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知堂书话-上 >

第27章

知堂书话-上-第27章

小说: 知堂书话-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可作上文的说明。《宝训》八卷,《蜂衙小记》、《燕子春秋》各一卷,
均有牟氏序跋,与《记海错》合刻,盖郝君注虫鱼之绪馀也。

《记海错》一卷,凡四十八则,小引云,“海错者《禹贡》图中物也,
故《书》《雅》记厥类实繁,古人言矣而不必见,今人见矣而不能言。余家
近海,习于海久,所见海族亦孔之多,游子思乡,兴言记之。所见不具录,
录其资考证者,庶补《禹贡疏》之阙略焉。时嘉庆丁卯戊辰书。”王善宝序
云:

“农部郝君恂九自幼穷经,老而益笃,日屈身于打头小屋,孜孜不倦。
有馀闲记海错一册,举乡里之称名,证以古书而得其贯通,刻画其形亦毕肖
也。”此书特色大略已尽于此,即见闻真,刻画肖耳。如“土肉”一则云:

李善《文选江赋注》引《临海水土异物志》曰,土肉正黑,如小儿
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余案今登莱海中有
物长尺许,浅黄色,纯肉无骨,混沌无口目,有肠胃。海人没水底取之,
置烈日中,濡柔如欲消尽,渝以盐则定,然味仍不咸,用炭灰腌之即坚
韧而黑,收干之犹可长五六寸。货致远方,啖者珍之,谓之海参,盖以
其补益人与人参同也。《临海志》所说当即指此,而云有三十足,今验
海参乃无足而背上肉刺如钉,自然成行列,有二三十枚者,《临海志》
欲指此为足则非矣。

《闽小记》《错海百一录》所记都不能这样清爽。又记虾云:

海中有虾长尺许,大如小儿臂,渔者网得之,俾两两而合,日干或
腌渍货之,谓为对虾,其细小者干货之曰虾米也。案《尔雅》云,■大
虾。郭注,虾大者出海中,长二三丈,须长数尺,今青州呼虾鱼为■。
《北户录》云,海中大红虾长二文馀,头可作杯,须可作簪,其肉可为
脍,甚美。又云,虾鬚有一丈者,堪拄杖。《北户录》之说与《尔雅》
合。余闻榜人言,船行海中或见列桅如林,横碧若山,舟子渔人动色攒
眉,相戒勿前,碧乃虾背,桅即虾须矣。

此节文字固佳,稍有小说气味,盖传闻自难免张大其词耳。《五杂组》卷九
云:
龙虾大者重二十馀斤,须三尺馀,可为杖。蚶大者如斗,可为香炉。
蚌大者如箕。此皆海滨人习见,不足为异也。
《闽小记》卷一“龙虾”一则云:

相传闽中龙虾大者重二十馀斤,须三尺馀,可作杖,海上人习见之。
予初在会城,曾未一睹,后至漳,见极大者亦不过三斤而止,头目实作
龙形,见之敬畏,戒不敢食。后从张度阳席间误食之,味如蟹鳌中肉,
鲜美逾常,遂不能复禁矣。有空其肉为灯者,贮火其中,电目血舌,朱
鳞火鬣,如洞庭君擘青天飞去时,携之江南,环观挢舌。

《海错百一录》卷四记虫其一“龙虾”云:

龙虾即虾魁,目睛隆起,隐露二角,产宁德。《岭表录异》云,前
两脚大如人指,长尺馀,上有芒刺钻硬,手不可触,脑壳微有错,身弯
环,亦长尺馀,熟之鲜红色,名虾杯。苍案,宁德以龙虾为灯,居然龙
也,以其大乃称之为魁。仆人陈照贾吕宋,舶头突驾二朱柱,夹舶而趋,
舶人焚香请妈祖棍三击,如桦烛对列,闪灼而逝,乃悟为虾须。《南海
杂志》,商舶见波中双樯摇荡,高可十馀丈,意其为舟,老长年曰,此
海虾乘霁曝双须也。《洞冥记》载有虾须杖。举此则龙虾犹小耳。


将这四篇来一比较,郝记还是上品,郭录本来最是切实,却仍多俗信,如记
美人鱼海和尚撒尿鸟之类皆是,又《闽产录异》卷五记豕身人首的鲧神,有
云,“山精木魅,奇禽异兽,难以殚述”,书刻于光绪丙戌,距今才五十年,
但其思想则颇陈旧也。郝记中尚有蟹、■、海盘缠、海带诸篇均佳,今不具
引。

《晒书堂诗钞》卷上有诗曰《拾海错》,原注云,“海边人谓之赶海,”
诗有云:“渔父携筠篮,追随有稚子,逐虾寻海舌,淘泥拾鸭嘴,(海舌即
水母,蚬形如鸭嘴,)细不遗蟹奴,牵连及鱼婢。”郝诗非其所长,但此数
语颇有意思。《晒书堂文集》、《笔录》及诸所著述书中,则佳作甚多,惜
在这时不能多赘。清代北方学者我于傅青主外最佩服郝君,他的学术思想仿
佛与颜之推贾思勰有点近似,切实而宽博,这是我所喜欢的一个境界也。郝
氏遗书庞然大部,我未能购买,但是另种也陆续搜到二十种,又所重刻雅雨
堂本《金石例》亦曾得到,皆可喜也。(廿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于北平)

□1936年 
1月刊《宇宙风》9期,署名知堂
□收入《风雨谈》

钝吟杂录

《池北偶谈》卷十七有“冯班”一条,称其博雅善持论,著《钝吟杂录》
六卷,又云:

“定远论文多前人未发,但骂严沧浪不识一字,太妄。”我所有的一部
《钝吟杂录》,系嘉庆中张海鹏刊本,凡十卷,与《四库书目提要》所记的
相同。冯氏犹子武所辑集,有己未年序,盖即乾隆四年,可知不是渔洋所说
的那六卷原本了。序中称其情性激越,忽喜忽怒,里中俗子皆以为迂,《提
要》亦云诋斥或伤之激,这与渔洋所谓妄,都是他大胆的一方面。序中记其
斥《通鉴纲目》云:

“凡此书及致堂《管见》以至近世李氏《藏书》及金圣叹《才子书》,
当如毒蛇蚖蝎,以不见为幸,即欧公老泉渔仲叠山诸公,亦须小心听之。”
冯氏不能了解卓吾圣叹,在那时本来也不足怪,(李氏的史识如何我亦尚未
详考,)若其批评宋人的文章思想处却实在不错,语虽激而意则正,真如《提
要》所云,论事多达物情。我看十卷《杂录》中就只这个是其精髓,自有见
地,若其他也不过一般云云罢了。《杂录》卷一《家戒上》云:

“士人读书学古,不免要作文字,切忌勿作论。成败得言文章,便是隔
壁说话。”下半说得不错,上半却有问题。冯氏论事虽有见识,但他总还想
自附于圣学,说话便常有矛盾,不能及不固执一派的人,如傅青主,或是尤
西堂。其实他在卷二已说过道:

“不爱人,不仁也。不知世事,不智也。不仁不智,无以为儒也。未有
不知人情而知性者。”又卷四云:

“不近人情而云尽心知性,吾不信也,其罪在不仁。不知时势而欲治国
平天下,吾不信也,其罪在不智。不仁不智,便是德不明。”这两节的道理
如何是别一事,但如根据这道理,则论人物而苛刻,谈政事而胡涂,即是不
仁不智了,与性命绝学便没有关系。傅青主《霜红龛集》卷三十六(丁氏刊
本)杂记一中有云:

“李念斋有言,东林好以理胜人。性理中宋儒诸议论,无非此病。”又
卷四十杂记五云:

宋人之文动辄千百言,萝莎冗长,看着便厌。灵心慧舌,只有东坡。
昨偶读曾子固《战国策》《说苑》两序,责子政自信不笃,真笑杀人,
全不看子政叙中文义而要自占地步。宋人往往挟此等技为得意,那可与
之言文章之道。文章诚小技,可怜终日在里边盘桓,终日说梦。

傅君真是解人,所说并不怎么凌厉,却着实得要领,也颇有风致,这一点似
胜于钝吟老人也。我常怀疑中国人相信文学有用而实在只能说滥调风凉话,
其源盖出于韩退之,而其他七大家实辅成之,今见傅冯二公的话,觉得八分
之六已可证实了,馀下的容再理会。《杂录》卷一云:

药与无于衣食也,金石丝竹,先王以化俗,墨子非之。诗赋无与干
人事也,温柔敦厚,圣人以教民,宋儒恶之。
汉人云,大者与六经同义,小者辨丽可喜。言赋者莫善于此,诗亦
然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咏之何害。
风云月露之词,使人意思萧散,寄托高胜,君子为之,其亦贤于博
弈也。以笔墨劝淫诗之戒,然犹胜于风刺而轻薄不近理者,此有韵之谤 


①《宇宙风》题作《宋人的文章思想》。


书,唐人以前无此,不可不知也。
讲到诗,这我有点儿茫然,但以为放荡的诗犹比风刺而轻薄不近理者为胜,
然则此岂不即是宋人论人物之文章耶。我近年常这样想,读六朝文要比读八
大家好,即受害亦较轻,用旧话来说,不至害人心术也。钝吟的意思或者未
必全如此,不过由诗引用到文,原是一个道理,我想也别无什么不可罢。

《杂志》卷一《家戒上》又有几节关于教子弟的,颇多可取,今抄录其
一云:

为子弟择师是第一要事,慎无取太严者,师太严子弟多不令,柔弱
者必愚,刚强者怼而为恶,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凡教子弟
勿违其天资,若有所长处,当因而成之。教之者所以开其知识也,养之
者所以达其性也。年十四五时,知识初开,精神未全,筋骨柔脆,譬如
草木,正当二三月间,养之全在此际。噫,此先师魏叔子之遗言也,我
今不肖,为负之矣。

何注曰,“少小多过,赖严师教督之恩,得比人数,以为师不嫌太严也。及
后所闻见,亦有钝吟先生所患者,不可以不知。”冯氏此言甚有理解,非普
通儒者们所能及。傅青主家训亦说及这个问题,颇主严厉,不佞虽甚喜霜红
龛的思想文字,但于此处却不得不舍傅而取冯矣。(廿四年十二月廿八日)

□1936年 
2月刊《宇宙风》10期,署名知堂
□收入《风雨谈》

窦存

胡式钰的《窦存》四卷从前时常看到,却总没有买,因为不是价贵,就
是纸太劣。其实这种书的价钱本来不会怎么贵的,不过我觉得他不能值这些,
那就变成贵了,前几天才买了一部,在还不算贵的范围内。这书刻于道光辛
丑,距今才九十五年,正是清朝学术中落时期,其时虽然也有俞理初龚定庵
魏默深蒋子潇等人来撑撑场面,就一般的知识讲未免下降了。我们读《窦存》
时颇有此感,自然就是在乾嘉时也是贤愚不齐,不见得人人都有见识,只是
到了衰季更易感到,或者由于主观也不可知。

《窦存》分为书诗事语四类,其《语窦》一卷列举俗语的出典,如《恒
言录》之流,而范围较宽,最无可非议。《诗窦》所谈间有可取,《书窦》
多卫道之言,可谓最下,《事窦》则平平耳,大抵多讲报应怪异,一般文人
的“低级趣味”都如此,不必单责胡氏也。卷一论东坡非武王,阎百诗议子
游子夏,钱莘楣议程伊川,卷二论人或嗤昌黎以文为诗,皆大不以为然,其
理由则不外“何得轻议大贤人”,其议论可想见了。说诗处却有佳语,如卷
二云:

杨升庵谓杜子美滕王亭诗,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予
常怪修竹本无莺啼,后见孙绰兰亭诗,啼莺吟修竹,乃知杜老用此也,
读书不多未可轻议古人。此升庵薄子美厚孙绰也。子美言之不足信,孙
绰言之始足信,孙绰又本何书欤?且诗境贵真,使其时莺非啼竹而强言
之,谓前人曾有此说,特因袭而已。前人未有此说而我自目击其境,斯
言之正亲切耳。吾且谓子美当日有目中之莺啼修竹,而不必有孙绰之莺
啼修竹可也。固哉,升庵之说诗也。

又有云:“予题汤都督《琴隐图》云,碑括前皇篆。一徒请括字来历,予曰,
史皇造字即来历,前人经史等载籍岂别有来历耶。”这都说得很好,有自己
的见识。但是这自信似乎不很坚,有时又说出别样的话,如云:

“宋叶适诗云,应嫌履齿印苍苔。按汉杜林高节不仕,居一室,阶有绿
苔,甚爱之,辄谓人曰,此可以当铺翠耳。人有蹑屐者,曰,勿印破之。盖
叶诗印字本此。”书眉上有读者批曰,“即无本亦好。”此读者不知系何人,
唯卷首有一印,白文四字云,“咸弼过目,”盖即其名也。又有一条云:

“朱庆馀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杜牧诗云,空堂停曙灯。停字当本陆
机《演连珠》,兰膏停空,不思衔烛之龙。”批曰,“此等字在作者只知用
来稳惬,不必先有所本,乃偶然暗合也。”批语两次纠正,很有道理。胡氏
论诗极推重陶公,有云:

东坡曰,吾于诗人无所好,好渊明诗。式钰谓吾于诗人无不好,尤好渊
明诗。吾于诗人诗各有好有不好,有好无不好唯渊明诗。”语虽稍笼统,我
却颇喜欢,因为能说得出爱陶诗者的整个心情也。

卷三所记有关于民间信仰风俗者,亦颇可取。如记佣工赵土观谈上海二
十一保二十七图陈宅鬼仙有云:

去年(已亥)夏其家男女出耕,鬼在田中,予闻往听,鬼称予土观;
予笑,鬼云,勿好笑,遂彼此寒暄数语。顷之谓其家人,我回椁,尔等
当回家饭也,耕佣无不闻者。往往二三日便回鬼门关,来时声喜,去时
声悲,必嘱其家人曰,为善毋恶,阴司有簿记之。

这是很好的关于死后生活的资料,如鬼门关(据云其地甚苦),鬼回椁休息,


阴司有簿记善恶,皆是也。又一则云:

世间妇女言灶神每月上天奏人善恶,故与人仇,灶诅之,有求,灶

祷之。又岁杪买饧,择谷草之实制焙和之,俟新岁客来佐茶,故买饧于

腊。腊月二十四日饯灶神上天,遂用饧,荐时义也,乃谓恐神诉恶,借

胶其口,何鄙说之可笑乎。然俗之为恶概可想见。
此一节也记得颇有意思,只是末尾说得太是方巾气,其实未必一定为恶,人
总怕被别个去背地里说些什么,此种心理在做媳妇的一定更深切地感到,也
自难怪她们想用大麦糖去胶住那要说闲话的人的嘴巴罢。

卷一《书窦》的第一条是讲考证的,虽然讲得很有趣,可是有点不对。
其文云:

《晋书》,贾充有儿黎民三岁,乳母抱之当阁,充就而拊之。《世

说》云,充就乳母手中呜之。拊呜各通,盖谓拊其儿作呜呜声以悦之也,

犹《荀子》拊循之唲呕之义,然呜字耐味。杜牧之遣兴诗,浮生长忽忽,

儿小且呜呜。
拊呜原是两件事,我想《世说》作呜是对的,《晋书》后出,又是官书,故
改作较雅驯的拊字罢了。查世俗顶有势力的《康熙字典》和商务《辞源》,
呜字下的确除呜呜等以外没有他训,但欠部里有一个■字,《字典》引《说
文》云,一曰口相就也。案《说文解字》八篇下云:

“■,心有所恶若吐也,从欠,乌声。一曰■■,口相就也。(段注,
谓口与口相就也。)■,■■也,从欠,■声。■,俗■,从口从就。”《辞
源续编》始出一■字,引《说文》为训,而噈字始终不见,我把正续编口部
从十一画至十三画反复查过,终于没有找到这个字。查《广韵》噈下去,■
噈,口相就也,《玉篇》噈下云,呜噈也。到这里,口旁的呜字已替代了欠
旁的字,虽然正式当然是连用,但后来大抵单用也可以了。这里说后来,其
实还应该改正,因为单用的例在隋唐之前。《世说新语》下“惑溺第三十五”
即其一。佛经律部的《四分律藏》卷四十九云:

“时有比丘尼在白衣家内住,见他夫主共妇呜口,扪摸身体,捉捺乳。”
这部律是姚秦时佛陀耶舍共竺法念所译,在东晋末年,大约与陶渊明同时,
所以这还当列在宋临川王的前面。唐义净译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
三十八亦有云:

“问言少女何意毁篱,女人便笑,时邬波难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遍
抱女身,呜咂其口,舍之而之。”据此可知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