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力量和勇气。
作者罗曼·加里,法国作家。曾任法国驻美洛杉矶总领事。本文选自《黎明时的希望》。
Number:2266
Title:谈抽烟
作者:朱自清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朱自清选集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有人说“抽烟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吃点口香糖,甜甜的,倒不错。”不用说,你知道这准是外行。口香糖也许不错,可是喜欢的怕是女人孩子居多;男人很少赏识这种玩意儿的,除非在美国,那儿怕有些个例外。一块口香糖得咀嚼老半天,还是嚼不完,凭你怎样斯文,那朵颐(鼓动肋颊,嚼食的样子。)的样子,总遮掩不住,总有点儿不雅相。这其实不像抽烟,倒像衔橄榄。你见过衔着橄榄的人?腮帮子上凸出一块,嘴里又不时地兹儿兹儿的。抽烟可用不着这么费劲;烟卷儿尤其省事,随便一刁上,悠然的就吸起来,谁也不来注意你。抽烟说不上是什么味道;勉强说,也许有点儿苦吧。但抽烟的不稀罕那“苦”而稀罕那“有点儿”。他的嘴太闷了,或者太闲了,就要这么点儿来凑个热闹,让他觉得嘴还是他的。嚼一块口香糖可就太多,甜甜的,够多腻味,而且有了糖也许便忘记了“我”。
抽烟其实是个玩意儿。就说抽卷烟吧,你打开匣子或罐子,抽出烟来,在桌子上顿几下,衔上,擦洋火,点上。这其间每一个动作都带股动儿,像做戏一般。自己也许不觉得,但到没有烟抽的时候,便觉得了。那时候你必然闲得无聊:特别是两只手,简直没放处。再说那吐出的烟,袅袅地燎绕着,也够你一回两回的捉摸,它可以领你走到顶远的地方去。即便在百忙当中,也可以让你轻松一忽儿。所以老于抽烟的人,一刁上烟,真能悠然遐想。他霎时间是个自由自在的身子,无论他是靠在沙发上的绅士,还是蹲在台阶上的瓦匠。有时候他还能够刁着烟和人说闲话;自然有些含含糊糊的,但是可喜的是那满不在乎的神气。这些大概也算得游戏三味吧。
好些人抽烟,,为的有个伴儿。譬如说一个人单身住在北平,和朋友在一块儿,倒是有说有笑的,回家来,空房子像水一样。这时候他可以摸出一支烟抽起来,借点儿暖气。黄昏来了,屋子里的东西只剩些轮廓,暂时懒得开灯,也可以点上一支烟,看烟头上的火一闪一闪的,像亲密的低语,只有自己听得出。要是生气,也不妨迁怒一下,使劲儿吸他十来口。客来了,若你倦了说不得话,或者找不可出说的,干坐着岂不着急?这时候最好拈起一支烟将嘴堵上等你对面的人。若是他也这么办,便尽时间在烟子里爬
过去。各人抓着一个新伴儿,大可以盘桓一会的。
从前抽水烟旱烟,不过是一种不伤大雅的嗜好,现在抽烟却成了派头,抽烟卷儿指头黄了,由它去。用烟嘴不独麻烦,也小气,又跟烟隔得那么老远的。今儿大褂上一个窟窿,明儿坎肩上一个,由它去。一支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个小麻雀,也由它去。总之,别别扭扭的,其实也还是个“满不在乎”罢了。烟有好有坏,味有浓有淡,能够辨味的是内行,不择烟而抽的是大方之家。
Number:2267
Title:普陀山的幽默
作者:祖慰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1983。1。10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游览名胜古迹,都是为了觅得美感;而我游完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后,却意外地获得许多幽默感
观音怎么成了第一把手?
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从吴承恩的《西游记记》里得知“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住在南海(实际是东海)的普陀山上。孙悟空保唐僧取经,在路上遇妖不能解救时,就一个筋斗翻到普陀,向观音汇报、请示和求援。没想到,现在我也到普陀岛来了。
有长者风度的向导,博学而富有幽默感。他对观音娘娘的发迹史了解得颇为清楚。
他说:普天之下,佛教的最高领袖当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二把手是坐在本师右边的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三把手是坐在本师左边的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一般庙字里,这一、二、三把手都供奉在大雌宝殿的正堂,面朝大门。他们的背后才供站在莲花或鳌鱼头上的观世音菩萨,面朝后门。论资排辈,观音该是第四把手。唯有在普陀山,她却成了第一把手,供奉在最大的圆通宝殿里,神像也最大。而释迦牟尼等的神像却变小了,而且退居到三进殿里,显然降了级了。是谁胆大包天敢于调整佛国的最高领导
班子?是人间的皇帝宋宁宗。公元1214年,他御赐“圆通宝殿”匾额,钦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的道场。于是,在这“震旦第一佛国”里,观世音当上了女皇。后来,
历朝皇帝都默许这里的特殊“人事安排”,没给释迦牟尼等落实政策,复职复位。观世音呢,一向对皇帝也是很谦恭的。比如,她的名字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世”字相同,就马上避讳改名为“观音”,或“观自在”。由此可见,皇权大于神权,信徒们最听观音的话,观音最听皇帝的话。
这位向导见我们开怀大笑,兴味正浓,又接着说,观音菩萨怎么会以普陀为家的呢?有正史记“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和尚慧锷第三次来中国取经学佛,在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世音像。坐船回国时,在普陀岛附近海面出事被阻。慧锷认为这是观世音佛不肯去日本,于是就在神奇的潮音洞附近登岸,留下佛像,供奉在当地姓张的居民家。从此,观音就在这儿扎根落户,已历一千多年。
这番妙趣横生的话激活了我的想像力。观世音的祖籍是印度,也没有听说她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在印度,观音本是个男性,不知怎么搞的,来到中国却变成女的了。我想,她不愿回印度,不肯去日本,可能是留恋中国给她的极高待遇,她在普陀当上了佛国一把手,而且至今还有那么多崇拜者,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传说是观音诞生、成道、出家纪念日),都有上万人不远千里拥来普陀,虔诚地礼拜、上香,她怎么会舍得离开呢?却也怪,“送子观音”,顾名思义是职司送子的妇产科专家,在人类面临“人口爆炸”危机的今天,她怎么还那么吃香?今天人类已登上月球,科学高度发达,她怎么还有那么多善男信女?稀奇!有趣!耐人寻味!
关公住进了观音大殿我来到普济禅寺。据史载,清朝雍正皇帝曾“钦赐”七万金造这座名震东南的巨刹。它前傍碧玉莲花池,后依滴翠峰,灵鹫堂有楼轩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甲于全山。
我发现普济禅寺有两大逗人一乐的佛教奇观。其一是在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殿里,近门处竟有一尊关公的神像:关羽有关帝庙,怎么跑到洋菩萨观音娘娘的大殿里来“三同”了呢?我把这个问题向同游者提了出来,引起一场想象力丰富的争论。
一位博于古的长者说:“佛教要在中国站住脚,必须儒化。关公是得中国人心的儒神,为了佛
“不,不是这个原因,”一位通于今的文坛新彦表示异议。他对弗罗伊德颇有研究,提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解释:“按理,关公进观音殿是有悖男女授受不亲之礼的。因此,只能用弗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去解释:异性相吸。有人也许会反驳,说关公的作风很正派,嫂子在里屋睡觉,他通宵达旦坐在门口读《春秋》,没有一丝邪念。其实这是违反人的自然属性的谎话,他肯定有‘里比多压抑’,不然为什么脸憋那么红?再说观音,她专管送子生殖,职业决定她也有‘里比多压抑’。所以,请关羽进观音堂是顺乎天理、合乎佛性和人情的。”
“罪过!罪过!”我们被他的怪诞的泛性论的理论逗乐了,“小心菩萨割你的舌头!”
向钱看的释迦牟尼
在大乘庵,有个长达九米的大卧佛释迦牟尼的涅之相。涅是梵文音译,意思是“圆寂”,就是死。佛家不叫死,而是说释迦牟尼修成正果、教化众生之后,作“寂灭”相。
卧佛,司空见惯,引不起我的兴味。但这儿却有些希罕之物。大殿两侧墙壁上挂有十六幅画,画下配着引经据典的文字解释,描述释迦牟尼降生、修行、传道、涅粱的成长史。这是我渴望得知的,于是,细细看了起来。
观看的人不少。有人还一边看一边评议:“这下子我总算找到现在盛行的《关系学》的最早版本了!”说话的是一位中年人。
“在哪儿?”问话的是位戴眼镜的年轻人。
“你看《牧女献糜》这幅画。”
看了一会儿,眼镜青年突然笑了起来:“哈哈,对,释迦牟尼佛是搞不正之风的老祖宗!老佛爷都搞,难怪此风难得纠正!”
我好奇地也去看那第大幅《牧女献糜》。方知说的是:释迦牟尼坐在露天下苦修六年,每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形似枯木。这时,有两位牧女向他献了牛奶。他收了礼物,马上利用刚修得的佛权,保佑两女安乐无病,终保年寿,智慧具足。我依稀想起一则佛门的古代笑话。一香客进山门来,从衣冠看是布衣平常人,因而和尚冷冷地寒暄说:“坐。”对内厢一般地打招呼:“茶。”当这香客捐助了一笔银钱后,和尚的调门高了八度,对客:“请坐!”对内:“敬茶!”当这香客进而言明自己是朝廷命官时,和尚立即弯腰躬背,笑言细语:“请上座。”对内大声招呼:“敬香茶!”有人为此写了副楹联。上联:“坐,请坐,请上座。”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由此可见,从释迦牟尼到弟子僧侣,都是向钱看、向权看的。
Number:2268
Title:使你微笑或沉思的格言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吴然
·爱情
1.可以少爱我一些但要长久些。
2.爱人类是容易的,爱一个人却难。
·婚姻
1.上帝安排一门好亲事,就如同把虹海分成两半一样难。
2.当一个老头子娶了年轻妻子时,他变得年轻了她却衰老了。
·母亲
1.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他造就了母亲。
2.孩子来说出的话,母亲心里明白。
3.一个母亲的成就比一百个教师的还多。
·孩子
1.如果你必须打孩子,那就用一根细绳。
2.孩子哭闹总比大人流泪好。
3.过去父母教孩子讲话,现在孩子教父母闭嘴。
·生活
对于蠢人来说,生活是游戏。
对于智者来说,生活是梦境。
.忠告
1.宁可难堪,也不要羞愧。
2.寻找没有缺点的朋友的人,永远不会有朋友。
3.如果给猫戴上手套,它就不能抓老鼠了。
4.与其皱着眉头送人一件贵重礼品,不如面带笑容送人一件小礼物。
Number:2269
Title:关于马克思的一份报告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内蒙古日报
Date:1983。3。15
Nation:
Translator:赵德成
这个党(共产党)的首脑是卡尔·马克思;他的助手是住在曼彻斯特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住在伦敦的弗莱里格拉特和沃尔弗(即所谓“鲁普斯”)、住在巴黎的海涅、住在科隆的丹尼尔斯,以及住在汉堡的维尔特,其他人则都是这个党的普通成员。马克思确实是该党的头脑和灵魂。我认为有必要描绘一下这个人的外貌,其原因就在于此。
马克思中等身材,他34岁,但已开始有了白发,身体健壮;脸面很像匈牙利革命者谢迈列,但肤色较黑,头发和所蓄的大胡子也更黑,一见面就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他是个天赋很高和精力充沛的人;理智上的优越使他对周围人有着无可争辩的权威。
在私人生活上,此人极没有条理,也不怕别人笑话;打扮、梳头、换衣服--这一切对他都是少见的事。喜欢喝酒。但是,假如手里有许多工作,他就不论白天黑夜连续地干,什么时候睡觉和醒来,他都自作主张,我行我素;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中午前后和衣躺在沙发上,一直睡到傍晚,毫不理会他家的来客,仿佛来人是块磨盘。
他的妻子是普鲁士大臣冯·威斯特华伦的妹妹。由于热爱自己的丈夫,这位有教养的可亲的女性已经过惯了贫穷的生活,也适应了那种名士派的生活方式。她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孩子们都很漂亮,他们三个都长着父亲那种聪慧的眼睛。
作为丈夫和父亲,马克思是个温存而亲切的人。马克思住在伦敦最贫困、因而也是房租最便宜的区域。他租了两间房:一间朝着大街,是会客室;另一间,就是后面那间,是卧室。房间里的一切家具都很不像样,也很破烂:不是折断损坏了,就是掐摇晃晃,再不就是残缺不全;一切东西上都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什么都是杂乱无章。会客室地当中放着一张老式的桌子,上面蒙着油布。桌上摆满了手稿、报纸、书籍、小孩子的玩具、碎布和马克思夫人的活计;此外还有几只有豁口的茶杯,一个大烛台,几只高脚杯,一个墨水瓶,几个荷兰烟斗和一个烟灰缸所有这些东西都杂乱地放在桌子上。
来访者一走进马克思家,就会立刻陷入煤烟和烟草烟的迷雾之中,以致起初他不得不像钻进洞穴里那样摸索着向前挪步,直到眼睛习惯于黑暗,能够分辨出烟雾中的物品时为止。一切东西都很脏,上由都有尘土,因此,随便坐在什么东西上自然是很危险的:这把椅子是三条腿的;那把偶然完好的,孩子们却在上面摆家家,做饭玩。递给来人的正是这把椅子。但是这种状况却极少使马克思及其夫人感到难堪。您会受到非常殷勤的接待,给您拿烟斗,递烟草,以及信手拿来的清凉饮料。聪明博学而又令人愉快的交谈,会弥补家具的欠缺和不舒适的感觉。只要你习惯了这一家人,你就会发现这个家庭环境是有趣的、新奇的。这就是共产党人领袖马克思的家庭生活的真实图景。
Number:2270
Title:打“哑谜”的孩子作曲家施光南的故事
作者:王维俭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文化娱乐
Date:1982。12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音盲”家庭
1940年,施光南诞生在山城重庆。4岁的时候,在小学当校长的妈妈不忍心把最小的宠几独自锁在家中,便把施光南带到了自己任职的小学里读书。
翌年,重庆市准备举办小学生音乐比赛。学校举荐颇宫天资、锋芒初露的施光南去登台竞技。赛前,音乐老师煞费苦心,为他精选演唱曲目。施光南却不以为然,另辟蹊径,哼哼唧唧,自编了一首歌:“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飞飞,黄鸳在树上叫。它们快活,我也快活,我们大家都快活。”赛场角逐,施光南一鸣惊人,居然荣获小学乙组第二名,抱着大木马奖品,凯旋而归。这支被他母亲记录下歌词的歌曲,就是施光南的处女作《春天到了》。那年,他刚刚五岁。
家庭熏陶,耳懦目染,子承父业,似乎应是造就,‘神童”的天赐良机。说来难以相信,酷爱音乐的施光南却名副其实地生长在一个“音盲”的家庭:姐姐习文,哥哥学工,妈妈办教育,爸爸搞经济,全都与音乐绝缘。既无渊厚家学,又无名师点拨,幼年的施光南音乐天赋之高、创作灵感之强,叫人赞叹不已。
打起了“哑谜”
1956年盛夏的一天,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