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05-永恒情谊 >

第20章

5405-永恒情谊-第20章

小说: 5405-永恒情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张副官答应着,转身就要离去。陆瑞光又说:    
    “如果家里的米不够,让寨子各家把现有的米都拿出来,回头到我仓里抬谷子碾出米还给大家,要保证红军吃饱。”    
    张副官答应着出去了。


苗岭热血红军给的棉衣觉得是那样的暖和(3)

    陆瑞光又对身边的一个人说:    
    “你马上到山里,把人都喊回来,告诉大家快来欢迎红军。”    
    没过多久,寨子里热闹起来了,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挑着米,有的抬着热气腾腾的米饭,有的挑着水灵灵的青菜,有的提着鸡、鸭、腊肉,高高兴兴地给驻在寨外的红军送去。    
    陆瑞光在寨里寨外走了好几趟,亲自督办各事。他见红军不拿老百姓一点东西,凡送的东西都照价付钱,便自言自语地说:    
    “好军队,没见过,没见过呀。”    
    他看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就请郭政委等红军领导去喝酒吃饭。郭政委考虑陆瑞光一番盛情,就答应了,但一再强调要付饭钱。    
    席间,郭政委向他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宗旨、长征的目的,并关心地询问了这一带少数民族情况。陆瑞光说:    
    “镇宁、紫云、关岭、贞丰等地少数民族很多,种庄稼也勤快。自从周西成来当省主席,把我们少数民族整得很恼火,说我们野蛮落后,强迫我们穿客家衣服,不准说本民族的话;又说我们喜欢抢人,在哪里失落东西便要哪里的老百姓赔,我们这一带少数民族不知受了多少累。毛光翔、王家烈来当主席后,更加凶恶,捐款又多,催军米、窝捐(当时贵州遍种鸦片,烟苗出土后便要按窝数抽税,美其名为禁烟罚金,老百姓叫作“窝捐”)的委员、差役来来去去没有间断过,来了还要杀鸡杀鸭招待,应承马夫盘费。稍不如意,或者出了一点小岔子,马上就派兵来‘剿’来‘办’,往往整寨烧光掳光。弄得我们少数民族怕见到伪县政府、伪区公所的人,年轻的都跑了,只有老年人在家,听任他们唬一吓二,胡作非为。庄稼种不成,还要缴军米、缴窝捐、缴……”    
    诉说到这些苦况时,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几乎要滚了下来。    
    郭政委问道:    
    “王家烈、犹国才对待你们既然这样暴虐,你们有枪有力量,为啥不去反对他,却一家同一家抬龙打扛,自己人打自己人呢?”    
    陆瑞光听了这话,心里明白,嘴里却一时说不出道理来。郭政委见他这样,知道他有说不出的苦衷,便安慰道:    
    “这也怪不得你。你想想这些年来,一会儿派你当团长,叫你去‘清乡’;一会儿派王仲芳当司令,叫他来剿匪。这明明是叫你们少数民族中有力量的人互相残杀,搞到两败俱伤,他们才来拣便宜。”    
    陆瑞光听了,顿时清醒过来,巴掌往桌子上一拍说:    
    “对!从前王家烈派我当团长,没有发给我一支枪、一颗子弹,只派人送来一颗关防和一面旗子,说王仲芳是土匪,要我去打他。后来,犹国才又委王仲芳当司令,叫他来打我。这就使得我们两家结下生死冤仇,互相残杀。”    
    饭后,郭政委又和陆瑞光谈了很久最后说:    
    “目前我们要去打日本鬼子,不能长驻这里,可是这里的反动势力很大,你对付不了,最好同我们一起去打日本鬼子,打败了侵略者,再来打倒这些军阀。”    
    由于陆瑞光觉悟不高,看不清当时的形势和自身处境的危险,更理解不了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要反对军阀、官僚的统治压迫是不可能的道理。因此,他一再推托。郭政委也就不再勉强。    
    第二天清早,陆瑞光先派张副官带几位弟兄引红军去板乐,与王仲芳的人办交涉,他自己送红军首长到洛己大坡后停住脚说:“前面就是王仲芳的地界,我不能过去。”郭政委当下把三挺机关枪、30支老汉阳步枪、两支驳壳枪送给他。并叮嘱说:“你在这里太孤单。你们少数民族要好好团结起来,大家一条心去反对国民党,不要再听王家烈、犹国才他们的花言巧语,等我们回来。”    
    红军去了,陆瑞光和他的手下扛着这些武器回来。这三挺机关枪中有一挺能够旋转射击,远近几十里的农民都跑来观看。陆瑞光特别高兴,凡是来看的人他都招待,亲自向群众宣传红军的好处。并且说:“红军首长说过,我们少数民族要反对王家烈、犹国才,大家就应该很好地团结起来。”    
    后来,陆瑞光忘记了红军首长的教导,听信了国民党二十军杨森和伪紫云县长吴国栋的花言巧语,被哄骗到紫云县扣押起来。反动派勒缴了他所有的枪支弹药,最后把他枪杀了。


苗岭热血杨老汉把“布告”当成宝贝,小心地保管着

    在贵州板袍村,住着20多户布依族人家。这里,青翠的山峦起伏重叠,山腰上白云缭绕。村里的房子建在半山腰上,一户户背靠背排成一个“二”字。    
    一天晚上,板袍村地主的狗腿子在村里散布说,红军快要来了,一来就拉夫、牵马、捉鸡捉鸭,乱抢乱拿,还要拉寨上的姑娘、媳妇去唱歌。听他这一说,寨子里像炸了锅,一家一户背着东西,赶着牲畜,上山躲了起来。    
    可是,寨子里一位50多岁的老汉杨登凤没有走,他对乡亲们说:    
    “为人莫作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咱们道地的庄稼人,红军不会为难咱们的。”    
    村里人劝他说:    
    “自古兵匪是一家,你还是上山吧,免得倒霉。”    
    家里人也好说歹说,劝他一起上山避一避,可这老汉说啥也不走,非要留下来。他对家里人说,    
    “我是50多岁的老头子了,红军不会拉我去挑东西的,你们走吧。”    
    夜晚三四更天的时候,红军先头部队到了板袍。杨老汉起得早,他见部队来了,心里还是有点紧张,就悄悄地到村边观望,见红军没有进寨,就在田地里躺着休息。    
    天渐渐地亮了,一轮朝阳从东山后面升起,千山万壑披上了绚丽的彩霞。这时,红军开始进寨子,准备做饭吃。他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见没有人,就向杨老汉了解情况。杨老汉一五一十地把乡亲们听到的情况说了。一位挎手枪、背布包的红军干部对他说:    
    “大爷,红军指战员都是受苦人出身,出来当兵就是为了保护咱穷老百姓,和国民党匪兵不一样。”    
    说着,从布包里取出一张红军布告,请他拿去贴在板壁上,并请他在乡亲们回来后讲给他们听。杨老汉认得一些字,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GK2!2〗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    
    红军是工农群众自己的军队,实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彻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消灭豪绅地主封建势力,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取消洋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为创造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苏维埃而奋斗!    
    红军所到之地,绝对保护工农贫民的利益。对工人主张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钱;对农民主张不交租,不纳税,不完(还)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反对汉族的地主财富佬的压迫;对于白军士兵,欢迎他们拖枪来当红军,参加工农的革命;对于城市乡镇商人,其安分守己者,亦准予自由营业。    
    红军是有严格的纪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    
    凡我工农群众,望勿相信豪绅地主的欺骗,各宜安居乐业,并大家一齐来实行共产党的主张:自动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八小时工作,收缴一切反动武装来武装工农,建立苏维埃政权,及赤色游击队。并欢迎工农群众报名当红军,帮助红军运输,抬担架,谋工农群众的彻底解放。如有破坏红军及造谣欺骗,当反革命派的侦探,进行反革命活动的分子,定当严行处罚。此布    
    代主任〓李富春    
    公历一九三五年一月〓日    
    杨老汉看了半信半疑,就在村里转悠着看红军的一举一动。他见红军进出各户人家真的没有拿一锅一碗;吃了甜酒,把银元、毫子、铜元放在原来盛甜酒的坛子里;煮饭用的柴都是自己上山去砍。他看着看着,心里就相信了。    
    第二天,红军走了,杨老汉心里没着没落的。他站在山腰上望着、想着,觉得红军布告上写的,都是他的心里话。他想:自家几辈人都租种地主的地,年终上完租后,所剩无几,栽秧锄草的时候,还要向地主借债。他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要是真的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我们,不交租,不还债,那可太好了。”    
    想到这,他赶紧一溜小跑来到贴布告的板壁前,把红军的布告小心翼翼地揭下,藏了起来。他想,只要有共产党红军作主,地主的田地将来一定是要分给我们穷人的。    
    红军走后,乡亲们回来了,杨老汉向乡亲们讲了红军的主张,大伙一听又高兴又后悔,都说上了地主的当,对不起红军。没几天,地主也回来了,他让各家各户擦掉红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把红军给的东西统统交出来。有个狗腿子对地主说:    
    “红军在板壁上贴了布告,后来不见了。”    
    地主知道杨老汉没上山,就怀疑他揭了藏起来,便三番五次派人追问,还派人威胁说:    
    “如果不交出来,就杀你全家!”    
    不管地主怎样威胁恐吓,杨老汉心里早已打定主意,一定要保护好红军布告。地主看逼不出来,又没有什么证据,只好作罢。杨老汉把布告当成宝贝,小心保管着,直到解放后,把它交给人民政府。


苗岭热血红军从刚搭好的桥上过,长队伍犹如一条巨龙

    在贵州镇宁坝草村,寨子里住着20多户人家,他们大多数是布依族农民,还有一些彝族同胞。北盘江的水从这里缓缓流过,闪动着粼粼波光。附近有一个横渡北盘江的小渡口,叫“坝草老渡口”。这一天,正逢距渡口不过10里远近的坝平场的场期,坝草寨里的人吃了早饭正准备前去赶场,突然听到渡口边有人在讲话,跑去一看,只见对面河滩上站着许多兵。看到这情景,有的人跑回寨子里对王风山老汉说:    
    “不好了,有军队来了!”    
    王风山老汉60开外,面容慈祥,胸前飘拂着几绺银须。他为人正直,有主见,在寨子里有威望,寨子里有了大大小小的事,乡亲们都愿意找他。他见有人慌慌张张大叫大嚷,忙说:    
    “这是红军,是共产党、毛主席的军队,对待我们好得很,大家不要怕,也不要跑。”    
    王风山老汉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前两天,王老汉到别的寨子去办事,当夜就住在他的一个老朋友老蔺家里。半夜,红军来了,没有惊动老百姓,而是住在寨子外面,天亮后,才去老乡家买米做饭吃。老蔺对王风山说:    
    “红军对我们好得很,吃饭开饭钱,喝水给水钱,走时还把睡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弄冉的陆团长(指陆瑞光)宰了一头猪来欢迎红军,红军还送给他步枪、机关枪。只有王仲芳胆小,不肯去会,才没有得到红军的好处。红军对我们大家说,他们打的是国民党,是二十五军的王家烈、犹国才,以及那些恶霸地主、土豪劣绅。”    
    王风山听了老蔺这些话,又亲自到寨子外边看了看,见红军办事规规矩矩,为人热情诚恳,很是高兴。他打听到红军还要到坝草寨子去,就赶紧往回赶,好让大家知道红军是好军队。    
    这时,他见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不跑了,又把他见到红军的情景说了一遍,然后说:    
    “红军忙着过河去打犹国才,咱们派几个人到河边帮助红军过河。”    
    话音未落,就有许多人争着要去,王老汉当下挑选了30多名水性好的小伙子,带着他们走了。    
    王老汉他们来到河边,正巧他的朋友老蔺送红军到这里。老蔺见王老汉来了,大声喊道:    
    “伙计,快来,快来!这边没有船,水又这么深,到底要怎样才能过得去?你帮着想个法子,让红军大队人马过河。”    
    王风山朝对面望去,见有不少红军脱了衣服,把枪顶在头上,已跳进河里,正准备涉水过河。他见状,忙喊:    
    “这里水深,又是回水塘,涉不过去!要涉水过河,还要顺河走一两里路才行。你们快跟我来!”    
    他边说,边往下游走,在对岸的红军也跟着他走。走了两里多路,到了沙滩岸边,王老汉停了下来,对身边的外孙杜少说:    
    “这条河你熟,你先涉过去,把红军领过来。”    
    杜少听了外公的话,马上脱衣下河,涉到对面,带着一队红军涉了过来。就这样,在王老汉和30多名布依族小伙子的帮助、照顾下,红军大队人马过了河。红军上岸后,一口气翻过了木耳山,到了坡门寨前,打垮了从贞丰赶来防守渡口的伪保安队。    
    战斗结束后,一位红军团长握着王老汉的手说:    
    “辛苦你们了,多亏你们的帮助,我们才顺利渡过北盘江,赶到敌人前面,打垮了敌人。”    
    说着,掏出烟来请王老汉抽。    
    王老汉笑着说:    
    “别看我60多岁了,身体还行。再说,为红军出把力也是应该的。”    
    团长接着又说:    
    “大爷,后面大部队快到了,我们准备架座简易的桥,以便能快些过河。可是这河两边都是土山,没有拴缆子的岩石,河岸边也没有较大的树木可以利用。我们想用临时桥墩搭板子的办法架成平桥。可是,这两岸只有苇草,没有竹子和树,怎么搭桥呢?”    
    王老汉望着平静的水面说:    
    “你说的这个办法行,架桥缺材料我想办法解决。我们每家都有装粮食的囤箩,把囤箩安放在水里,填满沙石,可作桥墩。每家都有几扇大门板,取来可以当桥板。若这里不够,我可以到附近几个寨子里去借。”    
    团长一听,高兴地说:    
    “大爷,有你们帮助我们就不愁了!”    
    “好,咱们说干就干!”    
    王老汉说着就带着二三十名红军小伙子回到寨子里。他把红军架桥遇到的困难一说,乡亲们二话没说,就把囤箩和门板拿出来,然后把这些东西扛到河边,放囤箩,装沙石,帮助红军架起桥来。王老汉在一旁指挥着,他看囤箩和门板不够,就让几位小伙子带着红军到附近寨子里去借。东西很快就借回来了,而且还来了不少帮忙的人。人多物足,不到两个小时,桥就架好了。    
    这时,已是黄昏,江面被晚霞映成红锦缎一般。红军大部队来了,他们开始从刚搭好的桥上通过,长长的队伍犹如一条巨龙。王老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望着眼前的情景,笑了。、


回羌拥军回羌拥军(1)

    如此尊重少数民族,自古至今实为不多    
    1935年9月,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继续北上。接着翻过了长征途中的最后一座雪山——岷山。红军指战员们终于度过了三个多月冒风雪战严寒、吃草根树皮的最艰苦的日子,满怀胜利喜悦,告别了雪山草地。毛泽东曾有诗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