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446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446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他自己就善于把人的形象理想化,而毋须借用别人的理想。能证实这一点的是:这个人虽然很少作过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美术作品,可是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了这种美,他都会对之倾注满腔的热情。一头美丽的山羊,一片美丽的风景,一座美丽的山,一片美丽的树林,一条好看的狗,无不引得他出神入迷。就像以前人们诽谤苏格拉底的爱情一样,人们对他爱美的天性也散布了不少流言蜚语。

他慷慨大度,他分赠掉了大量自己的作品。他说过:“不管我多么有钱,我的生活始终过得如同贫人一样。”他从来不想那一切构成一个庸人生活涵义的东西。他吝惜的唯有他的精力。

在进行重大的创作期间,他常常和衣而睡,免得花去被衣束带的时间。他睡眠很少,而且经常半夜起床,抓起雕刀或铅笔记下他的构思。每逢那种时日,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而已。清晨他把面包揣在怀里,以后在梯子上一边工作,一边啃面包充饥。只要有一个旁人在场,就能完全扰乱他的情绪。他必须有一种与世隔绝之感,方能得心应手地工作。为身边琐事而忙碌,对于他来说简直是种折磨。尽管在认为值得耗费精力的大事上,他果断而有魄力,可是在小事上,他却羞赧不前,例如他就从来不愿出面举行一次晚宴。

在他塑造的成千上万的人物形象之间,没有一个被他遗忘过。他说,不经预先回忆一下,他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他是绝对不动手勾画草图的。

因此,在他笔下,从不见重复。尽管在生活的一切方面他是那样地温善、随和,可是在艺术上他是难以想象的多疑和苛求。他亲手为自己制造锯子、雕刀,不论什么细微末节,他都不信托别人。

一当他在一件雕像中发现有错,他就放弃整个作品,转而另雕一块石头。由于他往往不能把自己的宏伟构思付之实现,甚至在他的天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他所完成的雕像还是为数不多的。

有一次,一刹那之间他失去了耐心,竟把一座几乎峻工的巨大群像打得粉碎,这是一座《哀悼基督》的雕像。

一天,红衣主教法尔耐兹在斗兽场附近碰见了这位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雪地里行走,主教停下车子,问道:“在这样的鬼天气,这样的高龄,你还出门上哪里去?”“上学院去。”他回答说,“想再努一把力,学点东西。”

米开朗琪罗的门徒,骑士利翁纳曾把他的肖像刻在一块纪念碑上,当他征询米开朗琪罗的意见,问他想在阴面刻上什么的时候,米开朗琪罗请他刻上一个由一条狗引路的盲人,并加上如下的题辞:我将以你的道路去启示有罪之人,于是不贞洁的心灵都将皈依于你。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

Number:2170

Title:爱因斯坦的草稿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南兰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6岁了。他居住和工作在瑞士。

这一年里,爱因斯坦向一个科学报编辑部送交了一份薄薄的、蓝色的小册子只有36页。这就是他的论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他第一次阐述了他那著名的相对论的最主要的原理。



从这篇论文发表以来过去了30年,爱因斯坦已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了。1933年他就开始流亡国外,因为他在德国的故乡被法西斯控制着。这时他迁居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里。

1936年,正是在西班牙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不是一名战士,他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明白法西斯意味着什么……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想去援助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美国,人们组织了一支部队想尽快地开赴西班牙前线,但没有足够的经费。这时,其中的一个人说:“我们去找爱因斯坦吧,他一定会帮助我们的。”他的战友都赞同这个意见,于是这个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就去见那位名闻全球的科学家。

在一间简朴的工作室里他和那位睿智的、平静的老人面对面坐着。

谈话是简短的。“我们有人,但是没有钱。”

爱因斯坦沉默着,抽着烟。

“而钱就意味着飞机、炸弹、汽车、汽油和战士的衣装,而这一切又意味着:西班牙的自由。”

“好吧,”爱因斯坦说,“我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们,但是这并不多。”他站了起来。

“不,”年轻人也站了起来,“我们不想要您的钱。把您的论文给我们,就是那篇‘运动物体中产生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注视着年轻人,他弄不懂,那篇过去的论文对西班牙战争会有什么用处。

“把那篇论文的原始草稿给我们吧。”年轻人要求说。

爱因斯坦明白了。反法西斯战士想把这篇草稿卖钱。“好主意!”爱因斯坦说,“遗憾的是不可能,原始草稿不在这儿,它留在了德国……也许你们拿另外一篇去?”

“不,我们只要这一篇,为此我们可以得到400万美元。”年轻人回答,“400万,真的。”

爱因斯坦缄默良久,终于他说:“两天以后您再来吧。”



年轻的反法西斯战士走了以后,爱因斯坦立即坐在桌前,开始从杂志上把那篇论文抄下来。这是一件枯燥的工作,但是爱因斯坦干起来却高兴得像个孩子。他时常叫道:“又是一颗炸弹。”或者“这简直是一整架飞机!”

两天以后反法西斯战士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草稿。很快就传来了他们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上战斗的消息。

Number:2171

Title:横杆前的自信

作者:彭瑞高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新体育》

Date:1983。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对于年轻健将朱建华来说,印度新德里是一个陌生的都市,尼赫鲁体育场是一个陌生的竞技场所。

甚至,连大会提供的一日三餐,也是陌生的。朱建华只觉得每个热菜都散发着羊膻气。他的食欲不好,每餐只能吃些面包和方便面。

更糟糕的是:他到达新德里的时间,与亚运会比赛日期相隔太远了。前者是11月14日,后者是12月1日,隔开竟有17天!行家认为:为了习惯时差和气候,运动员提前到达比赛地点,应以1星期为宜。现在,朱建华要在饮食、休息都很不适应的异乡熬过17天!

教练不让他过多地去看比赛,以免他过度兴奋。除了训练以外,让他打扑克、散步、看电视,变着法儿使朱建华轻松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子。然而年轻人太想比赛了,不论干什么,眼前总浮现出横杆和高度牌。他向教练提出,要去尼赫鲁体育场熟悉一下比赛环境。到了体育场,朱建华心里有底了。他环视宏大的主体体育场,默默地、更有力地握紧了拳头,就像临战的将士,站在高地上雄心勃勃地俯视他的战场一样……

在众多的“陌生”当中,朱建华也有一样是熟悉的,这就是对手,来自东瀛之国的强劲对手。坂本孝男和片丰隆,分别具有跳过2米26和2米25的实力。容易兴奋的日本人,完全可能在比赛时超水平发挥。任何一种低估他们的观点,都是危险而有害的。

11月18日,朱建华到训练场去训练。这时,正好有《读卖新闻》的两个体育记者尾随在后。

一个记者上前问道:“您今天训练,过不过杆?”

朱建华答:“有过杆的训练。”

另一个记者问:“您觉得自己的竞技状态怎么样?”

朱建华笑笑:“您等一会看我的训练情况就可以明白了……”

在两个记者的注视下,朱建华按教练的指导逐步把身体活动开。过杆训练开始后,他从1米90起跳,利索地跳过了4个高度,当横杆升到2米18的时候,他又以一个短程的三步助跑“刷”地飞了过去!

日本记者惊讶得面面相觑。很快,亚运村传出了这样一条“目击者新闻”:中国的朱建华只用三步助跑就越过了具有一般国际水平的2米18!照这个竞技状态,他在正式比赛中将做出何种精彩表演,实难预料……

到男子跳高比赛的前夕,中日金牌之争的严峻形势,又给朱建华增加了压力。11月27、28日两天,中日之间的金牌数差距进一步缩小。此时已近男子跳高比赛日。教练告诉朱建华:过去的优势只能说明过去,“大意失荆州”的教训可能就在此一役:现在,是奋起捍卫祖国荣誉的时候了!

12月1日,具有世界水平的男子跳高比赛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众。日本运动员丝毫不肯示弱。他们也在施用心理战术。在裁判员征求各位选手的起跳高度时,他们竟然一下子就要了2米10!

这简直是世界级的起跳高度!它要比朱建华高出5厘米。中国田径队的总教练黄健同志说:在他的记忆当中,日本男选手参加大型国际比赛,起跳高度从来没有超出过2米05。看来,日本人显然想在这一点上占个上风,压一压朱建华和队友蔡舒的锐气。

幸亏,我们的健将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作战能力的。尽管他俩这时已经不能再和教练有任何接触,可面对日本选手的挑战,他俩很快就有了对策。当裁判员宣布可以进行几次丈量助跑距离的过杆试跳时,他俩不约而同地互相举拳示意。

战云弥漫在跳高区的上空。年轻人的好胜心和为祖国而战的强烈意念融合在一起了。人们都看出,跳高架旁的健儿谁也不愿让自己的国旗落在下面。

斗智,斗勇,斗少年豪气,斗民族精神!

试验性的过杆开始了。坂本孝男用全程助跑跳过了2米10,片丰隆却没有过杆;朱建华一心要压倒日本对手的气势,只用一个三步助跑就轻松地飞过了这一高度。蔡舒的表演别有一招:他把横杆放到1米95,竟用一个“原始”的跨越式蹦了过去!

观众们为之惊呼起来。也许是精神被压倒了,板本在2米18的高度上就败下阵来,片丰隆连起跳高度也未跳过。

场上只剩下两名中国小将,此刻他俩却竞斗犹酣。身高仅1米76的蔡舒,和朱建华同以2米22的成绩打破了亚运会纪录。此后,朱建华乘胜向世界高峰挺进,接连征服了2米26、2米30和2米33三个具有世界水平的高度!

场上出现了一个异乎寻常的高潮:不等裁判员和选手商量一下应该再加什么高度,数以万计的观众同时挥手高喊:“2米37!”“2米37!”

手臂密似森林,声音响如雷霆。这是亚洲人民的希冀,亚洲人民的心声!他们多么渴望有一个亚洲健儿能一举打破欧美选手垄断世界田坛的局面啊!

朱建华抖擞精神,向高高的横杆发起了冲击。这是他1982年第二次向世界纪录进攻。助跑、踏跳、腾空、挺身……动作真漂亮,头部过去了,上身过去了,臀部和大腿过去了,连小腿也过去了,可惜,脚后跟擦了一点,横杆晃悠了几下,抖落了!……

亲爱的人们啊,莫惋惜,莫长叹!君不知,跳高本来就是一项总以失败而告终的竞赛项目!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一次光荣的失败中,找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教练找到的是:小伙子毕竟经验不足、求胜太切,他的助跑急了,节奏乱了,步距小了,以致踏跳点远了40多厘米,腾起角度也出了偏差……

朱建华找到的是:世界纪录并非高不可攀!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去征服它,中国人的名字,一定会又一次写到田径世界纪录册上!

(原载《新体育》1983年第1期,本刊有删节)

Number:2172

Title:马克思戒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马克思原来烟瘾很大,他的烟是不离口的。有一次,他曾对拉法格说:“《资本论》的稿费甚至将不够付我写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他抽烟就像干别的事情一样,又快又猛。英国烟对他来说太冲,他经济条件也不很宽裕,所以总是挑比较便宜的雪茄来买。他抽烟时有一半是放在嘴里咀嚼的,说这样可以提高烟的作用,或者说获得双倍的享受。

后来马克思又发现了一种价钱更便宜的烟,大概每盒(1磅装的)便宜1个半先令,于是他发挥了政治经济学上的节约才能,向周围友人阐述他的理论。他说,他每抽一盒烟就“节约”1个半先令,因此,他抽得越多,就“节约”越多。如果他能一天抽一盒烟,必要时就可用“节约的钱”作一天的开销。为了这个“节约学”,他消耗了极大的精力并做出了牺牲。几个月以后,家庭医生不得不采取行动,严厉禁止他再用这种“节约”的方法来发财致富。

1881年夫人燕妮的死和1883年长女小燕妮的死,给了马克思两次致命的打击,使马克思早被经年累月的过度疲劳所损害的体质无法再恢复健康了。70年代中期,医生就禁止马克思抽烟。对马克思来说,戒烟是一种莫大的牺牲。在他戒烟以后,他的战友列斯纳第一次去看他时,他既高兴又自豪地对列斯纳说,他已经多少天没有抽烟了,而且只要医生不许可,他决不再抽。在这以后,每一次列斯纳去看他的时候,他总要告诉列斯纳他已经戒烟多久了,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他没有抽过一次烟。连马克思自己似乎也不大相信,他嗜烟成癖,竟还能把烟戒掉。

Number:2173

Title:随手涂写者的心理

作者:杨亦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新民晚报》

Date:1982。12。23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弗莱德打电话给他未婚妻的时候,一只手随意涂画了一些蜘蛛网。这说明他感到自已落入了圈套,要重新考虑跟她结婚的问题。比尔紧紧地斜拿着钢笔,画了许多尖三角。这反映他是一个个性暴躁的人。霍华德随手涂写似乎有些玄妙的哲理,长串长串的圆圈。这表示他习于放任自流,无所畏惧。

以上是笔迹学家安得丽·马克尼科尔对人们随手涂写出来的东西所作的分析。她在美国洛杉矶开设一家国际笔迹咨询所。她是一名笔迹专家,专门分析人们随手涂写的东西的含意。她的业务主要是研究签字的真伪以及涉及伪造文件嫌疑的字据。但司法部门与警方要求她审查笔迹的正日益增多。

在这位女士的眼中,一些人们认为毫无意义乱涂乱抹的东西,则是反映潜意识的重要信息;一个人的内心感觉,就是在这种信手乱涂中透露出来。

尖角的图案或是紊乱的平行线,表示内心的愤怒与沮丧。箭头表示一种抱负,如果箭头的方向变化不定,则说明还没有下定决心究竟向哪一方面进军。喜欢涂写对称图案的人,都是严谨的人,不喜欢乱糟糟的情况,一切工作都预先计划,务期井井有条。画跑车或奔跑的动物,象征企图逃避或流亡。画许多小星星是希望的象征,爱画眼睛的人具有多疑的性格。马克尼科尔女士说,这类人喜欢回顾往事,同时有问不完的问题。

马克尼科尔设计一种“自觉”涂写测验。她提供三种书写工具让受试者选择。她说:“有些选用铅笔的人是不老实的,因为他们可以把涂写的东西用橡皮擦掉,一点不留下痕迹。罪犯经常选用铅笔。选用大头笔的人是企图以寥寥数笔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使用钢笔是中间派,自我克制。”

测验表格共12格,11个格子上已画了一点什么,另外一格是空白,每一格表示个性的某一面。比如在“自信心”一格中,有几条波浪形的平行线,在线以上涂画点什么就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