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05-永恒情谊 >

第18章

5405-永恒情谊-第18章

小说: 5405-永恒情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红军杀掉,    
    活该他的娘!    
    红军保护、爱护苗族同胞,苗族同胞也把红军当亲人。    
    凯寨、孟优战斗后,苗民姜大展和张贰在孟优路边发现一位红军战士负了伤,他们连忙将红军战士抬进庙里。凯寨的地主听到一些风声,对他们进行威胁。这两位苗族同胞怕红军战士出意外,便在凯寨东边的古树下搭了一个窝棚给红军战士养伤。红军战士的大腿骨折,姜大展用酒给他洗伤口,张贰用祖传秘方给他医治,一连20多天,他俩天天给他送饭、换药,晚上还陪他睡觉。红军战士在这两位热心人的精心照料下,伤口痊愈了。临走那天,红军战士抱着他俩泪流满面,一肚子感激的话不知从何说起……


苗岭热血红军是咱苗族的亲人,说啥也得保护好他们!

    1935年农历三月的一天,八堡上寨的苗族青年李德洪对几位穷哥们说:    
    “我今个去瓢儿井赶场,看那里来了好多红军,还在场上散盐巴给穷人哩!他们真是好队伍。我想去参加红军,你们想去吗?”    
    几个小伙子一商量,手一拍说:“去!”    
    第二天,李德洪等人来到红军驻地,向红军说明了来意。红军战士一听很高兴,忙带他们去见政治处的王主任。    
    王主任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们。他见李德洪长得虎头虎脑,其他几位小伙子也长得结结实实,很是喜欢,便热情地对他们说:    
    “我们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是为被压迫的各民族人民解除痛苦,与反动派作斗争的。你们苗家所受的痛苦就是我们的痛苦,我们非常关心和同情你们,我们要帮助你们组织起来,与压迫你们的官僚、土豪们作斗争。”    
    王主任的这些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去了,深深打动了他们。    
    李德洪激动地说:    
    “王主任,你说的就是我们的心里话。我们跟红军干!”    
    王主任见李德洪态度很坚决,就说:    
    “好,我给你们10支枪和一部分弹药,你们回去后赶快联络附近寨子里的穷人,组织起来,成立‘苗族自卫队’,联合起来和反动派斗!”    
    说完,王主任让战士把枪拿来,送给了李德洪他们。李德洪他们高兴极了,连夜就回到寨子,准备去串联。    
    第二天,红军有紧急任务出发了。红军刚走,逃出去的土豪就纷纷回到寨上。李德洪一看时机不好,就悄悄地把枪弹埋藏了起来。    
    第二年的农历二月间,春回大地,万物争荣。这时,红军又来到了瓢儿井。李德洪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他立即去附近几个苗寨串联,动员青年参加自卫队,很快有好多人响应。他看人数差不多了,就去和红军联络。红军听到这些情况,很支持,又给了李德洪他们10支枪,还派了两名战士和他们一道回寨筹建“苗族自卫队”。    
    第二天,金盘似的太阳高高地悬在一片彤云之上,光芒耀眼。红军在上寨召开了“苗族自卫队”成立大会,八堡的六个寨子里的群众去了不少人。会上,李德洪激动地对大家说:    
    “我们是按照红军的主意成立‘苗族自卫队’的,枪是红军给的,理是红军告诉的,我们就是要为咱穷人做主,替咱穷人说话。”    
    台底下的群众听了这话,高兴得直鼓掌。    
    会后,苗族自卫队到各寨去宣传红军的革命道理,号召穷人起来打富济贫,消灭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展了打土豪分土地的工作,还没收地主的谷子、衣服分给穷人。很快,苗族自卫队在八堡这一片闹得红红火火,深得群众的拥护。    
    苗族自卫队的活动使土豪们又怕又恨。红军离开瓢儿井、八堡没几天,他们就和大定的伪保警队长王伯炎凑在一起,商量对付苗族自卫队办法。    
    一天上午,李德洪带着队伍去八堡、小坝打土豪,走到一个山口处,突然响起枪声,接着密集的子弹朝队伍射来,当即就有几个人牺牲和负伤。原来伪保警队得到情报,事先埋伏在这里搞突然袭击。自卫队在李德洪的带领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没有准备,加之战斗经验不足,人寡势孤,渐渐地支持不住,一部分队员和枪支被伪保警队俘获去了。最后,李德洪指挥大家边打边撤,突出了包围。    
    由于打了败仗,队员们情绪不高,有的人主张找红军去。李德洪说:    
    “咱们虽然吃了败仗,但我们人还在,枪还有,应该记住王主任的话,要把穷哥们组织起来,同地主土豪们干到底。我们去找红军,离开家,乡亲们就缺少了主心骨,土豪们就没什么可怕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开展游击活动,坚持斗争,敌人是奈何不得我们的。”    
    此后,在反动统治的十几年间,苗族自卫队一直坚持着不懈的斗争。他们采取游击活动,巧妙地与敌人周旋,打击敌人,直到解放。    
    自卫队的存在,也进一步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有一天,四五十名红军伤病员路过新开寨。寨子里的王明德老人对大家说:    
    “红军是我们自己的人,一定要好好照料他们。”    
    乡亲们都表示赞同,很快几十名伤员被苗族同胞们接到各自的家里去了。苗族同胞们把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红军战士,当亲人一样照料。杨大娘家里的伤员下巴被打坏了,伤势较重,杨大娘像侍候自己儿子一样,煎汤熬药,体贴入微。伤员饮食困难,杨大娘就天天煮稀饭来喂他。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新开寨土豪何顺昌、罗尊五知道了。他们率领一批地主武装到新开寨来,想把红军伤员抢走。苗族同胞们连夜把伤员护送到山上隐藏起来。大家商量好了,如果这帮家伙硬干,咱们就拿火枪和他们拼了,决不能让他们把一名红军伤员抢走。王明德老人说:    
    “红军是咱们苗族的亲人,说啥我们也得保护好他们!”    
    土豪何顺昌一看人都上了山,山高林密,要想找人谈何容易?就没敢上山。苗族同胞在山上坚持给伤员采药治病。一个月后,大部分伤员的伤好得差不多了,苗族同胞们又护送他们平安地归了队。


苗岭热血张云逸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送给苗族同胞(1)

    天刚破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稀稀拉拉几颗晨星。红军战士们没吃早饭,就匆匆出发了。队伍沿着一条迂回曲折的羊肠小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攀登着。山路上布满了石头和荆棘,给行军带来很大的困难。战士们常常要拨开面前半人高的草来寻找继续前进的道路。经过十来个小时的艰苦跋涉,还没有见到人烟,大家又累又饿,每迈一步都很吃力。    
    黄昏时分,部队才遇到一个叫黄奈的小村子。这是一个苗族同胞居住的小山寨。全村只有七间茅屋,屋梁上悬着一串串的谷穗子。由于长期遭受汉族地主、官僚的欺压,苗族同胞对汉人有着严重的对立情绪,村民在红军到来之前,大多数都躲进了山林。    
    这时,各单位的司务长都来向军长张云逸报告:“寨子里没有现成的米,只有谷子。”    
    张云逸看着疲惫不堪的指战员们,对大家说:    
    “再不能让大家挨饿了,但只能买每家五分之三的谷子,一定要按市价付款。”    
    各部队按照张军长的指示,开始征购苗族同胞的谷子。苗族同胞看红军按价付钱,又惊又喜,说:“你们需要多少,就买多少吧。”但每位红军战士都懂得,绝不能把苗族同胞的粮食都买光,要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着想。战士们买到粮食后,就利用苗族同胞门外的石臼、木杵舂米。由于人多谷子少,吃干饭是不成的,只能煮稀粥吃。这一顿晚餐,每人分得一碗半稀粥。虽然吃不饱,但大家都没有怨言。    
    天黑下来后,张云逸告诉大家,就在村寨外面搭棚子露宿,谁也不要随便进寨子去。部队还派出一些战士用稻草搓成绳子,替苗族同胞拴紧屋门。大家刚刚躺下,突然从村边传来一阵“哞、哞”的牛叫声。红军战士从露宿的棚子里钻出来,见是一群大大小小的牛。原来是苗族同胞养的牛,因没人看管,自动回村里来了。他们赶紧把牛牵进牛栏,用水和草喂它们吃。    
    夜深了,万籁俱寂,战士们都已经先后入睡。忙碌了一天的张云逸军长此刻仍然没有休息,他在看望露宿在村外的红军战士,看望那些因为家里有老弱病人,没有逃走,仍然留在寨子里的苗族同胞。深夜的山区格外寒冷,一阵阵西北风袭来,冻得张云逸军长连打几个寒颤。跟随在张云逸身后的警卫班长小孟和警卫员小朱也冻得牙齿直打架。    
    张云逸带领小孟和小朱来到一位苗族同胞家里,只见几个人团团围着一堆火,浑身赤裸,一丝不挂。原来他们太穷苦了,连妇女也没有衣穿。在这寒冷的冬夜,他们只能靠火塘取暖,围着火堆过夜。此情此景,令张云逸心里非常难过。他马上叫警卫员小朱把自己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拿来,送给苗族同胞穿。苗族同胞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开始,他们不敢接受张云逸送的衣服,张云逸耐心地对他们解释说:    
    “我们工农红军是劳动人民的军队,是苗族同胞自己的队伍,是一家人。”    
    苗族同胞见张云逸说得诚恳,才将衣服收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我活了几十年,还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这真是我们穷人的队伍呀!”    
    屋外西北风像一匹野马呼啸着,屋内炉火熊熊,情意融融。这一夜,张军长同苗族同胞一起围火取暖,给他们讲解革命道理,把希望的种子播入他们的心田。    
    第二天一早,张军长送衣给苗族同胞的事在部队中传开了。许多红军指战员都以自己敬爱的张军长为榜样,把自己的一些衣服送给了贫苦的苗族兄弟。    
    部队马上要出发了。这时,原来逃出去的苗族同胞纷纷返回黄奈村。他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给工农红军送行,他们祝福红军多打胜仗,多消灭敌人,盼望红军早日回来。    
    他俩同吃同睡,就像亲兄弟一般    
    在贵州锦屏县的婆洞,有一位侗族青年叫杨和钧,他读过几年私塾,还到黎平、镇远等县城读过高小和初中,是远近闻名的小秀才。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路过婆洞,一些群众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躲到山里去了。杨和钧由于见多识广,没有上山躲避。红军到达婆洞后,大力宣传红军的主张,在墙上书写“打土豪分田地”、“政治上、经济上苗人、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等标语。杨和钧成天在街头寨上转来转去,观看红军写标语、贴布告。他深为红军的主张所吸引。红军在婆洞停留了四天,他每天都围着红军转,还向乡亲们宣传红军是支好军队。    
    四天后,红军走了。逃出去的恶霸地主又纷纷回到寨上。他们对穷人进行疯狂的报复,凶狠地向各家追要被红军没收分配的财物。杨和钧看到这一切,十分气愤,写了一首题为《板壁上的指南》的小诗:    
    赶场天或是平常,    
    寨上的农民或是行人来往,    
    人人的目光都投向板壁上。    
    因为板壁上有农民的指南,    
    这指南是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    
    它召唤穷苦农民站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夺政权,    
    扛起枪把东洋鬼子赶下海洋。    
    一天,杨和钧正在家中看书,发现门前坐着两位军人,走近一看,原来是红军,便赶紧把他们让进屋里。    
    杨和钧问:    
    “你们可真是红军?”    
    一位年轻的小战士说:    
    “老乡,差不了。”说着他指着旁边的红军说:    
    “这是我们王连长,他伤得挺重。”    
    杨和钧看王连长脸色苍白,非常疲劳的样子,赶紧把他安置在楼上自己的一间小房子里,又去找了一些草药熬给他吃。    
    到了晚上,杨和钧的侄子杨胜浩说:    
    “咱们把红军伤员留在家,一旦叫地主土豪知道了,可不好办。”


苗岭热血张云逸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送给苗族同胞(2)

    杨和钧说:    
    “红军是为咱穷老百姓流的血,有了他们,咱们才有出头之日,咱不能眼看红军受了伤不管。”    
    接着,他又告诉侄子,那位年轻的红军战士伤不重,明天还要追赶队伍,让侄子送他一程。说完又上楼找了两身旧衣服,让王连长和红军战士换上。    
    自此以后,杨和钧为王连长抓药治伤,白天同吃,晚上同睡,就像亲兄弟一般。在交谈中,杨和钧得知王连长是江西人,参加红军有六七年了,明白了穷人要想不受压迫,就得拿起枪杆子和地主土豪干。有时,他们一直谈到深夜,王连长睡着了,杨和钧还迟迟不能入睡,他第一次知道了从书本上得不到的道理。    
    一天,杨和钧外出办事,他的一位堂兄杨和桥来找他。杨和桥见杨和钧不在,和王连长说了几句话,就出了门。没走多远,杨和桥被地主碰上了,一哄二诈,竟说出杨和钧家中收留着一位红军连长。地主马上带着保丁、狗腿子,押着杨和桥,到小楼上把王连长搜出来。    
    这时,杨和钧恰好从外面回来。他看见狗腿子要把王连长带走,心里急了,拼命上前抢护,拖着王连长不放。如狼似虎的狗腿子对他一阵拳打脚踢,最后还是把王连长抢走惨杀了。    
    王连长牺牲后,杨和钧心如刀绞,失魂落魄。1934年12月29日,为了悼念王连长,他写了《感恸》诗一首:    
    千里迢遥只为民,    
    中途丧命泪沾襟。    
    革命真传亲遗嘱,    
    永世不忘誓词盟。    
    他在1935年1月14日写的一首题为《苦》的小诗里这样说:    
    苦呵苦,    
    老是纠缠着农夫。    
    农夫要想离开苦,    
    要等红色太阳东方出。    
    1月28日,又写了一首题为《奠祭》的诗:    
    土壤同胞千百年,    
    惜恨革命未成天。    
    但愿英灵多拥护,    
    遗留口诀尽量宣。    
    嗣后,4月6日,他写了题为《清明》的一首诗:    
    清明时节忆王兄,    
    泪落胸前心里恸。    
    为国为民往北上,    
    途经此处萍水逢。    
    三日桃园结兄弟,    
    不幸一晨命遭凶。    
    有朝革命成功日,    
    光荣簿上你有功。    
    不久,杨和钧又写了一首小诗:    
    王连长呵王连长,    
    你赐给我无价之宝。    
    这宝比太阳还亮,    
    亿万金银买不到。    
    它赛过飞机大炮,    
    它赛过冲锋枪花梨(步枪名),    
    它是人类解放的真理——马列主义。    
    以后,杨和钧有意北上寻找红军。他在一首题为《再见》的诗中这样说:    
    再见连绵的山峦,    
    再见淙淙的小溪,    
    再见穷苦的农民兄弟,    
    再见父母妻子儿女,    
    再见吧再见吧家乡的一切,    
    我要往北上寻觅那光辉绚烂的红日。    
    “金团长,你真能干,红军真好!”


苗岭热血张云逸仅有的一套换洗衣服送给苗族同胞(3)

    红军长征进入了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