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5-永恒情谊-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说着,掏出枪打死了他阿爸。阿尔木嘎要上去拼命,被他阿妈拦住,阿妈也负了枪伤,他抱着阿妈逃了回来。没几天,他阿妈也死了。布兹莫子洛为了保住清白也自缢身亡了。从此,阿尔木嘎就对当兵的恨之入骨。
这时,又有人从山下来说,黄狗兵慌慌张张撤走了,伪保、甲长还强迫城里人搬家,说什么“红军来了要共产共妻,共产党不管什么人的东西通通拿走,分个精光”。有些人不摸底细,也跟着搬走了。
阿尔木嘎一时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他们在一起议论了一阵,认为黄狗兵怕红军是可以肯定的,要不那帮家伙怎么都慌慌忙忙地逃走呢?在山上过了一年多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再拖下去要拖死了,不如先下山看看。
他们悄悄潜回越嶲城,只见城里一片凄凉:凡是参加暴动的人家都被毁了,房屋倒塌,有的被放火烧了,还冒着黑烟。幸存的人家怕遭横祸,紧闭门户。街上没有行人,只有满地碎瓦片、布巾……
正当阿尔木嘎在一家铺子门前打听亲人消息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哒哒哒”的马蹄声。他转身一看,只见来了十余匹马,马上的人穿着黑布制服,戴八角檐帽,上缀一颗红五星,背挎步枪,子弹带横缠腰间,好不威风。
原来,他们是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三营九连的,带队的是指导员刘志春。刘志春20多岁,中等个子,略显得有些消瘦,但他那两道剑锋一般高高扬起的黑眉和黑眉下那一双坚毅的眼睛,却只有经过战火磨练的人才具有。他笑嘻嘻的走到阿尔木嘎跟前打招呼:
“老乡,你们受惊了,不要怕,我们是红军!红军是专为穷人办好事,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
阿尔木嘎看到这些红军战士很和善,就把紧握刀把的手拿开,但他还是不放心。
刘志春好像看透了他的心思,继续说:“我们听说这里的彝族同胞受尽了反动派的压迫,敌人走时还造了不少谣言,使老乡们担惊受怕了。我们红军是保护咱们穷人的,为穷人办事的,保证老乡们不受任何损失。”
阿尔木嘎还是第一次听到“彝族同胞”这样亲切的称呼,心里顿时觉得热乎乎的。他好奇地注视着红军战士帽子上那颗红五星,看着他们友善的目光,觉得这些当兵的和黄狗兵不一样。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嘹亮的军歌声,红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入城了。许多老百姓从家里跑到街道上,有的拍手欢迎,有的好奇地观看着。红军战士边走边向群众招手致意。这时,刘志春站到一个台阶上,大声地讲了起来:
“同胞们!老乡们!我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原先都是和大家一样受苦、受压迫的老百姓,因为反动派、地主把我们压迫得活不下去了,就参加了红军。红军就是要打垮压在我们各族人民头上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为了解放全中国!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蒋介石反动派不抵抗。我们为了中华民族不当亡国奴,北上去打日本!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实行民族平等,欢迎热爱祖国的各族同胞参加红军。”
阿尔木嘎全神贯注听着这些从来没听到过的话,情绪很激动。这时,他大声问道:“监狱里还关押着我们的兄弟,你们管吗?”
“管!”刘志春大声回答说。
说着,他右手一挥说:“走,现在就开监去!”
人群沸腾了,“快去看呀,红军开监了!”
阿尔木嘎紧紧跟着刘志春,这时,他觉得浑身是劲,心里是那样的痛快。很快,他们来到县衙门,穿过大堂,直奔后面的监狱。阿尔木嘎和七八个身材魁梧的红军战士,抬着一根大木杠,对着监狱那扇阴森可怕的大铁门,只听刘志春大喊一声:“一二——撞!”,“咚”一声巨响,“喀——嚓——砰”,铁门倒在地上。
阿尔木嘎振臂大喊:“红军瓦瓦苦!红军瓦瓦苦!”
“红军瓦瓦苦!”后面的人群也跟着喊了起来,欢呼声在半空中回荡。
彝海情深第一次听到“彝族同胞”这样亲切的称呼(2)
刘志春、阿尔木嘎和红军战士打着火把,提着铁锤往里走,监狱的通道黑洞洞的,一股股令人发呕的腥臭味迎面扑来。
走到监狱里边,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面的人哪像人呀!头发一尺多长,蓬散在黑乎乎的脸上,一个个瘦得像枯藤
子,有的一丝不挂赤裸着身子,好一点的也不过用一块破布遮住下体,他们被沉重的铁链、脚镣压在烂泥、屎尿、污水坑里,有的已经气息奄奄了。刘志春和战士们一起给这些身体虚弱的彝族同胞砸开锁链,逐个往外背。红军战士不怕脏,不怕累,一共背出来200多人。他们有的坐着,有的躺着,一个个好像刚从噩梦中醒来,还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许多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亲人,看到亲人被折磨成这样,忍不住抱头痛哭。有的发现自己的亲人死了,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阿尔木嘎也在寻找自己的亲人。监狱里有越嶲和普雄等地的一些家支头人。他们有的是因为没有执行国民党“以夷治夷”相互残杀的政策,有的是没有按“章”将妇女送给国民党官员和军队。因此,儿孙也要长期轮换坐牢。说是轮,实际上是有去无回。有的家支一代一代,逐渐被折磨绝了。
阿尔木嘎要找的几个人都已经死了,他悲伤地抱着他们的遗体痛哭。
刘志春走到阿尔木嘎跟前,安慰他说:“我们一定要消灭万恶的国民党,为死难的同胞报仇!”
阿尔木嘎忽地站起来,大声喊了起来:“我要参加你们的队伍,打国民党去!”
沉重、悲哀的空气被阿尔木嘎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打破了。“对,参加红军,打国民党去!”人群中许多人接二连三地喊了起来。
红军战士热情地鼓掌,高声叫道:“欢迎,欢迎!”
这时,刘志春对大家说:“亲爱的同胞们,红军是个大家庭,欢迎各族穷苦人民参军。过一会儿你们就可以登记入伍。现在我们先给受害者穿上衣服,做好饭菜,安排他们回家。明天,我们还要开粮仓。大家互相转告一声,别忘了带口袋来。”
“太好了!”大家高兴地叫了起来。
阿尔木嘎对刘志春说:“我一天也等不了了,马上就要参军!”
刘志春理解他的心情,把他领到连部,让通信员叫来一班长李成均:“这位彝族同胞分给你们班,你要好好照顾他。”
“是!”李成均敬了个军礼,拉着阿尔木嘎的手说:“兄弟,咱们走吧。”到了一班住的院子里,李成均喊了一声说:“同志们,快来欢迎新同志呀!”
一下子从屋里跑出来七八个小伙子,又是端水,又是倒茶,问寒问暖好热闹,阿尔木嘎觉得全身热乎乎的。这时,李成均给他送来一套军装,一双巾巾鞋。阿尔木嘎看其他战士都穿着草鞋,坚决不要巾巾鞋。李成均说:“这是指导员送的,服从命令吧。”
第二天,阿尔木嘎和战友一起打开了越嶲县城里几家官僚财主的粮仓,能亲手把粮食分给自己的同胞,阿尔木嘎太高兴了,他乐得合不拢嘴。他想起国民党黄狗兵对他们的掠夺和残害,想起红军的亲切关怀,不禁一边分着粮食,一边哭了起来。
红军在越嶲休整两天就出发了。这一天,彝族同胞纷纷赶来送行,他们抬着羊肉、猪头、牛肉和酒,一定要请红军带上。红军一再谢绝。这时,一位彝族老人流着泪拦住指导员刘志春说:“你们在这才几天,就给我们办了这么多好事,一口酒也不喝是无论如何也不行的。”刘志春怕老人不高兴,端起酒碗喝了一口说:“大爷,心领了,俺们红军有纪律的。”
这时来了一大群人,他们扛着刀枪棍棒,喊着阿尔木嘎的名字,要求参军。阿尔木嘎找到刘志春说:“指导员,他们都是苦大仇深的人,就让他们参军吧。”
刘志春说:“这么多人要求参军是好事,但需请示营、团部。”刘志春说完,马上到团、营首长那里去请示,很快得到答复:欢迎这300多名年轻力壮的彝族小伙子参军。
部队离开越嶲,就直奔海棠镇。第二天,刘志春接到营里命令:国民党越嶲县长和几个县党部的头子以及保安团的两个连,被海棠镇彝族群众围住,命令九连火速前进,消灭被围之敌。
阿尔木嘎听说要打黄狗子,劲头十足。这时才想起还没发给他枪。他心急火燎地问班长:“要打仗了,我还没枪呢?”
李成均见阿尔木嘎急成那样子,笑哈哈地说:“连里为了照顾新同志,怕一当兵背枪走不动,就没把枪给你们,想让你们锻炼几天再说。”说着,他从背着的两支枪中,拿出一支递给他,并给了他三发子弹。阿尔木嘎又感动又兴奋,感动的是班长真好,一直替自己背着枪,兴奋的是生平第一次有了枪,可以打黄狗子了。班长告诉他,这是一支汉阳造的枪,并教他怎样使用、瞄准、射击。
九连经过急行军,于中午时分赶到海棠镇,这时镇上已响起了枪声,镇外边到处是手执各种武器的彝族群众,呐喊着向镇里进攻。镇里敌人盘踞在碉堡和围墙边拼命抵抗。阿尔木嘎一见到敌人,端着枪就往前冲,班长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按倒在地上,“嗖”,一排子弹从他们头上飞过。
李成均厉声说:“打仗不能蛮干,要服从命令!”
这时,指导员刘志春从后面赶了上来。他命令一个班的战士往城墙上扔手榴弹。一颗颗手榴弹在城墙上爆炸,一团团火球腾空而起。城墙上的敌人有的被炸飞,有的抱头鼠窜。刘志春一挥手,李成均鱼跃而起,高喊一声:“冲啊!”像离弦的箭朝城墙冲去。阿尔木嘎紧随班长冲到城墙下。后续的战士扛着云梯跑了过来,迅速往城墙上架。李成均第一个爬了上去,阿尔木嘎紧随其后。他们登上城墙,先扔手榴弹,紧接着就是一阵射击,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四处躲藏。阿尔木嘎高兴得站在城墙上直跺脚,自从出娘胎,一直受黄狗子的气,这下可解了心头之恨。这时,躲在墙角的一个敌人端着枪朝他瞄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成均边喊:“快卧倒!”边朝他身上扑了过去。“砰”的一声,枪响了,子弹打在李成均的右胸,鲜红的血染在阿尔木嘎的身上。
后面的战士开枪把那个敌人打死了。阿尔木嘎抱着已经昏迷的班长,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地往下流。班长啊,班长,你太好了。红军把我从黑暗中救了出来,今天你又用生命保护我,红军对我的恩情,我这一辈子也报答不完,我这一辈子也报答不完哪!
战斗很快结束,消灭了保安团两个连,活捉了越嶲县长和国民党越嶲县党部的几个头子。
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了。阿尔木嘎抬着躺在担架上的班长,一夜之间,他似乎成熟了许多,战火的洗礼使他脸上黑了些,但那目光是那样的坚毅,充满自信。
数不清的彝族群众在为红军送行,他们高喊着“红军卡沙沙(谢谢红军)!红军瓦瓦苦!”
彝海情深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1)
“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谁就不是红军……”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峰峦重叠的大凉山。
工兵连长王耀南和指导员罗荣带着连队冒雨在泥泞的山路上走了好几个小时,匆匆赶到位于大桥镇的红一师一团团部。
团部设在一个破旧的院子里,团长杨得志和政委黎林正商量着过彝族区的有关问题。
“报告!”
听见门口的报告声,杨得志回头,见是王耀南和罗荣,便高兴地对黎林说:
“他们来了!”
说着开门把他俩迎了进来。
杨得志说: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刘伯承司令员和聂荣臻政委派你们来太及时了。由于彝族群众对咱们不了解,把一些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了,把溪水中的石墩搬开了,现在迫切需要你们这些开路先锋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我们的拿手好戏,请团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王耀南笑着说。
黎林走到王耀南跟前,神情严肃地说:
“完成开路架桥任务,我们是放心的。但目前不仅仅是这些,我们所通过的地区是彝族区。由于长期受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加上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彝族同胞对汉人既惧怕,又仇视,对汉族官兵更是恨之入骨。国民党曾断言我们过不了彝族区。因此,毛主席指示我们要体谅、尊重彝族兄弟,对他们执行开明政策,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挽回过去汉人压迫彝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尤其重要的是,当彝族同胞向我们开枪的时候,要做到打不还手,一定要遵守我军的各项规定,把他们争取、团结过来。”
王耀南和罗荣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虽然也曾听说过一些彝民的情况,但黎政委的一席话,使他们感到任务的艰巨,湿淋淋军帽上的雨点滴到面颊上,也没顾得上擦。
杨得志接过黎林的话说:
“彝民生性豪爽,很讲义气,通情达理。但是,如果有人要伤害他们,他们也会誓死拼到底的。因此,要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我军纪律,无论如何不准向彝民开枪,这是总部的命令。”
王耀南见两位首长话已说完,便说:
“我们回去立即进行教育,做好准备,坚决按上级的命令办。”
说完,两人离开了团部。
第二天一早,太阳刚露脸,工兵连便跟在侦察连后面向彝族区进发了。
彝族区的山路,古树参天,野草丛生,窄得像羊肠,盘盘曲曲,铺满了枯枝烂叶,不时遇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队伍艰难地行进着。大家第一次过彝族区,心里都没底,精神也比较紧张。王耀南听两名战士悄悄地说:
“你听说了吗?这里的泉水不能瞎喝,有的泉水喝了以后说不出话来,并狂笑不止,直到笑死。”
“嗯,我也听说彝人会念咒,施魔法。”
“瞎说,彝族同胞也是穷苦人,和咱们一样!”王耀南说。
两个战士相互吐吐舌头,偷偷地笑了起来。
走着走着,开始发现山涧上的独木桥没了。王耀南带领大家边砍树架桥,边修整道路。过了俄瓦垭口,工兵连由于边走边干活,行军速度较慢,渐渐落在侦察连后面。这时,王耀南听见后面枪响,急忙回头一看,两名战士被土枪打伤了,鲜血直流,还有几名战士身上中了冷箭。他朝树林中望去,阴森森的什么也没看见。为了避免再遭袭击,王耀南命令说:
“缩短作业区,不要拉得太长了。”
王耀南带领工兵连在一条小溪中放好石墩,便登上一个山冈。这时,已近中午,骄阳似火,烤得人皮肤火辣辣的。他发现不远处有一群人朝他们走过来,便紧张地注视着。人群越走越近,等走近一瞧,只见这伙人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赤身裸体。王耀南感到很惊讶,他们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