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中国在军事上和相当一部分的科技进步上,都无不充斥着他的影子。先不说被中国大力鼓吹的“五渡长江”战役,也不说中国击败俄罗斯,获得大片土地的事情,以及远东战争和在东南亚的对英战争,只谈刚刚发生的西西伯利亚合围歼灭战。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设想,就出自这位伟人的头脑。屠天统帅的指挥艺术,确实令人感到惊讶和钦佩,无论是在战术上的指挥才能还是在战略上的布局思路,都足以成为一个系统的军事思想。
再说说屠天统帅在中国军队的建军和战术思想上的作用。当坦克出现时,几乎没有人能够意识到大规模使用装甲力量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但他却从一开始就推行装甲部队集中使用,并进行大纵深穿插和推进的作战理论。在飞机还被许多国家的军方视作空中校射和侦察力量时,他就已经组建了与陆海军并立的大军种——空军。并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空军的建设,在中国军队内部存在较大阻力的情况下,凭借自身的影响,强行推行空军制胜的概念,并最终使空军真正成为令人胆寒的战略性军种。屠天还对中国海军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一开始就强调了海空力量的建设和发展,使中国海军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在中国的科技界还习惯性地称屠天为“科学家主席”,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中国新型飞机所采用的层流型机翼、装甲部队中单炮塔坦克、步兵战车的概念、航母的斜角甲板设计和战舰的尖削型舰艏设计等,均由这位“科学家主席”提出设计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原子物理学方面,这位中国的最高统帅居然也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学,对整个原子物理学在中国的应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我们还不清楚中国的原子物理学家们正在研究些什么,但我们可以认为,中国正在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为战争服务。
罗斯福认为:中国的最高统帅屠天,是所有国家元首中最杰出的一个。他拥有丰富卓越的学识,敢为人先的胆魄,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方面的成就无人可比。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和发展。所幸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了中国人不具有很强的侵略欲望,但不幸的是,其领导人屠天以及中国军方高层则无不更具有铁血素质,他们借助铁血统治,“驱使”着中国人对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侵略。
中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一直处于世界的颠峰,中国在每一次最危急的时候,都会有英雄人物的出现,并总能依靠英雄的领导,爆发出强大的凝聚力战胜对手,将文明一直延续下来。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国文明能够生存下来的原因。今天,又一个英雄在中国出现,他又一次凝聚了所有中国人的力量。在他的影响和强制统治下,原本温和的中国人开始变得暴戾,埋藏在中国人心中最深处的血性被充分释放了出来。
如果说蒙古人给欧洲人带来的“黄祸”,给欧洲人造成了数百年的恐惧的话,今天中国人虽然也完成了昔日蒙古帝国的辉煌,但带给白种人的并不是屠杀,今天的中国人显得更加理智和文明。可以这样说,作为敌人,中国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值得尊敬的敌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和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也是一个让人崇拜的敌人。我想用一个词来表达,这就是伟大,是的,伟大。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敌人!
第二百零七章 … 挪威战役
虽然罗斯福在演讲中高度评价了中国,并认为中国是伟大的敌人。但他接着又表示:由于执政的铁血党高层均是一群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铁幕”统治,使整个中国只能发出一个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本应与之友好相处的美国则只能放弃。在铁血党领导下的中国具有空前的侵略性,他们会掠夺一切资源,在这一点上,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完全违背。同欧洲宪章的结盟,更是危害到了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因此,美国与中国只有可能成为敌人。某些议员提出的与中国和解,是完全不现实的。
他明确地表示:美国政府将继续保持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在这个体制下,美国的产业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地加强。这将为美国军队提供大量的装备和物资,也将会为美国的盟友提供更多的帮助。接着,他又自相矛盾地提出,加强政府对各个产业的控制,以便能发挥出美国所有的力量,为战争服务。同时他还高度赞赏了类似于英国等国的作法,将政府的影响贯穿到各个行业之中,在走一条与法西斯集权相近的道路的同时,依然可以保持着民主的体系(这可能吗?)。
最后,他又号召:美国不能继续延续威尔逊总统时代的“孤立政策”,一定要保护和加强“自由世界同盟”。虽然中国看上去非常强大,在各个领域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但“热爱”和平与自由的美国人将不惧任何敌人,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和平与自由。更重要的是,无数美国青年有义务和责任去保护美国在全球的利益不被侵犯。
当中国军队获得空前大捷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德国国防军还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山地丛林里,与顽强抗争的挪威军人进行殊死角逐。希特勒对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成就大感惊讶,他私下里对手下说,他一直无法想通,中国军队是怎么样从800万苏军鼻子底下脱出身来,并反而包围了整个苏军。同时,他私下里还承认,他应该配合中国人,从西边发动对苏联的进攻。另外,更多的时候,他对手下反复强调,中国是德国现在的盟友,但他更赞同罗斯福的话: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敌人。
其实早在5月底的时候,希特勒其实已经收到了我的电报,希望其能够暂时放弃攻击挪威的打算,先在德苏边境地区牵制一下苏军。但希特勒却认为:中国无法抵御800万苏军的进攻,如果此时德军在边境地区对苏军进行挑衅的话,极有可能遭到苏军的报复。虽然我在电报中着重描述了中德两国共同瓜分苏联丰富的资源,给两国带来的巨大利益,但希特勒始终认为,苏军是非常强大的,他还是必须趁现在德苏关系较好的时期,先将挪威、南斯拉夫等地拿到手。而且这样一来,苏联通往同盟各国的所有交通都会被德国掌握,对以后的战争更加有利。所以,希特勒很干脆地拒绝了我的要求。
6月5日,就在苏军进展还算顺利的时候,德军对挪威发动了突然袭击。凌晨5时,天色已经很明亮了,德军的两个空降团,便直接侵入挪威领空,在奥斯陆伞降。遭到突然袭击的挪威军队没有任何反应,他们甚至没有组织起有效地抵抗,便被德军缴了械。但挪威王室和政府则在部分军队的保护下迅速撤离了奥斯陆。同时空降和登陆的地区还有克里斯蒂安桑、阿伦达、埃格桑、斯塔万格和卑尔根地区。这些地区的挪威守军,一来数量太少,二来遭受突然袭击,没有多少准备。因此,德军以极少的伤亡,在上述地区迅速登陆。
挪威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挪威被德国占领,那么英国的海上运输线受到的威胁就会增加北海以北的极地区域,从而大大增加英国皇家海军的北线压力。同时,一旦占领了挪威,德国更会因此阻断同盟国同苏联的海上联系。因此,英国与美国人立即行动了起来。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立即派出了以三艘“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为首的舰队护送一支由两个师的陆军兵力,前往挪威海域,希望能在翁达尔斯内斯地区登陆后,阻断德军北上的道路。而美国海军也运送着英军的一个装甲师和本国的一个海军陆战队旅,准备在特隆赫姆地区登陆,协助挪威军队保护挪威王室及政府。
但两国军队在挪威外海即遭到了德国海军的拦截,同时,法国海军也出现在英吉利海峡,对英国的本土产生了强大的威慑。英国不得不加强自身在本土的防御能力,而将护送英军船队的任务交给了美国海军重新组建的第6舰队。这一来,又极大地加重了美国第6舰队的压力,虽然此次重新组建,给第6舰队配上了两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但用来对付德国的水面舰艇尚可,对付已经逐渐肆虐的潜艇“狼群”,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同盟国的反应速度很快,在6月7日,就已经将这三个陆军师和一个海军陆战队旅装上了船出海。但受法国海军的威胁,6月8日,原本担任护航的英国舰队又重新返回了英国本土。6月9日凌晨4时,天色微亮的时候,船队在日德兰群岛以东约100海里处遭遇到了德国的潜艇。发现目标的德国潜艇不顾自身安危,立即采取半浮状态,向基地和周围的潜艇群发报,召唤整个挪威外海的德国潜艇前来拦截。当然,这艘潜艇还未来得及完全下潜,便被美国的驱逐舰击沉。
美国舰队立即掩护船队转向,朝北方逃去,以期迅速脱离德国潜艇群的威胁。不过,船队虽然逃过了潜艇群的拦截,却被德国海军舰队凭借航速在斯特兰大以西的海域堵截住。虽然美国的第6舰队上的护航航母起飞的侦察机也早早地发现了德国舰队,但由于船队中本就有两个师的陆军预计在斯特兰大登陆,所以,不得不继续前进。护航舰队中的主力战舰冲到了最前面,美国人准备用四艘战列舰上的巨炮将德国的两艘战列舰击退。
6月10日清晨5时30分,德国海军放飞了水上侦察机(兼作校射机),5时50分,“俾斯麦”号战列舰率先向美国舰队开炮。美舰立即还击,而德国舰队中的数艘轻巡洋舰迅速脱离战场,准备绕一个大圈子,去袭击第6舰队身后的运兵船队。但美国人也不傻,分出了三艘重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去拦截德国的巡洋舰。护航航母上的飞机也立即全数起飞,携带小型炸弹扑向了德国的这几艘轻巡洋舰。
德国海军的舰艇与整个欧洲海军一样,一直深受中国海军舰艇设计的影响,因此,这几艘轻巡洋舰上装备了大量的高炮。交战仅三分钟,便击落了七架携带小型炸弹的美军F4。但德国这几艘巡洋舰也遭受了较大损失,2艘中弹起火,另一艘轻巡洋舰也被美国的重巡洋舰连连命中,不得不施放烟幕,与另2艘轻巡洋舰缓缓退回到自己的舰队中。
虽然德国战列舰与美国战列舰在相互的炮击中,都命中了对方,但中美两国战舰因为有相近的设计思路,重视战舰的防御性能,因此并没有遭到严重损害。不过,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群在飞临战场上空后,德国舰队撤退了。深受印度洋海战影响的德国海军已经不敢在没有航空兵的掩护下去对抗对方的航母,即使那艘航母除了战斗机外,并没有搭载其它作战飞机。当天下午17时,英军顺利在斯特兰大登陆。
本来,如果按照德国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这个时候,德军应该占领了翁达尔斯内斯甚至以北的地区,不过由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地势崎岖,使德军的坦克推进速度极为缓慢。使用空降兵空降作战后,才勉强在翁达尔斯内斯郊区站住了脚跟,却因为挪威军队的顽强抵抗,无法控制城区。待英军的两个师登陆后,这支不大的空降兵也只好悄悄地撤走。6月12日,一个英军装甲师和一个美军海军陆战队旅也成功地在特隆赫姆地区登陆。而挪威陆军也在英美军队的帮助下,开始在北部建立起新的防线。
英美军队登陆后,希特勒不放心德军在英美军队面前的表现,虽然有闪击波兰的成功战例,但波兰军队显然不能与英美军队相提并论。于是,他让德国国防军修改原先的计划,将进攻挪威的7个师约14万人,增加到10个师近20万人。并要求戈林立即抽调2000架飞机对挪威各战略要地进行轰炸,同时,与美国的护航航母争夺挪威外海的制空权。
6月12日,从奥斯陆出发的陆军与在卑尔根登陆的德军在古尔会师,从而包围和歼灭了挪威南部地区的三个师,约8000余人(当时挪威的一个师仅三四千人)。接着,在战斗工兵的引导下,德国的装甲部队开始向北方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6月15日,占领了杜姆奥斯,打通了通往北部的交通要道。英军的两个师在离杜姆奥斯不远的莱沙进行反击,但反而被德军击溃,不得不退往莱沙斯库格。但却在这里,遭到了德国空军数十架亨克尔式轰炸机的轰炸,损失惨重,只好从翁达尔斯内斯港口撤退。
德军将机场向海边推进,使德国空军的BF-109系列战斗机能够很好地为德国舰队护航。这使德国海军的行动变得活跃起来,大量的船队运送着数万德军开始向特隆赫姆和纳尔索斯靠近。但德国海军显然低估了挪威海军的战斗意志。数十艘舰艇进入特隆赫姆峡湾后,立即遭到了岸炮部队和岸基鱼雷部队的沉重打击。不到二十分钟,便有三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被击沉,船队不得不立即退出了峡湾,只好在峡湾入口处的布雷克斯塔登陆,然后再继续向内陆推进。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在挪威造就了大量优秀的峡湾,曾经的北欧海盗就是在这里出发,对英国、法国等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蜿蜒曲折的峡湾两岸是陡峭高耸的山壁,任何从海上直接登陆,都会遭到惨重的代价。在纳姆索斯登陆的德国船队同样遭到了巨大损失,只好在斯塔特兰附近登陆。地势险峻的地形,使德军在沿海地区的进攻非常缓慢,并遭受了大量伤亡。到了6月20日,德军才勉强向内推进了20多公里,但却付出了三千人的代价。
反而是一直在地面上进攻的德军部队,于6月25日拿下了特隆赫姆,使在海上登陆的德军失去了继续进攻的价值,只好重新在特隆赫姆登船,准备支援在纳姆索斯地区的德军。在特隆赫姆的英美军队逃到了格龙,他们在这里会同挪威陆军再一次构筑了防线。挪威王室为了表现出与挪威人民共同对敌的决心,拒绝了英国王室对其的邀请,也留在了格龙地区。
由于王室存在的原因,使德军在纳姆索尔地区的战斗非常艰难,经过整整三天的争夺,德军才最终拿下了这个城镇。面对纵深防御的英美军队和挪威陆军德军的进攻愈加困难,到了6月30日,进攻因为伤亡较大,且面临着险峻的天险,不得不停了下来。关键时刻,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为德军指引了一条捷径,使德军于7月3日穿过了无数山地中的小径,占领了惠兰纳。这里是格龙的北部,且离格龙通往特鲁内斯的铁路只隔着两座山头,不到十公里远。
眼看退路要被切断的同盟军队只好从格龙撤退,继续向北,并在摩城建立了新的防线。7月11日,德国空降兵在吉斯林分子的帮助下,占领了格龙。接着三个师的德军从格龙出发,兵分三路向北推进。并在格拉讷与同盟军队展开激战。7月17日,美国第6舰队又护送了两个师的英军抵达莫舍恩,加强了在格拉讷的防御力量,德军的进攻又一次停滞了下来。
而美国的第6舰队还通过护航航母向挪威北部运送了大量的战斗机,使德国空军受到了钳制,对同盟军队的轰炸不得不停止下来。于是在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的命令下,德国派出了精锐舰队,在空军飞机的掩护下四处搜寻美国的第6舰队进行决战。作为欧洲宪章的成员,法国也派出了自己的海军,准备北上,会同德国舰队一起,对美国的第6舰队进行打击。7月21日,一直在岸基飞机作战范围内行驶的法国舰队在威廉港西北一百海里处同德国舰队会合。
面对优势的德法联合舰队,美国的第6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