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土尔巴谈稿费问题。
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地方去,岂不觉着幸福?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
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以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
要是您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寇克是19世纪德国的细菌学家,“小点”指细菌。
Number:2162
Title:一个商人买忠告的故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竹菁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班牙的某城有一个人,他以卖忠告为职业。有一天,一个商人知道后。就专程到他那里去买忠告。那个人问商人,要什么价格的忠告,因为忠告是按价格的不同而定的。商人说:“就买一个一元钱的忠告吧。”那个人收起钱,说道:
“朋友,如果有人宴请你,你又不知道有几道菜,那么,第一道菜一上,你就吃个饱。”
商人觉得这个忠告不怎么样,于是又付了两倍钱,说要一个值二元钱的忠告。那人就说了这么一个忠告:
“当你生气的时候,事情没有考虑成熟,就不要蛮干;不了解事实的真相,千万不要动怒。”
像上次一样,商人觉得这个忠告也不值那么多钱。于是又要一个值一百元的忠告。
那人对他说:“如果你要想坐下,一定得找一个谁也撵不走你的地方。”
商人还是觉得这个忠告不理想,又要一个价值一百一十元的忠告。那做好人就对他说:
“当人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时,你千万不要发表议论。”
商人感到,这样下去会弄得身无分文。于是决定不买任何忠告了。他把已买来的这些忠告一一铭刻在心头,就走了。
有一次,商人让怀孕的妻子留在家中,自己到外地经商去了。一连二十年都没有回家乡。妻子一直没有得到丈夫的消息,以为他亡命他乡了,感到万分悲痛。她在儿子身上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
终于有一天,已经发了财的商人,拍卖了他的全部商品,回家来了,他没有对任何人吭一声,就直接来到自己的家并闪身躲进一个难以被人察觉的地方,窥视着屋里的动静。
黄昏时候,儿子来了,妈妈亲切地问道:
“亲爱的,告诉我,你从那儿来?”
商人听到自己的妻子这么亲昵地对那个年轻人说话,不由心里产生了一种恶念,恨不得当场杀了他俩。但是突然想起那个用二元钱买的忠告,没有动火。
天黑了,屋里两人在桌旁坐下用餐。商人看到这一情景,又想杀他们。但那个忠告又在耳边响起,使他克制了自己。
夜深了,母子俩准备入寝。商人恶念又起,幸亏那个好人的意见,使他没有下手。
熄灯之前,母亲哭泣着对儿子说:
“唉!儿呀。听说,有一条船刚刚从你爸爸的地方来。明儿一早,你就去打听一下,或许还能打听到他的消息。”
听到这番话,商人不由想起,他离家的时候,妻子已经怀孕了,原来那个年轻人,就是他的儿子。他高兴得不知怎么是好,更觉得买的忠告实在有用,因为有了它,才没有动火。仅仅两元钱的忠告,就这样可贵!
Number:2163
Title:震惊世界的失窃案
作者:周国兴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科学画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珍贵的北京人化石哪里去了
(本文依据有关书刊资料、个人回忆和私人信件写成,部分情节的真实性尚待证实……)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在北京的一切机关相继被日军所占领,曾珍藏著名的北京人化石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当然也不例外。
1942年8月,北京协和医学院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从东京赶来的考古学家长谷部言人和高井冬二。据当时的报纸宣称,当他们来到解剖系办公室,打开藏有北京人化石的保险柜时,发现化石早已不翼而飞,真标本已被模型所替代。
很快,一番追寻北京人化石的活动便紧张地开始了……
研究人类起源的瑰宝
生活在距今50万年前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人类之一。早在1918年春,瑞典籍地质学家安特生,在北京西南郊50公里处的周口店发现了哺乳动物的化石。数年以后,奥地利籍古生物学家斯丹斯基在此发掘,获得了两枚古老的人牙化石。1926年这一发现正式公布于世,遂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自1927年起,中国地质调查所和美国罗氏基金委员会合作,挖出了一枚保存状态极佳的右下第一臼齿。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此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古人类的新种属,即“北京人”。
1929年,在我国学者裴文中教授的主持下,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头盖骨化石,一下子便轰动了国内外。在1927年至1937年7月芦沟桥事件爆发的11年间,在北京人遗址里先后发现了代表40多个个体的人骨化石,数以万计的石器和丰富的用火遗迹。
北京人及其洞穴之家的发现,是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脊椎动物学和第4纪地质学研究中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为研究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为再现早期人类的生活面貌,提供了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北京人化石是人类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拟送美国暂存
1941年初,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当时从事北京人化石研究的德籍(以后加入美籍)学者魏敦瑞。想将地质调查所的所有人骨化石一起带走,放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内继续进行研究。
但是,中美合同早就明文规定,周口店发掘所得的一切东西,完全是中国的财产,不得运出中国。魏敦瑞为此事,曾两次与裴文中先生一起前往美国驻北平公使馆,交涉北京人化石运美之事,并给远在重庆的原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去电,商讨将化石暂运至美国保存,待战争结束后再运回中国。
大约在8月间,翁在重庆代表中国方面与美驻华大使詹森交涉此事,达成协议。11月中旬,美大使馆自重庆来电,指令北京公使馆负责转运北京人化石至美暂存。
1941年4月,魏敦瑞叫他研究室的工作人员胡承志把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做成模型,寄往美国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随后,魏先程赴美。
当年的11月20号左右,魏的女秘书告诉胡承志要装箱,胡请示裴文中教授后,便请解剖科技术员吉延卿帮助装箱。胡承志迄今还记得装箱的详情:
“装箱时,每件人骨化石都先拿擦镜头用的白棉纸包好,再包以软纸,然后裹上医用脱脂棉,包上几层医用细棉纱布,最后再用厚的白纸包裹,将之放入小木箱内。
“小木箱内垫有几层黄色的瓦楞纸,然后再将这些装有标本的小木箱,分装在一、二个大木箱内。至于牙齿化石,则是用装首饰用的小纸盒装的,盒内填以棉花,盒上面有玻璃,在玻璃上贴有镶红边的标志,上有标明牙齿部位的符号。小纸盒是放入小木箱后,再装进大木箱的。”
北京人的化石共装了两个木箱。两箱除分别标有case1和case2外,并无标签及其他标记。胡承志按照魏敦瑞走前的交代,将两个箱子送到协和医学院总务长博文处。
失踪前后
装有北京人化石的木箱自协和医学院运出后,被送到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华总部,交上校阿舒尔斯特负责。
阿舒尔斯特上校随即命令士兵们,把北京人化石改装到美军专用的标准化箱内,并责成即将离华赴美的军医福莱负责将这批装有化石标本的箱子运到秦皇岛,搭乘“哈里逊总统”号返美。
福莱军医受命后,即去电秦皇岛霍尔坎伯兵营医务室,指令他的助手戴维斯照管好将由北京运来兵营的他的行李。装有北京人化石的木箱也在这批行李中,但福莱并未将此事告诉他。机车到达后,戴维斯和另外几个人,把刷有W·T·Foley、USMC标记的行李箱卸下,共有24箱之多,它们被暂时堆放在霍尔坎伯兵营戴维斯所住的砖瓦平房里,等待由上海开来的“哈里逊总统”号轮船,按规定,该船应在12月11日抵达。
事与愿违,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船没有到,霍尔坎伯兵营却被日军占领了,美海军陆战队队员统统成了战俘,被押送到天津战俘营。当时每人只许携带不多的个人用品,其他东西则留在兵营里了。
戴维斯跟其他战俘到天津后,见到了福莱军医,但后者并未向戴维斯打听行李的下落。大约在一两个星期后,这些行李从秦皇岛运回天津,福莱军医取回了他的大部分行李。当他打开属于他个人的一些箱子时,发现中国朋友送给他的一些纪念品以及教学用的现代人头骨标本都已丢失。至于上校委托他带的装有北京人化石的箱子虽然仍在(看样子未被日军打开过),但福菜却没有打开做一番检查。此后,福莱在天津将行李疏散了。据他称,这些行李分别保管在3处:瑞士人在天津开设的仓库,法租界上的巴斯德研究所,以及几个熟识而可靠的中国朋友那里。就这样,北京人化石最后经几个美国人的手而下落不明了。
最初的搜索
1942年8月间,发现北京人化石已不在保险柜内后,日方一方面在报上大肆宣扬北京人化石“被窃”,另一方面即找有关人员追问下落。
次年4月间,日本的“华北驻北屯军最高司令部”指派侦探锭者繁晴负责搜寻工作。锭者这个人很厉害,仅用3天就问遍了所有有关人员,裴文中教授受到非难,而博文则被关了5天,吃了不少苦头!
据有的报道说,锭者在日军全力支持下多方搜索,大约经过两个月的光景,忽然传出在天津找到了北京人化石的说法。据说,当时还特地叫魏敦瑞的女秘书前去辨认,但是她一到天津,刚下火车就被拦截住了,说是在天津找到的东西与北京人无关,要她返回北京,以后搜索也就停止了。不久,裴文中教授被释放,当时,日方还客气地对他说今后要多合作。
胡承志至今还怀疑,当时一切都在日本宪兵队的控制下,“试问像日本宪兵队这样的机关,竟然也介入对北京人化石的寻找,又忽然草草收场,如果找不到就能如此‘善罢甘休’了吗?这是耐人寻味的。”
Number:2164
Title:一部惊人巨著《犹太法典》
作者:利奥·罗斯顿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文化译丛》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曾瘦
问问你最有学问的朋友,下列妙语警句出于何人手笔:
“结局好,一切好。”(莎士比亚,理所当然。)
“人以三事见性格:赏钱、酒量和脾气。”(王尔德?伏尔泰?)
“罪证不足莫先罪。”(西塞罗?霍尔姆斯?)
“不解的梦,犹如未拆的信。”(弗洛伊德?)
当你知道上述格言无不出自《犹太法典》时,你也许会大吃一惊。我敢打赌,受过最好教育的美国人中,有95%的人说不上《犹太法典》是啥样的。然而,这部法典却是我们了解纪元前犹太教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从中引出基本道德法规、大量信条以及神学基础的宝库。
下面不妨再举一些这部法典中光彩夺目、充满人生哲理的有关引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切勿威吓孩子:要么罚他,要么饶他……非打不可,就使用小草一棵。”
“增加真理。就是减少真理。”
《犹太法典》井非像许多人认为那样是指《旧约》的前5章;那5章古代希伯来人称作《摩西书》,或曰《摩西律》。《犹太法典》是一部浩然巨著,辑有“小书”63部,英译本长达35卷,据估计,它记载了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后8世纪间持续1200年之久的群贤诸家研讨所得。前后共有两千多位学者、法师、哲人参加过圣地巴勒斯坦和巴比伦大学堂中举行的这些讨论。来到两地学术中心的,都是当时最杰出、最博学的贤哲之辈;世界各地的犹太教法师、法官也纷纷寄来一件件缕析入微的文书,借以各抒所见,共商大。
许多世纪以来,这部法典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经过篡改的摘录。在巴黎、罗马、托莱多、君士坦丁堡等地,教士和皇帝,上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至纳粹分子和其他狂热分子,全都诅咒它,宣布其为非法,把它撕个粉碎,要么就把《法典》付之一炬。
然而,如同今天世界各地虔诚的犹太人一样,过去犹太男子(还有贵族女子)没有一个不在研习《犹太法典》。每天诵读一部分犹太教经文或者法典,尤其是在安息日,乃是一种极重要的“德行”。他们这样做,过去和现在都被认为是为来世“积德”。
犹太人被放逐出圣地后,散居他乡,来到耶路撒冷、科尔多瓦、孟买、神户、喀土穆或是基辅,于是在那里的小商店里、小市场上、农村集市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一些小商人、补鞋匠、苦力、车夫、面包师或理发匠在全神贯注地阅读他们最爱读的《犹太法典》中的《长老伦理》篇。
《犹太法典》一书被誉为一部具有伟大见解、伟大力量的寓言、传说、轶事的知识宝库。这些寓言、传说和轶事并非写下供人消遣之用,而是一种诲人的工具,是使人们接受道德教训的有趣方法。这里不妨再举小例一则:
“世界之道,莫不皆然:生了孩子,大家高兴;有人长逝,众人哀号。我们却要一反其道。只因为婴儿大小,一生难料;有人寿终正寝,我们要为其高兴,因他已走完漫长的征程,如果带着不朽美名的花冠离开今生,更要算是莫大的福分。”
Number:2165
Title:生活质量
作者:艾啥德·埃普勒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德国
Translator:陈秀萍
“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篇文章介绍了德国人是怎样看待“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
译者
人越穷,其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1945年,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一块面包,一双不漏水的靴子和一所修复了的房子。当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裕的时候,上升着的生活水平曲线就明显地离开了迅速下降的生活质量曲线。70年代,德国人生活质量的好坏是以下列情况来衡量的:1.工作使人感到愉快呢,还是使人感到单调而疲乏;2.与别人交往时,是受到尊敬还是受到蔑视;3.休息时是否有安静的环境;4.晚餐时是否有电话打搅。
如果一个工人每月拿回家的工资不是1300马克,而是1500马克,他就可以购买一些他早已盼望的、能使他和家里人高兴的东西。一般来说,他的生活质量也就随之而提高了。如果一个经理一个月的收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