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志桂的女儿停止了哭喊,不到7个月的孩子,不幸夭折了。
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可是,志桂还把她抱在怀里。她小心地把奶头放进孩子那干涸的、永远也不能再吸妈的小嘴里,泣不成声地说:“孩子,再吃一口吧,娘对不起你呀!”
小鲁生见妹妹要吃奶,一边叫着娘,一边抢奶:“娘,俺吃,娘,俺要吃……”
志桂心如刀绞,一把将自己的女儿推给丈夫,抱着鲁生痛哭起来。
鲁生4岁那年,鬼子投降了。陈团长派人来接孩子了。
鲁生要走的头一天,志桂一夜没合眼,一件件地整理孩子的衣物。缀上掉了的扣子,缝好开了线的衣服。当小鲁生醒来时,志桂最后一次把鲁生揽在怀里问:“鲁生,还想吃奶么?”
鲁生小声说:“想。”
志桂解开了怀,鲁生便将小脑袋钻进了她的怀里。
过了好久好久。志桂的眼里流着热泪。
志桂终于把鲁生的小脑袋从她温馨的怀里移开,对她说:“孩子,你的亲娘和亲爹就要接你走了。以后,你还能记着我这个娘么?”
Number:6383
Title:美好世界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露营区有块木板上写着:“除了飞鸿足迹,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美丽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如果每个风景区都钉上一块,对维护大自然环境必有很大帮助。
Number:6384
Title:丑娘
作者:李兆权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云南日报
Date:1991。7。27
Nation:
Translator: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一天,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帐似的默默地把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外黑亮的眼睛像是两潭水,即使漆黑的夜也能让人感到它的明亮。
许多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往往需要以后才能得到公正的解释。
到60年代末,我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娘已苍老了许多,原来虽黑但还丰满的脸颊已经凹陷了下去,头发变得稀疏而花白,手背上的骨节兀突出来。看着娘养我这么大,一辈子在农村吃苦,且作为一个丑女子面对别人的嘲笑从不与人红脸,对于种种伤心话语所表现出的难能的平静,我的心在发酸。一天,当我把在外边买的几件湖蓝色起暗花的衬衣和两瓶珍贵的雪花膏给她时,她先是一惊,继而情不自禁的又像儿时一样把我拢到她的胸前,嘴里喃喃地说:要那干什么呢?娘是不配了,待以后你相上媳妇了就送给她吧。娘还说到时一定要把姑娘领回家让她看看。
我是70年代初结婚的,按照她的嘱咐。婚前几天我和爱人终于赶到家里。事前我就同爱人讲好,娘一辈子在农村,农村人显丑显老,见了面一定要多说些宽老人心的话。爱人说,谁还没有老的一天,但娘一定不丑。
到家了,不知怎么,我发现屋里空荡荡的,看着爹和弟弟的眼睛又红又肿,我一问才知道娘已在一个星期前病逝了,爹说是娘病重时交待他叫不让我们知道的,要不会冲了我们的喜。望着突然空寂和失去了生气的屋子,我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当到了娘的床前收拾她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切都是经过精心整理过的,唯见一块红绸布包放在她平时靠头的那一面,我急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两双精致的毛边布鞋,一大一小,显然一双是给我的,一双是给她的儿媳妇的,看着看着,我觉得膝头一阵酸涩,扑通一声跌跪在地上,我和爱人的眼泪如泉涌般直落下来。
我想起了儿时老师说过的话:你的娘一定是最最漂亮的吧!
Number:6385
Title:漏洞百出
作者:杭徐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大众电影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毫无瑕疵的影片几乎是不存在的,但有些影片出现的疏漏却到了令人哂笑的程度。下面撷取了国外一些影片中的“穿帮”镜头,供读者赏之。
我国观众熟悉的,拍于1965年的美国片《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30年代,但是片中一个镜头中却出现了印有“以色列产品”的桔子箱。而所谓的以色列国是在1948年才建立的。
意大利1986年拍的探险片《草莽袭盗》的片头打出了“马来西亚,1938”的字幕。但1938年还没有马来西亚这个国家,马来西亚是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后所取的国名。
在巴西尔·迪尔顿1963年执导的英国片《心灵扭曲者》中,一个自杀者从火车右侧跳出,尸体却卧在铁轨左面。
1961年上映,以1931年经济大萧条笼罩下的美国为背景的影片《满袋奇迹》中有一个卖报纸的镜头,买报人付的硬币上有杰弗逊总统的头像,而这种硬币最早是在1938年才铸造的。
美国1987年拍的《三种压力》字幕表上登出了“女仆第三”莎曼瑟·福克斯的名字,但是她并没有参加拍片。
在米歇尔·波威尔1937年拍的美国片《世界边缘》一片中,贝尔·克丽丝蒂尔扮演福特岛上一个苏格兰赤脚女孩。她赤着脚从山坡奔向海滩时,并没有停下来穿鞋,但跑回来时却穿着鞋子,一直跑到山顶还穿着。随后,她没有脱鞋又冲下山去,到达海边时又成了赤脚。
西德1965年拍的《山姆大叔的小屋》一片中,位于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竟座落在纽约城。
美国1985年拍的,由罗伯特·德·尼罗和梅丽尔·斯特利普主演的《相爱》一片中,摄影机被反射在镜子里。
美国1960年拍的《高架起重机》一片开头一段发生在1927年,男主角伯特·兰卡斯特飞身从一列疾驶的火车上跳下后沿铁路走着,远处一辆50年代中期出产的福特汽车清晰可见。
苏联1986年拍的《我的英国爷爷》中的那位英国爷爷说一口带有浓重得克萨斯州口音的英语。这是因为拍摄时唯一能找到的一位美国旅游青年向不懂英语的苏联导演纳那·卓尔查兹发誓能说一口地道的英国英语。后来英国影片发行商在合同中附加了一个条件,即英国爷爷的台词应用标准英语重新配音。
难以置信的是在英国1967年拍的007系列片《你仅活两次》中,日本警察局长的办公室内的录音机是英国制造的。
在美国1975年拍的《大白鲨》一片中,爱米提市民在庆祝7月4日国庆节时,树枝光秃一片。
美国1958年拍的《野蛮人与歌伎》一片中,男主演约翰·韦恩心不在焉地称扮演片中亨利·霍肯一角的山姆·嘉夫为山姆。
美国1986年拍的《尼罗河宝石》一片中,女主演凯瑟琳·特纳穿着粗布鞋从屋顶跳上火车。可她没站稳,跌倒后挂在火车一侧时,脚上却套着带孔皮凉鞋,她被人救起后,脚上的皮凉鞋又被换成了粗布鞋。
英国1983年拍的《制图员的合同》一片中,有17世纪的一个场景,里面出现了颈鸽咕咕的叫声,而颈鸽这一新种直到1955年才在英国被发现。
在丹尼·凯1954的拍的美国片《击木》中,伦敦大街上所有的汽车均靠左行,但在他1958年执导的《快乐的安德鲁》中,伦敦的一辆公共汽车却是在右侧行驶。
美国1948年拍的《红鞋子》中,当学生们奔上花园剧场台阶时,墙壁明显地晃动着,犹如绷在木架上的帆布。
英国1974年拍的《屋边男人》中,一个人在泰晤士电视制片厂外面叫了一辆出租车,并告诉司机去泰晤士电视台,他下车后又从原来走出来的地方走了进去。
米高梅…尤埃公司在宣传1984年拍的《黎明红霞》一片时提出了“在我们的年代,外国军队从未有占领美国的土地,直到现在也没有”的口号后,不得不向阿拉斯加州参议员简·福克斯写了一封道歉信。米高梅…尤埃公司的宣传人员因资历太浅而不知上次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过阿留申群岛。然而影片发行商仍使用这个宣传口号,他们用似是而非的论点辩解道:“在我们的年代”并非一定要包括战争时期。
美国1958年拍的《迫降》,剧情发生在匍萄牙里斯本机场,但背景中的飞机机身上可以清楚见到“西部航空公司”字样,它是美国一家国内航空公司。
英国1970年拍的《夏洛克·福尔摩斯私生活》一片中,福尔摩斯将他在鸟笼下找到的一张报纸当作《英弗尼斯信使报》。这位一贯正确的大侦探这回可弄错了,它是一张《英弗尼斯时报》。
美国1987年拍的《遭受袭击》一片中,由杰克·谢弗德扮演的男主角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遭到抢劫,脸部割破,伤痕累累。但第二天,他在另一场景出现时,脸部伤口竟奇迹般地愈合了,而且未留一点伤痕。
Number:6386
Title:悉尼歌剧院建设轶事
作者:司徒一凡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人民日报
Date:1991。8。18
Nation:
Translator:
蜚声于世的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澳大利亚著名港口城市悉尼三面环海的贝尼朗岬角上。它由一个大基座和三组拱顶组成,占地逾1。8万平方米。远远望去,既像一簇洁白的贝壳,又像一队扬帆的航船。
说起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还有段鲜为人知的轶事。
1956年,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凯希尔应担任乐团总指挥的好友古申斯的请求,决定由政府出资在贝尼朗建造一座现代化的歌剧院。歌剧院的设计方案向全世界公开征集,很快就有30个国家的建筑师送来了223个方案,由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等人组成的评委会负责评选。评选初期,沙里宁因故未能及时参加,到方案初评结果出来时,他才赶到。沙里宁对初评出来的十个方案都不满意,便又仔细地审阅了被淘汰的213个方案,从中挑选出38岁的丹麦建筑师耶尔恩·乌特松设计的方案,而当时它只不过是一个示意性的草图。独具慧眼的沙里宁认为,这个设计方案如能实现,必将成为非凡的建筑。他最终说服其他评委采纳了这个方案,使之免遭“胎死腹中”的厄运。
当乌特松的方案于1959年开始付诸实施时,又遇到了拱顶壳面建筑结构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困难。经过修改设计后,才使壳面得以继续施工。但当工程进行到第九年时,坚定不移的支持者凯希尔总理去世了,新上台的自由党人以造价超过原估算为由,拒付所欠设计费,企图迫使工程停止。而此时剧院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形成骑虎难下、欲罢不能之势。最后经过多方协商,由政府的三人小组取代乌持松负责工程继续建设。经历了15个艰难的春秋之后,悉尼歌剧院终于在1973年竣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专程前往悉尼,参加了10月20日举行的盛大落成典礼。
尽管人们曾对悉尼歌剧院的建筑有不同看法,它的建造费用也一增再增,大大超过了原先估计的数目,但悉尼歌剧院仍是本世纪最生动、最激动人心的建筑艺术形象之一。它为澳大利亚增添了新的景观。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
Number:6387
Title:父子同行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王耀民
“我恨透了这个单调乏味的小城。”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对父母抱怨说,“我想活动,我想赚钱,我想找个漂亮的女孩,可在这儿我一样也得不到,我要走了。”
走到街上时,他听见父亲在后面喊着什么,他马上吼了回去:“别想阻止我,我决心下定了。”
“我不是来阻止你,”父亲叫道,“我是想和你一道走。”
Number:6388
Title:中国古代妇女饰美拾零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25期
Provenance:中外女性健美美容百科全书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美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桓帝元嘉时期,京都长安妇女好作愁眉啼妆,即薄施粉脂于目下。很像今天的“画眼圈”,只是那时只画下眼圈、也就是于泪囊处薄施,当时称为啼妆。汉代妇女的发式已很讲究了,有一道歌谣唱道:“城中好高髻,四向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且匹帛”。这首歌谣除了对“上行下效”弊政的嘲讽以外,不也可以看出当时在发式和服饰上崇尚时髦的情景吗?唐代也有“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诗句。除去作者的讽喻意义之外,不也可以看出当时化妆描眉已很普遍了吗?
古人饰美方法很多,下面收辑一些,以飨读者。
米粉敷面
古人把上等好米磨成粉,用以美容。米粉分为红、白两种,红粉是用白米粉染制而成的。汉时,妇女以白米粉敷面,染米粉著颊。《齐民要术》中记述的米粉制作法是这样的:把上等好米研磨成粉,以水浸之,后取白汁,待其澄清后,取其光润部分,干燥后就可以收藏起来,供化妆使用了。
珠玉穿耳
女人耳上穿物,本来是有些民族惩治妇女所谓“轻淫好色”之辈的手段,到了汉代汉族妇女也有穿耳饰珠的,不过不是惩治,而是仁爱的表示。《诸葛恪别传》中就记载着母亲为亲生女儿穿耳饰珠,用以美容的事。古时耳饰基本上分两种,一是玉器,二是珠宝。
假髻
相当于现在的假发,是妇女美容的一部分。当时做假髻的头发,用的是犯人的头发。
画眉佳话
我国古代画眉佳话颇多,其中为后世流传最广的是: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曾为妻画眉,有关官员就向上打了个报告,皇帝向张敞问起这件事,他就回禀说:‘这是闺房中夫妻之间的私事,皇上就不必追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