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不满足-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去看父亲,父亲也正好在看我。我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漂亮残疾人
〃残疾人可怜。〃这好像是人们的一种固有观念,在大久保遇到的外国女子,在高田马场碰到的可怕的小伙子,他们一定是认为我可怜才向我表示怜悯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可怜的残疾人不存在,我甚至认为有些残疾人确实情绪焦躁、性格孤僻,说这些残疾人可怜自然有一定道理,但他们的可怜不是来自于残疾,而是其内在因素所致,只不过他们恰巧是残疾人而已。
那么,残疾人让人感到可怜与其外表形象就没有关系了吗?当然不是。我在美国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美国的残疾人个个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街上,我看到乘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衣着整洁,一派绅士风度;在歌剧院里,我身旁的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夫人穿的是一件漂亮的晚礼服……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不卑不亢,甚至是高贵气派。他们也是残疾人,可是有谁会认为他们可怜呢?
可是在日本,喜欢打扮的残疾人就为数不多了。也许日本的残疾人外出参加社会活动,或者去公共娱乐场所的机会比美国的残疾人少,因此,他们没有修饰打扮的意识,所考虑的只是便利实用,譬如毛衣,穿在身上既随意又舒服,残疾人都喜欢穿。可是毛衣这种衣物,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呢?
假如两个残疾人,过着同等程度的生活,一位打扮得整齐漂亮,一位则不修边幅,人们会觉得谁可怜呢?答案不言自明。
也许有的残疾人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自己感觉好,就不在乎别人怎么议论。可是,我们要改变世人对残疾人的印象,要唤起自己对生活的热望,难道不应该神清气爽、朝气蓬勃吗?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穿西装。每到我的生日或者节日,还有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一定要穿上我最喜欢的衣服。有时碰巧那件衣服母亲刚刚替我洗了,还没晾干,我立刻就会撅起嘴来,满脸不高兴。我是一个任性执拗的孩子。
上了中学,穿的是校服。校服不能随便改制,要想玩点儿花样漂亮漂亮。就只有在领带上做文章。一般的领带内都装着棉条,为的是保持形状。有的同学竟别出心裁,偷偷抽出棉条,把领带系得又细又长,自以为美,可看上去一点儿也不雅观。我也学着阿野的样子把领带里的棉条抽出来,没想到让老师发现,狠狠熊了我一顿。
我喜欢臭美的性格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当有人问我对什么最感兴趣的时候,我立刻回答:〃散步和购物。〃购物最喜欢选购西服。我常去新宿和涩谷的大商场,尤其喜欢去位于涩谷区神宫前的青山西服店。那里,不仅西服的种类齐全,样式新颖,而且店内宽敞,没有台阶,我可以驾驶轮椅自由选购。当然,那里售货员的服务态度也是一流的。
但是,也有一件事让我感到焦虑。青山西服店每年举行两次优惠大展销,展销时间恰好与期中、期末考试冲突,我该怎么办?啊……
1月15日是成人节,学校放假一天。去年我已举行过成人仪式,今年的成人节与我没有关系。今天干点儿什么好呢?几乎没假思考,我马上决定就去青山西服店。可是,今天天气不好,窗外大雪飘飘。据新闻报道说,今天的这场雪在关东地区是极为罕见的一场大雪。
去还是不去?我犹豫不决。我呆呆地望着窗外,只见雪越下越大,一度想不去算了,可转念一想,一年就只有两次优惠大展销,机会难得,如果轻易放弃实在太可惜了,便一狠心:去!我的决定把母亲吓呆了,她肯定以为我发疯了,可又不好强行阻止我。我不顾母亲劝阻的眼神,驾驶轮椅出了家门。雪太厚了,轮椅的前轮埋在雪里,只是一个劲儿地打转,一步也走不动。不知费了多大的劲儿,好不容易才来到最近处的一个公共汽车站。我在上车的时候,司机和乘客都转过身来惊讶地看着我。是啊,要是没有急事,健全人也不会在这样的大雪天外出啊。
终于来到了青山西服店。我紧赶慢赶,还是比预定时间晚到了30分钟。大展销早已开始,店内顾客满满当当。我急急慌慌左冲右突,仓促参战。售货员看到我,也不禁呆若木鸡。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样的天气里我能到这里来。
我先买了一件毛衣,这是准备去美国旅游时穿的;又买了一套早就看好的西装。出了店门,我不觉得意洋洋。可是,没走多远,轮椅的前轮就钻在雪里转不动了。雪还在下,天气寒冷刺骨,我坐在轮椅上,像囚笼里的罪犯,但等死期来临。
一位公司职员模样的人来到我的身边:
〃怎么了?开不动了吗?〃
〃是的。前轮陷在雪里了。〃
〃是这样……请稍等。〃
来人把他的皮包和上衣放到我的怀里,然后转到轮椅后面,一边小心翼翼防止滑倒,一边使劲朝前推动轮椅。
他一直把我推到没有留下积雪的大马路上。望着他满脸通红、气喘吁吁的样子,我万分感激,连声致谢。
他平静了一会儿,说:〃在这样的大雪天乘着轮椅出门,可能有什么大事吧。不过,这也太勉强了。〃
我羞愧满面,恨不得立刻找条地缝钻进去。
第三十二章 父亲和母亲
起名〃洋匡〃
在我们家,我称呼父母从来不使用敬语。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
父亲33岁结婚,35岁的时候有了我。中年得子,少了几分慌乱,多了几分沉着,而且不会再时时处处炫耀威严。他有时甚至比我还显得孩子气,譬如,〃巨人队〃输了球,他会暴跳如雷;吃饭后水果,他会和我争抢;看电视,一旦有女明星出来唱歌,不管自己会不会唱,他一定要跟着哼哼。
他曾经对我说:〃你没有兄弟姐妹,我又不能娇惯你,所以我既要做你的父亲,又要做你的兄弟。〃父亲、兄弟的两个角色,他都扮演得非常出色,一点儿也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父亲对我采取这样的态度,使我们的父子关系极为融洽。
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没有感到父亲是一个〃绝对的存在〃,在他面前,我也从来没有压抑、拘束的感觉,他就像我的一个朋友,自然而亲切。每到星期天,他会带我外出游玩;有时加班,他就与我约定傍晚到他的公司会合,他再带我一起去吃晚饭……
父亲是一个建筑家,我虽然不了解他的职业的具体内容,但我发现平时的他特别注重规矩和追赶时髦。现在我们家住的房子就是父亲设计的。朋友到我家来玩,几乎无不夸奖:〃这房子好!太漂亮了!〃
当然不仅仅是房子设计得漂亮,他自己也特别注重修饰打扮。他自称是〃西新宿服装潮流领袖〃,认为他们公司那一片所有的白领在穿戴上无不唯他的马首是瞻。他还把自己的这种爱好传染给了我,并为他的成功庆幸不已。我承认我喜欢穿戴确实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我的名字〃洋匡〃也是父亲给起的。据他解释:洋者,太平洋也;匡,匡救世界也。他希望我有一颗像太平洋一样宽阔的心,有匡救世界的凌云壮志。光有字面上的意义还不行,一向不计些小的父亲,这次竟搬来大词典仔仔细细查对笔画,最后得出结论:〃洋匡〃的笔画数,预示着拥有这个名字的人将会得到无数人给予的深挚的爱。
能否以太平洋般宽阔的心匡救世界,我没有信心,但我确实得到了无数人的深挚的爱。我喜欢我的名字,我为拥有这个名字而自豪。
现在去香港!
要写母亲,不能不写她陪我上学的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必须有人陪伴,母亲就充当了陪伴人的角色。去学校,她跟我一起;我上课,她就在教室前的走廊里等候;放学了,她再陪我一起回家。
高木老师说:〃残疾学生的家长总是对学校要求这要求那,可是乙武的母亲从不这样。她非常尊重学校的决定,遇事特别好商量。〃
学校规定不能在校园里驾乘轮椅,老师事前与母亲商量,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听老师的。〃她对老师的教育方法从不妄加评说。
母亲不仅对老师特别尊重,就是对我也不过多干涉。入学之初,小朋友们常常问我为什么没有手脚,还时不时地触摸我残肢的断面,有的孩子还故意不穿袖子,一摇一摆,模仿我的样子戏弄我。老师有些担心,生怕母亲会怪罪学校,可母亲一笑置之,说:〃这是孩子们之间的事,大人没必要管,让他自己解决就行了。〃老师为母亲的宽宏大量深感钦佩。
我上了中学以后,母亲对我的自主权更加尊重。记得那是中学一年级的夏天,有一天我对母亲说:
〃我想在暑假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青森。〃
这是我第一次用意志的口吻向母亲说话。对于我的这一想法,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太现实。我猜想,母亲听了我的话,肯定会说〃和朋友一起,危险啊〃、〃大人不去,能行吗〃之类的劝阻的话,没想到母亲竟会说出这样的话:
〃啊,是吗?什么时候出发?几天?〃
我如坠五里雾中:〃哎……同意了?为什么?〃
〃知道你什么时候离家,离家多长时间,我们也好安排我们旅游的事啊。〃
就这样,8月中旬我和朋友去了青森,父母在送走我们的第二天就去了香港。
一般情况下,为人父母者往往过于呵护自己身有残疾的孩子,我的父母却不这样,不但敢于放任儿子离家,而且还趁此机会外出旅游,好像巴不得似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儿子当成残疾人。
这样最好!
过于呵护自己的残疾孩子,就是因为觉得他〃可怜〃。如果父母先有这种想法,时时处处小心翼翼,这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可怜〃的意念传染给孩子,孩子也就会自以为〃可怜〃,那么他就不可能勇敢地迈上今后的人生之路。
我在父母的养育下,自四五岁懂事起一直到快二十岁,从未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因此也就从未因自己的残疾而苦恼过。在任何时候,我都没有听父母说过要我正视现实、克服残疾的之类安慰、鼓励的话,也许他们觉得这样的安慰或鼓励对于我没有什么用处。不过我认为,之所以对我没有用处,就是因为他们从不说这类话。
常常听人们说〃残疾能塑造人的个性〃,我以为这种说法言过其实,至少我不敢当。我小的时候是把我的残疾当成一种〃特长〃,现在我又认为我的残疾是我的身体的一个〃特征〃。世界上有胖人,也有瘦人;有个头高的人,也有个头矮的人;有黑人,也有白人……同理,有健全人,也有残疾人。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身体残疾,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只要把残疾当成自己身体的特征,你还有什么可苦恼的呢?
使我获得这一教益的是我的父母。他们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我感谢他们;他们养育我直到现在,我感谢他们。
我由衷地、真诚地感谢他们!
第三十三章 心灵无障碍
鞋子和轮椅
——乘坐轮椅者请在人陪同下使用电梯。
这是在商店、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的电梯旁常常看到的提示语。我认为这种提示对我毫无用处,我可以操纵我的电动轮椅乘上电梯,可以任意按下按钮到我想去的楼层。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我从来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方便,为什么非要人陪同不可呢?
这种提示语的出现自有其背景。是的,在常人的意识中,乘坐轮椅者单独行动是很危险的,或者认为残疾人是应该受到社会保护的弱者。但是我不认为这样的看法正确。我要问,残疾人果真是让社会保护的弱者吗?
说来惭愧,现在日本城市的基础设施确实还不能尽如人意,残疾人的自由行动受到诸多制约,独立生活困难重重,因此,他们需要人们给予这样那样的帮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他们之所以坐以待〃援〃,难道不是〃环境〃所迫吗?
我经常在想,如果〃环境〃适应了残疾人的生存要求,那么残疾人就不是残疾人了。譬如,我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经过的车站内没有电梯,又不能乘坐公共汽车和出租车,那么我的愿望就不可能实现。即使能够达到目的地,也会费尽周折,而且不知要得到别人的多少帮助。这个时候,我就是〃残疾人〃。可是,如果车站内附设了电梯,站台与车厢间没有空隙,也没有台阶,可以驾驶轮椅顺利上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设有小型升降机,能把我连同轮椅一起升入车内或降到车下,那么这个时候,我就不是〃残疾人〃。一般来说,人们从家里出门的时候,要在门口换鞋。我呢,不是换鞋而是乘上轮椅。鞋子和轮椅是两件不同的物品,但从利用它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这层意义来说,它们的功能又是一样的。社会中有那么多的自以为残疾人的〃残疾人〃,这确确实实是环境因素而致。
我常常在孩子们的面前说这样的话:〃小朋友们,我看到你们当中有人戴着眼镜。为什么要戴着眼镜呢?因为眼睛不好。我呢,我乘坐轮椅。为什么要乘坐轮椅呢?因为腿不好。〃这时,孩子们就会笑着说:〃这是一样的啊。〃我接着问他们:〃你们说戴眼镜的小朋友可怜吗?〃孩子们纷纷摇头。我又问:〃那么,乘坐轮椅的人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可怜!〃我再问:〃眼睛不好的人戴眼镜,腿不好的人坐轮椅,这不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坐轮椅的人就可怜呢?〃孩子们回答说:〃眼睛不好的人戴上眼镜,就能看清东西;腿不好的人即使坐轮椅,也会有很多事自己干不了,所以可怜。〃
孩子们的话一语中的。残疾人之所以可怜,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事情他们自己无能为力。正常的社会生活与他们之间竖着一道〃墙壁〃,这道〃墙壁〃阻碍了他们的日常行动,也销蚀了他们与常人一样生活的信心。
但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可以让所有人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美好社会。我相信这一愿望定能实现。可是,那一天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习惯〃是最重要的
消除社会生活与残疾人之间的那道〃墙壁〃,是必要的,但我认为最重要是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阻隔〃。在交通工具、建筑物中创造〃无障碍〃环境,说到底关键还在于〃事在人为〃。我们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抱有一种什么态度,是关心、理解还是置之不理,这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那么,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关心、理解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从我们的〃习惯〃说开去。
譬如在车站看到陷入困境的残疾人,有的人也许有〃助人为乐〃的念头,但又不知道怎么样施以援手,于是便在一种怅然中,与之擦身而过。有这种经验的人大概不少吧。这就是〃习惯〃,一种道德情性的习以为常。
而更多的人会在内心中自我谴责:当时我为什么不帮他一把呢?不过,我倒是认为这种自责大可不必,因为平时在大街上并不经常见到残疾人的身影,乍一遇到,只会感到一种惊异,而要立刻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应,并付诸行动,自然是很困难的。
这也并不是只限于对残疾人的场合如此。譬如突然有一家外国人搬来成了我们的邻居,最初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惊奇,而且感到不适应。可几个星期后,我们对这家外国人的文化习惯、生活习惯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原先笼罩在他们身上的迷雾逐渐消失,我们就不再把他们看成是从哪个国家来的外国人,在我们的意识中,他们成了住在我们附近的一家人,是邻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