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997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1997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好!”邓小平说。

  胡耀邦自60年代就多次观看陈祖德下棋,此时又成了聂卫平的“棋友”,屡次过问擂台战事。他去世前枕边有两本棋书做伴,一本是吴清源的《以棋会友》,另一本是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并插有一张批注。

  擂台赛风风雨雨,在1992年以中国棋院的竣工而固定为碑石。正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日本棋手重视擂台吗?

  第1届擂台赛,藤泽秀行作为日方擂主,曾立下誓言:如果不胜,就将削发谢罪。这或许只是老人当时的轻松戏言,负于聂卫平后,尽管日方数将为之“请罪”,但他还是剃发自咎,加藤正夫、小林光一也剃掉了一头密发。削发在日本属“灭顶之罪”,在日本大赛中罕见。

  日本棋院第2届排阵,拉大竹英雄坐镇主帅之位,大竹久久不予答覆,竟耽误了两个月。后来中方有人问他何故,他直叹“责任太大”,足见其对擂台赛的看重。

  第4届比赛的一大花絮,是依田纪基一路过关斩将,从先锋直杀到了中方主帅聂卫平阵前。倘若依田拿下聂卫平,可抵前3届日方皆负的劣势,当惊世界殊。日本棋院安排了全球性的电视直播,破先例以挽回颜面,可那盘棋依田也败下阵来。日本对擂台赛之重视,可见一斑。同是依田,第7届在杭州负俞斌后,在西湖泛舟,喝得酩酊大醉,回东京后也削去了一头秀发。

  日本棋手是否重视擂台赛,自己最清楚。日本有个作家叫江崎诚致,曾告诫日本棋界,要出动最强棋手出战,甚至包括外籍棋手。第10届日本棋院排出中国台湾棋手林海峰,韩国棋手柳时薰,就可见其非常用心。

  小林光一对马晓春说过,擂台赛奖金不多,责任不小,看来是不能下了。日方超一流棋手出场费一场是60万日元,在日本大赛中也是最高的。

  然而有趣的是,小林光一在日方棋手中,正是擂台赛的最大受益者。第1届他负于聂卫平后,在棋盘前呆坐。主持人请他到讲解现场与棋迷见面,也被他拒绝。之后,剃了光头的小林光一与因车祸坐在轮椅上的赵治勋进行了“棋圣战”的七番棋大战,并一手结束了赵治勋的“统治”,开创十年霸业之始。随后,“名人战”等头衔相继被小林光一戴在了头上。

  在擂台赛“发迹”的还有依田纪基、羽根泰正。羽根泰正在棋界亦无“帽子”,但在第4届战胜聂卫平后,一回日本他就摘取了“王座战”头衔。用郝克强的话说,擂台是“炼金炉”,是“加速器”,对中国棋手如此,对日本棋手亦然。

  藤泽秀行曾鼓动日本棋手研究聂卫平、马晓春等,也鼓动日本棋界及时扶持新人,这些,无不事出擂台。1988年,中国棋界代表访日,在千叶就见到了一所围棋学校。以前类似的学校层次不高,也很闲散,但这所学校如同军校,并聘秀行、武宫等名手执鞭督学。

  日本棋手长期处于棋艺高层,不见敌手,难免英雄寂寞。

  对中国、对中国台湾、对韩国的围棋往来,属“文化交流”,谈不上“对抗”。日本棋院有一套全球性的围棋推广计划,在美国、欧洲均见其行踪。岩本薰九段曾捐资6亿日元,在巴西建起了日本棋院巴西分院,但仍只是“文化交流”,何谈竞争?当年的日本棋院只能如同寺院一座。

  但中日擂台赛,尤其是中方的三连胜,将日本棋手拉回了“俗世”。可谓:山外青山楼外楼,还有高人在外头!

  擂台是世界棋赛的母胎?

  中日棋手进行擂台酣战时,韩国的高手们异常寂寞。他们不时打电话到北京、东京,询问战况并索取对局棋谱。韩国棋院至今仍保持着这种习惯。

  处于相同境况的还有台湾应昌期。此人是台湾应氏围棋基金会的主人,围棋的爱好者。他财力丰裕,对围棋的投入巨大。他也关注着擂台赛,常常电话追寻于北京东京之间。他有个意愿,即举办世界职业围棋赛。在聂卫平11连胜前,他就认为时机成熟了。

  1987年秋,六运会在广州举行,香港泛太平洋围棋会长孔庆隆、日本棋院的大枝雄介常务理事莅临,应昌期托他们捎来了举办应氏杯世界大赛的意向。郝克强与他们进行了洽谈。李梦华、何振梁在宴请时,答覆“可行”。

  应昌期闻讯大悦,不久就敲定大赛筹措事宜。他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冠军人选大概首推聂卫平,林海峰亦在其列,可谓“双保险”。他说:“中国棋手得不了冠军,我出几百万美元办比赛干什么?”凿凿实实一个“龙的传人”。

  然而嗅觉更灵敏、行动更迅捷的是日本富士通公司。得知“应氏杯”职业大赛即将举办,该公司提出:必须抢先一步推出“富士通杯”职业大赛。而且他们筹划的是两年一届,应昌期则是4年一届。1987年底,富士通公司宣传部长成田正到北京,与陈祖德等商议比赛事宜。到了1988年4月,大赛即拉开战幕。“应氏杯”赛到8月才正式开幕。

    中日韩三方在举办大赛的竞争上争先恐后,如同“读秒”。

  1988年10月,“应氏杯”第2轮,应昌期把赛事办在了汉城,引起极大反响。据说许多韩国财团大亨都是围棋高手,大宇、东洋证券等公司的老板,陈祖德只让其两三子!所以到1990年,“东洋证券杯”出台毫不足怪。 

  当年陈祖德访问汉城时,汉城的下棋人数,据说达500万人。陈祖德后来再去,据说已达到了1000万,占韩国总人口的1/4!虽非官方数字,但汉城所见所闻,也使陈祖德大为震惊了。除“东洋证券杯”,韩国三星集团也不甘人后,正酝酿一项大赛,欲执世界大赛之牛耳。

  1995年上海举办了“绅士杯”职业棋赛,虽然奖金只有两万美元,参赛棋手也只有小林觉、徐奉洙、马晓春、常昊四位,但它标志着中国商界在围棋界迈出一步。抚今追昔,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擂台出于绚烂归于平淡了?

  每届擂台赛,都有故事和奇迹。

  第1届擂台赛,聂卫平战胜藤泽秀行的当晚,被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亲手拉进了北京大学,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聂卫平成了“抗日英雄”。

  随后,聂卫平又到了八宝山公墓拜谒了陈毅的“在天之灵”。放在骨灰盒上的,正是对藤泽秀行的棋谱。

  当初的民族热情,激活了棋艺的增长。如今,中国棋手的棋谱已洗褪了铅华,能够以一个职业棋手的“本手”姿态上台打擂了。用华以刚的话说:“现在棋手是匠人了。”俯仰自如,宠辱不惊,何尝不是成熟?

  比起当年的轰动,现在擂台赛的声势是不如往常了,但人们仍在关注着擂台战。不少城市仍在争办擂台赛,重庆申请了多年举办权。但1987年重庆机场发生空难,5位日本游客丧生,日本棋手忌讳重庆,但重庆棋院仍不断申请。广州也在不断申请,除去一切费用,宁可再出20万元回报。可见擂台赛仍大有市场。第10届常昊与大竹英雄决战,不仅吸引了北京、上海两家有线电视台实况直播,而且招徕了“超满员”的棋迷。门票80元一张,一售而空,以至于中国棋院不得不“拒绝加印”了。

  多少是是非非已化解,多少恩恩怨怨也已了却,但擂台赛对中国围棋来说有着不可取代的意味。再回首时,正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Number : 9293 

Title :白领箴言

作者 :阿忆博士

出处《读者》 : 总第 179期

Provenance :中国之友

Date :1995。5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策划人语:近年来,人才流动的限制变得宽松,人们对“跳槽”的传统偏见消失了,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增多了,这说明时代给我们这代人寻找理想职业的机会是丰富的。但另一方面国家劳动部的统计又告诉我们,中国仅企业界富余人员就有2000万人,而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1。5亿。在一个同时充满选择机会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你将如何设计人生?

  在自我设计的时代里

  谢韬(1963年生于北京。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毕业留校任团委政研室主任。1987年后历任美国普华会计公司北京办事处会计经理、香港迪生集团北方总经理。现任普华(新加坡)公司中国部经理):

  中国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

  这里不像美国,30多岁的时候你已知道50岁是什么样子,而且要考虑自己的养老保险金了。在中国,如果我问你:“你的明天会是怎样?”你根本无法回答,因为我们的选择太多了。是出国还是继续留在国内,是在试验室里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投入商潮,是在国有企业享用安稳还是跳槽去合资公司,这些选择使人眼花缭乱。这是中国经济比美国更为活跃的地方,而在这种蓬勃的局面中,每一个人下一步该如何走,明天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便成了重大的人生课题。

  在社会剧变中,中国出现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新职业,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我们毕业的那个时代,大多数人要靠给机关或者企业打工开始起步,然后再慢慢寻找更好的位置。而现在的许多学生却是,一出校门,便做老板。时代交给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幸运,我们的确不该错过。如果你在这些机会面前犹豫徘徊,觉得自己没有自信去参加应聘,那么我想给你一个忠告:你缺乏的素质,别人也缺乏。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30岁之前误了许多时间。我在香港进修会计课程时,常听人说:“35岁退休。”在那里,青年人赚到足够的钱后,便开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大陆,许多人到30岁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工作,所以不要因为缺乏一些东西而自卑。

  不要完全相信招聘启事上对于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的限制,当你有了一门特别拿手的本领,招聘单位一定会放宽标准。

  要很好地准备自己,不要责备自己行动晚了。我常拿股票交易作比喻,因为你入市早晚并不重要,关键是在炒股之前你是否具备了证券知识,是否对股市有了深刻的了解。有了这些,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赚到钱,不在乎早晚。

  不要怠慢现在正在做的工作,不管你将来是不是要调离。如果你是会计,不要只是天天例行公事地翻看帐本,要做个有心人,多想一些问题。这样做3年,我敢保证你会和别人做3年大不一样。当你厌倦了这个工作想跳槽时,你会发现,你比别人更有功力。

  一个人在20岁出头的时候,很难判断哪个职业更适合自己,但是不必焦急,你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一个目前自己喜欢的行业,不妨先做起来试试。30岁以前的工作好还是不好,不该考虑钱的问题,它的标准只有一个:是不是能学到许多东西。

  最终你所找到的理想职业,它的收入多少、工作环境如何、社会地位怎样,这些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你干这行时会感到开心,而不仅仅是生活的压力迫使你,每天早晨带着负担心理去上班。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不断寻求新的工作,正是为了找到这样一个位置。既然时代给了我们自我设计的自由,我是不会辜负它的。

  策划人语:许多契机编织在你的人生剧本之中,这个剧本好坏取决于你心中怀有的信念。人们在机会面前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人丢掉它,走进滑铁卢,有的人却能在山重水复之后看到柳暗花明。如何等待机遇,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比任何主题都更有意义。

   再坚持一下

  朱思旭(1963年生于广东。1983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87年毕业后进入广东白云山制药厂。1990年任广东白云山集团驻京办事处主任,1994年后升任白云山集团华北及华东地区总管):

  我在广东一个极其偏远的山区长大。当地有一句土语,叫做“老蔗头”,意思是甘蔗每年都要被人砍一次,砍光以后遇到春雨,它又会生出新苗,长成甘蔗,然后又被人砍掉,但只要有雨,第二年它又能长出新苗。我这个人在童年少年时代,就像“老蔗头”一样,历经劫难却又顽韧不息。

  那个地方就业机会极少,如果不通过读书走出来的话,便永远不会有出息。当地人十分保守,所以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恋着一个女孩子,为了得到这个人,我只能去上大学,提高自己的地位。(很遗憾,她最终也没能成为我的太太。)

  在当地,能不能考上大学是喝粥与吃饭的分水岭。如果考不上大学,只能蹲在家里喝粥,考上了便有米饭吃。为了这个低级的目标,我暗暗发奋。那里的教育水平极低,我无法指望老师的帮助,只能自己苦苦地准备,前前后后足足考了四次,才进入北大。

  在北大读书时我是自卑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在当时极不自信的情况下,我把身体上一个小小的缺陷,看得万分严重。我家乡医疗条件很差,由于母体奶水的问题,我的眼睛生出许多眼屎,家里没有钱治,过了一年我的双眼变得一只略大、一只略小,从此以后怕见生人。心理自卑是因为自己来自山区,到了大城市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自认为知识面、言谈举止、衣着方面都不能与城市学生相比。那时,我很孤独,又不具备与城市女生交朋友的资格。那种自卑是深深刻在心上的。再加上有一年的英语考试不及格,心里更加难过。我曾找到一条铁轨,试图自杀。

  后来我看了秦汉主演的一部电影,叫《汪洋中的一条船》。主人公腿断之后却很坚强地熬过来了。这是我从强烈的自卑到积极进取的一个转折点。再后来,我看了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它使我从艰苦的逆境中奔着一点光明走过去。此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我便对自己重复那句名言:“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之中。”

  我毕业后去了白云山制药厂。刚到任时工厂分给我的工作是在宣传科写黑板报,这对4年正规的中文培训来说,是一种亵渎。每逢节庆日,我还要亲自扛着大旗搞庆祝。那时我干过的许多苦活是打工仔都不愿做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才摆脱了苦境,却又进入了新的苦境,内心十分悲痛,曾几次想调动。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忍下来,并且积极地做好每一项不起眼的工作。不想,这反而使我得到了一步步提升,终于成了一名高级职员。

  回首往事,假如当时我真的自杀了,或是吃不下一时的苦而离开了白云山,那我的今天便不存在了。这使我想到,一定要对自己怀有一个希望,特别是那些真正的苦孩子,希望就是一切。

  策划人语:在刚刚走出校园大门、真正靠近大众的社区时,你是不是触到一种坚厚的隔膜?你找到了打破这种隔膜的办法了吗?你是否在学校里便意识到学习与社会实践需要交融、相互助长?而在工作中,你感到知识不足时又会怎样?

  推倒隔墙

  谭军(1964年生于黑龙江。1981年考入北大中文系,1985年毕业留校任团委宣传部部长并兼读国际政治系硕士学位。1989年辞职后辗转数家企事业单位,3年后领办奥地利亚奥文化发展公司并任授权董事长兼总经理。1995年后出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开发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