冷12缸活塞发动机,功率达到了700马力,采用三叶定矩螺旋桨。增强起落架的强度及液压行程,以适应在航母起降时的冲击力。在机尾加装着舰拦阻钩,机翼设计成可以向上折叠,以节约占地空间。由于当时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研制才刚刚起步,为了使海上航空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