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5-永恒情谊-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把耳环放在她手里。接着又说:
“我们一定会回来的。现在国民党蒋介石横行霸道,天下太黑暗了。但我们能打倒他们,那时,咱们穷人就有饭吃有衣穿啦!”
说完就迈开大步,追赶队伍去了。
年轻的彝族妇女手捧着耳环,一阵热浪从心底涌起,泪水顺着她的面颊流了下来。……
红军走了,蒋匪军又来了。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她从来没有舍得拿耳环去换衣食,一直放在身边珍藏着。她天天盼红军,编成了这首想念红军的歌谣。
藏汉同心红军战士露宿,老僧们打开紧闭的寺门(1)
看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任务后,按照毛泽东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在湘鄂川黔军分会及其领导人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指挥下,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了长征。
1936年4月,红二、六军团从石鼓至巨甸地段胜利渡过金沙江,开始进入中甸地区。
中甸地区位于云南西北,属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南北绵延,这里万山矗立,高峻险陡,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5000米以上的高山则是终年积雪,远远望去,高耸云间的雪山闪烁着明亮耀眼的光芒,显出肃穆、壮丽、伟岸、凛然的气概,又有一种荒凉、寂静和神秘的感觉。由于气候恶劣,这里人烟稀少,贫穷落后。史书记载这里“关山险阻,羊肠百转”,“地险路狭,马不能行”。这里的居民主要是藏族。远在人类史前时期,藏族先民就在广阔、寒冷的高原上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
据藏文文献记载,远古时期的青藏高原是个多部落居住的地区,《总遗训》载述:“初始有六猴雏,俟后繁衍众多,分为四部,并彼此发生争执,此所谓西藏之四种人:期、穆、桐、冬等四种血统,另外增加查、楚等,谓之六人种。”其实这“六人种”也就是六个较大的部落。这些部落后来又分出40个小邦。这些小部落之间不断地争斗、兼并,最后悉补野部落统一了各部。
至公元7世纪初叶,吐蕃王朝正式建立。从此藏族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与中原王朝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其间有冲突、战争,但更多的是和平相处,接受中原王朝的敕封。
公元641年,吐蕃一代英主松赞干布与唐宗室女文成公主联姻,成了藏汉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之后吐蕃和唐王朝之间的政治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成公主的事迹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藏族人民中广为流传。649年,唐朝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并授“驸马都尉”之称,后又加封“NFDD3王”。
至1652年,五世达赖又应清朝顺治皇帝邀请赴京朝觐,顺治皇帝待以厚礼。次年,五世达赖返藏途中,清朝皇帝又派人封其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五世达赖因受到清朝皇帝的邀请和敕封,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对于巩固刚刚建立的甘丹颇章王朝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者以传教士为先锋,开始对西藏进行侵略活动。英帝国主义者的军队曾两次向西藏发起进攻。西藏人民为保卫国土,进行了英勇的抗击。但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在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迁就妥协,西藏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化。
到了红军长征这一年,西藏被国民党中央政府所控制。当时的中甸地区还是封建农奴制,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的土司和上层喇嘛,是中甸地区土地所有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既没有土地,也没有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当地居民一般都信奉喇嘛教,喇嘛在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是整个西藏佛教组织系统的核心,西藏的佛教徒对喇嘛往往敬若神灵。农奴制的政权,是土司和寺院两大领主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联合的专制政权。寺院设有军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工具,对奴隶和农奴实行残酷统治。
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后,虽然后无大股敌人追击,前无强敌堵截,天上也无敌机侦察、轰炸,但蒋介石和地主军阀勾结土司、领主武装,企图阻拦红军。
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过云南时,蒙藏委员会首领格桑泽仁曾写信给滇军总司令龙云说:红军“果窜至建南或迤西,均可随入康境,似应集合滇康边区藏民严予防堵”。并拉拢龙云说:“钧座统筹西南,对于西康务恳兼顾并理。滇康关系密切,龙主席素极热心康事,今后治康图藏,似须滇川通力援助。”红二、六军团胜利渡过金沙江,使蒋介石妄图在金沙江畔消灭红军的计划破产了,龙云妄图把红军围歼在云南的计划也失败了,想再调军队追击红军已不可能,于是就把防堵红军的希望寄于藏族土司武装。他们一方面派人四处散布谣言,大肆诬蔑红军,挑起藏民对红军的仇视;另一方面封官许愿,拉拢藏族土司,封藏族大土司汪学鼎为“江防总指挥”,调其藏兵与红军为敌。
因此,红军要顺利通过中甸藏族地区,将面临着一场特殊的战斗与考验。
4月底,贺龙率领前卫四师先期到达哈巴雪山脚下。
贺龙抬头朝山上望去,只见山岭逶迤,雪峰林立,天色阴沉沉的,灰暗的云朵缓慢无力地在山尖移动着。面对这座险恶的天然屏障,贺龙深感责任重大。他想,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要把这支“南国”部队带过去!
贺龙,1896年3月22日诞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城北洪家关的一户贫农家庭。他出生那年,湖南相继发生了大水灾和大旱灾,又值甲午战争之后,腐败的清政府对外屈膝求和,对内残酷剥削,因此,湘西一带饥民遍野,饿殍无数。他五岁了,还没有穿过一件没有补丁的衣裤,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生活虽然困难,但自小跟着祖父练武识字,到了十来岁时,已练就一身好武艺,成了穷人孩子的头头,如果当地富家子弟欺侮穷人的孩子,他就敢去打抱不平。17岁那年,贺龙加入了“反清复明”、杀富济贫的反清秘密组织哥老会;1914年7月,又参加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华革命党,投入反对袁世凯的斗争。1916年,贺龙举起讨袁义旗,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军。
1917年,湖南革命党人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在湘西发动武装斗争。贺龙回到家乡,凭着两把菜刀夺来两条枪,组织了一支小小的队伍,闹起了革命。他对当时的国弱民穷忧心忡忡,对旧官场上的浑浑噩噩、你争我夺的丑态极为厌恶;而对革命的民众运动的兴起,则表现出浓厚的同情。大革命初期,他曾邀请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赴宴,请他们各自发表对时局和国家前途的见解。听了双方的意见后,贺龙感到“还是共产党的理论对”。所以,大革命期间,他坚决奉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积极参加北伐战争,担任师长、军长。在与北洋军阀作战时,打了很多胜仗,是当时国民革命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虽然那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对派到他的部队工作的共产党员,则很尊重很支持。
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决定以武装起义回击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贺龙坚决执行共产党的决策,站在革命人民一边。他接受中国共产党中央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领导,毅然率领二十军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贺龙在南昌起义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光辉的战斗历程。
南昌起义之后,贺龙回湘西搞武装斗争,开辟了湘鄂西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他担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和红军指战员同生死、共患难。
长征以来,他们回旋作战在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瘴疫很多的乌蒙山中,又处于多路敌军不停地围追堵截之下,由于贺龙指挥正确,部队接二连三地战胜了敌人。现在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了。
当时红军官兵都还穿着单衣,贺龙也一样。他头戴红军帽,身穿单薄的灰军装,腰间皮带上别着驳壳枪。只见他大手一挥,说:“走,上山!”
藏汉同心红军战士露宿,老僧们打开紧闭的寺门(2)
队伍从山的南麓攀援而上,山脚下古树参天蔽日,再往上就只有一尺多高的矮树了。当队伍行至卡乡干崖房附近的时候,前方突然响起了枪声,接着“轰隆”一声巨响,犹如山崩地裂,从山上飞下一大片巨石檑木,像雨点般劈头盖脑砸了下来。几个战士躲闪不及,被石头砸下山去。大家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惊呆了。贺龙火烧火燎地大声喊道:
“大家快闪开!隐蔽起来!”
接着,贺龙赶紧让侦察员去摸清情况。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说:
“刚才偷袭我们的是一伙藏民武装,十团政委也被打伤了。现在还在阻击我们,不让通过。”
战士们一听,气愤地说:
“打吧!快打吧!”
贺龙开始面有愠色,他思考一会儿,平心静气又斩钉截铁地对身边的一位参谋说:
“不能打!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过去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很深,加上国民党的造谣欺骗和挑拨离间,看来群众对我们还不十分了解。要赶快告诉部队,千万不能硬打,即使我们吃点亏,受点损失也不要紧。部队暂时隐蔽起来,注意观察!”
参谋赶紧把贺龙的指示传达给部队官兵。贺龙与从后面赶上来的副政委关向应商量说:
“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做好宣传工作,尽快组织通司到前面去喊话,宣传红军的政策。”
关向应看了看周围的地形,提议道:
“我去探探还有没有别的路可走,如有的话,我们可以绕开他们,避免冲突。”
贺龙睁大眼睛说:
“不行,要探路也得我去。”
“唉,你还是留在这儿指挥部队吧!”关向应说完便向附近的一段山崖爬去。
贺龙看关向应一个人去探路,不放心,赶紧对身边的警卫班长张树芝说:
“快,带几个人和关副政委一起去,千万不要出问题。”
关向应带着几位战士艰难地爬上了一道陡崖,朝下一看,心都凉了。面前是壁立千仞的峭壁,犹如鬼斧神工砍削而成,陡峭光滑,不要说爬,就连飞也难啊!不得已,只好原路返回。
回到队伍,张树芝突然大叫一声:
“不好啦!贺老总不见了!”
有位战士告诉张树芝说,贺老总到前面去了。
张树芝赶紧带着几名警卫员追上去。他们发现贺龙蹲在一块大石头上,正组织通司向山上喊话:
“老乡们,别打啦!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藏民的好朋友。我们路过这里是准备北上抗日的,绝不占领你们的地盘!绝不强占你们的财产!绝不破坏你们的寺庙!绝不……”整个山谷里回荡着这诚恳、洪亮的声音。就这样反复喊了一个多小时,山上渐渐地平静下来。
太阳开始落山了,落日映红了周围的雪峰,像云霞一样灿烂。侦察员赶来向贺龙报告,说藏民们已经撤了。贺龙松了口气,高兴地向部队挥了挥手说:
“同志们,继续前进!”
当战士们爬上半山腰时,发现岩边堆着一堆堆大石头,犹如一垛垛石墙,足有一人多高。一位战士摸着一堆石头,惊讶地说:
“乖乖,这玩艺要是都滚下去,还不把人砸成肉饼?!”
另一战士赞叹道:
“咳,还是贺老总的办法巧啊,咱们一枪未放就通过了!”
“哈哈哈哈!”山上爆发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大家把爬山的疲劳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队伍继续往上爬,只看得见小草了,渐渐地就是终年不化、死气沉沉的冰雪世界。突然,狂风大作,成团的雪裹夹在风里,兜头砸来。那雪,那风,犹如无数匹野马,搅得山好像要翻个儿似的。贺龙此时觉得奇寒难耐,胸口像压着几百斤重的东西,张着嘴呼吸还感到空气不够用。他眯着眼,注视着战士们:他们身上挂满了冰雪,你拉着我,我拉着你,互相搀扶,步履蹒跚;有的同志草鞋已走丢了,光着脚板在行走,脚和腿被坚硬、锋利的冰壳划破了,雪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有的同志被风雪挡住视线,一脚踩空,滚下山坡。
贺龙身上也落满了厚厚的雪花,眉毛、胡子上结了一层薄冰,但那双黑亮的眼睛却闪烁着火一般的光芒。他站在深雪里,迎着刺骨的寒风喊道:
“同志们,快把背包打开,把被子披上!”
“同志们,加油呀,挺住呵,过了山顶就好了!”
在贺龙的鼓舞下,指战员们顽强地拼搏着,队伍在一步一步地前进。临近黄昏的时候,队伍下到半山腰。这时风也小多了。贺龙见天色已晚,就命令在此宿营,明早再向中甸城开进。
藏汉同心红军战士露宿,老僧们打开紧闭的寺门(3)
晚上,贺龙把干部召集起来开会。他点燃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说:
“我们已经进入了完全陌生的与汉族有着严重对立情绪的藏族地区,对汪学鼎反动武装,我们要提高警惕,严加防范。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动用手中的枪炮,要在武装斗争的配合下妥善处理民族和宗教这两大问题。对藏族同胞,我们要尊重,讲平等,相信他们会支持、帮助我们的。怎样做好这项工作,大家讨论一下。”
参加会议的干部纷纷谈着自己的看法。贺龙吸着烟斗,边听边想。他对藏族同胞比较陌生,在这之前从没有到过藏族地区,但对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可有切身体会。他从小生长在湘鄂川黔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家里有许多少数民族亲友,他的母亲王金姑就是土家族山寨中的一员。他领导的红军队伍,从1928年在洪家关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一支多民族的部队,有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后来又加入了彝族、布依族、纳西族兄弟。他深知对少数民族必须讲政策,讲团结,不能搞大汉族主义,更不能蛮干。
看着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贺龙站起来说:
“到了中甸城以后,各部队要遵守如下规定:第一,我军人员一律露宿街头,不住民房,不进经堂,不准撕毁藏民门楣挂着的红布和门板贴着的佛像;第二,不进寺庙,不侵犯僧侣利益,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第三,公买公卖,态度和蔼,爱护藏族同胞牲畜、庄稼;第四,这一带吃水困难,要帮助藏族老人背水;第五,上街刷写保护藏族同胞的标语。以上规定,各部队要认真执行。”
散会后,干部们各自离去,向部队传达贺龙的指示。
夜深了,寂静无声,咆哮的山风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雪峰也被融进黑色的夜幕里。
在山的那一边,中甸县城边的一座宏大的庙宇——归化寺里,依然油灯通明,归化寺的松木活佛正在主持“老庄会议”。
归化寺是藏族著名的十三丛林之一,是云南最大的喇嘛寺,也是中甸地区的统治中心。寺里设有军队,与土司、头人相结合,严格控制着中甸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领主”握有对一切僧俗百姓生杀予夺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