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4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所固守的密抹村。
当在报告中提起密抹这个名字的时候,一个少校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最后他想起来了。这个名字曾经在《圣经》上出现过。这个少校回到他的帐篷里,在烛光下翻阅《圣经》,去寻找有关密抹模糊印象的参考材料。他在撒母耳记上第13章和第14章里找到了密抹这个名字。
这一段是这样写的:
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并跟随他们的人都住在便雅悯的迦巴,但非利士人在密抹安营……
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他拿兵器的少年说,我们不如过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里去。但他没有告诉父亲……约拿单去了,百姓却不知道。
约拿单要从隘口过到非利士防营那里去。这隘口两边各有一个峻峭的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
一峰向北与密抹相对,一峰向南与迦巴相对。
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这防营……或者耶和华能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
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关于如何逼近密抹的战斗情报。这个少校读了约拿单怎样从隘口往上爬,一直到他和替他持兵器的人都爬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方。睡梦中的非利士人醒来了,他们以为已陷入扫罗军队的包围,便在混乱中奔逃。扫罗接着指挥全军总攻。根据《圣经》的说法,这是他对非利士人的第一次胜利。
这位少校叫醒了他的旅长,并把《圣经》中这一章拿给他看。他说:“这条小路,这些石头隘口和一片平地或许依然存在,为什么我们不去试着像约拿单那样干一下子呢?”他的旅长表示同意。侦察队被派出去重新调查这片古老的地方。他们发现在月光之下那条小路和在密抹顶上的一小片高地仍如《圣经》上所形容的那样。这位旅长说:“经过了多少世纪,巴勒斯坦竟完全没有变动。”
他们立刻改变了先前的攻击计划。旅长只派了一连人,代替一整旅兵力去攻打睡在密抹的土耳其人。一路上悄悄地消灭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土军哨兵,这一连英军在天亮之前顺利地到达《圣经》上所指的高地。土耳其人从梦中惊醒,就像从前的非利士人那样,以为陷入包围,“大群人四散逃跑了”。
这个年轻的英国少校名叫维文·吉尔伯特。他借助于《圣经》上的知识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事后他讲:“我们那天晚上在密抹把土耳其人都歼灭了。扫罗和约拿单的战术在几千年后被一支英国军队胜利地采用了一次。”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战场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学识、智慧、大胆和计谋的罕见的综合产物。
Number:2195
Title:价值标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就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钱边走边想着,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谁也梦想不到已有千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
而收藏家却在欣赏他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的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宁愿不要这一切,而要既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钱呢?”
Number:2196
Title:意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悲观者说:“蔷薇有刺。”而乐观者则说:“刺里有蔷薇。”
智慧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Number:2197
Title:相识的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相识的人面前,你随时怕他对你印象不好,所以处处小心求全。在真朋友面前,你却可以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你可以和一个人聚首三小时而成为好友,也可以和另外一个人相处三十年而仍只是认识而已。
Number:2198
Title:月亮形影的传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地球上的人对月亮上的一块形影;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美国看到的是月亮上有一个男人在劳动;印度人则看到的是一只兔子;而萨摩亚人看到的是一个女人在纺织。至于中国神话中传说是:嫦娥摆脱了凶恶的丈夫,舒袖飞奔上月。
Number:2199
Title:为了自然界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已故女作家卡逊女士所著《寂静的春天》,是最先提出警告说人类必须与所有野生动物共存共荣的一本书。数年前记者访问她后记述:
谈话间,她忸怩地对我说,她在海产实验室中,每天从湖涨积水中汲取一点海水,用显微镜观察海水中的微生物,不过她用几乎是抱歉的语调说,她事后会把海水倒回海里。我忍不住表示,就算不把一羹海水倒回海里,也不见得会影响大自然的平衡。
卡逊女士露出难为情的样子说:“如果这也令你惊奇,我就更不好意思告诉你其余的事了。为了要那些微生物能够生存,我把它们送回海时,潮水的高度一定要和我汲取时一样。因此我往住要拨好闹钟,穿起晨袍和拖鞋,用手电筒照明,把样品送回海里。有时这段路很苦,尤其是在下雨的晚上。
Number:2200
Title:最后一张照片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一位谜语专家告诉我他最近与一位朋友的谈话。那位朋友指着他家照相簿里的一张照片说:“我没有兄弟和姐妹,但是这个男人的父亲是我父亲的儿子。你知道他是谁吗?”
“那还不容易,”专家说,“他就是你的儿子。这是个十九世纪的古老谜语,人人皆知。”
“好聪明!那么这张照片上的家伙呢?他是我父亲唯一的侄女的唯一的姑母的唯一的兄弟的唯一的儿子。”
专家想了几分钟。“他一定就是你。我明白了,这是许多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
“喂,看一看这张照片上的女孩子。她挺可爱,可不是吗?她是我姑表妹的母亲的兄弟的唯一的孙子的舅舅的唯一的堂兄弟的父亲的唯一的侄女。”
这下子可把专家难住了。亲爱的读者,你能说出她是谁吗?
Number:2201
Title:衣服呢?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盛秉惠
历史老师给学生们讲古代罗马人为了成为一名好战士锻炼身体的故事。
老师:在罗马有一条很宽的河流。罗马人为了锻炼身体;每天都在河里游泳。有一个人,每天在吃早饭以前,都要横渡这条河三次。
一个女学生听到这里,大声笑了起来。
老师(生气地):你笑什么?我的话有什么可笑的。
学生:老师,他为什么不横渡四次?他的衣服还在河对岸呀!
Number:2202
Title:吞钱求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丛真
有一个人来到了诊室,显得很发愁。他说:“医生,您必须帮忙,一个月之前,我吞下了一个便士。”“吁,老兄!”医生问道,“您吞钱那天为什么不来找我呢?”
“实话对您说吧,医生,”那人回答说,“那时我还不需要这钱。”
Number:2203
Title:机智的回答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刘克复
在一个冰天雪地、狂风大作的冬日里,某人去探望他生病的朋友,路上滑倒多次才好不容易到了朋友家,冻得直发抖。
“到这儿来可怕极了。”他说道,“事实上,我每向前一步,就滑回去两步。”“那你究竟是怎么走到这里的呢?”朋友追问道。
“咳,我差点儿到不了这儿。可我当时骂了声‘鬼天气’之后,就转身往回走了。”
Number:2204
Title:都是假的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朱励群
阿具丁市(英)的苏格兰人佛·斯图恩为安装假牙,付了伪钞。在法庭辩护时,佛·斯图恩申述说,牙科医生给他安装的牙也不是真的。
Number:2205
Title:真有本事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蒋申江
新婚夫妇在度假胜地度蜜月;在海滨散步时;新郎一时兴起;对着大海吟诵拜伦的名句:“翻滚啊,你这深邃而碧绿的海洋,翻吧!”
新娘对海凝视了一会,转过身来,无限仰慕地对丈夫说:“你真有本事,看,海浪真地翻起来了。”
Number:2206
Title:有人找你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尹红生
一位正在巡视果园的农民,在一棵苹果树上发现一个小男孩。
“好小子!”他喊了起来,“你瞧着,我去叫你爸爸来!”
小男孩抬头看着树上边叫道:“爸爸,有一位先生要找你说话。”
Number:2207
Title:一日几何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徐松峰
一位军士正在给一批新兵介绍部队的艰苦生活和服役情况。他一本正经地说:“军队的士兵一天要干二十五个小时。”一个新兵嘀咕说:“但是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呀!军士。”军士理直气壮地解释说:“那么,士兵就每天提前一小时起床!”
Number:2208
Title:电视迷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王青子
“今晚,我建议你们观看月食。”一位天文老师对全班同学说。
“几频道?”一个学生问。
Number:2209
Title:5632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过良
某人是学音乐的,他妻子也懂音乐。有一天,他家中没米下锅了,于是妻子就到办公室来找他,恰巧他不在,就在他桌上留张字条,上书“5632”。友人看不懂,等他回来问他。答曰:“5632”为音乐之简谱记号,“速拿米来”是也。
Number:2210
Title:每天读15分钟
作者:路易斯·绍尔斯
出处《读者》:总第22期
Provenance:英语世界
Date:1983。1
Nation:美国
Translator:胡文仲
假定你是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你可以以每分钟300字的速度读一本一般性的书籍。就多数小说、传记、游记以及有关个人爱好和兴趣方面的书而言,每60秒钟读300字,不仅理解而且能够欣赏,对你来说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尽管数学统计并不总是有实用价值,但也不妨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假如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每分钟能读300字,十五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周七天读31;500字,一个月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000字。而书籍的篇幅从60;000字到100,000字不等,平均起来大约75,000字。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二十本书,这个数目是可观的,比从美国公共图书馆借书的人们的阅读量大三倍,然而这却并不难实现。
威廉·奥斯罗爵士是当代最伟大的内科医生之一。当今很多显赫有名的医生都曾是他的门生。几乎所有目前行医的医生都是他的医科教科书培养出来的。
人们认为,他的杰出成就不单单是由于他有着渊博的医学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而且因为他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他是一位很有文化素养的人。他对人类历代的成就和思想成果很感兴趣。他很清楚要了解人类最杰出成就的唯一方法是读前人写下的东西。但是,奥斯罗有着一般人都有的困难,而且困难要更大。他不仅是工作繁忙的内科医生,在医学院任教,同时还是医学研究专家。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的几个小时以外,他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中所有其他时间都理所当然地被上述三项工作占去了。
奥斯罗很早就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把每天睡觉前十五分钟用来读书。如果就寝时间定为晚上十一点,他就从十一点读到十一点十五分。如果研究工作进行到两点,那么,他就从两点读到两点十五分。他一旦规定这么做,在整个一生中就再不破例。有证据说明,在一段时间之后,他如果不读上十五分钟书就简直无法入睡。
在奥斯罗的一生中,他读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书籍。半个世纪,每日阅读十五分钟,算算看,这总共是多少本书。试想,在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培养多么广泛的兴趣,可能涉及到多么丰富的学科。除医学专业以外,奥斯罗涉猎范围十分广阔。由于他养成了每天阅读十五分钟的习惯,他得以在专业之外,发展了他的业余专长。他极好地解答了我们每一个工作繁忙的人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才能找到时间读书。
解决的办法并非一定是就寝前十五分钟。这十五分钟或许是一天的其他什么时间。即使在排得最满的时间表中,大概也会有不止十五分钟的空余时间在什么地方藏着。
在二次大战的最后一年,在我服役期间,我发现在我所在的中队里有一个一等兵异乎寻常地知识渊博。他服役期间的读书量简直大得惊人。我对他读书的方法很感兴趣。每天,士兵们都要进行一个小时的队列操练。在这一小时当中,起码要有一段比较长的休息时间。我第一次去操练场的时候,惊奇地发现“稍息”令下达后,在长长的队列中,有一个人掏出一本袖珍的简装书,站着读了起来。
后来,在和他交谈中发现,从童年起,他就养成了在衣袋中装本小书的习惯,每逢空闲时就拿出来阅读。他发现在等待的时候,有本书特别有用,使人心情轻松。我们大家每天都要等吃饭,等坐车,等看病,等理发,等电话,等约会,等待演出开始,或是等待别的什么事情发生。在这些时间里,他找到了每天阅读用的十五分钟,甚至不止十五分钟,从而获得了一年的二十本书,一生中的一千本书。
没有任何一种普遍适用的公式。我们每个人必须找出自己的每天十五分钟。最好是每天有固定时间,这样所有其他的空闲时间就都是额外的收获了。找到额外阅读时间的机会确实是很多的,而且是意想不到的。昨天晚上有位朋友不请自到,使得桥牌桌上多了一个人,我手边恰好有一本简装书,使得我尽管没有打成桥牌却也过得很愉快。
唯一需要的是读书的决心。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一定能找到这十五分钟。同时,一定要手边有书。一旦开始阅读,这十五分钟里的每一秒都不应该浪费。事先把要读的书准备好,穿衣服的时候就把书放在衣袋里,床头放上一本书,洗澡间放上一本,饭桌旁边也放上一本。
这样你一定会每天读十五分钟书。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半本书,一个月读两本,一年读二十本,一生读一千本或者超过一千本。这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博览群书的办法。
Number: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