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202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2202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ranslator :

    古人有“陈言务去”的教言,阿彦却有嗜陈村之言的偏好。惜春人怕花开早,那么村老的陈言就不要“务去”了,遂嘟哝曰:陈言陈言,勿去勿去,拙图佐之,沾光沾光。

    丙子秋尾于浅草斋国产电灯泡下

    

  说到做人并无基本的不同。君子固穷,小人也有固穷的。小人不仁,君子也有不仁的。众人皆醉往往我也醉了,鹤立鸡群,鹤也成了鸡了。再说,假如精神崩溃,必是整个民族的崩溃,文人既不能幸免,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所以,我希望文人先将自己视为一个自尊的匹夫。这不是从精神世界逃遁的借口,要知道,当好一个普通人也是费力的。

  

  这样的故事是没有结局的。我们能找到月光,找不到它的吟唱。姑娘像蝌蚪长出四肢一样长出她后来的自己,姑娘像蝌蚪丢弃尾巴一样丢弃了过去的自己。青蛙一定要记得蝌蚪吗?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我怀疑他想的是“男的糊涂”,下笔时临时改了。

    当你不属于一个特定的人,你就属于所有的人。想起鲁迅的名言: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这世上没有不称职的小孩,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想到这些,父亲总觉得自己理亏。

    当今世界,当父亲不如当儿子,当儿子不如当孙子。可是,谁想一直当孙子呢?

 

Number : 9896 

Title :母爱是一部书

作者 :蒲鹰

出处《读者》 : 总第 198期

Provenance :中国妇女

Date :1997。10

Nation :

Translator :

    冰心,原名谢婉莹。这位多福高寿的著名作家,从“五四”开始步入文坛,一直辛勤耕耘了70余载,著作等身。人们不难发现,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最多的是那温馨的母爱之光。

  冰心的母亲名叫杨福慈。1871年,杨福慈出生在福建一家世代为学官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与福州城内道南祠办书馆的谢銮恩是好朋友。在杨福慈9岁那年,杨、谢两位长辈在谈诗论文兴奋之时,缔结为“儿女亲家”。

  杨福慈19岁时做了谢葆璋的新娘。谢葆璋当时是北洋水师的一名军官,与她可谓是郎才女貌,和睦幸福。

  冰心是这对夫妇唯一的女孩儿,她曾经有两个哥哥都夭折了。算命先生曾对杨福慈说:“太太,你的命里是要先开花后结果的,最好能先生下一个姑娘,庇护以后的少爷。”因此,冰心的降生使大家如愿以偿。在她之后,3个男孩儿接踵而至,组成了一个和睦温馨的大家庭。

  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杨福慈都住在谢家宅子里。谢家人多,整日宾客盈门,谢葆璋婚后不久就出海远征。她一方面要忍受别离的痛苦,一方面则挑起了家务重担。无论怎样忙乱,她的微笑从没离开过嘴角。杨福慈治家有很高的鉴赏力,屋子里的陈设、园林的布局,还有个人的衣饰、颜色,只要经她调配就新颖不俗。

  特别要提及的是,杨福慈的女红堪称一流。日常,冰心的父母和他们兄弟姐妹4个都穿布衣,那合体的衣衫都是她缝制的。每近年关,她还给谢家每人缝制一件绸衣。

  冰心称她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好母亲中的最好一个。”

  母亲一直让童年的冰心着男孩儿的装束,且常穿海军制服,为此,祖父给她讲过一个故事:原来,谢葆璋参加过甲午海战,在大东沟海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因寡不敌众,舰艇遭鱼雷袭击沉没,他死里逃生,泅到刘公岛后才回到福州。在他归家之前,杨福慈忧心如焚,悄悄买了一盒鸦片烟膏藏在身上,准备一旦得到丈夫阵亡的消息,就服毒自尽……这故事使童年时的冰心受到巨大震撼,原来母亲如此打扮她,是希望女儿具有她父亲那样的坚强意志。

  一次,女儿顽皮地问:“妈妈,你为什么这样爱我?”

  母亲笑了:“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

  正是这种只讲付出而不求回报的崇高母爱,使冰心姐弟们生活在一个明亮的天空下。在冰心4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认字,经常只教两遍,冰心就会了。可是,学了不久她就觉得乏味,想往外跑去玩儿。母亲就把她揽在怀里,给她讲故事,那悲欢离合的故事,又唤起了她强烈的求知欲。

  当她认字多起来时,母亲就拿出《三国演义》让女儿读。冰心连猜带问竟全部看完,才7岁的孩子啊!母亲大喜过望,又拿出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名著。在母亲的指导下,冰心11岁时就几乎看完了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小说。最使冰心难忘的还是母女有时共读一本书,她们为故事情节中的欢喜场面开怀大笑,又为那些动人的故事而挥泪。冰心成人后,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着:“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暂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

  杨福慈是个能接受新事物的女子,她的几个兄弟都是同盟会会员,常常寄些进步刊物给她阅读。她最爱看的是同盟会的刊物《天讨》,但是看这类书刊,一旦被发现,是要掉脑袋的!在母亲的影响下,冰心也开始偷愉阅读起革命书籍来。辛亥革命爆发,母亲如饥似渴地读《申报》,还将仅有的一点儿首饰换成洋钱,捐给了起义的军队。冰心也效仿妈妈,把攒的压岁钱捐了出来。

  1914年,在母亲的支持下,冰心成了北京贝满女子中学的学生,1918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当时,一般的女孩子读点儿书就满足了,而在北京海军部军学司任司长的谢葆璋和妻子希望女儿能和男子一样学些技能,好出去就业。在父母的教诲和支持下,冰心在燕京大学毕业时,因学业、品行俱优异,获得了最高荣誉——金钥匙。这是燕京大学建校以来,第一次把这项奖颁发给了一位女学生!

  在冰心进入文学创作后,母亲更是她的良师益友。“五四”后,杨福慈对新文化运动发生了兴趣,阅读了许多进步刊物。冰心感到母亲有很多新的见解,还懂得许多新名词,“普罗文学”之类,都是她从母亲口里听到的。再比如,母亲不反对婚姻自由,但很注重爱情专一。一次,冰心的一位女同学与人私奔了,那同学母亲来谢家垂涕而道,谢葆璋表示愤慨,惟杨福慈默不作声。客人走后,她说:“私奔也不要紧,本来仪式算不了什么,只要他们始终如一就行了。”

  母亲的观点对冰心触动很大,她喜欢跟母亲交谈,以激发创作欲望,于是,诸如《家庭问题》、《一个忧郁的青年》等问题小说和许多的散文诗相继问世。

  冰心作品问世之前,母亲总是她的第一读者,又是最热忱的批评者。

  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时,还得到了美国最好的女子大学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的奖金。对于留学,母亲却没那么兴奋,冰心当时已经二十四五岁,在那时是“大龄”姑娘了。凭她的模样、才气和知名度,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求婚,可她没有中意的。父亲曾为女儿相中一海军军官,杨福慈因跟丈夫经历了那么多的愁苦,坚决反对。冰心从来没长期离开过母亲,眼下要远涉重洋,母亲自有许多担忧啊!

  1926年,学成归来的冰心还带来了未来女婿吴文藻给岳父母的一封“求婚信”。对于女儿的婚事,母亲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们喜爱的,妈妈也就喜爱。”但母亲毕竟是过来人,为慎重起见,她还是提出去吴文藻家乡弄清他的家庭和婚姻状况。当母亲的疑虑尽释后,他们便完了婚。

  冰心的婚礼是比较简单的。一向疼爱女儿的母亲总觉得这样太简单,又因无力给女儿足够的陪嫁而伤心落泪。冰心的父亲安慰着:“我们没有攒钱的本领,送给女儿的不是一箱子金钱,乃是一肚子的书。”

  可是,冰心新婚回京不久,一封电报催她回上海——操劳一生的母亲病倒了,得的又是一种极为痛苦的骨痛病!母亲此痛,由指而臂,而肩背,而膝骨,全身僵痛……冰心潸然泪下。于是,她冒着冬天的寒冷,忍受着自己慢性阑尾炎复发的疼痛,南归了。

  此时的杨福慈已经病得脱了人形,有时甚至昏迷不醒,但只要病痛稍有减轻,她就跟女儿谈话:“……你父亲常说,‘你自幼至今吃的药,总集起来,够开一间药房的了。’真是我万想不到,我会活到60岁……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这次病倒了5个月,你们真是心力交瘁,我对于我的女儿、儿子、媳妇,没有一毫的不满意。”

  母亲的病日重一日,日夜都处在昏迷状态之中。然而,一次当她稍清醒后,竟对冰心说:“你的衣服太单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驼绒袍子,省得冻着……”母亲居然在自己这种状况下,心中想的依然是孩子,冰心怎能不泪如雨下!

  当杨福慈知道自己已到生命终点时,便拒绝进食,并大声命令丈夫:“快把安眠药给我,我实在不愿再拖延了!”

  老人家早就告诉过冰心,她早准备下了足够的安眠药,以便在痛到不能忍受时,就一并服下,以求早日解脱,免得家人遭罪。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就是到生命最后一刻,心里还是想着别人。

  1930年1月7日,冰心的母亲杨福慈与世长辞。冰心泪水湿衣襟,她扶在玻璃棺盖上瞻仰着母亲最后的遗容,心里在默念:“母亲,因为有了您的坚强无尽的爱,使得我和三个弟弟得到了最大的喜乐,毫无缺憾;因为您的温馨的爱,赋予我多少写作的灵感。现在弟弟有了很好的工作,细弟今年大学毕业了,小小在海轮上……”

  接着,她将大家剪下的一缕头发,装在了一个小白信封里,她又将母亲为她保存了30年的、自己第一次剃头的胎毛,以及她在燕京大学获得的金钥匙,一并殉葬了。

  母亲永远地去了。但是,母亲温柔慈祥的音容笑貌,那海一般深沉、冰一般纯洁、火一般炽烈的爱,却永远留在了冰心的心中。

  回首往事,冰心由衷地赞美母亲:“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是丈夫和子女的匡护者。”

  对于贤妻良母提法,冰心也有自己的见地:“关于妇女运动的各种标语,我都同意,只有看到或听到‘打倒贤妻良母’的口号时,我总觉得有点刺眼逆耳……我希望她们要打倒的,是一些怯弱依赖的软体动物,而不是像我母亲那样的女人。”

  冰心的说法是正确的。母爱,从来就不是千篇一律的,她就犹如一部永远书写不完的书。善良的人们将永远把它写下去,写下去……

 

Number : 9897 

Title :十八年过得怎么样  百姓感觉挺不错

作者 :王安

出处《读者》 : 总第 198期

Provenance :南方周末

Date :1997。9。12

Nation :

Translator :

  

  钱多了

  今天掏10块钱,像18年前掏1块钱的感觉。这固然是因为物价涨了,但背景是老百姓的钱多了。如果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老百姓还不反了?所以,1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钱多了。1978年居民银行里的存款只有210。6亿元,而今则达4。5万亿,加上居民手头的零花钱6000多亿元,外币3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00亿至3000亿元),这三项共计5。4万亿元。即使以十当一,这钱也是大大增加的,而且这个增加是加速度的:居民储蓄余额第一个一万亿用了40多年,第二个一万亿用了两年,第三个一万亿仅用了一年。以后的事还难说,但中国肯定与俄罗斯不是一码事,绝到不了以万当一的窘地。中国的物价涨得不慢,但那是16年(1978年到1994年,扣除物价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4%的副产品。再这么干10年,中国了不得。

  三大件太可笑了

  如果光是钱多了,而实际生活并没有提高,那不是白干啦?一大堆钱有什么用,上厕所都嫌硬。花钱最有劲头的是娶媳妇,置办得像模像样里外生辉。且不说五六十年代的钢笔、手表和收音机三大件,18年前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但没两天就变成老四件单门电冰箱、单缸洗衣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当年一大时髦是身穿喇叭裤,手提大号录音机满街巡视(后来改手机了,录音机给那些退休的老婆婆们跳健身操或练气功专用)。后来又有了新五件彩电、双门电冰箱、双缸洗衣机、高级音响和高级照相机。这世道却越来越说不清了——如今的几大件是什么?如今人们向往的是汽车住房家庭影院,玩的是蹦极滑雪新马泰。谁还没点追求。

  要穿纯棉的

  上中学时(70年代中),老师讲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十分幸福,比如我们都穿布衣服,纯绵的,日本人就特羡慕,但他们没有那么多棉花。后来曾有学校提出要置办校服,引起一场讨论:这是不是不够艰苦朴素?是不是增加了家长负担?再后来,的确良、涤卡、三合一很流行了些时候,布票也取消了,校服也有了。现在人们又反过来喜欢布衣服,纯棉的。

  发愁减肥

  朝鲜电影中那个能挣600工分的胖姑娘形象早已不受中国人青睐了,而中国人发愁的是这肥怎么就那么难减?!尽管减肥药减肥茶满天飞,健美师傅在电视里笑得灿烂,中国的胖子已超过7000万。胖的功劳自然是因为吃得好。吃得太好当然有副作用:天天像过年,到了真过年时,反而没胃口了。忆苦方能思甜。粮食增产

  吃是胖的基础,粮是吃的基础。中国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1994年的4。45亿吨,而这一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尤为不易:1978年到1993年人口增加2。2亿,耕地却减少6432万亩(相当于一个四川省的总耕地面积)。人能改造自然,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的是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于是许多人以递上再生纸做的名片为荣,许多地方禁止使用一次性饭盒,中央咬牙下决心关闭15种污染严重的小工业。

  发 财

  中国人很有些富了,其中一些人大富了,而所有的富都是抓住了机会,抓住了国家的大机会,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据说有这样几次机会:其一,价格双轨制,有本事平价搞出物资,转手市价卖掉,自然腰包鼓鼓。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或许根本没有投资,只拿到领导的条子;二是充其量这只是商品的流通。其二,利率差价,在通货膨胀明显高过银行利率的年头,谁能用真正的银行挂牌利率贷出款来,往社会上一放,便有巨大的利率差,这有点金融资本的运作味了。其三,房地产批租,这是权力、实业与资金混合操作,层次当更高些。其四,炒股,深不可测,暴利骇人。眼下的机会是,国有企业的抓大放小,谁拿住了“小”,便

  成了新一代的有产阶层。

  国家放权

  国家放权是坚决的。商品品种上,1979年国家计划收购和调动的达65种,1993年只剩下15种。而据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的报告,目前中国政府在商品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的行政管制程度为20%左右,行政管制的劳动力总数约1。8亿人,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0%,金融机构的管制最高,达72%。除去政府管制,余下的便是市场化程度,中国经济总体市场的程度在65%左右,已接近准市场经济国家的水平。

  单位不是爹妈

  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