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想一下山路赛跑的情况。在下山时,我们一直会跑得很轻快。然而上山的赛程才是考验耐力的关键之处。“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场地末端是块上坡地,人称“伤心坡”,要是它是下坡的话,可能就会以“快活坡”这样的名字而著称了。我们用更带技术性的方式来理解这个区别。市场常常会仅仅因为惯性而下降,但市场却不因为惯性而上升。需求不足、或者交易商缺乏买进兴趣等原因,,经常就足以把市场压低。但只有在需求超过供给,并且买方比卖方更积极时,价格才能上涨。
在本形态前半部分,交易量形态同头肩顶很相似。就是说,头部的交易量是比左肩的稍有减少。然而,在头部的上冲阶段,不但应该显示出交易活动有所增加,而且其交易量水平经常要超过左肩的上冲对应的交易量水平。右肩下跌部分的交易量应该非常轻弱。关键时刻是市场突破颈线而上冲的时候。这个突破信号如果成立,那么所伴随的交易量非得相应地急剧膨胀不可。
这一点是头肩底同头肩顶最大的分别。在底部,强劲的交易量绝对是完成形态的关键组成部分。反扑在底部比在顶部更经常发生,不过,其交易量应该轻弱。随后,新的上升趋势应该在较重的交易量下恢复。头肩形底的测算方法与头肩顶相同。
颈线的倾斜程度
顶部的颈线通常稍稍倾斜向上,不过也有时是水平的。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偶尔顶部的颈线会向下倾斜。这种坡度是市场疲弱的一种表现,通常,随之而来的右肩也很软弱。不过,这并不全是好消息,而是利弊参半。如果分析者要等颈线突破再开立头寸的话,就不得不等待较长时间,因为该信号在向下倾斜的颈线上出现得很晚,而且届时大部分的下降运动已经发生了。对底部形态而言,绝大多数颈线稍倾向下。而向上倾斜的颈线意味着市场的坚挺,不过此处同样也有信号过迟的缺陷。
复杂头肩形形态
在我们的图表上,有时会出现一些头肩形的变体,称为复杂头肩形。这种形态可能呈现出双头或二个左肩和二个右肩的情况。它们不如其原型常见,但具有同样的测算意义。对付这种情况有个窍门,那就是利用头肩。形形态所具有的强烈的对称倾向。单个的左肩通常对应着单个的右肩,双重左肩则使出现双重右肩的可能性增加了不少。
对策
在所有的期货交易中,交易策略问题均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在以后章节中还将更探入地探讨。并非所有的技术型交易商都愿意等到颈线突破后,才开立新头寸。如图5。 3所示,较为大胆积极的交易者在相信自己已经正确地判明头肩底之后,在右肩形成过程中就开始尝试着买进,或者在右肩下跌完结的第一个信号出现时就买进了。
有些人先测出从头部的底点上冲的距离(点C到D ),然后在其50%或66%回撤位置买进。还有些人会看看市场下方有无跳空存在,以利用之作为买进点。也有些人或许沿着点D和E画出一条短期的下降趋势线,该趋势线一被突破便买进。有些人考虑到这种形态具有枢当的对称性,从而当右肩的发展接近了左肩的低点的水平时买进。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右肩形成过程中,会发生许多预期性的买进行为。如果上述尝试性头寸果真有利可图,那么,在颈线被实际穿越时或者在颈线突破后市场反扑时,交易商就会追加更多的买进头寸。
流产的头肩形形态
一旦价格越过颈线,头肩形形态就完成了,市场也就不应再返回颈线的另一边。在顶部,一旦颈线被向下突破了,那么只要随后有任何一个收市价格返回到须线上方,都是严重的警讯,表明此次突破可能是无效信号。显而易见,这就是流产头肩形的由来。此类形态起初貌似典型的头肩形反转,但在其演化过程中的一定时刻(无论是在颈线突破前还是其稍后),价格将恢复原先的趋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条教训。其一,没有哪个图表形态百发百中。它们在大多数时间是成功的,但并不是永远如此。其二,技术型交易商必须永远警惕自己分析中的错误信号。在期货市场,致胜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尽快摆脱亏损的交易头寸(这将在第十六章关于资金管理及其策略的讨论中介绍),确保交易损失限于小额。这里,我们或许可以为图表分析这门工具添加一条最实用的长处:它能够警告交易商认清现实、纠正错误。在期货行业,迅速地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交易决策错误,及时采取断然的保护性措施,这样的能力和意志力是难能可贵的,我们绝不可以等闲视之。
头肩形作为调整形态
在接着讲述下一种价格形态之前,关于头肩形尚有最后一点需要补充。本章开头曾把它列举为最广为人知且最可靠的主要反转形态。但是朋友们必须明白,本图形偶尔也会充当调整性形态而不是反转形态。不过,后面这种情况与其说是贯例,不如说是例外。在第六章讨论持续型形态时我们将有详细讲解。
三重顶和三重底
我们在讨论头肩形形态时所引入的大部分要领,也适用于其它种类的反转形态(见图5。4a到c)。三重顶〔或底),比头肩形少见得多,其实是前者的小小变体。其主要区别是,三重顶或底的三个峰或谷位于大致相同的水平上(见图5。 4a。在判断某个反转形态到底应属于头肩形还是三重顶的问题上,图表分析者经常有争议。因为两种形态其实是一回事,所以这种论争是迂腐的。
在三重顶中,交易量往往随着相继的峰而递减,而在向下突破时则应增加。三重顶只有在沿着两个中间低点的支撑水平被向下突破后,才得以完成。在三重底中,情况正相反,形态完成的必要条件是,收市价格向上越过两个中间峰值的水平(我们还有另一种对策,那就是把价格突破最邻近的峰或谷选作反转信号)。底部形态完成时,向上突破的交易量是否强劲有力,也是同样关键的。
它们的测算意义与头肩形相似,以形态的高度为基础。通常,价格在突破颈线后,由突破点起算,至少将要走出等于形态高度的距离。一旦突破,随后回向突破水平的反扑现象也很常见。考虑到三重顶(或底)只是头肩形形态的稍许变化,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双重顶和双重底
双重顶(或底)反转形态比三重顶(或底)常见得多,这种形态仅次于头肩形,出现得也很频繁,且易于辨识(见图5。 5a到e)。图5。5a。和5。 5b各展示了双重顶和双重底的两个例子。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这类顶经常被称为“M顶”,这类底被称为“W底”。从一般特点上讲,双重顶一与头肩形顶、三重顶类似,只是此处只有两个峰,而不是只个。交易量形态与测算法则也均类似。
在上升趋势中(如图5。5a所示),市场在点A确立一个新的高点,通常其交易量亦有所增加。然后,在减少的交易量背景之下,市场跌至B点。到此为止,一切均符合匕升趋势的正常要求,趋势进展良好。然而,下一轮上冲抵达了C点后,收市价格却无力穿越前一个高点A点。接着,价格就开始跌回。此时,一个潜在的双重顶便跃然纸上。我们之所以讲“潜在”,是因为这才是所有的反转形态成立的必要条件,而只有在收市价格突破前一个低点B的支撑之后,这个反转才能成立。除非发生突破,否则价格可能仅仅是处于横向延伸的调整阶段中,为原先趋势的恢复作准备。
理想的双重顶具有两个显著的峰,且其价格水平大致相同。交易量倾向于在第一个峰时较重。而在第二峰时较轻。在较重交易量下,当价格决定性地收市于中间谷点B点之下时,顶部形态就完成了,标志着趋势向下方的反转。以后,在下降趋势恢复之前,市场往往先要反扑回突破点的水平。
双重顶的测算技术
双重顶的测算方法是,自向下突破点(中间谷点B即被突破的价位)开始,往下投射与形态高度相等的距离。另一种方法是,先测出双重顶中第一条下降轨迹(点A到B)的幅度,然后从位于B点的中间谷点开始。向下投射相同的长度。双重底的测算方法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理想形态的变体
各种市场分析的领域都一样,现实情况通常都是理想模型的某种变体。比如说,有时双重顶的两个峰并不处于严格相同的水平上。有时第二峰相当疲弱,达不到第一峰的高度,这并不太成问题。而当第二峰实际上约略超过第一峰时,就出了些岔子。起初它貌似有效的向上突破,显示上升趋势已经恢复。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它竟演化成顶部过程的一个部分。为了解决这个两难间题。前面曾经提到过的那些过滤法则或许会派上用场。
过滤器
在判别突破成立与否的时候,大多数图表分析者都要求收市价格越过前一个阻挡峰值,而不仅仅是日内的穿越。其次,我们还可以采用某种价格过滤器。其中的一例便是百分比穿越原则(例如l%或3%过滤器)。第三,也可以选用双口穿越原则,这是时间过滤器的一例。换言之,为了证明向上穿越的有效性,价格必须接连两天收市于第一峰之上。
上述过滤器肯定不会是绝对可靠的,不过,它们的确有助于减少经常发生的错误信号(所谓“拉锯”现象)。这些过滤器有时有效用,有时也没用。分析者必须清楚,他面对的是百分比概率和可能性,错误信号的出现是免不了的,这是交易现实的客观规律。
在牛市中,双重顶的最后一程或最后一波在建立新高点之后,掉头转而向下的现象并不稀奇。在这种情况下,最后的一轮向上突破就形成了“牛市陷阱”(见图5。 6a和b)。但是足资安慰的是、绝大多数趋势信号还是能贯彻始终的,否则,整个趋势顺应理论就要丧失一大半价值和一大半可靠性了。
“双重顶”术语被大大滥用了
“双重顶”术语在期货市场上被大大地滥用了,大多数潜在的双重顶(或底)最终演化得面目全非。归根结底,价格本具有从前一峰值挡下,或者从前一低点弹起的强烈倾向,这种价格变化正是市场在阻挡或支撑水平上的自然反应,其本身并不足以构成反转形态。请记着,在顶部,价格必须真正跌破前一个向上反弹的低点,才能表明双重顶成立。
注意。在图5。 7a中,在点C,价格被前一个高点A挡下。这一变化在上升趋势中完全正常。然而,许多期货交易商在价格第一次试探前一个高点失败之后,马上就判断这个图形为双重顶。图5。 7b显示了在下降趋势中的对应的情况。对图表分析师来说,要判定价格从前一个高点的下撤,到底是双重顶反转形态的开端,还是仅仅是既存趋势的暂时挫折(或者反过来,要判定从前一个低点的上弹是不是双重底反转形态的发韧),是极为困难的。在通常情况下,从技术角度看,趋势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明智的做法是,一定要等到形态完成之后采取相应的动作。
两峰或两谷之间的持续时间很重要
最后,形态的规模始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双峰之间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态的高度越大,则即将来临的反转的潜力越大。这一点对所有的图表形态而言,都是成立的。一般地,在最有效力的双重顶或底形态中,市场至少应该在双峰或双谷之间持续一个月,有时甚至可能达到两、三个月之久(在更大范围的月线图和周线图上,这类形态可能跨越数年)。这里所列举的大部分例子,是市场的顶部形态。现在朋友们应该清楚了,底部形态只是顶部形态的镜像,而两者之间的几点一般性的差别。在本章的开头部分我们己有交代。
圆顶和圆底
下面要讲的反转形态比前面几种都少见得多。它有好几个名字一圆顶或圆底、圆形、盆形或者碗形(如果系顶部形态,则不妨加上“倒扣”二字)。本形态代表着趋势的很平缓的、逐渐的变化。图5。 8a和b展示了这种图表形态。
请注意,图中价格从上升到下降、或者从下降到上升的变化过程,极为平缓。同时也请注意,图表下方的交易量也倾向于形成相应的盆状形态。在顶部和底部,交易量均随着市场的逐步转向而收缩,最后,当新的价格方向占据主动时,又都相应地逐步增加。
有时在圆底中点的稍后的位置上(如图5。 8b所示),价格在异乎寻常的重大交易量的背景之下突破,向上冲刺,然后又回落到缓慢的圆形形态过程中。在底部的末端。有时会出现一个“盆把’(或者说“平台”),随后新的上升趋势将恢复。请注意,在交易量图上的圆底上,过了中点之后,交易量突然开始上升,随着价格进一步上涨,交易活动相应逐步增加;平台出现时,交易量下降;接下来,当价格向上方突破时,交易量又进一步扩张。
我们很难确切地说圆形形态何时完成。如果在中点A处价格上冲,那么此后。当这个高点或向上穿越时。可能就是牛市信号。还有一个变通的办法,即把从平台向上的突破作为底部完成的信号。
圆底不具备精确的测算规则,不过技术分析师还是拥有其他各种技术工具,可以测算出新趋势的潜力。比如说,原有趋势的规模就是个重要的参考。能够提供价格回撤的一些大致范围。同时,圆形形态本身持续的时间也是很有价值的信息,其持续时间越长,则未来运动的潜力越大。另外,技术分析者还需要考虑其它要索—诸如原先的支撑和阻挡水平、百分比回撤、跳空、或长期趋势线等等。
如前面所述,相对来说盆形或者圆形形态,出现得较一不频繁。此处之所以要着重讲述圆形底形态,是因为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旦这种罕见形态果真出现了。通常便是市场的底部。我怀疑,在过去十年。此类形态罕见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所经历的特定市场条件。1970年代以剧烈牛市为特点。而1980年代则以熊市为代表,都不具备滋生圆底的环境条件二今后,在期货市场再度稳定以后。在各种主要底部形态中。我们很可能将看到圆底卷上重来。
V形形态,或称长钉形
最后要讲的这种反转形态可谓神出鬼没,在其出现时最难于判别,但它并不罕见。实际上,因为V形顶或底(或称长钉形)其实不是形态,所以我们极难判定。前面讨论的所有的反转形态均代表着趋势的逐渐变化。现存趋势先逐渐放缓,进而供求双方的力量对比达到相对平衡,最终,买卖双方通过“拔河比赛”,决定原有趋势到底是反转还是恢复。
在前面的各种形态中,价格有一段横向延伸的时间,分析者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研究市场行为,仔仔细细地探求其去向的线索。这种阶段称为转换阶段。这是绝大部分反转形态的特点。
然而,V形形态代表着剧烈的市场反转,同市场逐步改变方向的惯常方式大相径庭。当它发生时,在几乎毫无先兆的情况下,趋势出人意料地突然转向,随即向相反的方向剧烈地运动。因为其身后并无形态可寻,从而其本质是非形态的。这类变化极为经常地孕育在关键反转口或岛状反转(见第四章有关内容)之中。交易商如何预期这类形态的降临,从而在其实际发生时,及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