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405-永恒情谊 >

第4章

5405-永恒情谊-第4章

小说: 5405-永恒情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越走越近,等走近一瞧,只见这伙人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赤身裸体。王耀南感到很惊讶,他们怎么会成这个样子?便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一位油头油脑的中年人说:    
    “别提了,我们是外埠的商人,被前面的‘蛮子’抢了,衣服也给扒光了。”    
    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战士们见状议论开了:    
    “可别把我们扒个赤屁精光。”    
    “别担心,咱们又没啥好东西,又不惹他们,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王耀南和罗荣见大家情绪有些波动,便商量了一下,分头到各排做解释工作,一再告诫大家,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总部的命令,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准开枪。    
    在一个山坡上,王耀南让大家吃完干粮,又继续前进,不一会儿走进离巴马房不远的一个山谷里。只见山谷两旁峰峦陡立,峥嵘险峻,抬头只见一线蓝天。山谷深处,飘动着还没散尽的浓雾。突然,“砰、砰”响了几声枪声,一群彝民挥舞着土枪、长矛、弓箭,向工兵连冲了过来,拦住了前进的道路。走在前面的三排长陈亦民心平气和地向一位皮肤黝黑的彝民大汉说:    
    “我们是红军,是好人,咱们都是穷人,请让开路。”    
    那个黑大汉摆摆手,“哇哇”说了些什么,谁也听不懂。    
    罗荣马上带着一位会说四川土话的小战士走上前,又解释了一通。可还没等把话说完,只听那大汉大喊几声,顿时,四处响起了号角声,从树林里,石头后面,一下子冒出了许许多多彝民来。他们手里拿着大刀、长矛,呐喊着蜂拥而来。王耀南他们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被团团围在中间了。罗荣一看这势头,脸急得通红,不停地向他们解释,可这些彝族群众好像一句也没听懂,仍然“呜嗬”不断地叫喊着,随着他们的喊声,越来越多的彝族群众朝这边涌来。王耀南真被搞懵了,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彝民喊着喊着,几个人凑在一起围住一位红军战士开始抢武器和工具。这时有几个高大的彝民围住了王耀南,通信员小刘一看情况不好,立刻挺身上前挡住了他们。还没等小刘反应过来,已被几个彝民按倒在地,连枪带衣服抢了个精光。王耀南见状,真是火冒三丈,“刷”地拔出了手枪,打开了枪机。没等王耀南下命令,周围的战士们也都“哗啦”、“哗啦”拉开了枪栓,眼睛紧紧地盯着王耀南,好像在说:连长,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保证把他们……    
    王耀南一下子醒悟过来,用手朝自己的脑门狠狠拍了一下,心里骂道:好你个王耀南,你一激动,差点把党的政策、上级的命令、首长的嘱托全忘了,你一声令下不要紧,后果可不堪设想啊。这时,罗荣已被几个彝民扒个精光,但他仍然沉着地大声喊着:    
    “同志们:总部命令,不准开枪,咱们千万别忘了。”    
    王耀南猛地收回枪,向周围的战士命令道:    
    “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谁就不是红军……”    
    他话还没说完,枪已被几个彝民抢走了,接着衣服也被扒光了。    
    王耀南这一肚子火简直要把他气炸了,有生以来,哪受过这个……他真觉得自己七窍生烟了。但他一想到首长的指示,就把火气强压了下去。这时,侦察连的几位战士带着一位彝民往回走。王耀南一看,这个人身材魁梧,头上缠着一条卷成尖的缠头,身上披着一条黑色毛毯,露出的裤脚又肥又大,打着赤脚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王耀南暗想,这一定是侦察连捉住了他们的头人,这下好办了。    
    只见那位骑马的彝民对工兵连周围的彝民大声说了句什么,彝民都让到一边。侦察连一位战士对王耀南说:    
    “他是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的代表,我们带他去见总部首长。”    
    这时,王耀南接到命令,也带着战士们退出了彝族区。    
    返回的路上,坐满了红军战士。他们看到王耀南和其他人这副模样,禁不住笑个不停。熟悉的人开玩笑说:    
    “你们到哪儿洗澡去了,也太凉快了!”


彝海情深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2)

    他们一面笑着一面给工兵连的同志凑衣服。尽管大家都很困难,还是想办法凑了一些衣服。衣服虽然穿上,但大家的气还没消,纷纷议论开了:    
    “这算什么?比打了败仗还难受!况且咱们还从来没打过败仗。”    
    “这也太不像话了,大老爷们儿被人把衣服扒了。”    
    “我就不相信,咱们这么多人,就怕他们。”    
    罗荣听着这些议论,对王耀南说:    
    “老王,看来大家的情绪不对头,有的干部也想不通,咱们是不是先开个支委会,把思想统一了,然后再开个军人大会,把道理讲一讲,相信大家能想通。”    
    王耀南说:“好,就按你说的办。”    
    夜深了,所有白天发生的一切都悄然隐去,王耀南和罗荣刚开完全连军人大会,总部巡视员就到连队来看望。他说,总部首长表扬你们工兵连坚决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刘伯承司令员和沽基家支首领小叶丹已结拜了兄弟,部队明天可顺利通过彝族区。今天你们看见的被扒光衣服的那伙人,是国民党县政府的官员,为了逃避我们,冒险进入了彝族区。首长请大家不要有情绪,彝族同胞不了解我们红军,以为我们和国民党一个样。现在他们明白了,明天就把枪和衣服还给我们。    
    第二天清晨,火红的旭日冉冉升起,给大凉山抹上了一层玫瑰色。一群彝族同胞来到工兵连驻地,他们背着枪,拿着衣服,送到王耀南跟前,一再表示歉意。王耀南虽然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但从他们诚恳的表情上,看出了彝族同胞态度的变化。他心里热乎乎的,紧紧地和彝族同胞握手。    
    部队开始向彝族区开进了。进入彝族区,王耀南的眼睛顿时亮了。他看见在路边、山坡上、山寨旁,数不清的彝族同胞都出来欢迎红军。他们高声欢呼着,拿出美酒请红军喝,许多彝民还自动加入了红军的行列,和战士们亲亲热热地走在了一起。王耀南眼睛湿润了,他想,彝族同胞了解了红军,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支持我们、帮助我们,他们多么纯朴,多么爱憎分明。这一次,他深深感到执行党的政策和遵守我军纪律的重要性。望着层叠起伏的大凉山,王耀南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彝族兄弟,你们是红军的亲人!”    
    “为民族团结牺牲,我在所不惜!”    
    遵义会议后,红军大踏步地前进,大范围地迂回,忽南忽北,声东击西,使敌人陷于被动,疲于奔命。我军自贵州直插云南,虚晃一枪后,从昆明附近突然转头向北,巧渡金沙江,甩开敌人,于1935年5月中旬进入冕宁彝族区。    
    这天黄昏,部队在山脚下宿营。董必武这时已年过半百,连续艰苦的行军,使他更加消瘦。他扶着树干举目朝山上望去,只见山谷和森林间雾气蒙蒙,幽静得近于死寂。尽管山坡上开满了红的、白的杜鹃花,但他却无心欣赏,他知道前面的红军在刘伯承的带领下,已通过了彝族区,后面的红军应做好收尾工作。这时,一位参谋来到董必武身边,将一份上级的指示送给他。董必武细细地看着:为了团结彝族群众,争取首领,搞好民族关系,使我军安全、顺利地通过这一区域,要求干部战士每人至少准备一件礼物,送给彝族同胞。东西不限,像衬衣、毛巾、牙刷、烟斗等等都可以。董必武看后,对勤务员钟珠瑞说:    
    “小钟,把我的东西收拾一下,有什么好东西拿出来,过彝族区时有用场呢。”    
    小钟在一旁噘着嘴说:    
    “除了书,哪有什么好东西呀。”    
    是啊,董必武是个文人,他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时候起,就常跟父亲到塾学中去。五岁那年,他父亲在县城广善庵教书。课堂上,一些学生不会背《三字经》,窗外的董必武却朗声代答,一字不差。父亲喜爱他聪明好学,就让他随班就读。从此,他勤奋学习,考中了秀才。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正在贵州中学教书的董必武立即赶赴武昌,参加了刚刚成立的武昌革命军政府军务部,任秘书工作。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与强国恩、包惠僧等人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克思主义,讲解工人阶级求解放的道理,并积极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年,董必武和陈潭秋经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推举,作为代表,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汪精卫集团继蒋介石之后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笼罩着武汉。董必武没有被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吓倒。他一方面鼓励那些产生悲观情绪的同志,振作精神继续战斗;一方面为保存革命力量,把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疏散转移出去,暂时离开武汉地区。8月1日,爆发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董必武与宋庆龄、邓演达、林祖涵、吴玉章、柳亚子、毛泽东、邓颖超等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一起在《南昌日报》上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谴责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号召革命同志集中革命势力,为反对帝国主义、扫除新旧军阀、解决土地问题而继续奋斗。11月,黄安、麻城两县人民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鄂东特委领导下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董必武虽未直接参加这一次起义,但受黄麻人民拥戴,以他的名义出布告、发传单,号召工农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起义后,建立了鄂豫皖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和第一支革命军队,鼓舞了黄麻人民,进一步推动了大别山区的武装革命斗争。    
    董必武随红军长征以来,开始被安排在中央总卫生部妇女队,与年近花甲的徐特立担任正、副队长。他们带领30多名同志60副担架,负责沿途雇请和管理民工,收容、照顾和教育伤病员,工作相当劳累。但他不顾年老体弱,与队员同甘共苦,克服种种困难,坚定地带领伤病员前进。当红军攻克黎平县城后,中央发现他在妇女队工作负担太重,改调他到林伯渠负责的没收征集委员会去,以后又调他到干部休养连负责党支部工作。    
    董必武在长征途中,一直坚持读书学习。但因战争,天天行军,有时连个菜油灯都找不到,看不了书,把他憋得直着急。董必武的俄语水平很高,一本像砖一样厚的俄文版马列著作,他三两天就读完。他常常是用俄语读,读一阵,用毛笔写一阵,接着又读。读累了,便端坐案前,屏息静气,悬握毛笔,写上百来个正楷小字。只要条件许可,天天如此。


彝海情深不准开枪,谁开枪谁就违反党的政策……(3)

    的确,董必武除了书之外实在拿不出像样的东西。这时,有几位干部找董必武反映,大家除了步枪和大刀之外,没有什么像样的东西能送彝族同胞。董必武将这一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很快下发一部分打土豪得来的衣物,分给没有礼物的同志。    
    第二天上午,红军开始进山寨了。一进山寨,只见大道两边站满了彝族男女老少。他们身穿大红大绿的破旧长袍,头插色彩缤纷的禽翎,肩背鸟枪,腰挎弯刀。他们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嘁嘁喳喳,热闹得像过年一样。大概已经收了前面部队送的礼物,又满怀希望地围在董必武他们队伍两侧。彝族同胞很穷,给他们什么东西都欢喜,还叽里咕噜地说个不停。小钟问董必武:“他们说什么?”董必武摇摇头。小钟心想,首长连外国话都懂,可是在彝民面前;耳朵也不灵了,就偷偷地笑了起来。董必武见状,对小钟说,别光顾乐,快把礼物送给彝族同胞。小钟赶紧忙活起来,把礼物分送给彝族同胞。彝族同胞高兴得手舞足蹈。队伍迅速通过了这个山寨。    
    谁知行不多时,又要经过一个寨子。这可麻烦了,由于没有经验,礼物全送完了,再送什么呢?解释吧,他们听不懂,又没翻译,董必武发愁了。进了寨子,彝族同胞起劲地围着红军。正在为难,人群突然散开了,闪出一位在保镖护卫下的又黑又胖的彝人来,看样子是个头领。他大摇大摆地向董必武走来。小钟看这阵势,不由得想凭武力保护。董必武看出了小钟的心思,小声喝道:    
    “别动武!我来。”    
    说着翻身下马,面向头领站定。头领走过来,面带笑容地说了一番彝语。董必武听罢笑着点点头,转身从马背上解下了自己用的搪瓷茶缸,并向小钟使了个眼色。小钟赶快把一条自己舍不得用的新毛巾从挎包里掏出来,递给董必武。董必武庄重地把这两件礼物送给头领。头领“嘿嘿”地笑着,弯腰双手接过,转身一挥手,彝民们便远远地离开队伍。他又做了个“请”的姿势。董必武上马,向彝族同胞们点头微笑,招手致意。可小钟怎么也笑不出来,他想,董必武把随身多年的茶缸送了人,以后喝水怎么办?    
    晚上,董必武好像看透了小钟的心思,对一直闷闷不乐的小钟说:    
    “我们搞革命,要动员全国人民,当然包括彝族群众。他们对红军不了解,有隔阂,这是敌人挑拨的。我们送些东西,既融洽了民族感情,又能使我们顺利地通过这里。再说,我们送点东西算什么,中央还送了成批的枪支弹药,刘伯承总参谋长还同他们首领喝鸡血酒结拜为兄弟哩!这样做,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使国民党的谣言不攻自破,对革命多么有利。”    
    小钟点头道:“我明白了。”接着又说:“今天我担心,要是那个头领对您动手就糟了,您还不让我保护。”    
    “咳!说了这么多,你还没明白。”    
    董必武摆摆手,说:“革命是个整体,不能因小失大。为民族团结牺牲也在所不惜,何况那个头领并无恶意呢。你要是真动武,那才糟了!”    
    小钟又说起那个茶缸,董必武笑了:    
    “没了茶缸,可以用碗嘛!你这小鬼!”    
    小钟不好意思地笑了。


彝海情深队伍走远,彝族同胞仍不停地向红军招手(1)

    1935年,红九军团长征来到四川凉山彝族地区。    
    在凉山脚下,军团长罗炳辉深情地望着那莽莽苍苍,层层叠叠,涌动着无垠绿涛的林海。他是彝族人,来到自己同胞的聚居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这个民族受尽了欺凌和歧视,虽然对汉人存有偏见,但爱憎分明,重情仗义。他有信心带领部队顺利通过彝族区。    
    罗炳辉从小家境贫寒。早年,他加入滇军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后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讨伐陈炯明之役。在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被提为营长。1929年7月,他作为国民党江西吉安靖卫大队大队长,率部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团长。1930年任红三军二纵队纵队长;红一军团成立后,任红十二军军长。1931年9月,他又担任福建军区总指挥兼红十二军军长。1933年10月28日,在福建将乐县一个小山沟的平坝上,军号震天,军旗飘扬,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成立大会在这里召开。罗炳辉被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