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733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733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

  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判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侧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沆,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Number:3513

Title:点石成金的人──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6期

Provenance:体育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受命出山

  1973年的一天,南加利福尼亚的一些实力人物正在为一个新成立的职业体育组织国际排球协会的前途激烈地讨论着,为首的正是身兼这个组织主席的美国著名导演沃尔帕。是他,在领导着这场旨在美国掀起新的排球热的运动。

  一个看上去举止拘谨的人坐在这批实力人物的中间,衣服扣子系得紧紧的,就象是达官显贵中的平民。突然,他站起来,打断了沃尔帕的讲话,坦率地指出沃尔帕用“好莱坞式”办体育太浪费。接着他陈述了自己的办法,他说这方法既节约又有实效。

  但是沃尔帕拒绝了他的意见。

  五年过去了。镜头又播到了1978年。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沃尔帕和其他六人组成的市长委员会正在物色一个人物。这个人有能力组织民间举办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民间组织奥运会,这是现代奥运会史上的一项创举。

  “物色”已进行到了尾声。“物色”委员会从几千名候选人中经过两个月的选拔,甚至淘汰了前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等著名人物,只剩下了最后六名候选人,这六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声名显赫的。

  “物色”委员会的理想标准是,这个人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洛杉矶地区生活过,喜欢体育,具有从经济管理到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经验。

  当沃尔帕等人在逐个审查这些候选人时,一个名字就象铃声唤醒了沃尔帕的记忆。“彼得·尤伯罗思,就是他!”沃尔帕禁不住地喊了出来:“当年就是他给我们提出忠告,我们没有采纳,结果失败了。就是他,可以组织斯巴达式的洛杉矶奥运会。”

  几天后,沃尔帕的同事们找到了尤伯罗思。他们向尤伯罗思发出了邀请,但尤伯罗思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来的人极力陈说,渐渐地使尤伯罗思发生了动摇。当他们对尤伯罗思说完所谓的“理想人选”标准后,尤伯罗思情不自禁地说:“哦,这有点象我。”他终于领命了。

  一位好事乐为的青年

  1937年,彼得·尤伯罗思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埃文斯顿,父亲是个房产主。尤伯罗思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和姐姐由继母养大,后来又有了一个弟弟。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幸福而平庸的。他这样说,是为嘲弄那些想把他说成小时候就是天才的人。“人们想制造某种戏剧,但其本身没有戏剧性,”他说。事实上,他从小就喜欢参加社会活动,他割过草,在网球场捡过球。在移居过的好几个州里,他都干过多种社会劳动。上高中时,他曾组织过夏令营的水上运动,后来他还担任了儿童俱乐部的管理人。

  进入大学后,尤伯罗思的生活内容更丰富了。他和水球结了缘。他那至今稍微向左歪的鼻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条短短的鼻梁居然断过几次。他是大学里水球队的主要得分手,优秀的射门技术使得他曾一度入选美国水球队,但在参加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时,他又落选了。水球占去了他很多时间,但给他带来了乐趣和奖学金。他的一位同学回忆说,当年大学里的尤伯罗思除了参加水球队之外,还经常去搞一些社会工作,比如给车打气,卖东西,到养鸡场里拾鸡蛋等。每当尤伯罗思自己回忆起这段生活时,他就会自豪地说:“这些工作不仅给我增加了一些收入,而且还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白手起家的实干者

  大学毕业后,尤伯罗思在奥克兰机场找到了一个工作。机场的事他几乎什么都干过,运行李、做广告、卖票、检票、到旅馆里去叫醒机组人员,这一切他都感到很有兴趣。

  尤伯罗思从事真正的经济管理是从1959年开始的。这一年,他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并和他学生时的情人吉尼结了婚,然后俩人一起去了夏威夷的联合航空公司任职。尤伯罗思干得非常出色,不到一年即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而这时的尤伯罗思只有22岁。

  1962年,科尔考里安卖掉了他的航空公司,尤伯罗思也只好易事他人,他单枪匹马投身西雅图国际航空公司。由于当时的西雅图国际航空公司不景气,加上旅馆业的提价,使尤伯罗思陷入了债务,整整一年后他才还清了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此之后,尤伯罗思下决心自己白手起家,闯出一条路来。就这样,尤伯罗思在好莱坞开创了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国际运输咨询公司。在他的精明管理下咨询公司很快就发展起来,到1967年已拥有36万美元的资金并开始出售股票。

  1972年,尤伯罗思以67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历史悠久的“问梅斯特先生旅游服务公司”,把原有的在世界各地的38个办事处发展到100多个。一年后,他又开创了“侨胞旅社公司”,很快就发展到拥有四千多套房间,十多个豪华的游艺场的规模。

  紧接着在1974年,尤伯罗思又成立了第一旅游公司,四年后,第一旅游公司即发展为在全世界拥有二百多个办事处,1500名工作人员的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年总收入约2亿美元。

  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

  尤伯罗思以106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他的第一旅游公司,进入了组织洛杉矶奥运会的新的领域。当时,距洛杉矶奥运会几乎还有6年的时间,他不得不又一次白手起家。

  1979年初,当尤伯罗思正式就任组委会主席时,他发现组委会在银行里竟连一个户头都没有。他立即从兜里掏出100美元,立了一个户头。实际上,当时的组委会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的电话。当尤伯罗思拿着钥匙来到新办公室时,他发现门锁打不开。原来房产商在最后签定契约之前,由于受一些反对在洛杉矶举办奥运会的人的挑动而将房子卖给了别人。就在下楼的电梯上,尤伯罗思碰上了两位退掉房子,提前60天搬了出去的保险商,尤伯罗思当机立断临时租下了这两位保险商的房子,租期为60天。

  60天后,组委会在库尔沃大街的一个由厂房改建的建筑物内落了户。

  从此,组委会的机器开始转动,有关洛杉矶奥运会的“产品”开始在这里诞生。他事无巨细,几乎管一切事情,从签定合同到视察场地,从了解各种行情到参加各类会议。他几乎没有时间回家吃饭。只好在办公室里就餐,只有晚上才驱车回家。几年来,他始终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很少有人看到他疲乏困倦。

  尤伯罗思对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除了大量的志愿人员外,组委会只有200多名正式工作人员,而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有2000名。尽管他的组委会工作人员中有不少是妇女和少数民族,但都必须是精明能干而且是遵守纪律的。尤伯罗思为此辞掉了不少人,即使是他的朋友,也毫不犹豫。

  在组委会的大楼里,工作井然有序。尤伯罗思下令所有外人一律不准随便进出组委会大楼。被批准后得以进入的人必须穿过三个安全检查员,而且有一名“陪同”陪同全程。这种检查对洛杉矶市及加利福尼亚州的政界人士也不例外。一次一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要上厕所,因没有陪同,被拒之于厕所门外。

  这些都使得组委会成为一个纪律严明、精明强干的组织。但也招来了许多非议,有人指责组委会象一个暴政国家,而暴君就是尤伯罗思。

  对于流言蜚语,尤伯罗思不屑一顾。对于被辞掉的工作人员他深表同情,他说:“有些人不能很好地适应我们的环境,他们是被自然淘汰的,很不幸,他们受到了伤害。”实际上尤伯罗思的心理是,他相信,他这样做是否正确,是会得到证实的。他坚信他会成功,而成功会证明他做的这些都是正确的。他说:“奥运会就在我们面前,这种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必须第一次就成功,必须全力以赴。”

  财政上的创举

  纵观现代奥运会的历史,就不难发现,举办奥运会是财政上的一场“灾难”。自从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规模大,奢华和浪费,成为举办奥运会的时髦和趋势。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高达10亿美元,以致使蒙特利尔市民20年后还要替当年的奥运会交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耗资90亿美元。

  而尤伯罗思上台不久则公开宣称,政府不掏一分钱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他预计只需要投资五亿美元,最多不会超过百分之十,而且还有盈利。这使得不少举办过奥运会的人士听得目瞪口呆。

  尤伯罗思查阅了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所有奥运会举办情况的材料,他从浩瀚的材料中看到了“灾难”的产生,但他也独具慧眼地看到了另一个不赔钱的“窗户”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不再大搞新建筑,各个项目直接由赞助者提供最优秀的设施。这是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一直奉行的信条。

  接着尤伯罗思开始和经济界的赞助者打交道,这是他的拿手好戏。尤伯罗思欲擒故纵,他首先对赞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赞助者必须遵守组委会关于赞助的长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赞助者不得在比赛场内、包括空中做商业广告,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五百万美元。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具有了更大的诱惑性,结果是赞助者纷至沓来,一时间变成了大热门。其中索斯兰公司急于加入赞助者的队伍,甚至还没搞清楚他要赞助建造的一座室内赛车场是个什么模式,便答应了组委会的条件。

  著名的柯达胶卷公司开始也想加入赞助者的队伍。但他们不肯接受组委会的不得低于五百万美元的条件,他们只同意赞助一百万美元和一大批胶卷,尤伯罗思没有答应。他还亲自飞到柯达公司的总部劝说他们接受组委会的条件,但“心胸狭窄和傲慢”的柯达公司没有同意,他们满以为有把握不改变条件便可获得赞助权。尤伯罗思一气之下,立即把赞助权转让给了日本的富士公司。后来柯达公司做了几倍的努力还远不及富士公司获得赞助所造成的影响。

  最后,尤伯罗思以五个赞助者选一个的比例选定了二十三家赞助公司。其中包括准备花九百万美元整修纪念体育场的大西洋西奇弗尔德公司,投资五百万建造新游泳池的道格拉斯公司和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列维服装公司,联合航空公司等著名公司以及颇具影响的美国《体育画报》。这些赞助单位都欣然允诺将使洛杉矶奥运会拥有最先进的体育设施。

  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尤伯罗思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做成的。尤伯罗思先研究了前两届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价格,又弄清楚了美国电视台各种广告的价格,然后要了2。5亿美元的高价,结果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欣然接受。

  尤伯罗思还以七千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从这开始,广播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打破了。

  空前的成功

  距离洛杉矶奥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苏联等国宣布了抵制本奥运会。这一突然袭击使尤伯罗思苦心经营的组织工作面临着一场灾难。尤伯罗思的一些敌手也毫不掩饰地幸灾乐祸。

  尤伯罗思的工作因此而变得更富有戏剧性了。他频繁地到国外访问。他忙得连坐汽车都觉得太慢,在洛杉矶市内都要乘坐直升飞机。他不得不经常从公共场合提前退场,然后径直登上组委会大楼房顶的直升飞机,转眼之间飞往另一地点。

  尤伯罗思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终没有说服苏联等国前来洛杉矶参加奥运会,但洛杉矶奥运会的成功此时已是不可逆转。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迫近,整个洛杉矶市已呈现出浓郁的气氛。由各公司赞助整修和重建的各种设施已焕然一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主任贝利乌夫人在视察了这些之后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最好的,无懈可击的。”

  从五彩缤纷的开幕式开始,抵制给奥运会带来的阴影被一扫而光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以及美国的观众表现出的空前的热情,把洛杉矶奥运会推向了巨大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