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0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的领袖,而你竟愿在我这样困难的时候,委身来帮助我!庆龄,我自怪自己不应当让你再度接触饥饿、灾难这种使人们一经受到便无法摆脱的痛苦。你能不能回到上海,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看看你的思想怎样?我目前不能接受你这一点。”
孙中山说话时,面色苍白,搁在桌面上的手也微微颤抖。
宋庆龄凝视着孙中山:“有一件事我要晓得,你愿不愿和我永远在一起?我知道你曾经结过婚,但那已经过去,与目前的事情不发生什么关系。我认识你的儿子孙科。……至于说到后悔,记得我小时候听你讲过:要是我不为一件伟大的事业而生存,那么我的生命便毫无意义,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梦想着能有一天帮助几百万民众,成为伟大事业的一分子。现在我要知道的只有一件事:你要不要我做你的妻子,永远帮你做革命工作?”
宋庆龄深情地望着孙中山,等待着他的回答。她发觉他的眼睛充满了诚挚的感情,可是,仍然带着愁容。
“庆龄,我是个不值得加以考虑的人,我已经老了,你是年轻而……”
“但是革命呢?”宋庆龄问。
“它可不管年龄,却需要一切人。”孙中山摆摆手,又说下去:“但是庆龄,我深知你是怎样的人,你太勇于自我牺牲了。你以前是那样的,我听你父亲说过。……庆龄,可爱的孩子,我不晓得我应当说些什么话,你是知道我的心的。”
“你的心吗?”宋庆龄亲切地望着孙中山,欣慰地说:“你是需要我的。这样,一切都停当了。我非常快乐。我这一生非常清晰而简单了。”
“但是,庆龄!”孙中山握着她的手,急促地说:“你必须得到你父母的同意才行。我不能对不起你和他们。”
宋庆龄吁了一口气:“我会跟他们说的,不过现在一切都算决定了。”
在她的眼睛里,焕发出了孙中山不曾见过的快活的光彩,这使孙中山十分感动。但是他还是说:“不!等你回来,或者让我知道了你父母的意见后,才算决定了。”
“一切都算决定了。”宋庆龄重复说着,她象小孩一样,顿足表示愤怒,可脸上却带着笑容,“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民主政体之下?难道这种事情,我们还不能自己作主吗?你是应当负责的,现在可以说一切都决定了。”
“庆龄!”孙中山深深吸了一口气,便把宋庆龄拥抱在臂圈里。她的头搁在他的肩上。他的手松开了,“但是,你必须征求得父母的同意才好。”
“我知道。”宋庆龄说完,夹着文件离开了房间……
母亲拒婚
一周过后,宋庆龄说话了。当时在场的只有她的父母亲。
“我已经等待了很久,想告诉你们一件事。”宋庆龄轻声细语,却又说得十分清晰:“现在,我和孙先生都希望能互相结合。这样我们可以常常厮守在一起。我可以帮他不少的忙,而我的心也倾向着革命了。他是一位善良而伟大的人物,所以我现在征求你们的同意。假如孙先生知道我已经把这一件事说了,那末,他会马上写信来的。”
宋嘉树夫妇大为震惊。宋夫人很不理解自己的女儿,待她看清了女儿严峻而坚定的表情,更是压抑不住心中的恼怒:“庆龄,你简直疯了!孙先生是你两倍的年龄,而且又是一个革命者!同时又是一个结过婚的人。我决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宋夫人倪桂珍是中国人中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徐光启的后代。徐光启是明朝崇祯皇帝的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1582年,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他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新科学。徐光启受利玛窦思想影响,并跟他学天文、历算、火器等。而宋夫人还是姑娘的时候,已经酷爱弹奏钢琴,这足见她深受西方的影响。宋夫人虽然同情革命,但却不肯让女儿匹配象孙中山这样的革命者。
“你且等一等,让我们问明了情况,再说”。宋嘉树了解宋庆龄文雅而坚强的个性。他转过头来问女儿,“庆龄,这事你早就同意了吗?你这次回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是的,爸爸。我很有把握。我以前一直希望为革命工作。我在日本是非常快活的。……爸爸,妈妈,我恳求你们同意。”
“那是不可能的。”宋夫人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宋嘉树在房里不断地踱步,他有点犹豫:“等一等再说吧!”
宋庆龄留在上海等待着。
她写信给孙中山说:“你看!你叫我先告诉父母后再决定的办法,得到了怎样的一个结果!……我现在只为着我父亲,才留在这里。你是认识他的,同时你也知道,他既然叫我等待,那我是不得不等的。但是等可是苦事,是非常的苦事。如果讲到我母亲的见解,那末等待完全是白费工夫……”
冲破羁绊
宋美龄给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哥哥宋子文发了一封电报:
“家有重要消息寄到,周末能来否?”
原来她收到二姐庆龄的来信:“……美龄,你接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恐怕已经到了日本和孙先生在一起了。我走时是那样的匆忙、秘密,我想你或许会把这种行为叫做私奔的。由于家庭对于这次婚事的不同意,因此我们在日本的婚礼,也将非常简略。这事情你告诉子文吧!……美龄,在这种情况下,做事是非常困苦的,但是我却很坚定。”
周末,子文与美龄一同读着这封信。
“这件事我们看着它发展,却又无法制止住它。”宋子文低沉着脑袋,慢慢地说着。
就在美国韦斯里安女子大学,辛亥革命胜利后,宋庆龄收到了父亲寄来的新国旗。这位温文尔雅的大学生,立即高呼着“共和万岁”的口号跳上椅子,把代表清朝的龙旗取下来扔在地上,踩了又踩。1912年4月,宋庆龄在《韦斯里安》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文章,欢呼辛亥革命的胜利。文章说:“中国将在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中起到作用。拿破仑说过:‘中国,当她行动起来,整个世界将会震动。’这句话看来不久就能成为现实。”
今天看来,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合,是很自然的。那正象宋子文当年说的那样:“当她碰到了孙先生后,这件事便开始发生了。”
宋子文把在火车站上买到的一张报纸递给妹妹。报上的特大标题赫然映入宋美龄的眼帘:
“上海宋氏的第二位女公子现已私奔日本,与中国革命领袖孙逸仙结婚。”
东京结合
宋庆龄不顾一切,毅然不辞而别,潜回日本,完成她婚姻的志愿。
她为此已在上海等待了三个月。
1915年10月24日,宋庆龄回到东京。第二天,即10月25日正式和孙中山结婚。
上午,他俩到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家里办理手续,举行结婚礼仪。
下午,在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家里,举行简单的茶点宴会,招待几位中、日友人,然后,回到他俩的新居青山原居109号住宅。
他们听从结婚证人和田瑞的建议,在结婚的誓约书上,把结婚日期写成26日,以取逢双吉利的意思。
26日,即结婚的第二天,宋庆龄即投入为孙中山翻译密码和处理英文信件的紧张工作。
宋庆龄给美国的同学写信说:“婚礼已是尽可能简朴,因为我们俩人都不喜欢多余的仪式。我是幸福的。我想尽可能地帮助丈夫多做英文通讯工作。我的法语大有进步。我最近能看懂法文报纸,并能作简单翻译。因此我相信你能理解,结婚对我来说,除了没有伤脑筋的考试以外,它好象是上学校。”
廖梦醒清楚地记得:孙中山和宋庆龄举行婚礼后,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廖仲恺、何香凝夫妇曾带着她和廖承志前去贺喜。何香凝画了一幅题为《万派朝宗》的国画作为贺礼。画面上海水奔腾向前,象征各方革命志士正向着中山先生靠拢……
Number:4798
Title:诸葛亮的败迹
作者:陈昌怡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文学趣谈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诸葛亮的种种神机妙算和深谋远虑往往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三气周瑜,六斗司马懿,简直料事如神,无往而不胜。
可是,如果细读《三国演义》,人们或许会惊奇地发现:诸葛亮原来是个常败统帅。他不仅有“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的败迹,而且大败仗打得也不少,尤其是他晚年全力以赴组织的六次汉魏战争(即六出祁山),也无不以失败而告终。
一出祁山,虽有初出师时之节节胜利,后因诸葛亮错用马谡而失街亭,战局急转直下,诸葛亮被迫仓皇后撤,以失败告终。
二出祁山,魏军循司马懿制定的战略方针,坚守不战;诸葛亮速战不成,死伤累累,兵无粮草,不得不无所建树而撤兵。
三出祁山,诸葛亮乘魏方陈仓守将病重,袭取陈仓,取建成,兵驻祁山。司马懿率军迎战,诸葛亮因病力不能支,不战而偷偷溜走。
四出祁山,司马懿伐蜀,遇雨后撤。诸葛亮乘机攻祁山。司马懿妙用反间计,使刘后主下令诸葛亮班师,魏不战而胜。
五出祁山,因蜀汉经济不堪连年战争的负担,李严无法按期筹办军粮,便假报东吴攻蜀,诸葛亮以假为真,回师救蜀,伐魏成水中捞月。
六出祁山,孔明率军伐魏,初战便中司马懿埋伏,大败而损失上万。后因诸葛亮心劳力绌,星落五丈原。蜀军费尽力气,好不容易才撤回本土。
诸葛亮六出祁山,次次失策,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次用人不当;一次被司马懿的坚守战略挫败;一次中反间计;三次因对自己、对国力未作出正确估计,不能量力而行。
尽管诸葛亮打了不少败仗,但读完《三国演义》,诸葛亮又确确实实以神机妙算、深谋远虑的智者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里。道理其实很简单。《三国演义》写六出祁山,虚写六次战争的结局,往往一笔带过;实写诸葛亮一次又一次具体战斗的胜利,详写其周密的部署、高明的预见,写得有声有色,甚至连他的失败也写得神乎其神:或演空城计,出奇制胜;或乘魏兵新败,迅速撤退;或神鬼莫测,偷偷溜走;或增灶设疑,迷惑司马懿;等等。这一虚一实、一详一略,就让打了败仗的诸葛亮成了屡打胜仗的英雄。
Number:4799
Title:租期何为“99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新疆青年
Date:1984。2
Nation:
Translator: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11月,德国借口其教士在曹州巨野(今属山东)被杀,派舰队强占胶州湾。次年又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订立关于租借胶州湾的条约。当时清政府总理衙门忙去问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海靖提出六条要约。大致是:将胶州湾四周百里租借一百年;由胶州至济南的铁路归德国建筑;路旁百里内的矿山也要归德国开采。总理衙门不肯如约,恳请他让一点。他说:“租期一百年中,让掉一年,总算九十九年;别事不能减轻。否则,立即要占夺东三省了。”总理衙门知无可商谈,又怕德国强占东三省,只好允准,被迫于1898年3月6日订立《胶澳租界条约》。就这样租期“99年”的时间被法律条文肯定了下来。并从此开了先例。继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又出现了三个租期为“99年”的不平等条约。
Number:4800
Title:毛泽东同志的一副自学对联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曾写过一副对联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Number:4801
Title:关于“龙的传人”的传说
作者:徐正唯
出处《读者》:总第34期
Provenance:夜读
Date:1983。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有一首叫做“龙的传人”的台湾歌曲,表达了台湾人民不忘自己是华夏子孙的感情。为什么中华民族,是“龙”的后代呢?
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除了“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外,最有名的是有关伏羲、女娲“黄土作人”、“作八卦”、“女娲补天”、“伏羲女娲兄妹为婚”等等神奇传说了。他们二位代表着近百万年原始历史的最早期的中国远古文化。而作为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在真正远古时代人们的信念中,伏羲和女娲都是巨大的龙蛇。晋人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说:“燧人氏的时代,诞生了伏羲,人的头蛇的身子。”又说:“女娲氏承袭了伏羲氏的制度,也是蛇的身子人的头。”据郭璞传注的《山海经》说:“女娲是古时的神女而称帝,她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一天当中有七十次变化。”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现于《楚辞·天问》中,屈原问道:“女娲用黄土造就了人类的身体,而她自己长着人的头蛇的身子,一天七十次变化的身体又是谁造就的呢?”东汉人王延寿写的《鲁灵光殿赋》中也写道:“伏羲麟身,女娲蛇躯。”在汉代石刻画象和砖画中,常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交尾像,形象地证实着“兄妹为夫妇”的伏羲、女娲是一双巨大的龙蛇。
而且,更为有趣的是,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许多“神”也是“人首蛇身”或“龙形”。在雄伟瑰奇的《山海经》中,还有共工、相柳、窳、贰负等都是人面蛇身;雷神、烛龙(烛阴)、鼓等都是龙身人头。而轩辕国中每一个黄帝子孙也都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战国时代魏人著的《竹书纪年》中说,属于伏羲氏系统的有所谓长龙氏、潜龙氏、屠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等,也是一大群龙蛇。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曾经“将山海经里所见的人面蛇身或人面龙身的神列一总表”,并且指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狗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可见,这条巨大的龙蛇,其实就是远古时代中国大地上许多氏族、部落联盟的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和标志。图腾,是原始人崇拜的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者自然现象;他们认为这些“神物”是自己的祖先或保护者,他们这个氏族就是从这种神物蘖生出来的。中国最大的“神物”龙,就是蛇的图腾化。最早的龙就是有角的蛇,以角表示其神异性,甲骨文金文中所见的龙字都是如此。
原始人对于他们的图腾是极端崇拜的,所以在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是“龙蛇”或者是“龙蛇后裔”。《路史·后记》注引《宝椟记》讲:“天帝的女儿在华胥之渊游玩,感蛇而怀了孕,经过十二年生下了疱(伏)羲。”
这种人类“在野蛮期的低级阶段”,由原始图腾崇拜积累起来的迷信,这些“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学,业已给予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并为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而“龙”的形象也就成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统治的象征。天子的礼服上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