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7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国古时把现在的农历春节视为新年,赠送贺年片大都在春节期间。辛亥革命后,受外来影响,公历新年也开始送贺年片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使用阳历,人们习惯于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互赠贺年片了。
一
我国一位作家,曾风趣的把贺年片喻为“一年一度的社交文年”。的确,每当新年来临之际,谁不想寄张贺年片,送给至亲好友,或是远方的爱人,一来表达情谊,二来勉励在新的一年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贺年片美丽的图案,艳丽的色彩,新颖的设计,精美的印刷使得它成为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节日情趣,使人看了赏心悦目,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国的贺年片,除了传统的福禄寿禧、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现代题材的贺年片更为丰富多采,戏剧、舞蹈、体育、风景、文物、工艺品、民间故事等,一一刻划在贺年片上。在贺年片的表现手法上,有国画、油画、木刻、年画、剪纸、装饰画等;在形式上有单片、折页、挖洞、凹凸版和立体之别,至于手工绘制、麦杆、羽毛粘贴等特种工艺贺年片,虽为数不多,却独具风格,因而也更加富有特色,分外名贵。
我国贺年片上的文字,通常都是印着“恭贺新禧”、“恭贺新春”和“新年快乐”之类的传统贺词。不过,有人却喜欢再写上自己精心创作的祝词,来表达自己的激情和祝愿。
一位送奶工人,当天色尚未明亮,打开订户的奶箱时发现一张贺年片,上面写着“送奶叔叔辛苦了,我代表小弟弟向你问新年好!”象这些真挚朴素的祝词,将会令收片者感到何等的温暖啊!
二
贺年片本是给人祝贺新年之用的,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又起到了独特的战斗作用。
1920年旧历新年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将《共产党宣言》中的口号抄在贺年片的背面散发(当时全书尚未译完),象革命的火种撒向黑暗的上海,人民见到后惊呼:“共产主义的幽灵游荡到上海来了!”
1967年,刘少奇同志家已处于逆境,宋庆龄同志新年时照样寄去了贺年片,使得刘少奇同志全家感到“一切似乎与往年一样”,这是多么可贵的一张贺年片。
三
贺年片在国外特别流行,欧美各国信奉基督教,过圣诞节就等于过年,实际上圣诞节后几天就到新年。因之,西方贺年片也叫做“圣诞贺片”、“圣诞贺年片”,片上通常都是印着“圣诞愉快和新年快乐”之类的双挂贺词。
对西方人来说,小小的贺片,有时竟能胜过千言万语,因为在当今西方家庭观念日渐淡薄,许多人就靠这一年一度的贺片,向久不相聚的亲人表示问候,以此来联系脆弱的人情。
在美国,总统签名的贺年片是贺年片收集者梦寐以求的收藏品。按惯例,总统任满离职那年的圣诞节,是要发送亲笔签名贺年片的。上届总统卡特签发的贺年片曾创下美国离任总统签送贺片的最高记录,一气签了十二万张,这个数字超过历任三十五位总统所发贺年片的总和。
在日本,人们逢年时纷纷购买贺年片赠送亲友,以1980年来说,全国邮局总共收寄27。7亿件贺年片邮件,并且邮局规定元旦前收寄的贺年片,一律集中在元旦当天发送到收件人手中。为此不得不雇用二百万临时工突击投递,可见他们是多么重视贺年片了。
四
贺年片作为艺术品,像集邮一样成为贺年片爱好者的收集对象。据说晚清著名画家任伯年就是一位贺年片的热心收藏家,他曾集有三十八个国家的一万九千张贺年片。
近年来出现的主体画贺年片,装有像纸一样薄的蓄电池会发光的贺年片,虽给人以新奇之感,可是远不及那些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贺年片典雅大方。当然,作为贺年片的收藏者,倒也不失为一项新的品种。
Number:3366
Title:“诺曼底”号遇难记
作者:雨果
出处《读者》:总第43期
Provenance:百花洲
Date:
Nation:法国
Translator:张汉钧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象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拚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象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Number:3367
Title:垃圾
作者:路易斯·费尔南多·维
出处《读者》:总第4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巴西
Translator:范维信喻慧娟
他俩是在公共楼道里碰到的,每人手里拎着个垃圾袋。这是他们头一次搭话。
“早上好……”
“早上好……”
“太太您住610房间。”
“先生您住612房间吧?”
“是的。”
“我还不认识您本人……”
“可不是嘛……”
“恕我冒昧,我已经看过您的垃圾……”
“我的什么?”
“您的垃圾。”
“噢……”
“我发现垃圾每次都不多。您家人口一定很少。”
“事实上,就我一个。”
“嗯……我注意到先生常吃罐头食品。”
“是啊,我得自己动手做饭,可又不会做……”
“这我理解”
“太太您也是……”
“请用‘你’字称呼吧!”
“也请你原谅我的冒昧,我也观察到你的垃圾里常有些吃剩下的食物,比方蘑菇一类的东西。”
“我非常喜爱烹调,做各种不同的菜。可是我独身一人,所以常常剩下……”
“太太您……不,你!你没有家?”
“有是有,可是不在这儿。”
“在埃斯比里托·圣托?”
“你怎么知道的?”
“你的垃圾里有些信封,是从埃斯比里托·圣托寄来的。”
“对,妈妈每个礼拜都给我来信。”
“她是教师。”
“真不可思议!你怎么猜到的?”
“从信封的字迹看出来的,我看象教师的字体。”
“你收到的信不多,这从你的垃圾里看得出来。”
“不错。”
“有一天,你扔出了一封揉皱了的电报。”
“对。”
“是什么不幸的消息吗?”
“我父亲去世了。”
“我为你难过。”
“他很老了,住在南方。我们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所以那时候又开始吸烟了?”
“你怎么知道的?”
“最近你的垃圾里经常有揉烂的烟盒。
“一点儿不错!可是我又戒掉了。”
“感谢上帝,我可从来不吸烟。”
“这我清楚。可是我发现你的垃圾里有些空药瓶……”
“安眠药。我有一段时间要服安眠药,现在好了。”
“你和男朋友闹翻了,对吧?”
“莫非这也是从垃圾里发现的?”
“你先是扔出了一束花和一张名片,后来还有好些手巾纸。”
“是啊,当时我哭得很伤心,现在总算过去了。”
“可是今天还有一些手巾纸。”
“我感冒了。”
“噢。”。
“你的垃圾里常有拼字游戏的杂志。”
“对,一点儿不错。我喜欢呆在家里,不爱出门。你知道为什么吗?”
“女朋友?”
“不对!”
“可是几天以前,你的垃圾里有一张女人的照片,长得还蛮漂亮呢!”
“是整理抽屉的时候拾掇出来的,过去的事了。”
“你没有撕掉照片,说明你心底里还盼望她回来。”
“你已经对我的垃圾作过全面分析。”
“你的垃圾确实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不否认。”
“有意思,有一次看完你的垃圾,我想我肯定愿意认识你。大概是看到你写的诗以后。”
“什么?你看到我的诗了?”
“不仅看到了,而且很喜欢。”
“写得太糟糕了!”
“假如你真的认为写得不好的话,就会撕碎的。可是事实上,叠得整整齐齐。”
“要是我知道你会看到的话……”
“我没有把你的诗保存起来,因为我觉得那毕竟近乎偷窃行为,尽管连我本人也不明白,别人的垃圾是否还算私有财物。”
“依我看不能算。垃圾是公共的。”
“说得对!垃圾能使人披露隐私,能使我们私人生活中的剩余部分跟别人私人生活中的剩余部分互相结合。它是人与人互相了解、沟通感情的媒介,它是我们生活中最具有社会性的部分,对吗?”
“是啊,你对垃圾分析得太深刻了。我认为……”
“昨天,你的垃圾里……”
“有什么?”
“要是我没有看错的话,有虾皮。”
“你说对了,我买了一些大虾,剥了皮。”
“我非常爱吃虾。”
“我剥好了,可是还没有吃。……我们能否……”
“共进晚餐?”
“完全正确!”
“那要给你添麻烦了。”
“谈不到什么麻烦。”
“会把你的厨房弄得乱七八糟。”
“没关系,一会儿就能收拾好,再把垃圾扔出来就是了。”
“那时候,算是我的垃圾,还是你的垃圾?”
Number:3368
Title:一年有半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吴溪
一年半是漫长的
一年半,各位也许要说是短促的,然而我却说是漫长的。如果要说短,那末,十年也短,五十年也短,一百年也短。因为生时是有限的,死后是无限的。拿有限和无限相比,这不是短,而是根本无。假使有事情可做,并且过得愉快,那么,这一年半岂不是足以充分利用的吗?
我应该加快步伐,争取能够做到:多起草一页原稿,多骂倒一个人,多破坏一件事。……也许老天对于我这个顽固的骂人的脾气,也不能够不感到惊异呢?哈哈!
我不是反对自杀的人。只是觉得,在犯了违背道德和人情的严重罪行以后,自己悔恨,而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自杀寻死,借以忏悔罪过,象这样的自杀,就不一定是坏事。
为了金钱,病痛等原因而悲观失望,企图自杀,那就只是过分懒惰和脆弱。况且象疾病卧床这一类的事情,其中也不是没有自得其乐的地方。
沿袭古人的思想是剽窃
只在书本上学习,头脑里只记得古人说过的一些话,那就象绸缎铺的流水帐,算得什么博士呢?大丈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