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95章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95章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失守,中国军队撤至板桥镇。至此,日军已进入城郊,南京被围。同日,日军攻陷镇江炮台,第3师一部在此渡江,进击南京。
12月8日晚,日军向南京发起进攻。9日拂晓突进至光华门外大校场、通光营房。守军第87师后续部队赶到,将大校场日军击退。
12月10日,日军逼近南京城下,第114师、第6师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同时进攻。当夜守军第156师选敢死队坠下城墙,将潜伏在城门洞内的日军及盘踞在通光营房的日军消灭甚多。12月12日,日军猛攻雨花台,守军第88师顽强抗击,伤亡惨重,中午雨花台陷落。第88师退守中华门。同日,敌第18师攻占芜湖,向当除前进,中国军队后路被断。
当日,日军以重炮猛轰中华门,城墙数处被轰塌,日军乘机蜂涌而入,守军抵挡不住,遂撤离中华门,于是南京城防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日军一部从中华门突人后,中日双方军队展开激战。接着光华门、中山门亦被突人。此时,日军国崎支队亦开向浦口,切断南京退向长江对岸的去路。
12月12日傍晚,唐生智接到蒋介石电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随即召集各部队长官开会,下令一部渡江,大部实行突围。当时城内秩序混乱,军队难于掌握。唐生智率长官部少数人员在第36师掩护下由下关渡江而去。他所下达的突围向令,只有第66军、第83军两部当夜由紫金山北麓和栖霞山附近突围成功,退至宁国一带,其他各部涌向江边。是夜从挹江门到下关一带,秩序混乱,纷纷争船抢渡。
南京之战,中国军队以10余万之众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事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不少错误。战前未作周密部署,守军分别扼守正面很宽纵深浅短的外围和复廓阵地,缺乏机动兵力。战斗中,消极防守,被动应付,致使本可作为首都屏障、钳制敌人前进的金坛、句容、溧水等地轻易陷入敌手。负责策应作战的部队轻失芜湖,使中国军队陆上退路断绝,最后决定突围时又未拟定周密的撤退计划,致使守军在突围中,损失严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人城,肆意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国崎支队占领浦口,日军第16师进入下关,切断中国军队退路,并乘舰艇向江面正在撤退的渡船、木排射击。中国军队被敌枪炮击毙及舰艇撞翻而淹死者多达3000余人。
日军人城以后大肆“扫荡”,开始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当时城内剩下的居民和外地逃来的难民大部分已避人“安全区”。这个“安全区”,是11月下旬由留在南京的少数外侨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划定的,该委员会向中日双方要求承认难民区的中立地位。中国方面对之完全承认,卫戍司令唐生智下令将区内军事机构全部迁出。日军当局也保证:“难民区内倘无中国军队或军事机关,则日军不致故意加以攻击。”'田伯烈:《外人目睹之日军暴行》,中正书局,1938年版,第236页。'
“安全区”内难民最多时达29万人。然而,“安全区”内并不安全。
12月13日上午,日军谷寿夫第6师由光华门、雨花门入城,立即将马路上的难民当作战斗目标,以各种火器射击,马路街巷之内顿时血肉狼籍、尸体纵横。14日,日军大部队涌人城内,继续搜杀街巷中的难民。日军在中山码头、下关车站等处对聚集江边的难民疯狂射击,枪杀数万人。
15日,中国平民及已解除武装的军人9000余人被押往鱼雷营屠杀。日军对集中在“安全区”的大批难民肆意屠杀。16日,从“安全区”搜捕数万青年绑赴下关煤炭港枪杀,将尸体推入江中。
在这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大部分失去战斗力的中国士兵在被俘后惨遭杀害。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确认,“好些中国士兵在城外放下武器投降了。在他们投降后的七十二小时内,在长江江岸被机关枪扫射而集体的被屠杀了。这样被屠杀的俘虏达三万人以上。”'张效林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485页。'
12月17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进入南京后,对纵兵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最甚的第6师师长谷寿夫大加奖励。于是屠杀暴行愈演愈烈。展开了骇人听闻的“杀人竞赛”。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在《紫金山下》的通讯中写道,“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的友谊比赛,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就算赢得了锦标。在他俩碰头的时候,向井己杀了106个,野田已杀了105个,两个人拿着缺了口的军刀相对大笑。向井说,这一次竞赛,完全是很有趣味的事。”
18日,日军将城郊难民及俘虏5,7万余人驱至下关草鞋峡,用机枪猛扫,然后在推积如山的尸体上浇洒煤油纵火焚烧。自12月下旬开始的“清街运动”和“难民登记”又使上万人头落地。日军野蛮地屠杀无辜的中国百姓,其手段之残酷,实在令人发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指出,在日军占领后最初6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达20万人以上,仅掩埋的尸体即达15。5万人。'张效林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486页。'
日军进行集体屠杀后,往往将尸体焚化或投入江中,因此,被杀的中国军民总数在30万人以上。
日军进城后兽性大发,滥杀无辜,花样翻新,甚至杀人取乐。有的往难民身上先浇汽油,后用枪扫射,枪弹一着人身,火光随之燃起,被弹击火烧之难民,挣扎翻腾,痛苦之极,日寇则鼓掌狂笑,引以为乐。有的令难民脱光衣服,破冰入水捕鱼,看着一个个难民在水中寒栗万状,手舞足蹈。有的把难民杀后割下人头,挑在枪上,漫步街头,嬉笑取乐。
日军除残酷屠杀之外,还大肆污辱中国妇女,肆意强奸、轮奸妇女。“在占领后的一个月中,在南京市内发生了二万左右的强奸事件”。'张效林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485页。' 而且奸污之后,残酷地将其杀害。
伴随着屠杀和奸淫的是大规模的抢劫和有计划的破坏。日军驾驶着汽车,直入各大公司、商店,将各种货物搬运一空,然后将房屋付之一炬。抢劫之后,日军到处放火,南京城内主要街道的高大建筑物都被烧毁,断壁残垣,惨不忍睹。浩劫之下,昔日街市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一座尸横遍地、满目凄凉的死城。
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还对中国图书、文献进行了大肆掠夺。根据日本上海派遣军特务部长的命令,日军派特工人员360人,士兵367人,苦1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十几辆卡车的图书,共抢去图书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韦。这是日本侵略军对中国文化财富的野蛮大掠夺。
日军在南京灭绝人性的丑恶表演,连他们的盟友德国的代表在给政府的报告中也说,日军就是“兽类的集团。”'张效林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485页。'
日军空前野蛮的大屠杀并没有征服人们的抵抗意志,南京地区的抗日斗争正如火如茶地向前发展着。
四、日本诱降及陶德曼斡旋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后,日本迅速向上海增兵。8月23日,日本第一批援军2个师投入上海作战,受到中国军队顽强阻击,陷于苦战。9月上旬,日本决定再增派3个师到上海。1937年9月13日,日军参谋部次长多田骏指出:“10月中旬,将在上海方面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也许是稍晚些时,但大概在同时,华北方面军将击败当面敌人,这将是媾和的最好时机,失去这个时机就会变成长期战争。所以从现在起,需要在外交方面开展秘密活动。”
同日,日军参谋部制订《战争指导纲要》,决定以华北、上海方面决战为一个阶段,要利用这一阶段的决战成果,推动日中和谈。此时,日军同时在华北、上海两个战场作战,华北日军达8个师,上海日军亦达5个师,而日军统帅部估计11月左右,将会出现对苏作战危机,因此,9月20日,日军参谋部制订《作战计划大纲》,规定于10月上旬在上海、华北发动攻势,造成使中国屈服的机会,结束中日战争。
1937年10月2日,日本陆、海、外三省决定“接受第三国公正的、劝告式的和平斡旋。”'〔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453页。'
10月21日,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向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表示:“日本随时都准备与中国直接谈判,假如有一个与中国友善的国家,如象德国和意大利,劝说南京政府觅取解决,日本也是欢迎的。”'《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2分册,第34页。'
这显然是赤裸裸地要求德国牵线搭桥,诱使国民政府妥协。
10月22日,德国外交部电令驻华大使陶德曼,德国愿意斡旋中日谈判。
10月30日,陶德曼向国民政府外交部次长陈介转达了德国政府的意见,陈介表示希望知道日方的谈判条件。11月2日,广田向狄克逊提出了同中方谈判的条件。11月5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受命会晤蒋介石和孔祥熙,转达了日本提出的7项和谈条件,即:
(1)内蒙古在国际法下建立一个独立于中国的“自治政府”;
(2)将平津地区划为非武装地带,建立一个隶属于国民政府的亲日政权;
(3)扩大上海非武装地带,设立国际警察队管制;
(4)停止抗日政策;
(5)共同防共;
(6)降低日货关税;
(7)尊重外侨权利。'〔日〕上村伸一,《日本外交史20·日华事变》下,鹿岛研究所出版社,东京1973年版,第178页。'
广田并威胁说,中国如不接受,日本将随着战争的进展,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
1937年11月中旬,日军攻陷上海,并占领苏州、常熟等地。11月下旬,日军向南京推进,月底,逼近南京。11月24日,布鲁塞尔会议以毫无作为而草草收场,使蒋介石企图借助西方大国遏制日本侵略的幻想化为泡影。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并没有放弃与日本妥协、媾和的打算。它希望通过国际干预实现中日“和平”。蒋介石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于12月2日会见陶德曼,提出在以下条件下愿意与日本谈判:
(1)停止敌对行动;
(2)同意以日方提出的条件为谈判的基础;
(3)德国参加谈判全过程;
(4)中国在华北的主权和行政权不得改变等。'〔日〕上村伸一:《日本外交史20·日华事变》下,鹿岛研究所出版社,东京1973年版,第178页。'
蒋介石一面对德国的所谓“调停”,表示衷心的感谢;一面又忧心忡忡地要求陶德曼和日方,对于今日采取的步骤严守秘密。并说:“假如他同意那些要求,中国政府是会被舆论的浪潮冲倒的。中国会发生革命。”'《法国外交文件》D 辑第1卷,第780页。'
12月6日,汪精卫在汉口主持召开国防最高会议第54次常委会议,决定接受陶德曼调停,实现中日“和平”。
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日本在华驻军相继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2月14日在北平成立)等傀儡政府,在这种状况下,因为胜利而洋洋得意的日本政府,于12月21日又提出了比先前的条件更强硬的要求,其基本条件是:中国放弃容共和抗日、满政策,对日、满两国的防共政策给予协助;在必要地区设立非武装地带,中国应给日本必要的赔偿,以上条件要求中国政府全部接受,并以战败国姿态表明对日乞和态度,限1938年1月5日、6日以前答复。日本这些贪得无厌的要求,就连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也认为要中国政府接受是极端不可能的。
12月26日,陶德曼将日方提出的新条件,转告给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中日秘密谋和的消息不胫而走,国内外报刊、通讯社都有所透露。
蒋介石畏于共产党和人民的压力,以及国民党内多数不愿妥协投降的要求,不敢贸然接受这些十分苛刻的条件。日方为此表示强烈不满,1938年1月16日,日本宣布中止谈判。在当日近卫内阁发表的“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中,扬言要另外扶植伪政权,来“调整两国邦交。”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也于1月18日发表宣言,声明维护中国领土主权之完整,不承认一切伪组织。至此,陶德曼的“调停”即告停止。
第三编 举国奋战(1937。7—1938。10)
第十四章 淞沪、徐州会战和华中敌后战场的开辟
 第二节 徐州会战
一、津浦路南北两段的阻击战
日军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侵略气焰更为嚣张,于12月24日和27日相继占领了杭州和济南。12月14日,日本在北平建立了以汉奸王克敏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1月18日,又对上述用词补充声明,其含意在否认国民政府的同时,把它彻底抹杀。'[日]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1),朝云新闻社,1983年增印,第479页。'
日军华北方面军多次向统帅部提出“为使华北、华中连接起来,进行徐州作战以及对武汉之敌施加威压”的建议。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日军决心以南京、济南力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徐州是江苏省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黄、淮两河之间,地据鲁豫皖苏4省要冲,为津浦、陇海两铁路之枢纽。徐州周围,山峦重叠,河川纵横,在我国军事史上,向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中国军队控制着徐州,北可威胁济南,甫可进逼南京,而且保持了中国军事上的大动脉——陇海路,确保郑县和平汉铁路南段的侧翼。
日军先后集中8个师、5个旅(支队),约24万人,于1938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中国第5战区先后调集11个集团军和军团、64个师,约60万人防守徐州地区: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抗击北线日军南犯;
一部兵力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阻止南线日军北进。(见附图5)
南线作战
从1937年12月中旬起,南路日军华中方面军指挥第13师从镇江、南京、芜湖渡江,沿津浦路北上,1938年1月下旬,日军第13师主力攻占滁县、来安、明光、他河、藕塘,抵达池河东岸。日军第13师另一部攻占扬州后,即进击邵伯、天长一线。日军第9师一部攻占裕溪口后,循淮南铁路北进至巢具、全椒一线。中国第5战区的作战部署是:以李品仙之第11集团军和于学忠之第51军,利用淮河、淝河、侩河等地形障碍,阻止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当正面北进日军向明光、池河镇一带进攻时,即为刘士毅所部第31军堵截。待日军从南京增调援军及重武器继续来犯,其主力被吸引到明光一带时,李品仙急令第31军让开津浦路正面,撤至铁路西侧山区伺机出击;同时,又以于学忠之第51军增援,由砀山南调至淮河沿岸,阻敌越河北进。至2月初,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
2月8日,日军向小蚌埠第51军阵地进攻,被中国守军歼灭500余人。
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中国守军未能阻止敌军渡河。中国第5战区急调第27集团军之第59军及第21集团军第7军增援。2月10日,中国军队于学忠之第51军所属第114师在王庄阵地同日军展开激烈争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