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传奇-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砍下一块希望的石头)!”“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我和你,我们选定了目标,可是没有人能给我们铺好捷径,因为成功者告诉我们,只有‘god only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天助自助者”,没错!俞敏洪喊着这句话,是告诉学生,也是告诉自己。看着那一双双信任的眼睛,俞敏洪的内心更加坚信:绝望不是永远的,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才是人永恒的本能。
此时的俞敏洪只是一个没有正式身份的打工者。甚至于当他走下讲台后,有可能还要为自己和妻子再去寻找一个新的住处,但是他心中有希望。这希望来自于这些在寒风中听讲的学生及他们渴望成功的梦想和激情。在这方面俞敏洪和这些学生们是相通的。俞敏洪要在讲课中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斗志,把希望传达给学生,同时用学生的激情来点燃自己的激情,用学生的希望成就自己的梦想。
俞敏洪的激情和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着大批大批想到世界各地闯荡的年轻人,“去听俞老师的讲座!”已经成了他们为了取得成功而相互传递的一个信息。
我们生活在被大量信息包围的环境中,人们对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广告轰炸已经习以为常,有了足够强大的免疫力,但人们却不能无视亲朋好友的推荐,当需要购买物品时,首先会想到他们的建议,这就是口碑效应的作用。口碑效应指的是由于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获得的满足感、荣誉感而形成对外逐步递增的口头宣传效应。
起步虽低,但眼前不是永远。至少,生命已有了亮色,未来有了光彩。虽然讲座是免费的,但是俞敏洪却已经在每一个听众的心中留下了一粒火种。
当每一个听众走出去之后,都将会散播希望的火花,最终造成燎原之势。俞敏洪没花一分钱作媒体宣传,仅靠站在垃圾桶上的一通呐喊,就打动了学子们的心,并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让新东方在京城声名鹊起。
00
艺术家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文学家说:抄袭是埋葬一切才华的坟墓,创新是精品产生的源泉。
经济学家说:逃离竞争残酷的红海,奔向空间无限的蓝海。
俞敏洪开创出自己的新路。常人眼中,办学是以学为中心,高雅的学问不能谈利益;经商就是为了赚钱,不要奢谈社会效益。而俞敏洪却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巧汇二者,在经济与教育双重层面上获得丰收。
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到别样风景;不走寻常路,是因为心系远方。
揉面定律:坚忍不拔的理念
俞敏洪认为新东方带给他的最大财富就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理念。新东方的成长历程,是坚忍不拔、一点一滴累积的过程;新东方这座大厦的建立,也是日积月累地铸造起来的。
俞敏洪说:“我从小时候开始就是这样的,我有一个特点,我比较喜欢持续不断、长期性的努力。新东方能做到今天,跟我这个特点也是有关系的。我从来不担心别人比我做得更好或是更快,我可能要用更长的时间,但我的结果不一定会比别人的差。小学的时候,别的同学课文都背完了,我还没有背完。别人用一天背完一篇课文,我可能要用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但是我有一个目标点,就是要把课文背完,要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所以背完以后,我就忘不了了。”
三次冲击高考,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踢”出北大,流离失所、寄人篱下,零下十几度的寒夜里提着糨糊桶大街小巷贴广告……这些曲折的经历使俞敏洪具备了忍受孤独、忍受失败以及忍受屈辱的三种能力。这三种能力使俞敏洪最终走向了成功,一点点构建起了自己的新东方大厦。
忍受失败的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次的失败作为支撑。现在的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优胜劣汰,不进则退。谈到这些,俞敏洪深有感触,他说:“生活中的失败太多了,为了更好地活着,你就要振作、努力;否则,你会被社会抛在金字塔的最底层,你会感到整个金字塔的重量都压在了你的身上。你见不到阳光,你欣赏不到美丽的风景,你感到绝望。”
人在失败、绝望的时候,总是会感到孤独,而成功的人则会在孤独中思考,在孤独中奋发。只有能够忍受孤独的人才能够走向成功。因为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边,不管你的父母如何督促你、帮助你,不管你的朋友如何支持你、鼓励你,要想达到成功最终都只能靠你自己。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摘得成功的果实,别人摘到的是别人的成功,而不是你的。如果你想走出平凡,那么请你走进孤独。然后再勇敢地一点点走出孤独,只有品味过孤独的人,才是走得最快的人。
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遭遇失败,也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屈辱的降临。比如,租房子被各种各样的房东赶着跑,一年到头不停地搬家,与小商贩为了几块钱讨价还价……这些都是屈辱。而这些屈辱俞敏洪都遇到过,他说:“在你成功之前你必须忍受屈辱。”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者成大事。古今中外这些人物事迹不在少数。韩信忍胯下之辱,方有威震四方、名垂青史之名将;司马迁忍宫刑之耻,方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如一日,最后终成复国大计。与这些人相比之下,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小小的挫折和屈辱又算得了什么呢?
由忍受孤独、失败、屈辱的能力,俞敏洪进一步总结出了著名的“揉面定律”:“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不会轻而易举地折断。不断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搓揉,揉到最后,结果是你变得越来越有韧性。”
俞敏洪给他的学生讲这个道理,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坚忍,给学生“打气”。俞敏洪时常对学生说,坚持一百次可能都是失败,坚持到第一百零一次可能就成功了,像我们这样的人就要养成习惯——就是死不买账,我不信坚持下去明天就没有结果,慢慢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你变了,变得有耐心了,变得更加沉着了。
00
营销突破:人生精神的传递
在创办新东方学校以前,在北大当教师的俞敏洪工资微薄,为出国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了养家糊口、筹集出国费用,他铤而走险为其他培训机构打工。工作中冷眼旁观,俞敏洪发现大量的培训学校对学生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有缺陷,这为他自己经营培训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看到“有时候这些培训机构对学生的态度就是一头扎进钱眼里去了”,俞敏洪就觉得有点不对头。俞敏洪认为,能够花钱参加TOEFL、GRE考试培训的学生都是在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仅仅教好课程是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学生的要求的,况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俞敏洪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也是从学生走来,而且为了高考还参加过辅导班。我就想,如果我来管的话,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吸引学生。”
十几年过去了,俞敏洪回忆起当年创办新东方的心态,感慨良深。在他看来,之所以选择进入民办英语培训领域,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曾经接受过补习的学生,十分了解学生渴望帮助的迫切心理;因为自己是一个外语老师,所以有机会接触到外语培训的领域,牢牢掌握着外语培训领域的新动向。所以新东方一开始的时候,俞敏洪就知道“应该是怎么样先教学生而不是先赚钱”。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在新经济下,营销的成功势必要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企业需要以顾客观念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在把握学生的求学心态这点上,有多年讲台经历的俞敏洪无疑占尽了优势,这也使他成了最后的赢家。
俞敏洪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将专业内容讲好之外,还有意营造一个校园的文化气氛,给听课的学生灌输人生哲学,并且用幽默的形式表述出来,甚至不惜讲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这影响了新东方的很多老师,使新东方的课堂极具特色,流传了很多小故事、小幽默。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认为这哪里是在讲课,学生花那么多的钱来听故事、笑话,这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是在骗学生的钱。但是,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学生就是爱来新东方。众所周知,新东方能迅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学生们相互之间的口口相传。根据新东方内部的调查,新东方80%的学生是因为听了别人的介绍而选择新东方的。许多学生选择新东方除了教学水平之外,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新东方的讲课方式,是新东方浓重的校园文化氛围。由此可见,新东方注重精神培养策略的成功性。相比之下,新东方的竞争对手们后来之所以慢慢衰落了,正是没有注重到这种人文关怀对教育行业所产生的独特力量,而是把培训完全当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商业交易行为。
“如果你想使自己活得更好,首先的一点并不是出国,而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你都要问自己能做什么,你怎样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谁敢面对那些为了出国慕名而来新东方的学生说出这样的话?俞敏洪敢,他就是这样说的。这句话没有招来学生的反感,却恰恰相反,给一些在时代大潮下迷茫的年轻人上了一堂富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俞敏洪这种贯通人生哲学的做法显然抓住了时代的特征。多年之后,我们发现,俞敏洪的这种做法居然与当下正在流行的“蓝海战略”不谋而合。他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全力为学生创造精神飞跃、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上。新东方营造了一个“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然而却击败了很多对手,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从而甩脱了竞争。
所以,有营销专家分析认为:“新东方不仅营销课程,更主要的是在营销一种人生精神。”并提出这才是俞敏洪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俞敏洪当初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在商业上的意义,他只是想多招揽几个学生,“好好给学生讲课,”用俞敏洪的话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教师的问题,一个怎么吸引学生,让学生满意的问题。”
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替他人着想,越是朴素的道理,越是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00
时光能疗伤,时光也能催生感情。在不知不觉中,俞敏洪爱上了他一手培育起来的新东方,看着慢慢壮大起来的新东方,就像看着自己的女儿一样。俞敏洪想把她“打扮”得更漂亮,想让她成长得更加茁壮,他觉得应该给新东方一些新的“营养”。这样的给予需要新的人、新的观念、新的理想。
幸运的是,俞敏洪不仅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杜子华,还从海外“忽悠”回来他昔日在北大认识的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组成了新东方著名的“三驾马车”。
当不可能变成可能,当可能变成奇迹,新东方从此迎来了她的“豆蔻年华”。
突飞猛进:东方快车在呼啸第五章从草根到精英的完美奋斗历程俞敏洪传奇
日久生情:爱上新东方
梦想需要激情,激情成就梦想。
创业,是一种经济功能,一种人生特质;也是一种管理之道,一种思考方式。创业之道,意味着从“温饱”到“富裕”,从“职业”到“事业”。
有句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用这句话来形容俞敏洪办培训班的初衷一点不为过。俞敏洪当初被北大“踢”出来的时候,已近而立之年。堂堂男子汉,连一个让老婆遮风挡雨的小窝都没有,他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没用,甚至觉得自己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俞敏洪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就为这,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为了养家糊口,他到东方大学打工,后来又办起了新东方。
在挣钱养家糊口的同时,俞敏洪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出国梦”,办英语培训班是他实现出国计划的一步,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前提之一。因为,要出国,必须先要有很多钱。虽然后来俞敏洪在办新东方时产生了办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的构想,但他还是把出国排在第一位。
出国,这朵俞敏洪精心培育了很多年的“花”,多年来一直没有开放,而作为出国“跳板”的新东方这棵小柳芽,居然长成了参天大树。
也许是一开始俞敏洪的生活太窘迫,受到了太多的屈辱,挣钱养家糊口成为了最急迫的事情;也许多年的“出国梦”一直萦绕在俞敏洪心中,成了他的一个心结。这二者占据了俞敏洪的心,以至于他忽略了新东方在心目中的真正地位和价值。
俞敏洪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随着他的腰包越来越鼓,随着他对新东方付出的越来越多,留学的欲望居然越来越淡化了,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留学居然不再重要,新东方才是最牵动他心的地方。
那是1994年底,俞敏洪得到一个去国外读书的机会。当这个机会终于摆在俞敏洪眼前的时候,俞敏洪却突然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多少激动可言。因为那个时候新东方已经有了将近两万名学生,这是俞敏洪的心血啊!从在破平房里唱“空城计”招来几个学生,到近两万名学生,多么不容易,俞敏洪怎么能舍得离开?在这一刻,他蓦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学校了”。况且,能把学校办到今天,办出这个样子,就能办到明天,就能办出更好的样子,俞敏洪有着十足的信心和满心的希望。
思前想后,俞敏洪弄明白了一件事,也就是后来在面对到新东方求学的学生时他常说的那句话:“如果你想使自己活得更好,首先的一点并不是出国,而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你都要问自己能做什么,你怎样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弄明白这件事之后,俞敏洪不再惦记着出国了,新东方从跳板成为了目标,也成为了他的事业,而且他也从此更加坚定了将新东方做好的信念。
1995年,腰包鼓鼓的俞敏洪到北美转了一圈,看望自己那些在国外的朋友们,想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对比朋友们的生活,俞敏洪觉得不比他们差。从别人经过苦苦奋斗而获得的富足生活里,俞敏洪看到了自己苦苦打拼的价值。自此,俞敏洪认定了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是不应该犹豫和怀疑的。
于是,从小康到富裕,从职业到事业,“爱上了新东方”的俞敏洪,在中关村那间还在漏风的办公室里,开始筹划着如何把新东方做得更大,他的眼光开始打量各路英雄。
00
英雄相惜:诚心动子华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之争,最后以项羽惨败、刘邦全胜并建立汉王朝而告终。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世枭雄,而刘邦只不过是一个“泼皮无赖”出身,那么为什么是刘邦做了皇帝,而项羽这位英雄竟落得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究其原因,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项羽和刘邦不同的人才观和他们的用人之道。
《史记。高祖本纪》中对此有详细记载:“项羽妒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