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处于德国盖世太保监控下的波兰国民军,虽然一直在没有苏联仆从军及其他国家仆从军那样在各个战线上充当德国人的炮灰,但也是德国维护在波兰统治的重要力量。
国民军总司令科莫罗夫斯基在悄悄地与中国情报人员接头后,就等到了波兰流亡政府关于其政治前途及经济类利益的保证。
于是,向流亡政府及中国投诚,就成了其唯一地选择。
当然。
德国人对波兰国民军的监控还是相当严格的,这使得国民军无法将库存武器发放到参与起义地平民手中。
求助于中国军队之后,中国空军采用低空空投的方式,向参与起义的波兰市民运送了数十门反坦克炮、三百余门迫击炮、上万枝各种枪支及数百万发枪弹。
当然空投必演技出色的科摩罗夫斯基成功地打消了德国人的疑心,使其认为这是中军队支持个别游击队所作出的正常行动。
由于大量地波兰青壮(尤其是犹太人)在战争初期就被消灭;数量稀少加上仇恨使国民军的总数只有约15万人。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华沙一带。为了达到一锤定间的效果;使华沙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同时;也为了降低科莫罗夫在新政府成立后的影响;波兰流亡政府决定动员市民参加起义。于是;又有15万普通市民被武装了起来。8月15日;代号〃风暴〃的华沙起义打响了第一枪。由国民军‘大大小小的游击队‘普通市民组成的起义队伍;很快就占领了华沙的几个重要区域。驻守在华沙市内地只有德军5个师约7万人。
另有12个德军师约18万人分散在华沙郊区布防。
这使市内的战斗显得有些轻松,原本被德军用来抗击中国军队地进攻而准备巷战的街垒、大楼支撑点、民房据点等。
也被熟悉地形的华沙武装市民夺取,反而使这些提前进入巷战。
希望是相当“能够早日解放祖国而爆发的饱满战斗热情,弥补了装备及训练的巨大差异。
由于人数众多,使德军在华沙城内的战斗进行得相当“艰苦”许多街垒、工事内的德军因为弹药消耗太快,且无法提到补给而被攻陷。
到了第三天,在莫科图夫区、市中心区等地区被起义部队攻陷后,德国人在市内的防御力量只剩下维斯瓦河上地几座大桥及周边区域了。
无奈之下。
德军只好决定从华沙近郊地区调动部队前来支援。
但一直注视着德军一举一动的华沙起义部队,立即将德军的去向通报给了中国军队。
上百架中国轰炸机对德军的轰炸,使得第一批想要增援市区的德军伤亡惨重,不得不立即退回到原来的隐蔽工事中。
波兰人的起义行动一开始,中国军队就向德军发动了全面攻势。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只有集中兵力才能集中火力。
而分散布置的德军显然做不到集中火力这一点,这在机械化战争中显得非常致命。
第4装甲集团军群很快就强行清除了华沙南部塔尔琴、古拉卡尔瓦里亚、加尔沃林等地的德军,并顺着维斯瓦河向华沙市区推进。
同时,三个师的空降部队,也在空降兵中将万福海的率领下,空降至华沙市区,向维斯瓦河几座桥梁的德军施加更强大的压力。
维斯瓦河东岸,在夜间又陆续加强了2个师的德军,其防守力量更加强大。
但在单兵火力占优的中国空降兵的冲击下,德军也只能节节败退。
到了8月19日夜,中国空降兵顺利夺取了王宫。
当然,原来一直呆在王宫的莫德尔元帅早在起义的当天就离开了。
华沙的局势从王宫落入中国军队手中后;就已经明朗了。华沙市民开始走上街头进行庆祝;德国军队也对防守几座孤零零的桥梁失去了多少兴趣。8月20日;在炸毁了这几座桥梁后;德军陆续撤离了华沙市区。当天;万福海中将发表公开声明;宣布华沙光复。在英国约克城内中国驻英总督府;波兰流亡国王也立即发表了声明:在波兰人民的浴血奋战下‘在中国朋友的全力帮助下;华沙光复了;并宣布波兰政府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重回波兰。同时还派出了以副总理为首的一批官员。乘坐中国提供的飞机到达华沙;准备新政府的重建工作。在波兰国王的号召下,波兰各地普通平民都开始进行了积极地准备。
在全波兰境内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
这不仅使德国军队本就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更使中国军队地许多后勤补给线受到了波兰武装平民或游击队的精心保护。
不过,此时的叶少纬对这种小打小闹地战斗并不关心,他正在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地将在科顿、卡武申、明斯克的三个德军集团军合围起来。
已经进入华沙及郊区的地面部队尾随着德军的逃兵向东缓缓压迫过来,而在下面,3个装甲师和9个机械化步兵师也全面展开。
至于南部,也有5个机械化步兵师采取了紧迫逼压的办法,使德军无法抽出身。
背面是一片森林,也是德军这三个集团军最好的撤退路线。
但在这里,这片森林边缘,数百架中国轰炸机投下了无数的定时,延时,敏感炸弹和大量的地雷,德军要想从这里逃跑,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同时,中国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群也在这里进行重点巡逻和轰炸,这基本上打消了德军从北路撤退的念头。
从华沙逃到明斯克的莫德尔元帅,组织了数次反冲击,准备突出重围。
但在中国军队强大的空中火力以及绝对优势的地面火力的打击下,死伤惨重。
明斯克、卡武申、科顿三个城镇被中国空军轰炸机群夷为平地,使这三个地方不得不被德军放弃,转入附近的农田和树林里,构筑新的防御工事。
但在德波平原上,这样的工事显然无法抵挡住中国装甲部队的冲击。
当合围形成后,德国人最好的选择似乎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投降。
不过,莫德尔还在等待,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一个投降的最好的时机。
长期以来;德国国防军地将军们都非常拥护希特勒的扩张政策;这不仅给国防军带来了彪炳的战功;更带来了巨大的实际利益。在希特勒的扩张政策中。国防军与其说是被动地接受希特勒的命令;还不如说是通过大本营的参谋人员或多或少地暗示着希特勒作出重大决策。但国防军地将领们并不喜欢希特勒在军事上的盲目及错误地指挥。更加痛恨希特勒在国防军外组建新的武装力量…党卫军。不仅党卫军;现在连国防军都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加上本土最重要的莱茵(鲁尔)工业区被摧毁;使德国经济已经陷入崩溃边缘。这种困境;使国防军的将领们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那就是干掉希特勒;接管政府。国防军高层的这一心态,立即被严密注视着德国上下一举一动的中国特工所了解。
已经成为中国功勋情报人员、并获得多枚荣誉勋章的德国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史蒂芬贝格早在年初就向中国透漏了国防军高层的这一动向,这当然引起了中国情报机构的兴奋和鼎力支持。
其实早在7月初,中国就实施了一次针对希特勒的“刺杀”行动。
这次行动仍然是以史蒂芬贝格的情报为基础,中国空军动用了数架俯冲轰炸机,在夜间用制导炸弹摧毁了设在腊施登堡德军大本营,但希特勒却因提前几分钟坐车离开,而侥幸逃脱。
此后,由于商云义的法国集团军群攻入德国境内,使腊施登堡处于中国军队的威胁之下,因此,希特勒将大本营放在了总理府的地下室内。
在又经过两次不成功的制导轰炸后,希特勒将大本营放在了柏林郊区,并不断地更换地方。
由于情报的不适时,使中国针对希特勒的精确轰炸越来越困难,因此,刺杀希特勒的工作就只能通过比较“传统”的方法来解决。
史蒂芬贝格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
第二百八十九章 … 刺杀希特勒(下)
最早萌生干掉希特勒年头的并不是这个被中国情报机构发展来的史蒂芬贝格,而是曾经的国防军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元帅。
正是他从一开始就对希特勒插足国防军表示了极高的警惕和强烈的不满,才最终促使希特勒发展出几乎能与国防军媲美的党卫军。
这也使得这位对国防军有着特殊感情的老军人在以后的仕途上,倍受希特勒的刁难,也最终被希特勒在44年“清退”出国防军。
而冯李布元帅则被提升为新的陆军总司令。
不过,长期担任陆军总司令的布劳希奇元帅,具备有李布元帅不具备的广泛的人脉关系。
而且,在长期的高层指挥中,使他清楚地认识到:正是由于希特勒才将德国带向了强盛,但也正是希特勒必然会将德国带向毁灭。
柏林被三番五次的轰炸,使布劳希奇元帅更加痛恨这个帝国元首,干掉希特勒已经成为布劳希奇的一个自认为必须完成的工作。
他先是联络了自己的好友兼老部下——波兰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克鲁格元帅,接着又联系了在东方集群被歼后,转隶属于波兰集团军群的第7装甲集团军司令隆美尔。
在获得两人或明确或隐晦的支持后,布劳希奇又拉拢了大本营作战部长约德尔元帅。
长期在大本营工作的约德尔,更加清楚地知道希特勒的昏庸命令,导致国防军的全面败退的真实经历。
因此,对布劳希奇的建议抱有相当的兴趣。
但同时,由于经常同希特勒打交道,也使得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行动失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因此他显得有些摇摆。
为了加深已经表示支持或一定程度支持的将军们的参与力度,就必须有一个更加有效的团队莱运作。
布劳希奇想到了国内驻防军,只有国内驻防军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内局势。
于是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奥尔布里希特、陆军统帅部通讯处长菲尔基贝尔、柏林卫戍司令斯等人。
而一直单独活动的史蒂芬贝格,也是在此时得知了陆军高层的动静,在向中国情报机构汇报地同时。
主动接触了奥尔布里希特,并得到他的信任,成为这个秘密组织的成员之一。
并且在史蒂芬贝格的活动下,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元帅也从摇摆不定的态度中,改变了过来。
支持秘密组织地行动。
当然了。
在战前就因强烈反对希特勒而被迫下台地院陆军总参谋长贝克将军也成为秘密组织的中坚,接着,长期从事经济及外交工作的格德勒博士也被他拉了进来。
至此,秘密组织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他们作出了决定,准备在除掉希特勒之后,组建以贝克将军和格德勒博士为首的临时政府。
这个临时政府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及时同中国谈判。
争取签订对德国有利的合约。
事实上,中国的情报机构在同这个秘密组织接触后,甚至已经同意不仅保留德国原有的疆域,还同意捷克、奥地利等地仍保持现状,当然前提是必须保证欧洲宪章的继续存在。
这样丰厚地条件,使秘密组织相当满意,他们立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刺杀行动。
但是以约德尔元帅为首的大部分在职陆军将领,则不愿意过多地参与进来。
他们希望政变成功,但又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
这其中就包括有隆美尔。
为了挽回这些人的心思,秘密组织最核心的几名成员。
决定见希特勒之后的帝国总统内定到隆美尔头上。
但这个“诱饵”并没有使隆美尔放心,他明白:无论从资历还是战绩上,他都无法与许多人相比。
不过,他和约德尔元帅还是向秘密组织表示了口头上的支持。
当然,秘密组织也没有放过他们的心思,虽然只是口头上的支持,但秘密组织在内部文件中还是将其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为了在刺杀希特勒后,获得更多来自军方的支持,布劳希奇元帅不顾史蒂芬贝格的反对,继续扩大组织规模,将更多的将军们拉了进来。
比如几个大的集团军群的总司令等人,着当然就加大了保密的难度。
所幸,当时德国正处于艰难境地,将军们虽然疑惑并且摇摆,但出于多条退路的打算,都未向希特勒透露此事。
不过,秘密组织的做法也很卑鄙,凡是他们联络过人都被记录在案,成为一个相当有效的“把柄”随着龙战天率第1装甲集团军群眼看就要攻陷波兹南,秘密组织决定尽快展开行动,以便“挽救”德国。
史蒂芬贝格制定了一个还算细致的刺杀计划:先由某人使用手提炸弹进入总理府的地下会议室,将正在开会的希特勒、戈林、纳粹副领袖博尔曼等人炸死。
随后,陆军尤其是柏林戌司令部和国内驻防军司令部将全面接管政府。
这份计划细致到在什么时候、如何安置炸弹,刺杀成功后,哪些部队前往戈培尔的宣传部、哪些部队前往议会、哪些部队前往政府大楼、哪些部队控制所以交通。
在部队完全控制了首都后,那些人立即接管什么部门的工作、那些人立即担任起同中国军队的联络等等。
但这个计划还是有一些相当严重的纰漏,如:谁去担任刺杀工作?如果此次刺杀失败,如何强行推行军队对政府的全面接管或是紧接着进行第二次刺杀?因此,当我接到这个刺杀计划时,出于对历史的熟悉,我在希望刺杀成功的同时,仍然下令情报机关尽全力保护秘密组织成员在行动失败后的安全。
9月2日,预定的刺杀行动开始了,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安置炸弹的人,史蒂芬贝格只好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
他先是在地下室的出入口碰到了刚刚被希特勒臭骂了一顿的大本营的作战部长约德尔元帅和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元帅。
两人用眼色暗示他,希特勒就在会议室里,然后就匆匆离去。
以向希特勒汇报“新编人民步兵师”为由的史蒂芬贝格,带着装有炸弹的手提包进入会议室内,然后他看到大本营总参谋长凯特尔元帅、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唯一的德国元帅,其余的都是军种元帅)、党卫军司令海因里希元帅等人都在场。
但缺少了博尔曼、戈培尔、希姆莱等要人。
史蒂芬贝格将炸弹放在桌腿边,静静地听着大本营总参谋长向希特勒解说东线所遇到的各种麻烦。
几分钟后,他借帮离开了会议室,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离开后不到一分钟,希特勒也因为内急也离开了会议室。
炸弹并没有干掉希特勒,不过,也炸死了凯特尔元帅、戈林、海因里希等人。
总理府卫队长虽然立即下令封锁整个总理府,搜寻刺客,但史蒂芬贝格却已经坐车离开了总理府。
此时。
一直守候在会议室不远地通讯处长费尔基贝尔将军立即打电话给奥尔布里希特。
并让他向在柏林的国内驻防军副司令弗洛姆将军下令,向各地驻军发密电,宣布希特勒的死讯。
但弗洛姆却在关键时刻退缩了,他没有发密电,而是打电话到总理府,希望确认一下希特勒的死讯。
但希特勒的卫队长告诉他,希特勒并没有死,只是肩膀受了点轻伤。
从总理府回来地史蒂芬贝格见弗洛姆并没有向各地驻军发送密电。
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在请示了奥尔布里希特后。
与哈斯将军一道将其软禁了起来。
接着奥尔里希特与哈斯将军紧急行动起来,先打电话给布劳希奇,希望以他出面,给各地驻军发电,然后着手接管首都柏林。
密电很快发出了出去,法兰克福、慕尼黑、维也纳等地驻军,秘密组织控制了局势。
柏林卫戌部队手中,但仍有一些重要地区被党卫军和盖世太保控制。
一切似乎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在这个时候,一名小小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