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0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见只不过进行了几分钟,在宇宙中每一刻都十分宝贵。就寝前的时间里,他们还得做许多工作。五个人向不同方向浮去。斯薇塔连忙把那束珍贵的宇宙鲜花藏入空间站的冰箱里。波波夫和两位工程师谢列勃洛夫与列别捷夫一起检查飞船侧舷的保护层,这项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工作完毕,五人又在餐桌旁聚集了一会,然后分头就寝。斯薇塔被安排在“最佳床位”:天花板的下面。妇女理应优待。波波夫看中了上次飞行时占据的老位置:过道口。别列索伏依占领了“厨房”入口,他似乎在准备每二天的早餐方面有着什么惊人的打算。
斯薇塔久久不能入睡。不知怎么,她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父亲,那个亲爱的飞了半辈子的老头子。她想起起飞前一天晚上父亲乘飞机匆匆赶回家来,一语不发,装着在大办公桌里翻找一些不知哪一年的旧照片和信件。她依偎在他身边,同样一语不发地看着他。她为他自豪。但他也为她自豪吗?这点她不知道。老头子飞了一辈子,可是没有飞入太空。也许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刺痛。想到这里她不自主地微笑了。
老头子离她很近。八天里,沙维茨基元帅目不转瞬地盯着控制中心显示屏上那近在咫尺的女儿的一举一动。女儿脸上的表情告诉他,一切都正常。他太了解自己的女儿了。她对人总是那么温和、谨持,甚至有些羞怯。可是她确实是倔强的女孩子。从来没有见到她在家里流过泪。她还从不生病,甚至记不起什么时候得过感冒。她居然深夜到外面跑步,说是锻炼体质和胆量。她学会飞行,这不奇怪,许多女飞行员都飞得不错。他知道这点。他为女儿自豪。她顽强地迈进自己的,而不是别人安排的道路。
三
沙维茨卡娅深得宇航中心那些医学博士们的欢心,因为她很乐意完成他们制定的实验计划。当地面中心问斯薇塔“你最喜欢什么实验”时,一位医生打赌说他听到的是一项医学实验的名称。当然,在斯薇塔附近的列别捷夫听到的是:“塔夫利亚”。
“塔夫利亚”是一台由“德聂伯”乘员组首次带到空间站来的装置。它可以在宇宙环境中获得纯度提高4倍的某些药物,生产率要比地面高400倍。
斯薇塔向地面中心详细地报告了实验结果。然后她又去忙看另一项地球物理实验。那是一项验证前几次飞行中被波波夫、柳明和法国宇航员克列齐因观察到的,地球外层环状光晕的实验。这项观察是五个人协力进行的。别列索伏依和列别捷夫操纵复合体在空间定向,沙维茨卡娅和谢列勃洛夫则通过第十三号光电池翼板旁的窗口摄影。波波夫在另一个窗口注视着,将情形与他上次观察到的相对比。
“沙维茨卡娅,您喜欢这些工作吗?”地面中心问。“那当然,这里有许多困难而有趣的工作。我想我们能满意地完成它。”斯薇塔从宇宙中调皮地回答,“还有,这儿的星星又大又亮,离我们近极了。”
四
分别的时刻来到了。“德聂伯”乘员组将乘坐《联盟5号》飞船返回。理由很简单:《联盟5号》飞船已在宇宙严酷的真空状态下停留了4个月,得把使用安全期限更长的《联盟7号》留给复合体。
波波夫、谢列勃洛夫和沙维茨卡娅依次消失在连接舱口处。舱口封闭后,别列索伏依检查了接合处的密封性。然后操作了脱离程序。在暗夜的背景上,《联盟5号》闪着微光,缓缓转动。
“我们会想起你们,”谢列勃洛夫对着拾音器喊,“这样的日子不会忘怀!”
“我们招待得不够。”宇宙中传来歉疚的回答。
“地球上再见!”当《联盟5号》消失在阳光中后,别列索伏依和列别捷还久久注视着无垠的太空。他们送走了朋友,其中有一位杰出的姑娘。象会见的那一晚一样,她们坐在餐桌旁,彻夜不眠。在空间站大鸟似的光电池翼板下面缓缓转动的,是他们的地球母亲。
Number:5014
Title:偏见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8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徐镛
他的办公桌零乱不堪:
显然他工作很忙、很勤奋。
他在桌上放了张家照:
噢,一个有责任感、热爱家庭的人。
他在与同事闲谈。
他马上就会不谈了。
他不在办公室:
他一定去和顾客周旋了。
老板正在训他:
他会努力改进的。
他与老板共进午餐:
他将被提升。
他结婚了:
他更安心了。
他将得到一个较差的待遇:
他会发火吗?
他因公出差:
这对他的事业有好处。
他在别处找了个更好的工作:
他真好运气。
她的办公桌零乱不堪:
这是个缺乏条理的人。
她在桌上放了张家照:
哼,她工作时就会想家。
她在与同事闲谈:
女人闲扯起来没完。
她不在办公室:
她肯定到女盥洗室去了。
老板正在训她:
她不会再好了。
她与老板共进午餐:
他们一定在勾勾搭搭。
她结婚了:
她怀孕后就会辞职的。
她将得到一个较差的待遇:
她会哭吗?
她因公出差:
她丈夫会怎么说?
她在别处找了个更好的工作:
女人不可预言。
Number:5015
Title:日本企业怎样刺激工人生产热情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8期
Provenance:主人翁
Date:1984。7
Nation:
Translator:
工资保密经理直接审定工资,秘密发放,工人之间互相不知对方的工资数。这样,增加了工资的暗自高兴,易生感恩报恩之情;减了工资的对自己的事故责任等等心中有数,但不致于过分失面子而导致完全消极。
鼓励入股创造条件,鼓励工人购买本企业的股票,分享一定的红利,使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让大家都关心本企业。
敬老尊贤有些企业设置几个厂门,让工人按工龄长短、贡献大小分别入门。经理常常在上班时间来“高级厂门”恭候工人,增强工人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设标贺喜每逢工人有婚娶、生养之类的喜事,或者逢工人生日,厂方就在厂门前贴出标语,对该工人表示祝贺,有时还送上一点特别的贺礼,以示对工人的关心。
提倡发明设“发明创造委员会”之类的组织,广设建议箱,有的甚至在厕所里也安排纸笔供工人提建议用。对合理建议和发明设想,哪怕是暂时不能够付诸实行的,都发给奖金。
多骂干部很多经理下车间时,对工人注意满面春风,但经常当着工人的面指责工头,使工人同情工头并觉得经理对自己还不错,在接受工头指挥时的心理反抗也就少一些。
同玩同乐有些企业规定干部定期参加一两项业余文体活动,与工人同玩同乐,以利联络感情。使工作时的上下级隔阂在业余时间内得到一定的消除。
这些办法都是为了刺激工人更努力地为厂方做事。
Number:5016
Title:李夏和她的小提琴学苑
作者:谭爱清
出处《读者》:总第38期
Provenance:中国建设
Date:1984。6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春芽学苑
在北京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的各种补习学校中,有一个由19岁女青年李夏创办的春芽儿童小提琴学苑。这里现有120名4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分6个班,每天晚上六点至八点半在租用的一所日托幼儿园的房子里上课。
一天傍晚,我来到幼儿园的大活动室,旁听了一堂课。讲台后面的墙上挂着一条白色横幅,上面画的五线谱是巴哈小步舞曲的第二部分。20个孩子手里拿着小提琴,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
李夏长得白净秀气,一对有神的大眼睛还带有几分稚气,但她讲课时却那么沉着稳重。她要孩子们复习已经学过的巴哈小步舞曲第一部分。她首先让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男孩拉一遍,然后问道:“小朋友,他拉的有毛病吗?”“有!”孩子们大声地回答。一个女孩子说:“他拉的SO音低了。”多么敏锐的听觉!接着,李夏又叫起一位小朋友,纠正他拿琴持弓和站立的姿势。她给孩子们耐心地讲解怎样使自己拉出的琴声有感情。她说,拉琴和唱歌一样,要有轻有重,层次清楚,才会好听。她边讲解边示范,然后再一遍遍地教大家跟着她一起拉。
孩子们的家长围坐在四周,他们当中有工程师、医生、工人、军人、售货员等。他们拿着油印的讲义,也边听边作笔记。
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不再满足于只给孩子吃好、穿好以及身体健康,而希望孩子们能得到更多的教育和艺术上的熏陶。北京洗片厂35岁的洗片工人李延增每次都和爱人一起陪5岁的女儿珊珊来上课,一年来风雨无阻,从未缺课。他说:“我们并不期望珊珊将来成为音乐家,但我们愿培养她从小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使她未来的生活比我们这一代更丰富些。”
走自己的路
李夏是1982年北京八中毕业生。她和父母、哥哥一家四口住在一个拥挤的大院中的两间平房里。房间陈设简单,最显眼的是一架钢琴。李夏坐在沙发上,跟我谈起她办学的经历。她说:“在中学时,我最喜欢的是小提琴和英文。我爸妈收入并不多,但每个月都要拿出五分之一的工资供我哥哥学小提琴。我6岁开始学琴。老师住在东郊,我家住在西城,每次上课都要换乘几次车,下车后还要走上一段荒凉的土路。那时我只知道苦练,夏天天气再热,我每天也总要练上8小时。我一心梦想奖将来能进音乐学院或艺术团体。”
“你功课好,为什么没有考大学,而选择了个人办学的道路?”我好奇地问她。
李夏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却给我讲了她在英语广播教学中听到的一句话:“‘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不一样。”
李夏11岁时曾参加过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入学考试,但未被录取。后来她去报考一个艺术团,对方以“年龄过小”为借口,拒绝她报名。但当她得知一个与她同年的人被录取时,她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但性格倔强的李夏绝不肯轻易舍弃自己热爱小提琴的理想。
“我想,如果我能从自己小时学小提琴的经历中吸取有益之处,为普及幼儿音乐作些工作,不是也可为社会尽一份力量吗?”
广告牌的启示
李夏经历了各种挫折,培养了她坚强的性格。这在她办学过程中充分显示出来。她到西城区业余教育办公室,经过长时间的谈话,才领到了个体办学准许证。
怎样招生?她想到街上那些广告牌。她拿起毛笔,在大张纸上画了小提琴图案的招生广告。打了一桶浆糊,准备了两把扫帚。当晚上8点钟路上行人少了,她和一位朋友骑上自行车,冒着严寒出发了。他们忙碌了4个小时,把广告贴到了西城区所有主要街道的广告牌上。
几天过去了,并没多少人来报名,李夏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来报名的人的情景。那人走进她家东张西望,对李夏无所不问:年龄、学业、家庭……一句话,他不相信这位18岁的姑娘竟能作孩子的音乐启蒙教师。
一天,李夏向爸爸要了15元钱,来到《北京晚报》广告科,要求登招生广告。广告科的人计算了一下,她的钱只够登三行小小的字。他们建议她去找第四版的编辑,看看能不能给登一条小消息。她找到编辑后,滔滔不绝地谈了一个小时,介绍自己办学的设想,出示了个体办学的准许证和两位小提琴教师为她写的证明。
两天后,《北京晚报》第四版上果然出现了待业青年李夏创办春芽小提琴学苑开始招生的短小消息。当李夏还在读这条消息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李夏打开门,没料到一下子涌进一屋子人。他们手里拿着当天的《北京晚报》来给孩子报名,李夏见此情景,心情十分激动。
四天功夫,居然有500多人来报名。李夏对孩子们逐个作了面试,测试了他们的音准和对节奏的反应力,看了手型,最后挑选了60名儿童。李夏的妈妈帮助女儿租到了自己工作的太平桥小学的教室作课堂。
经过一年的努力,春芽儿童小提琴学苑逐步走上正轨,李夏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学生每月付学费6元。除交锐及支付各种开支外,李夏每月收入120元,比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还高出一倍。
家长们热情支持李夏的工作。有一阵,太平桥小学要收回教室,限小提琴班三天内搬走。家长们听说后,纷纷四出打听、联系。在大家的支持下,不到三天就找到了现在的新校址。六一中学于英斌老师被李夏的教学精神所感动,主动承担了辅导孩子们的工作。李力是新街口综合乐器修理部的负责人,他每次陪女儿来上课,口袋里总揣着修理小提琴的工具,哪个孩子的小提琴出了毛病,他就顺手给修理好。
社会上的需要,家长的支持,增强了李夏对社会的责任感。李夏说:“我绝不放弃这一工作。我计划在三五年内让学校逐步发展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音乐的熏陶。”
Number:5017
Title:台湾学生想了解的问题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38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国在某国的留学生整理了台湾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下面摘登的是其中一部分:
1。在大陆,政府和人民是怎样对待国父孙中山的?
2。国民党当年被俘的将领,后来都怎样了?
3。你们是怎样审判“四人帮”的?
4。大陆的知识分子现在好过了吗?还要“改造吗?”
5。听说奉化蒋氏祖坟保护得很好,是这样吗?
6。大陆普通百姓可以自由地在国内旅游吗?要不要向政府报告?
7。大陆抗灾的能力强不强?黄河还闹水灾吗?
8。大陆有没有黑社会组织?过去的“青、红帮”和“袍哥”还有残余吗?
9。大陆的交通怎样?火车的卧铺是什么样子?有电气化铁路吗?
10。只准你生一个孩子,你能想得通吗?他们一般用什么避孕方法?
11。台湾大学生毕业后先要当兵,你们那里的大学生接受军训吗?
12。长江上的葛洲坝是全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的吗?
13。青年人对老年人怎样?讲究孝道吗?
14。大陆上的珍贵动物保护得好吗?特别是熊猫,有什么保护措施?
15。大陆的姑娘喜欢打扮吗?
Number:5018
Title:彭总写“自述”
作者:郭云梦
出处《读者》:总第82期
Provenance:书林
Date:1984。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那时,彭总在囹圄中,而我,则是他的“看守”之一。
1970年7月21日,星期二,下午。部队在进行“擒敌技术”训练。我正忙于整理近年间学习历史的心得笔记。
“六班长,提审去。”排长风风火火闯进屋来。我有点愣了。按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