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觉,要不是老父亲夜间醒来发现,破抽水房早已付诸一炬。然而,小立球坚信勤能补拙,平时外出要饭也要带上书边走边看。遇到不懂的字,他就走到别人家里说:“我不向你要东西,你告诉我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好吗?”有人露出诧异的目光,有人则说,这要饭的有精神病!
当有人知道小立球要当作家的梦想时,都禁不住鄙夷地一笑:“做你的黄粱美梦!”
“生活给我一份困惑与无奈,我要回报她一份坚强与收成。”这一句话小立球不知是从哪本书上抄下来的,又迁移到了他的日记扉页上。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破窗残月,挑灯苦读,一回回雄鸡报晓,一次次满眼血丝,身体日渐清瘦,饱受苦难的精神却日渐丰满。
在书中,张立球认识了“读书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高尔基,认识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知道了中国有个文学“巨匠”鲁迅。大师们优秀犀利的文字令小立球咋舌不已,一些历史人物奋进向上的进取精神,更激发了他那饥渴的心灵和求知热情。
掌握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知识,读了一些唐诗后,小立球开始尝试“写作”。“春天来了,小草多好看,小鸟飞来飞去很快乐,蜜蜂飞来飞去爱劳动,小河边有鸭子,呱呱地叫有多嘹亮……”这是他的第一篇文章,拿着儿子的“作品”,60岁的父亲颠着跑到一位老师的家中,请人家看看。“好!好!不错!不错!”一个个歪歪扭扭的文字在一天学没上过的要饭孩子的笔下,竟进行了如此有序的排列,老师感到吃惊。得到“专家”夸奖,父子俩头一回买了一瓶白酒。醉醺醺的父亲晃着头说:“球儿,为爸争口气,好好学,说不准将来能当作家,那时没人敢瞧不起咱了啊!”从未喝过酒的小立球也兴奋地干了一杯,但不知是因为高兴还是被酒呛了,又一次流下了眼泪。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艰难使他懂得了勤奋。小立球为自己定下了“爬格子”当作家的奋斗目标,他也坚信自己能攻破多舛命运的坚硬外壳。
为了练笔,每天要饭回来,他都坚持将所思所为记载下来。他艰难地读大量各类体裁的范文。还经常在路边捡一些别人的文字废稿研读别人的文章,人家字太草,他专门买了一本草书字帖。
在这种精神支配下,在这座晦暗的破屋里,在那孤灯下,张立球进行着艰难的文字组合,他先后写出了《看南京大屠杀》、《大海洋》、《夏天的雨》、《我难忘的事》、《芳草地》等百余篇文章。
张立球勤奋自学的事迹震惊了社会各界。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训练基地专门组织学员去看望他。当发现那篇标题为《小团山》的记叙文时,学员们流下了眼泪。文章强烈震撼着军人的心灵,他们立即原文不动地将文章推荐给了《窗口》杂志社。很快,《窗口》杂志即在1996年8月号加编者按全文刊发。
彼德罗说过: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它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张立球,一个命运多舛的讨饭孩子,正是靠着心中那美好的“作家梦”支撑着那不倦的心灵。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听到麻雀在树枝上欢叫,往上一瞧,它们都飞快地钻进了稠密的丛林。以后,我就总呆呆地看着那些为彩霞所映衬的弯弯曲曲的树枝。这树枝在我心中犹如乌云中的闪电,虽不及闪电那么耀眼,但却永不消失……
张立球,愿你的“作家梦”早日实现!
Number : 9685
Title :地震中的父与子
作者 :马克。汉林
出处《读者》 : 总第 190期
Provenance :新华日报
Date :1997。1。10
Nation :
Translator :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Number : 9686
Title :新一代书生
作者 :池莉
出处《读者》 : 总第 190期
Provenance :浙江日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孩子上了小学,没有读几日书,我就已经发现我们过去的书本对她无用。现在的确是一个新的时代了。
一次语文考试,女儿得了99分,她将一个填空“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写成了“清清的瓦”。我问她这个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女儿却问我:“什么是瓦?”
什么是瓦?我这才猛醒,她这个7岁的小人儿的确还从来没有见到过瓦,更何况“青青的瓦”?孩子的老师一定与我一样,以为瓦这个东西是不用讲解的,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现在的城市孩子对瓦完全没有认识。现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到处高楼林立,高楼的楼顶上是顶楼平台,平台同时又是隔热板;隔热板是水泥做的,水泥是灰白色的。青青的瓦已经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带着乡村气息的故事。现在教孩子们这样的歌谣是很费劲的,我们必须把孩子们带到很远很远的乡村去寻找那个故事。
对于语文课本里的《孔融让梨》这一课,孩子们一出课堂就把老师所讲的深远意义放在了一边。他们有自己的理解。他们说我们不用向孔融学习,我们与孔融的想法一样。倒是我们的家长应该向孔融的家长学习。我们都愿意吃小的水果或者不吃水果把它让给家长和别人吃,但是家长很烦人,总是强迫我们吃。
我们从前学习的《司马光打破缸》在现在的孩子面前也出现了问题。首先缸是什么?做什么用的?一个家里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缸?现在砸缸的话,家里怎么会寻找得到那么大的石头?于是我们只好耐心地告诉孩子,这个古人的故事已经时过境迁,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只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一个道理,就是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孩子们听到这里突然又会冒出另外的一个问题,他们说:“既然是这个意思,那么在另外一课里,那个古人老太婆怎么又不动脑筋,硬要把一根铁棒磨成针呢?那多么浪费时间,应该动脑筋搞科学研究,用机器把铁棒制造成针。”
我们不能说六七岁的学童思想得没有道理。他们喜欢吃麦当劳,认为麦当劳叔叔把他的快餐店设计得很有趣。他们一下子就能接受电脑,觉得小小一部机器装下大大的一个世界是一件很好很方便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孩子们更喜欢顾城的诗。他们学好课文多半是为学习成绩的优秀。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我经常给她朗读安徒生童话和唐诗宋词。那时候,她听得十分入神。现在就不行了,上学了,认识许多字了,自己会看书看电视了。再看安徒生的《美人鱼》,她就有了自己的见解,说:故事很美,但是一听就知道是作家编的。对于唐诗宋词,她的说法就更刻薄了,有一些像顺口溜。她说,比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她认为制作一部农民种田的电视专题片给孩子们看效果会更好。
现在我的女儿老是抱怨没有他们喜欢的书。的确如此,现在的孩子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了。对前人的书,他们自有自己的读法,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Number : 9687
Title :生命
作者 :张承志
出处《读者》 : 总第 190期
Provenance :金草地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生命,也许是宇宙之间唯一应该受到崇拜的因素。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生命像音乐和画面一样暗自挟带着一种命定的声调或血色,当它遇到大潮的袭卷,当它听到号角的催促时,它会顿时抖擞,露出本质的绚烂和激昂。当然,这本质更可能是卑污、懦弱、乏味的;它的主人并无选择的可能。
应当承认,生命就是希望。应当说,卑鄙和庸俗不该得意过早,不该误认为它们已经成功地消灭了高尚和真纯。伪装也同样不能持久,因为时间像一条长河在滔滔冲刷,卑鄙者、奸商和俗棍不可能永远戴着教育家、诗人和战士的桂冠。在他们畅行无阻的生涯尽头,他们的后人将长久地感到羞辱。
我崇拜生命。
我崇拜高尚的生命的秘密。我崇拜这生命在降生、成长、战斗、伤残、牺牲时迸溅出的钢花焰火。我崇拜一个活灵灵的生命在崇山大河,在海洋和大陆上飘荡无定的自由。
……
是的,生命就是希望。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
Number : 9688
Title :性格会随器官移植吗
作者 :陈佩珍
出处《读者》 : 总第 191期
Provenance :世界之窗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1988年5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大学纽黑文医院为患严重肺原性高血压病的47岁的女戏剧教师西尔维亚做了该院第一例成功的心肺移植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5天以后,新闻记者就被允许进入她的特别监护病房进行采访。有位记者问:“手术过后,现在你最想得到什么?”“实话告诉你,我现在非常想要一杯啤酒!”话一出口,连她自己都惊奇不已。因为在手术前,她从来就不喜欢喝啤酒。
5个星期以后,西尔维亚出院,并被允许开车。奇怪的事又发生了:她凭直觉马上开车直奔肯德基炸鸡店。而手术前,她是从不光顾炸鸡快餐店的。还有一些性格的改变也使她无法解释。例如,她现在很喜欢注视妇女,好像自己是男人一样;她本来喜欢的颜色是粉红、大红色等暖色调,但现在她却喜欢起绿色和蓝色来。后来她得知,她得到的器官的捐赠者是一位18岁的青年,名叫蒂姆·拉米兰特,他在骑摩托时因车祸而丧生。
西尔维亚去了拉米兰特家,发现蒂姆确实喜欢喝啤酒,也爱吃炸鸡块。他喜欢的颜色就是绿色和蓝色。西尔维亚和她的心理医生一起将她的奇特体验写成了一本书,她坚信,随着心肺移植,她获得了器官原有者的许多本性。
这件事在医学界引起了震动。如果西尔维亚宣称的现象成立,那么,目前普遍认为的记忆只能储存在大脑里的看法应该重新加以评价了。同时,这也意味着今后器官移植的接受方得对捐赠方作详细深入的了解,方能决定是否接受移植。这意味着器官移植的进展将倒退好几年。著名心理医生、梦分析专家波斯纳克认为,细胞记忆不存在的说法是不对的,有一份调查研究表明,接受心脏移植的人中,有34%的人觉察有“性格转移”的迹象和体验。
由于人类的心志是那么容易受影响,因此,各医院对捐赠器官的人的资料严格保密,防止被捐赠者和捐赠者的家庭联系。西尔维亚本人则坚决认为,和捐赠者家庭联络有助于防止受赠者对移植器官的排他性。世界上约进行了1000例左右的心脏移植,至今生存下来的仅50人,而西尔维亚则是存活时间最长者之一。她说:“和捐赠者家庭接触对我来说好处很大。”□
Number : 9689
Title :诗三首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9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美
●〔英国〕约翰·梅斯
菲尔德
在旷野和多风的山上,
我见过黎明和落日,
庄严美丽冉冉降临,
宛如缓缓奏起的西班牙古老乐曲。
我见过四月女神带来水仙花,
和柔软温暖的四月细雨芳草萌芽;
我听到过花儿的歌,
和大海古老的赞美,
远远眺望陌生的陆地——
从那白帆高扬的船只。
然而,上帝向我所显示的一切美,
最可爱的只有:
她的声音,
她的双眼,
她的秀发,
她那亲爱的嘴唇红红的曲线。(吴瑞生摘)
摇篮曲
●〔匈牙利〕尤若夫
○孙 用译
好像湖水摇荡着芦草,
她轻轻地将我摇荡,
仿佛宁静的天空那么愉快,
仿佛一个甜蜜的吻在水上。
也许她的爱情,她的爱情
会落到另一个人的头上,
那就让他摇荡着她吧,
也是这样轻轻地摇荡。
(莫之军摘)
十行诗
●(台湾)隐地
风在水上写诗
云在天空写诗
灯在书上写诗
微笑在你脸上写诗
小羊在山坡写诗
大地用收获写诗
花树以展颜的笑容写诗
我和你以拥抱的身体写诗
光在黑暗中写诗
死亡在灰尘里写诗□
Num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