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7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itle:外国风味的大米饭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意大利煮法:生米和切碎的葱放在植物油里炒一下,然后加上水和少许盐,文火煮一小时。食前再加上一勺黄油和半两擦碎的干酪。
罗马尼亚煮法:米、水用一比二的比例,放少量的盐醋、植物油,文火煮一小时。将煮好的米饭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些切成薄片的西红柿。
土耳其煮法:把八颗整个小头葱油煎一下,再放入一碗大米,油煎后加适量热水。热水里要放一克番红花和一小撮盐,用文火煮20分钟。
埃及煮法:煮三小碗的大米需配四碗水和四匙植物油。先将放进盐、油的水烧开,再倒入大米煮开,温火煮,不要搅拌。吃时,米饭要和炖莱或糖渍水果一起混着。
Number:3769
Title:顽皮的河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士心
希腊有一条奇特的河,名叫阿瓦尔。河水每昼夜四易流向,6小时流向大海,后6小时又从海里倒流,下6小时又流向大海,如此来来往往,天天如此,年复一年。科学家们认为,这条河之所以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是因为受爱琴海潮汐的影响。
Number:3770
Title:“厕所”餐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马丁
在西柏林,有一家奇特的餐馆,从外面看上去与厕所无异,走进餐厅,里面的情景更令人咋舌,就餐者们一个个安然坐在抽水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盛在痰盂里的佳肴美味。餐具旁放的不是餐巾,而是厕所用的手纸,这就是举世无双的西柏林“厕所”餐馆。餐馆自开张以来,生意十分兴隆,人们争相而来,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在“厕所”里吞食的滋味。
Number:3771
Title:胡须今昔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1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袁永乐
自古以来,胡须一直备受崇敬。在东方,人们常常用胡须来发誓。它被视为勇敢和力量的标志(图1)。古代阿西利亚一些强有力的统治者都蓄着长长的胡须。他们用胡须来打扮自己的脸庞(图2)。许多历史上遗传下来的浮雕和塑像,至今仍保留着阿西利亚人威武严峻的形象。阿西利亚人常常把长须弄卷曲,再用染指甲花把胡须染上颜色。这种独具一格的胡须,在其他国家里是从未有过的。许多阿西利亚人还挂戴一种叫“须上须”的小胡须,它是用羊毛,驼毛、植物纤维和海草编织而成的。
埃及法老们的胡须叫“辫须”外形象一串穗状的花序(图3)。它是用金线、银线、白金线编制的。在“辫须”上有时候佩饰一枚做工精巧、象征长生不老的纯金小蛇。当然,法老们自己原有的胡须要通通剃光。
在古代的俄罗斯,胡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在伊凡雷帝时代,不论是达官显人,还是商贾村民,大家都留着一脸浓密的象铲子一样的方形胡须(图4)。后来,彼得大帝改变了长期遗留下来的种种习俗。在他执政的时代,全体官廷官员都要套上假发,都要把脸上的胡子刮得一干三净。留蓄胡子的人,在宫廷里要受到公开的嘲笑和非难。彼得大帝本人就亲自惩罚过那些不顺从的大臣,他用剪刀把大臣们的胡须毫不留情地乱剪一通。在俄国的历史上,曾经颁发过一种“蓄须章”根据留须长度交纳一年税款的牌证。对蓄须税率全国有统一的标准,并在全国各地设立市一级的监督站进行收税和督促。胡须成了当时沙俄国库收入的一大来源。
路易十三执政的法国,最时髦的胡子要数“美人胡子”(图5)。它的问世纯粹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路易十三平时经常替自己的军官修饰打扮。一次,国王在给一名军官修饰边幅时,把军官下颏上的胡子全剃掉了,只剩下可怜巴巴的一小撮须毛。因为是国王剃的,于是“美人胡子”就不胫而走,传流全国。
胡须一度被人们忘记过差不多有200年的时间。各种式样的连腮胡须,在十九世纪陆续开始流行。它们的名称也很滑稽,如“羊排胡须”、“鲨翅胡须”、“带子胡须”、“宠臣胡须”、“灌肠胡须”等等。要是有人把下须上的狭长胡须全连起来,这种胡须就叫“花边胡须”,或者叫“船长胡须”(图6)。在德国,男人一般都蓄连腮的大胡子。有时候他们把半面的胡须剃掉,而把半面的胡须留着。在俄罗斯,人们可以从胡子的式样来判断某一男子的职业。例如,店员留的是整齐的短胡子,商人留的是大胡子,官吏留的是楔形胡子,在校念书的大学生则要把脸刮得净光生亮,根须不留。
现今胡子的式样是根据不同的年龄,因人而异。中年人爱蓄“燕尾式胡子”。(图7)。年轻人爱蓄“西班牙式胡子”和“马蹄形胡子”。有时候还要再留些小胡子:有的小胡子跟小鬃刷一样,在嘴巴旁边凸出圆圆的一圈,有的小胡子被烫成一个个小卷卷。在西班牙,倘若男子要匆忙赶去赴约,他只要把须端朝上翘起,弄一个“勃拉多瓦式胡子”便行。如果他要去决斗,那么就留一排“板刷胡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一种叫“巴尔波多斯胡子”。它起源于古巴。除此之外,目前还流行一种不分年龄的圆蹄形胡子(图8)。同时,小胡子及连腮胡子也逐渐变得时尚起来。这些须式能流行多久呢?人们将拭目以待……
Number:3772
Title:世界上第一个无名战士墓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1期
Provenance:博览群书
Date:1985。4
Nation:
Translator:张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阵亡将士的家属收殓了亲人的尸骸,但法国却有几千个家庭一直未找到亲人的尸骸,甚至不知他们战死在何处。于是,法国出现了一个感人的现象:每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发现一具法军无名尸体时,几千名阵亡将士的母亲便一齐去认领,献上亲手制作的花圈,大哭一场。这些母亲深厚的母爱促使法国政府作出决定:在法国建立一座无名战士墓,供没有找到亲人尸骸的家庭寄托哀思。条件是,必须使几千位母亲都坚信,埋在此墓内的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政府授权内阁福利部长安德烈·马奇诺将军负责挑选这名无名战士。
马奇诺将军立即召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军指挥官,命令他们亲自带领部队去曾经战斗过的战场,各自找出一具无任何军兵种标记和姓名的法军尸骸。各部队立即行动,很快从索姆、伊普尔、亚眠和凡尔登等10个战场选出了10具法军尸骸,运往凡尔登。灵柩到达凡尔登要塞门口时,举行了简单的入门仪式。此后被送到要塞下面的一个小礼堂内,安放在礼堂中央。礼堂四角插满了法国国旗和军旗,从屋顶垂下青绿的柳树枝条,灵柩周围站满了身穿蓝色服装的法国士兵。每个灵柩上全盖着一面法国国旗,国旗周围是绿色的椰枣树枝,树枝中间摆放着一个小十字架。礼堂入门处,立着一个木碑,碑上挂着法国荣誉勋位勋章、凡尔登战役十字勋章、英国战争十字勋章、意大利英雄战争勋章及中国和日本政府赠送的两把荣誉宝剑。礼堂内点着蜡烛,摇曳的烛光显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次日即11月10日清晨,礼堂内举行了挑选无名战士尸骸的仪式。安德烈·马奇诺将军、凡尔登大主教、一位法国议员和军人代表们走进礼堂,仪式开始了。首先从守灵的法军士兵中选出了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兵,由他从这10具尸体中挑出一个尸体作为法国的无名战士。这个老兵激动地来到马奇诺将军面前,马奇诺立即高声命令道:“战士,拿起一个从凡尔登战场烈士墓上摘下的鲜花编成的花圈,把它放在一个灵柩上,明天,这个灵柩内的躯体就将成为法国的无名战士……”这位战士激动地拿起花圈,转过身,两眼紧张地盯着眼前的10个灵柩。他慢慢地挪动脚步,围着灵柩走了两圈,最后停在从右边数第三个灵柩前面,将花圈端放在灵柩上面。此后,他站起身,庄重地立正敬礼致哀,礼堂内立即响起了马赛曲。
仪式结束后,士兵们抬着无名战士的灵柩,走出凡尔登要塞,将灵柩放在一辆炮车上,炮车侧面有一个小铜牌,上面写着:法国战士。此后,灵车驶向火车站,将无名战士送往巴黎。当灵车刚刚开动的时候,一位阵亡将士的母亲从送行队伍中跑了出来,拦住灵车,扑在灵柩上,流着眼泪亲吻着她“可爱的儿子”的灵枢,送行的人们遂失声痛哭。
当日傍晚,北风凛冽,无名战士的灵柩到达巴黎。6名士兵抬着灵柩来到纳菲罗希罗广场,将它安放在贝尔福狮子雕像前面。老军人们早已等候在那里,他们陪伴着法国无名战士,度过了寒冷的一夜。
次日清晨,曙光还未出现在地平线,几千名阵亡将士的母亲和寡妇们便手捧花圈,来到广场,流着眼泪将花圈献给无名战士,无名战士遂沐浴在母爱和妻爱中,花圈将他的灵柩完全淹没。
与此同时,军队官兵们捧着法国领袖冈贝塔的心脏,也来到广场。冈贝塔是法国著名政治家,曾在1870年德国占领巴黎时,毅然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准备在纪念法国无名战士的同时,也纪念这位法国民族英雄。
此后,无名战士和盛放着冈贝塔心脏的灵柩被护送到潘提翁神殿,法国总统在那里迎接……
无名战士安葬仪式开始了,送殡队伍从潘提翁神殿出发,向凯旋门走去。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佩带着荣誉勋章的老军人队伍,后面是军官队伍,他们高举着自己部队的军旗,军旗上布满了子弹打穿的破洞。军官队伍后面就是盖着法国国旗的无名战士灵车。队伍到达凯旋门,4只鸽子腾空而起,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飞去,表示向法国各地带去无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消息。随后,凯旋门周围的军队官兵唱起马赛歌,雄壮的歌声在广场上空回荡。歌毕,法国总统上前,向无名战士致礼默哀。之后,巴黎大主教上前为无名战士做祈祷。祈祷后,人民群众一群一群地走上前来,向无名战士敬献花圈,祈祷声和哭泣声遂响遍整个广场……同一天,法国领袖冈贝塔的心脏也安放在潘提翁神殿内。
从这天起,这个广场就成为法国最神圣的地方,每年,人们都到广场教堂纪念“11月11日停战日”,每一位访问法国的外国高级官员,都到广场向法国无名战士墓敬献花圈。
后来,老军人们在无名战士墓上建起了一个小火炬,并每天为火炬添燃料,火炬长年燃烧,从未熄灭,它的火焰象征着长眠地下的法国将士的生命,象征着永垂不朽。火炬下面,刻着一行字:一个1914年至1918年为祖国捐躯的法国战士安睡在这里……
继法国之后,其它国家也先后模仿法国,以类似方式纪念牺牲的将士。英国无名战士长眠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不朽殿下面;埃及无名战士安睡在开罗胜利城雕满古兰经文的“现代金字塔”下面……有些国家如中国则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Number:3773
Title:奇人多萝西
作者:约瑟夫·布兰克
出处《读者》:总第51期
Provenance:环球
Date:
Nation:
Translator:志梅
1975年11月8日晚,一个男子来到美国新泽西州北部多萝西·艾利森太太家门口。他怀着迟疑不决的心情,一步步登上楼梯。
此人名叫查尔斯·利特尔·伊格尔。两天前,他的十八岁的女儿失踪了,全家人焦急万分。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位朋友告诉他,多萝西·艾利森太太有非凡的本领,也许能帮他的忙。
查尔斯怀着侥幸的心理敲开了多萝西·艾利森太太的房门。女主人是位身材矮小的普通家庭妇女,据说她有一种奇特的心理功能,可以看到超出自己的知识和经历范围的东西,近十一年来,她曾多次协助警察找到失踪者,为那些与亲友失去联系的人出过力。
多萝西听完查尔斯的讲述,沉默片刻后说:
“您的女儿安然无恙,她正在一所肮脏的房子里,房子的大门是红色的,门牌不是106号、186号就是168号。她是同一个名字里有两个R字母,譬如叫HARRY的男子一起出逃的。在明年1月21日以前会有人找到那所房子,不过,在那一天或22日以前您不会见到您的女儿。还有,您将要当外公了。”
查尔斯要求多萝西太太同他一起去找女儿。
在约好的那天上午,多萝西太太以及两名侦探一起上了路。她让司机把车朝纽约方向开。
汽车进入曼哈顿,多萝西指点司机穿大街、过小巷,整整走了三个小时。当车子开到布鲁克林的时候,她突然说:“咱们要去的地方可能同出租汽车有点关系,同某个总统的名字也有点关系。”
不久,他们来到了门罗街。“从这里拐弯,那姑娘就在邻近的这条街里。”多萝西胸有成竹地说道。
汽车在一座大门呈红色的旧楼房前停住。这座房子的门牌正是一八六号。楼的底层有一间朝街的小办公室,是叫出租汽车的地方。
可是,当三个人走进去时,看门人却说他们所问及的那个姑娘从来也没有在这里住过。出门时,多萝西说:“那不是真的,她就在里面。”事后人们才知道,姑娘确实在里面,躲在一张床底下。
1976年1月21日,姑娘的父亲打电话给多萝西太太,要求她一起去寻找姑娘。但是多萝西回答说:“今天不能。我不愿成为一起交通事故的牺牲品。明天我将同您一起去。”
姑娘的父亲已经等不得了。他和两位侦探一起出发前往纽约。途中有一辆汽车与他们乘坐的汽车相撞,幸好他们只受了轻伤。
第二天,多萝西太太陪同他们来到纽约。在先前去过的那所房子里,查尔斯见到了失踪两个多月的女儿。她当时正同一个名叫哈里斯(HARRIS)的男子同居,而且已经怀了孕。
从童年时期起,艾利森太太就知道自己同母亲一样,有一种奇特的“心理”功能,能使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的画面象电视图像一样在脑子里出现。她同警察的合作是从1967年12月3日开始的。那天清晨,她被一个恶梦惊醒。她梦见一个孩子落水溺死。这副惨景使她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她决定向警察局报告。警察局负责人告诉她,那天上午,确实有个名叫迈克尔的儿童在河里淹死,具体时间是在多萝西做那场恶梦后的两小时。
当多萝西太太知道孩子的尸首还没找到时,她表示愿意效劳。她说,她的心理功能使她看见,孩子的尸首在他落水的那条河附近的一个管道里,他的衬衫上佩着一枚宗教徽章,身穿绿色带风帽的厚外套,脚上的鞋是反穿着的。有一位警察在打电话给迈克尔的家长后证实,情况确实和多萝西太太描绘的一样。
根据多萝西的指点,人们果然在一个蓄水池与河相接的管道里找到了迈克尔的尸首。
不少人家经多萝西·艾利森的帮助找到了失踪的亲人。例如,她曾帮助一对老夫妇在一口枯井里找到了他们在一九七六年五月失踪的女儿苏珊·雅各布森的尸首。有一次在某医生诊所,她令人惊异地推测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