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0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umber : 9320
Title :绿茵场上话“世仇”
作者 :朱封金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足球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形同水火
德国和荷兰是两个毗邻国家。本世纪70年代以前,荷兰足球还一直处在不太引人注目的二流水平,并在不断地谋求自身足球的发展生计,而这时的德国队便已是世界冠军了。两国在足球界不是同一个档次的球队,交往不多,倒也能和睦相处。
然而,自1974年世界杯赛以后,这种和睦相处的关系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荷兰队不甘当配角,向德国队发起了挑战。
当时荷兰队出了一个飞人克鲁伊夫,全攻全守的打法给死气沉沉的世界足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世界强队在这种威力无比的攻势面前纷纷落马,眼看无人能阻止他们登上冠军领奖台。这时,贝肯鲍尔率领的日耳曼战车出现了,飞人克鲁伊夫在这种铜墙铁壁似的防守面前戛然而止。荷兰人憋着一肚子的怒火回到了阿姆斯特丹。不久,他们便对德国队的胜利横加指责,大肆攻击。德国队也不甘落后,同他们玩起了文字游戏,揭开了两家“吵不完”剧的序幕。
1978年,荷兰队又打进了最后的决赛,而德国队被淘汰出局。于是,荷兰队旧事重提,讥讽德国队只配坐在家中闭门自赏;德国队反戈一击,嘲笑他们又当了一次配角。之后,1982年、1986年德国队占了上风,荷兰队的嘴巴沉静了几年。
1988年,面壁8年的荷兰队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在德国慕尼黑,他们淘汰了东道主进入欧洲杯的决赛并夺得了冠军,举国彻夜欢腾,狂热程度比“狂欢节”有过之而无不及,与其说是庆祝自己的胜利,还不如说是欢呼德国队的失败。
1990年,荷兰队和德国队的纷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在第14届世界杯预选赛上,两队分在了一组,结果0∶0 、1∶1谁也没有占到便宜,场面上占尽优势的荷兰队只好“携手”同德国队一起进入决赛圈。没想到在关键的1/8决赛上,两队又相逢了,紧张的气氛加上怕输的心理,酿成了里杰卡尔德同弗尔勒尔在场上“口水大战”的不良现象。荷兰队输球又输人,着实让德国球迷羞辱了一番。过后,少不了又是一次两国之间的嘴皮官司。
真是冤家路窄,在1992年的欧洲杯决赛上,两队又分在了一组,荷兰队终于借机报了一箭之仇,3∶1打得世界冠军无还手之力,场上,荷兰球迷的欢呼毫不亚于1988年的那一次。
1992年欧洲杯赛后,德国队一直在找荷兰队决战,欲报一箭之仇,但机会均错过。如今,在第10届欧洲杯赛上,两队都期待着与对手交锋,当然无论胜负如何,两队都不会就此罢休,场内与场外的争吵还将继续下去。
势不两立
在南美,有两个国家为世界足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就是巴西和阿根廷。
俗语讲“一山不容二虎”。在南美,人们没有看到巴西队和阿根廷队如何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现象,更多的是见到两队为争一分一毫不惜投入重兵围追堵截,甚至大打出手的场面。
要说两队的积怨,由来已久。1938年,阿根廷为了争得世界杯赛的主办权,全力游说国际足联,但关键时刻巴西支持了法国巴黎,致使阿根廷人的美好愿望落空,从此,两家便结下了怨恨。1950年,在巴西举行的第4届世界杯赛将临近时,阿根廷临时改变主意,拒绝派队参赛,给了组织者一个难堪。
此后,巴西队3次捧杯,球王贝利、魔王加林查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巴西队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阿根廷队却默默无闻过了24年。
阿根廷队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1978年,在家门口举行的第11届世界杯赛,他们给了巴西队一个义愤填膺又无可奈何的局面,一场未输的巴西队眼睁睁望着对手捧起了金灿灿的奖杯,这个哑巴亏实在难以咽下。
1982年,马拉多纳在巴蒂斯图塔身上不光彩地踹上一脚,顿时令巴西队笑逐颜开,但巴西队载歌载舞送走了阿根廷队之后,自己也被意大利的罗西一脚踢回了大洋彼岸。巴西队和阿根廷队,一对落难冤家,谁也别笑谁。
从此以后,巴西队开始掉进了马拉多纳的手掌心里,无论怎么跳都无法跳出。1986年,阿根廷队获得世界冠军,巴西队连前4名也不是;1990年,又是马拉多纳的一记世界波,巴西队顿时一片哀鸣,这次更惨,竟在前8名开外。而在1991年、1993年两届美洲杯赛上,阿根廷队在没有马拉多纳上场的情况下,更是踩得巴西队喘不过气来。可以说,在80年代的足球赛中,阿根廷队和马拉多纳出尽了风头。
1994年,巴西队终于走出了马拉多纳的阴影,自己高举奖杯时,还不忘讥讽对手两句“活该”。1995年美洲杯赛上,巴西队自进入90年代以来首次战胜阿根廷队,举国欢呼,尽管图里奥那一记手球显得不十分光彩,但“只要是胜了阿根廷,管他什么方式进球都是十分正确的”。输球的阿根廷队回国后,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光彩,因为“情急之中的巴西队用手进球了”。
巴西队和阿根廷队,犹如一对势不两立的仇人,每逢大赛在即,火药味浓聚于场上,军警大量集结。即使是友谊赛,双方也从不讲友谊,拳脚相加的场面比比皆是,是一对分不开、合不拢的生死冤家。
不共戴天
没想到,近几年在亚洲足坛上也冒出一对仇深似海的死敌,那就是韩国队和日本队。
如今,韩国在各个领域中同日本展开了竞争,他们在各种大型的国际综合性体育比赛中,都已远远将日本抛在了身后,特别是足球项目,直到1992年前,屡次玩日本队于股掌之间。
1992年,日本国内悄然而又成功地搞起了职业足球。到了8月份,中、日、韩、朝4国齐聚北京,争夺每两年例行一次的“戴拿斯杯”。一直视该奖杯为囊中之物的韩国队突然发现,日本队再也不是以前那支不堪一击的队伍,他们第一次尝到了对手的厉害,很不习惯而又不自然地拱手将奖杯送给了日本队。这一仗后,日本队也开始认识到了韩国队并非那么强大,将“恐韩症”顿时抛到九霄云外。
自此,两国足球队开始走上了你死我活的争斗之路。一个誓要捍卫民族尊严,夺回亚洲盟主之位;一个以牙还牙,决不让对方有任何可乘之机。斗争激烈而又残酷。
1993年,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上,韩国队再次败于日本队,但所幸得力于伊拉克队的帮忙才跻身决赛圈,日本队最后1分钟功亏一篑。韩国队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也没忘输给日本队的耻辱,主教练就地解职;日本队则因对手出线而自己未能如愿,主教练只得引咎辞职以谢罪国人。
1994年亚运会期间,日本队在家门口输给了韩国队,结果,赛事还未结束,主教练法尔考就已准备卷铺盖走人。韩国队尽管未能实现赛前制定的夺冠愿望,但主教练高枕无忧,因为他们打败了日本队足矣。
然而,近两年来,在日、韩两国之间吵得最凶、嚷得最狠的还是2002年的世界杯赛主办权之争。他们都运用了除武力之外的一切尖刻言论和行为攻击对方,拒绝了来自国际足联的一切调解方案,并动用了最大限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有将对手置之死地而后快之势。为了早日结束这两国的争吵,国际足联不得不决定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主办权的日期往前移。但是可以想象,随着日期的临近,不管主办权落于谁家,都只会给另一方添上一块新的伤疤,为以后更全面的争吵又埋下了一粒种子。
Number : 9321
Title :妻子临产
作者 :黄宁斌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山东青年
Date :1996。2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尿布童衣奶瓶摇床检查了又检查,汽车司机产院医生联络了又联络,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妻腹中之物究竟何时能出来,既无通知,也未预报,俨如大战之后滞留下来的一枚未引爆的炸弹,随时都可能惊天动地。好在许多医生许多书本许多做了母亲的都曾经说过:如果孕妇腹部出现阵痛,就是信号,便要立即送往医院。我俩便以此为警报,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等待那阵痛命令的下达。
进入第37周的有天早上,我刚在办公桌前沏茶坐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妻以一种日本鬼子进了村的惊慌口气报告说开始阵痛了。我急忙打电话告诉父亲母亲岳父岳母及一切关注妻子生育消息的人,并匆匆告假驱车回家将妻送往医院。助产士吊上输液瓶放上体温表准备接生事宜忙得不亦乐乎。谁知到了下午两点钟,妻却红着脸羞愧地说阵痛已经消失,使得刚刚赶来探望的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们面面相觑,望着各自手中拎着的滋补品保健品不知所措……
有了这次尴尬的经历后,妻在经受阵痛考验时显得十分庄重严肃,我也渐渐对妻在阵痛之中的惊呼低叫习以为常了。我们实在不愿意再贸然到医院聆听助产士微笑着的那令人汗颜的抱歉。
20天以后的凌晨3点,我正在梦中饱餐满桌鸡鸭鱼肉,突然酒翻桌倒,醒来才知是妻在擂我的背:“哎哟,真痛死我了!”瞧妻大汗淋漓痛不欲生的模样,我料想这回不会有假,忙拿起电话呼叫司机,谁知司机外出未归,只好扶着哭爹喊娘的妻一步一顿走下楼来,艰难地往医院走去。
空荡荡的大街安静已极,衬托得妻抑扬顿挫的哭叫声宏大而凄切。我吃力地搀着妻,一边走一边前后张望着。如果此时有一辆出租车,哪怕给再多的钱也是得大旱之甘霖啊!
正在望眼欲穿之时,突闻“嘀嘀——”的鸣声,一辆出租车奔驰而来。刚要举臂招呼,那车已停在我俩面前:“快,上车!”是一位头戴太阳帽的年轻司机——即使他敲诈,我也同样感激他!
有了轰鸣的马达声做背景,妻的哭叫更加汪洋恣肆,酣畅淋漓。那司机回过头来调侃道:“太太,是女人就得过这条河,过了河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可你也别因为自己正在过河就太激动了啊!”语调幽默风趣,我不由多看了他几眼,怀疑他是位下海的诗人。
医院迎接我们的还是那位助产士,她刚从值班室起来,等不及披衣就忙着给妻检查。当认定还未到临产的时候,她就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妻的床前,然后客气地把我请出了产房。我半躺在长椅上,倾听着妻声嘶力竭的哭叫,紧张得一颗心都悬到了嗓子眼。
清晨7点半,产房内终于传出清亮的婴啼声。我从长椅上一跃而起,跑到产房门前。助产士隔着门缝欣喜地告知我炸弹已经顺利引爆。我蓦地发现她已是双眼通红、头发凌乱,顿觉喉头一哽,连声道谢。
此刻,妻已停止了哭叫,而孩子的啼声正响。那不绝于耳的声声脆啼恰如孩子在朗诵人生第一篇情真意切的美文,由衷地礼赞这多情的世界、善良的人们——助产士歪在妻床前的木椅上睡着了;那位戴太阳帽的司机此时不知奔波何处,他连应得的那份车费也让我们在忙乱中忘记支付了……
Number : 9322
Title :事半功倍
作者 :居悉
出处《读者》 : 总第 180期
Provenance :南风窗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十四天的谈判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尽人皆知的赢的策略,可真要做到就不容易了。
有一次,一位美国商人前往日本谈判,他带了一大堆分析日本人精神及心理的书上路了。
飞机在东京着陆,他马上受到两位专程前来的日本职员彬彬有礼的接待。他们替他办好一切手续,把他送上一辆豪华的轿车,让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后座。美国人问:“为什么不一起坐?”
“您是重要人物,我们不应妨碍您休息。”日本人毕恭毕敬地回答。
一种满足感在美国人心中升起。
“先生,您会说日语吗?”日本人问。
“哦,不会,但我带了本字典,希望学学。”
“您是否非得准时乘机回国?我们可以安排车送您到机场。”
“真周到!”美国人乐了,把回程机票掏出来让他们看——哦,准备逗留14天。
现在,日本人已知对方的期限,而美国人还懵然不知日本人的底细。
日本人安排来客花一个多星期游览,从皇宫到神社全看遍了,甚至还安排他参加了一个用英语讲解“禅机”的短训班,据说这样可让美国人更好地了解宗教风俗。
每天晚上,日本人让美国人跪在硬地板上,接受他们殷勤好客的晚宴款待。往往一跪就是4个半小时,叫他厌烦透顶却又不得不声声称谢。但只要提出谈判,他们就宽慰说:“时间还多,不忙,不忙……”
第12天,谈判终于开始了,然而下午却安排了高尔夫球。第13天,谈判再度开始,但为了出席盛大的欢送宴会,谈判又提早结束。晚上,美国人急了。
第14天早上,谈判重新开始,当谈到紧要关头时,轿车开来了,往机场去的时间到了。这时,主人和客人只得在汽车开往机场途中商谈关键的条件,就在到达机场前,交易达成了。
谈判的胜负如何?据这位美国财团的头头说:“这次交易是日本人自偷袭珍珠港后的又一次大胜利!”
是谁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呢?当然不是那位带着心理学书去谈判的美国人了。
撬开库房锁
一个星期六,人们都度假去了,美国休—帕公司的老板比尔却悄悄地在属下的一个工厂巡视。他发现那里的实验库房区上了锁,便立刻跑到维修班,找到一把螺丝刀,把库房门上的锁撬了下来。
星期一早上,上班的人们读到了他留下的一张字条:“永远不要将此门锁上,谢谢!”
为什么不要上锁?这正是休—帕公司不同凡响的特点的一种表现。
休—帕公司对自己雇员的信任充分体现在“实验室库房开放政策”之上。公司的工程师们不仅可以自由出入库房取用物品,而且他们被鼓励将零部件带回家供个人或家庭使用。老板这样做的理由是:不论他们拿这些零部件或设备做什么用,不论是否与他们的工作有关,只要他们在这些零部件或设备上下功夫,或者在公司,或者在家里,他们就会学到东西,从而加强公司的技术革新能力。
这一政策是他们“以人为中心”的经营哲学的体现。结果是全体职工的献身精神增强,职工走到一起,往往谈的是产品质量之类的问题,大家都为公司及自己部门的成就而自豪。当70年代大萧条来临的时候,公司从老板到职工,每人减薪10%,因为大家都失去了10%的工作。没解雇一人,也没有一人辞职。
他们把这种“培养团队精神,面向人,以人为核心”的经营哲学称为“休—帕方式”。老板比尔说:“这些听起来有些陈腐,但戴维(另一位老板和创始人)和我由衷地、诚心诚意地相信这种哲学。”
也许,只有善于判断、思考、选择、创造适合于当时当地的管理方式的人,那些不以时髦而盲目接受、不因“陈腐”而一概排斥的人,才有希望找到赢的策略。
Number : 9323
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