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119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119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到一家小得多的公司,可能是打算半退休。事实上,高尔特担任总裁,是准备平生第一次全部施展出他的管理才能。

  他上任后立即对公司进行了改革,为了实行规模经营,他把像采购这样的职能集中起来,并砍掉了薄弱的部门。然后,他加快了产品的开发,使该公司源源不断地推出新的用具。在高尔特担任总裁的11年里,该公司的年销售额从3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净收入从2700万美元增加到1。63亿美元。

  三角出版公司的沃尔特·安嫩伯格

  沃尔特·安嫩伯格50年代时有了创办一家新杂志的设想。当时,批评者们说,这在技术上是行不通的,即使能行通,也不会有人买。这份杂志就是《电视指南》。安嫩伯格没有理睬批评者们的意见。他把在好几个地方印刷并在全国发行的那部分《电视指南》发送到10个地区,与当地的电视节目编排在一起。他在《电视指南》上刊登每周的电视节目预告,并且使这份杂志显得小巧紧凑,适合放在电视机上。

  60年代,《电视指南》超过《读者文摘》成为美国最畅销的杂志。在其鼎盛时期,每周发行2000万册。1942年安嫩伯格在父亲去世时,他和他的7个姐妹作为遗产继承人继承下来的三角出版公司的价值大约只有400万美元。1988年,他以30亿美元的价格把公司卖给了报业大王默多克的媒体综合公司。

  单枪匹马的顾问爱德华兹·戴明

  爱德华兹·戴明是单枪匹马工作的。他既没有雇员、车队,也没有豪华的办公室。他所拥有的是对公司运转的真知灼见和传授知识的不知疲倦的精力。他以此对商界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绝大多数公司的老板。

  在绝大多数公司,质量控制就是在生产线终端对成品进行检查,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修理或干脆扔掉。戴明说,这样做代价太大,而且对提高质量几乎没有什么刺激作用。他建议在装配线的各个阶段监督产品的质量,以发现长期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提高质量的办法。

  他的谆谆教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崛起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1950年,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工会邀请戴明去讲课,他的质量管理方法迅速在像日产公司和三菱公司这样的大公司中风靡开来。日本除了用他的名字设立了戴明奖之外,日本天皇还亲自授给他勋章。

  80年代,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充斥美国市场,美国工商业界才终于认识到戴明管理方法的可取之处。不久,在华盛顿特区度过整个职业生涯的戴明周游全国,四处举办研讨会,向美国公司传授质量福音。去年12月他在93岁高龄寿终正寝时,工作日程仍然排得满满的。

  卢肯斯公司的丽贝卡·卢肯斯

  丽贝卡·卢肯斯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工业公司的女总裁。对她来说,1825年是最关键的一年。那一年,在她丈夫生命垂危时她身怀有孕,丈夫要她接过他的工作,管理她已故的父亲创办的布兰迪万钢铁厂和铁钉厂。卢肯斯同意并经营了24年之久,把它变成了美国最好的锅炉钢板制造厂,在美国500家工业公司排名榜上名列第395位。这是美国最古老的、至今仍在运作的钢铁厂。

  卢肯斯是一位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总裁,她曾亲手做过多笔买卖。在1837年经济萧条期间公司收入锐减时,她留了些存货,然后派职工维修工厂或让他们到她的农场去干活,没有解雇一个人。流动资金花光后,便把农产品发给工人们抵做工资。在她的商业生涯即将结束时,她写道:“当时每个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和危险。如今再回首往事,我也对自已当初的大胆感到吃惊。”现在锅炉钢板已成为不动脑子抄袭别人做法的同义语。但是,卢肯斯是真正的钢板的鼻祖。

Number:5277

Title:人

作者:柯云路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博苑》

Date:199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人类是伟大的,他们的生命力在困厄中仍充满着情趣。

  大自然把一切都吞没在沉沉黑暗中。被围困在死亡危险中的人类,依然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在黑暗中造出一个新的广大世界那是被他们的热情、爱情、灵感、智慧照亮的另一个世界!人类正是凭着这一个世界才显出镇静和伟大

  !人有了信仰,总要和什么具体的事情和环境结合起来。自己干的事就把自己规定了。光谈理想不行,总要实际干起来。

  多少万年、亿年,水才冲出这样的地貌,才有山川平地。人生其实是很短暂的,也应该像这河水一样,在人类社会的地貌上留下奋力冲击的一点痕迹。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轨迹。

  豪华的客厅,阴暗的房间;漂亮的领带,黑污的衬衫;欢乐的童年,沉重的中年;衰老的父亲,俏丽的女儿;雄心勃勃的改革家,辛苦麻木的勤杂工……过去和现在充满着对比,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对比。什么都不是生活的真理,它们的总和才是生活的真理。

  一个人感慨万端,思想冲突千种,但什么思想侧面都不是他行动的逻辑,它们的总和才是他行动的逻辑。

  人生的许多道理不是靠聪明能够理解的,要靠一生沉浮后的彻悟。

Number:5278

Title:风·景

作者:吴毓生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散文百家》

Date:199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的家住在小城东南角的五层楼上,而直对着我家的一个小院,理所当然成了我目光最关注的风景。小院朝南一排四间正房,两边两大间厢房,合住着一个大家庭:老两口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已成婚,且各得一位小千金;女儿待字闺中,看不见有男朋友来往,除了上班几乎都在家中。或许因为这位女儿还是一位发展中的人物,我的视线最终竟不知不觉从整个小院集中到她一个人身上。

  说实在的,这位女儿长得并不漂亮,个子不高,又胖了点,五官也组合得不太和谐。但这位女儿很勤快,在家中不是帮助父母洗衣烧饭择菜,就是帮助哥嫂照看小孩。生性也很活泼,爱唱歌爱跳舞,社会上最新流行的歌曲,她几乎都能找来磁带,一边放一边跟着哼,哼几遍就敢大声唱。大概知道自己的嗓音不错,即使看到我们这边楼上有人望着她,也决不终止。跳舞多在有月亮的夜晚,就在院子里。有时一人跳迪斯科,有时拖哥哥嫂嫂出来一起跳,跳慢三,跳快四。月光从我们的楼顶泻到他们的小院里,把人影浸得朦朦胧胧的,把乐声洗成清澈透明的,很美。这时,我的妻子和女儿也已站到北阳台,居高临下很有点像在西方大剧院的包厢里看演出。我们全被这位女儿的另一种美丽与和谐所陶醉了。

  日复一日,月缺又圆。歌声不停,舞姿未绝。但有一天晚上看这位女儿一个人独跳迪斯科时,我和妻子几乎同时想起了一个问题:这位女儿已到了恋爱季节,怎么还没有一位白马王子来和她跳双人舞呢?这个问题不提出也罢,一经提出来便再也抹不开,并且从此再看这位女儿唱歌跳舞时,心中也多出了许多焦急和期待。

  终于有一天,我们看到这位女儿带着一位男朋友回来了。小伙子长得很帅,服饰动作都潇洒得可以。他也爱唱歌跳舞。特别是有一天晚上,在院子里教这位女儿跳探戈,真让我和妻子大开了眼界。我为这位女儿能找到这么一位漂亮的白马王子而高兴。然而没过多久,在小院里便再也看不到这位小伙子的身影。小院一时沉寂下来,歌和舞似乎都被这位小伙子带走了。小院女儿只是默默地帮助家里操持家务,沉闷的气氛逼得我常常从北阳台退回到屋里,不敢对她多望一眼。

  我希望那歌声、那舞曲再一次响起来。

  果然响起来了。那是一天黄昏,晚霞把天空烧得火红火红的。我刚下班回到家中,就听到小院里有音乐声。走到北阳台一看,这位女儿正一个人在院子里跳迪斯科。音乐的声音放得很大,一点也不像以往那样怕干忧我们的宁静;身体扭动的幅度也超过平常,全没了往日的优美。我看着看着,心不禁揪紧了。这哪是跳舞,分明是发泄!一曲终了,她又换上一盒磁带。我以为又是舞曲,不想却是一盒电影录音剪辑,收录机里清晰地传出简·爱那恼火的声音:“你以为我贫穷、低微、长得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尊严了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尊严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是平等的!”她把这段话反复放了几遍,忽然埋下头捂住脸轻轻抽泣起来。我叹了一口气,缓缓离开北阳台。看风景看到这一步,真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的心算放下了。这次发泄意味着往事已画上句号,她将会归于宁静,她将会有新的开始。我应该为她庆幸。

  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歌和舞又在小院里正常出现了。但舞多是哥哥嫂嫂喊她出来跳,歌也不再是以往那热烈的狂放的,而多了一份深沉、一份忧郁。引得我这个看客无端生出许多感慨:在现实生活中,简·爱的价值又有多少人能认识呢?

  我盼望尽早有一位“罗切斯特”走到这位“简·爱”身边。

  大约过了一年,“罗切斯特”才出现。出乎意料,竟比第一个小伙子还要英俊,还要潇洒。也会唱歌跳舞,还会拉手风琴。他常常一边拉一边和他的“简·爱”同声歌唱,别一种风味的卡拉OK。我担心这小伙子他会像前一位一样把她甩了,但事实很快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仅隔了半年,这位“罗切斯特”就把“简·爱”娶走了。我哑然失笑,我在五层楼上总是看人的外表,而这位聪明的女儿,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她还会仅仅只看人的外表吗?她是简·爱!上帝不让她第一次成功,或许就是为了让她和这位真正的“罗切斯特”走到一起。

  结婚那天,很热闹。清晨一阵欢乐的爆竹声把我的一家都引到北阳台上。戴着红花的新郎新娘竟兴奋地向我们这座楼挥起了手,向我这人“包厢”挥起了手。楼上有人鼓起了掌,我和妻子也高兴地朝他们举起手。我们衷心祝愿她和他快乐、幸福。

  小院的女儿走了,我的北阳台从此少了一幅好风景。但我没有一点失落感。

Number:5279

Title:美丽的歧视

作者:胡子宏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报》

Date:1994。11。2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一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京城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

  “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不仅糟蹋爹娘的钱还耗费自己的青春。如果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孬种……”

  3年后,我回到我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我去看他,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帧旧照片,照片上,一位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

  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地向下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

  “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了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

Number:5280

Title:泰戈尔的婚恋

作者:王基高

出处《读者》:总第164期

Provenance:《世界文化》

Date:1994。4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永远的遗憾

  1878年,18岁的泰戈尔准备到英国留学,出国之前,需要学习英语和英国的风俗习惯,为此,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加尔各答,来到了孟买。经兄长介绍,泰戈尔住进一位医生的家里,而医生的女儿安娜,一个与泰戈尔年纪相仿的姑娘成了他的英语老师。

  安娜是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姑娘,她从小在英国长大,曾跟随父亲周游列国,不仅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还熟知英国的风俗习惯和各国风人俗。她与泰戈尔一见如故,把他当做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在辅导泰戈尔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安娜发现他聪慧敏捷,学习提高很快。可是,在学习快结束时,泰戈尔的学习成绩急剧下降,而且心事重重,眼里经常流露出忧郁的目光。

  原来,泰戈尔得到了从加尔各答传来的消息,说他大姐肖达米妮身患重病。泰戈尔是父母的14个孩子,因为孩子多,父母无暇管他,他是吸吮大姐的奶汁长大的。他由于惦念大姐,进而又思念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现在,眼看即将远离祖国,一想到这些,他内心又怎能不感到忧伤呢?

  安娜理解泰戈尔的心情。为了减少他的思乡之情。使他安下心来学完英语,她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她看见泰戈尔独自躲在房间想心事,就千方百计地拉他出去散步,或者给他讲一些各国的风俗和趣闻轶事。有一次,泰戈尔对安娜说起他两岁时大姐肖达米妮给他洗澡,曾预言他是泰戈尔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人。安娜听了,趁机开导他说:“你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应当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对你的诗歌写作是大有帮助的。你应当努力去实现你大姐的愿望。”泰戈尔听了,很受启发,渐渐地,他安下心来了。

  在安娜姑娘精心的帮助和辅导下,泰戈尔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学习中,两人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结下了亲密的友谊,同时爱情的种子也在他俩的心头萌发了。“一种如此温柔和真挚的亲密感获得了发展,它在泰戈尔的记忆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80高龄缅怀这段生活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