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94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94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上课,致使三、四年级的学生都戴上了近视眼镜。有一家电视台要拍当年地下党在一所小学秘密开会的镜头,四处寻觅无着。结果却在这所弄堂小学里意外地找到了最佳外景点。当导演向校方千恩万谢时,女校长却伤心得哭了起来。

  就读于摇摇欲坠的中小学危房里的孩子们,比起那些惨死在倒塌的校舍下的同伴来,却又是幸运的。

  1987年1月16日,江西会昌县水东小学因厕所楼板塌陷,28个活蹦鲜跳的小学生当场被压死,成为新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惨案;

  同年4月9日,沈阳市新民县兴隆堡乡沿海营子小学的厕所壁墙突然倒塌,学前班女学生周淑芝顷刻被砸而死。事隔5天,有关部门在大东区大东路第三小学召开一次现场会,会议行将结束时,几十名男学生上厕所,和厕所相隔1米的壁墙“轰”的断裂倒塌,一年级二班的杨涛和一年级七班的于森被压在断墙底下冤死;

  1988年6月20日,浙江青田县东江乡平山村小学几十名学生,因学校两间教室被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彩擅自以1700元的价格卖掉,而被驱赶到泥墙倾斜、屋漏如注的村会堂上课。当天上午,暴雨倾盆,学生无法上课,教师呼吁刘成彩立即修理,刘置之不理,致使房倒墙塌,造成数十名学生死伤。当孩子们在瓦砾中呻吟惨叫时,身为一村之主的刘成彩却正在麻将桌边大开赌局!

  一位老教育家说,这几年他周游列国,到过世界许多地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房子最漂亮的地方就是中小学、幼儿园。然而在我们这里,现代化宾馆越造越多,办公大楼越来越气派,庙宇、祠堂大批重建,甚至连厕所也开始向豪华型发展,却又有多少人来关心危房校舍呢?大谈现代化建设而置下一代于不顾,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话太刺耳,但请耐心听一听吧。

  之三:校长姓“钱”,破墙开店

  1987年至1988年间,中国教育界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校长姓“钱”还是姓“教”的热烈争论。主“钱”派说如国家不给钱财,人才、教材全落空,只好抓钱;主“教”派主张即使饿死,教师也不能斯文扫地。几百个日日夜夜过去了,这场争论虽然不了了之,至今尚无统一的明断,它却严正地表明,教育的神圣殿堂已难以抵挡“全民经商”浪潮的猛烈冲击。

  斯文扫地,师道尊严荡然无存──当人们把谴责的目光投向学校时,钱校长自有一番难言的苦衷。

  这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老校长,虽然拥有百家姓中位列第二的吉利姓氏,可从教37年,至今仍是两袖清风。当富起来的人们纷纷争购直角平面遥控彩电和松下G-33录像机时,他却只能与一台破旧的9英寸黑白电视机为伍。个人生活清苦些也就罢了,更使他难受的是还有和他同样清苦的几十名教职员工。每当暑假或教师节,工会主席问他有何表示时,他就急得团团转,拿不出一分钱去安慰自己的属下。他是一校之长呀!他也曾开动脑筋找财源,要请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拆纱头,可花几个小时拆一斤纱头才几分钱,他又怎忍心?后来,总算托人情到学校附近一家纸盒厂联系到一笔糊纸盒的业务,糊两个纸盒一分钱,可总比拆纱头强,他狠狠心腾出一间教师办公室,发动全体教职员工课后糊纸盒。一时间,学校成了纸盒加工场。谁知这又抢了隔壁里弄老妈妈的“饭碗”,当两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含着眼泪恳求他开恩做好事时,他终于又善心大发,放弃了这笔业务。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那天,学校对面的一家化工厂来了一个人,开口出8万价钱,愿意租学校临马路的篮球场开设门市部做生意。8万!几乎等于全校二年的全部开销!这所地处闹市区的小学,本来就场地狭窄,全校500多名学生,唯有巴掌大的篮球场可以活动手脚。破墙开店,他又怎么对得起这些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和教师们再三权衡利弊得失,大家的一致看法是:送上门的钱决不能白白丢掉,为了学校的生存,只好忍痛牺牲!当老校长平生第一次在合同书上签名时,那只捏了一辈子粉笔的手颤抖着,数次停笔,书不成字。他喃喃自语:“这是在写卖身契啊!”

  高高的围墙,轰然倒塌。门市部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开张了,钱校长的心碎了,带着一种深重的负罪感,他整日神志恍惚。一天,几个学生在狭窄的走廊里嬉闹,其中一个头撞在墙上,鲜血直流。老校长闻讯,抱住孩子失声痛哭:“孩子,我对不起你呀!对不起!”说着,他猛地冲进教室,对着惊恐地睁大眼睛的孩子们连着三鞠躬,嘴里还不住地嘟哝着:“对不起!对不起!”就这样,全校6个年级12个班级,老校长一口气鞠了36个躬。在旁的教师见状,无不为之动容。事情传到钱校长老伴那里,她抱住这个文弱书生呼叫道:“你呀,疯了吗?”

  车站中学,顾名思义,地处火车站附近。可实际上,学校隐蔽在七弯八拐的弄堂棚户区。像钱校长那样占地利之便破墙开店已无可能,但奖金总要发,学校总要继续办。从三楼的校长办公室望出去,暮霭中,肩挑背扛大小行李的旅客正急于投宿。目睹此景,校长灵机一动:“办旅馆!”于是,腾教室,借钱添置床椅被褥毛巾脸盒,不几天功夫,一间简陋的招待所办起来了。

  可是,早已餐厅旅店林立的闹市地段,哪会有人上门找到小巷深处的一家校办旅社!三天过去了,竟无一个问津。情急之中,校长决定仿照个体小客栈的做法,派人轮流上车站拉客。规定:每拉一客人住宿,奖励一元。

  27岁的李老师,多次怀孕,多次流产,但为了那一元钱的奖励,她不顾六甲在身,依然在大雨滂沱的秋夜,左手撑伞,右手举着一块写有“车站旅馆,欢迎住宿”的木牌,徘徊在车站门口候客。

  汽笛一声,几百名旅客蜂拥而出,人流声浪把李老师吓得一个踉跄,眼镜掉在泥水中。她艰难地挡住人群,在地上四处寻摸,待她找到支离破碎的镜架,旅客已走散一大半。远处,一个双手提着旅行袋的农村汉子,正和一家国营旅社的服务员讨价还价。李老师见状,赶紧冲过去对汉子说:“我们这儿便宜,5元钱一宿,服务周到!”那汉子将信将疑地看着李老师,她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急切地说:“不骗你,路也近,就是前面!”未等对方答应,她夺过汉子的旅行袋,不容分说地往前带路……那一夜,李老师在秋风秋雨中拉了两个客人到校住宿,她为自己能幸运地赚到2元钱的外快而感到高兴。谁料,当她拖着满是泥水的身子回到家中,腹中那尚未成型的孩子又流产了!

  可怜呀,亲爱的园丁!但是,若要因此谴责教师师道堕落,那是有悖情理的。请看一位普通中学校长的一周工作日程:

  星期一,研究学校“创收”;

  星期二,区教育局研究奖金发放问题;

  星期三,参加校办工厂定货会

  星期四,讨论教师校内设摊卖饮料问题;

  星期五,市教育局召集协作工厂开会解决校办厂原料问题;

  星期六,学校行政会议研究下月奖金发放方案。

  “创收”、“奖金”、“定货会”、“卖饮料”,样样研究到了,唯独没有时间研究教材、备课、教学、学生!难怪有的校长如此感慨:“搞了几十年的教育,连怎么当校长都不懂了!”

  岂止是校长不知如何当,当教育不得不匍伏在金钱脚下时,学校也就不成其为学校了。在1987年到1988年席卷全国中小学的强大“创收”热中,人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古今外罕见的光怪陆离、五花八门的图画:

  成千上万的教师弃教从商。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到1988年6月,浙江省自动出走的教师多达455人。其中做买卖、跑单帮、开商店、办作坊、当外包工、为个体户搞加工,可谓无奇不有。杭州市郊一村小,校长买了挂车搞运输,教导主任自办装订厂,俩人每天迟迟上班、匆匆下班,为赚钱而奔忙。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校长与教师签订“瞒上不瞒下”的所谓留职停薪合同去创收。温州市某区上报市教委要求留职停薪的仅4人,但因“事假”“病假”未上班的竟达38人,约占全区教师总数10%。

  学生成为学校盈利的直接对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小学教师课前课后在校内就地摆摊设点成为学校一大奇观,冰棍、饮料、大饼、油条、气球、绢花、馄饨、面条、商品之丰富、叫卖之热烈,不亚于赫有名的上海城隍庙一条街。

  各种乱收费名目繁多。河南嵩县等地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除了如数缴纳学费外,还得交办学费、补课费、书杂费、资料费、水电费、集体改卷费、工友费、锅炉费、保健费、保险费、图书费……一个中学生每学期最低要交50多元,高考复习班每个学生须额外再交200…300元。议价生盛行。有一个小学毕业生因差9。75分未考上初中,父母几次说情,学校才照顾舍去0。75分,其余9分按每分40元计算,共收取该生360元。至于重点中学招生、插班、借读、转学每学期收取1000元…3000元不等的费用,已是常事。

  滥用惩罚手段以达到创收目的。下面是一份张贴在华中地区一所中学的校方布告:“为整顿校风校纪,经学校研究,凡违纪者均处以下列罚款:上课做小动作2元,逃避值日生4元,不交作业3元,顶撞老师5元,打架7元,损坏公物10元,测验、考试作弊15元,男女学生谈恋爱20元。”有的地方还公然宣布期终考试75分以下为不及格,作留级论处,要升级可以,请交300元补读费。

  钱!钱!钱!神圣的教育事业一旦被金钱这个怪物所支配,即使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性中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难免扭曲变形。

  然而,我还是要说!别责怪我们的园丁们吧。任何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都隐藏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要拯救骚动不安的灵魂,应该先拯救造成这些灵魂的社会环境。

  一位中学校长以《我该怎样当校长?》为题投书报社,他问道:

  “我时常暗忖:为什么我们这些‘读书人’非要去做‘生意人’?为什么非得去干我们不愿干也不会干的事?校长‘不务正业’,满脑子想的是钱,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教育危机’吗?我还想,除了中国,世界上有哪个校长在身负教育重任的同时去经商赚钱的?如果苏霍姆林斯基也像我们这样为‘奖金’煞费苦心、疲于奔命,还能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在中小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里取得那样丰富的经验和辉煌的成就吗?”

Number:974

Title:不屈的“东方玛丽莲·梦露”

作者:童青、石开

出处《读者》:总第99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

Date:1989。7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最近台湾《接触》双周刊连篇累牍地发布首席内幕新闻:“艳星黄兰由‘棺材’里爬出来!”立即震撼了台湾娱乐界、新闻界。

  黄兰何许人?

  请看右边的相片,光彩照人,秀发披肩。她曾在台湾家喻户晓。她从影20年,从临时演员到女主角,从制片到编导,从电影公司老板到经纪人;谁能想到女明星变成了强行被人剃光了头发,逼迫上山皈依佛门而又被说成是假尼姑的黄兰;请看左边的相片,这是在台湾屡遭劫难失踪,实际潜归大陆治病的黄兰。此时她已遭车祸毁容,三期鼻咽癌,十分瘦弱,嗓音沙哑,口舌无唾液,说话常需饮水。因钴60照射太多,右边神经压迫,右手已抬不起来,但她却以从未有过的毅力在写着自己的一生。

  她原名黄祖农,艺名黄兰,1948年随父母从家乡湖北钟祥县迁居台湾。父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黄兰13岁才上学,16岁被父母停学,是家里的小受气包。因此黄兰渴望被爱被肯定的心理,随着岁月有增无减,个性好强又自卑。17岁时,黄兰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做过保姆、女招待、打字员,颠沛流离,饱尝人世艰辛。19岁那年,黄兰结识了一位年轻的飞行员,对方潇洒英俊,两人立刻堕入如火如荼的爱海。成婚后,黄兰生下两个女儿,自以为找到了幸福。谁知丈夫风流成性,变心后发展到百般虐待她。为了生存,为了自尊,黄兰只得从厨房走向社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兰碰上艺术馆馆长兼电影演员训练班的主任王教授,王教授是四川人,聪明的黄兰也用四川话与王教授谈话。王教授见到“家乡娃娃”高兴极了,又看黄兰自身条件很好,就把黄兰带进了中影的大门。

  凭着良好的自身条件和出人头地欲念的驱使,黄兰倍加努力,演技才能日见发挥,很受器重。当时她常在台湾电视台“群星会”歌唱节目里露面,很快被“温暖人间”制作部看中,主演了好几部电视剧。那时全台湾只有一家电视台,“温暖人间”节目又最叫座,因此黄兰很快成为人们熟悉的新星。

  黄兰成功了,但这同时又是她深陷旋涡无力自拔的开始。经人介绍,黄兰参加了影片《大汉堂》的拍摄。戏中一个镜头是女主角从床上打到水里。该片导演极力称赞黄兰抢眼的外形与惹火的胴体,特别为她设计了一种紧身装,这种衣装的质地一着水就透明。黄兰不明就里,想当然地以为健美丰满的躯体曲线会带来艺术上的美感。她认认真真地演戏,

  与男主角从床上厮打到屋外,从屋外厮打到水里。当她从水里爬出来时,简直跟裸体一般。剧照出来后,黄兰才知上当。

  自她着透明装上镜头以后,她就成了制片人争夺的猎物,登门约片人纷至沓来,新闻界对她的宣传也越来越变调,甚至“脱星”、“肉星”等下流名词也时不时加在她的头衔上。黄兰初次感到舆论的可怕与自尊的受损伤。

  以后,黄兰主演的《风流怪事》轰动港、台、票房破百万纪录,她成为片商指定的有票房价值的影星。一时间“黄兰热”成了时髦。不久香港一名导演约黄兰主演《心魔》,黄兰首肯,但提出一个条件──不再演脱戏,导演满口应承。当黄兰第一次抵达启德机场,无数的人高举木牌,上写:“欢迎台湾艳星黄兰!”“欢迎东方的玛丽莲·梦露!”照相机的频频闪光带给她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自豪。

  《心魔》开拍后,黄兰才知其中有一段脱戏。她找到制片人,责问他们为什么出尔反尔。制片人不慌不忙指着合同:“不脱你就拿出30万来!”黄兰痛心地说:“只怪我太信任导演,没有好好看合同,以至上当!”

  后来,黄兰决心不计一切,不惜血本要洗刷“脱名”,要改变戏路,要国人对她重新估价。她自组公司拍片。有5条汉子,自称“5兄弟”,表示愿助黄兰一臂之力。“东南亚影业公司”的牌子打了出来,还制定了宏大的拍片计划。谁知这“5兄弟”是个诈骗集团,黄兰20多万的辛苦投资付之东流。

  这一次受骗的打击,使黄兰心灰意冷,她决定放弃事业,专心扶养孩子。在度日如年中,黄兰结识了一位姓朱的女招待,朱某自称是黄兰的崇拜者,频频向黄献殷勤,黄兰孤独软弱的心也视朱为知己。在朱的撮合下,黄兰又复出,参加了一部名为《热夜》的言情片的拍摄。但是,《热夜》拍的质量不高,无法在首轮影院上映,只勉强安排在三流戏院。老板担心收不回成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