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华语典 >

第1章

中华语典-第1章

小说: 中华语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国学精粹 《中华语典》政治管理(1)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道德经》。意为:百姓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意为:统治者如果自身言行端正,即使没有命令百姓也会去做;如果自身言行不正,即使下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近者说,远者来】出自《论语…子路》。意为:统治者使近处的百姓欢悦了,远处的百姓就会前来归附。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出自《管子…君臣上》。意为:如果治理国家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谋取私利。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明法解》。意为:不除掉有害的杂草,就会妨害庄稼的生长,不诛杀盗贼,就会伤害到守法之民。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出自《管子…小称》。意为:善于自我批评的人,百姓就不会抱怨他;不肯自我批评的人,百姓就会谴责他。

    【赋敛厚,则下怨上矣】出自《管子…权修》。意为:赋税过于繁重,就会使百姓怨恨君主。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出自《管子…治国》。意为:抛弃作为国家根本的农业而去经商,就会使田地荒废、国家贫穷。

    【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出自《管子…乘马》。意为:观看市场的行情就可以知道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就能知道国家物资的多少。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为:君主不因为自己高兴就多加对臣子奖赏,也不能因为愤怒就加以惩罚。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为:国君不骄傲自大,手下人就不会阿谀奉承。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出自《墨子…尚同下》。意为:一只眼睛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清楚;一只耳朵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明白。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出自《墨子…亲土》。意为:给国君献上稀世珍宝,不如给国君推荐有才之士。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下》。意为:人民是最珍贵的,其次是国家,而最轻的是君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良好的时机,不如占据有利的地势;占据有利的地势,不如拥有团结一致的人心。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为:能够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而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出自《孟子…离娄下》。意为:让道德品质好的人去教育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让有才能的人去教育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意为:没有官员领导就没有办法治理百姓,没有老百姓就无法养活官员。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出自《荀子…王霸》。意为:两国已经缔结了盟约,即使看到了成败,也不能欺骗结盟的国家。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出自《荀子…王霸》。意为:如果君主善于提纲挈领,那么百事都会做得十分周详;如果君主事无巨细都要管,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

    【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出自《荀子…王霸》。意为:政令一旦下达,即使看到了胜败得失,也不可不讲信用欺骗百姓。

第一章 国学精粹 《中华语典》政治管理(2)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出自《荀子…大略》。意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亡身的道路。

    【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出自《荀子…大略》。意为:如果国君有爱嫉妒他人的臣子,那么贤良的人就不会来辅佐他。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出自《荀子…王制》。意为:有德有才之人,应当立即提拔;无德无才之人,则应当立即罢免。

    【公生明,偏生暗】出自《荀子…不苟》。意为:公正就会使人清醒,偏私就会使人糊涂。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明而私事息】出自《荀子…君道》。意为:公正的道路畅通了,徇私舞弊的门就会被堵塞;为公的原则明确了,贪婪的私欲就会停止。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出自《韩非子…心度》。意为:时代已经变化了,而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改变,那么,国家就会出现混乱。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出自《韩非子…心度》。意为: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就会使国家安定;治理的方法能够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就会有成绩。

    【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故明君务力】出自《韩非子…显学》。意为:国家强大,别人就来朝见,国家弱小,就要去朝见别人。因此,英明的国君会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实力。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出自《韩非子…五蠹》。意为:不期望完全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那些陈规,要研究现在的事情,从而做出相应的准备。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意为: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是大臣也不要放过;奖赏有功劳的人,即使是平民百姓也不能遗漏。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意为:如果赏罚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难以推行。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自《道德经》。意为:天道之网恢宏广大,看起来疏松却不会疏漏。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出自《论语…季氏》。意为:国家统治有道,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出自《吕氏春秋…适威》。意为:法令过于严厉,人们反而不听从;禁令过于繁多,反而不能执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出自《吕氏春秋…贵公》。意为: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秦商鞅《商君书…去强》。意为: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要轻易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要轻易改变器具。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出自秦商鞅《商君书…更法》。意为: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过去。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出自《淮南子…氾论训》。意为:国家能够安存不在于疆土辽阔,而在于其合乎道义,国家灭亡也不在于地域狭小,而在于不合乎道义。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出自《淮南子…氾论训》。意为: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但最根本的是让人民获利;政治教化也有固定的模式,但最紧要的是让政令畅通无阻。

第一章 国学精粹 《中华语典》政治管理(3)

    【上之所为,民之归也】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意为:上层人物的所作所为,民众也会纷纷效仿。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意为:用不道义的手段变得强大,其灭亡一定很快。

    【勤民以自封者,死无日矣】出自《国语…楚语下》。意为:劳困人民以满足自己的,末日就快到来了。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出自《战国策…赵策》。意为:只按照书上的方法来驾御车马的,不能完全掌握马的脾性;只用古人的方法来管理现今的人,就不能通达时势的变化。

    【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出自《战国策…燕策》。意为:英明的君主总是愿意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过错的批评,而不想听别人对自己正确行为的夸赞。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出自《史记…楚元忘世家》。意为: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出自《史记…陆贾列传》。意为:骑马打下来的天下,怎么可以还在马上治理呢?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出自《汉书…路温舒传》。意为: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坏,然后才有凤凰聚集而来;君主对犯有诽谤罪的人不诛杀,然后才有忠良之言进谏。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出自《汉书…陆贾传》。意为:国家太平时,应注意发挥宰相的作用,让国家繁荣昌盛;国家危乱的时候,应注意发挥大将的作用,使国家免于危难。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出自《后汉书…徐稺传》。意为: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用来比喻国家衰败,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出自《后汉书…申屠刚列传》。意为:民心所归向的,正是天要帮助的;民心所背叛的,也是天要抛弃的。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意为:凿开岩石寻找宝玉,剖开蚌身索求珍珠。意谓深入探求人才。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为: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为:选择官员的要点不在多,而在于能真正得到贤能。

    【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出自《资治通鉴》。意为:家境贫困,就会想要一个贤德的妻子;国家出现动乱,就会渴求一位治国有方的宰相。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出自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意为:朝廷圣明,并没有什么过失,自己也觉得进谏的奏章越来越少了。

第一章 国学精粹 《中华语典》政治管理(4)

    【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如果一个人的计策高明可用,就不要因为他的地位低下而耻于采纳;如果一个人的话正确可行,就不要责怪他巧言善辩。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为: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为:亡乱国家的政治也有可以效仿的地方;安定国家的习俗也有可以批评的地方。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出自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立事书》。意为: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出自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意为:人的才能,只有在相对稳定的使用中才能形成和表现出来,而在反复多变随意调遣中消磨掉。

    【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出自北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意为: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没有一定的物资财富是不行的;要治理好天下的财富,没有合理的方法是不行的。

    【人唯求旧,器非求旧,唯新】出自《尚书…盘庚上》。意为:用人要选用熟悉的臣子,不要像选用器具那样只要新的,不要旧的。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出自《尚书…洪范》。意为:不结党营私,治国之道就会宽广开阔。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出自北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意为:言语反复多变,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们就无所适从。

    【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出自南宋杨万里《庸言》。意为:君子不像一件器物一样,不能因为有了一技之长就满足;而用人的时候,就要像使用器物一样,不能苛求其各方面都有才能。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意为:一个国家,无论多小,都不能轻视;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为:君主有了德行,就能叫百姓安乐;百姓快乐了,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出自唐代刘禹锡《金陵怀古》。意为: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唐代李商隐《贾生》。意为:只可惜半夜里君王虽然向前移动座位,靠近贾谊,但他所问的却不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而是鬼神之事。

    【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出自明代汤显祖《牡丹亭》。意为:万里江山尘烟四起,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信任重用的大臣。

    【恩荣并济,上下有节】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治理国家要恩威并重,使国家上下能够有礼有节、秩序井然。

    【夫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为:治理国家有相应的体制,各自之间不能相互侵犯越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意为: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信义是一个国家的珍宝,是百姓所依赖的。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出自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意为:一时的强弱在于力量或军事力量,而长久的胜负则在于道理,就是治国有道。

第一章 国学精粹 《中华语典》军事战争(1)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出自《墨子…修身》。意为:作战之中虽然阵列需有讲究,但还是要以勇敢为本。

    【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出自《墨子…非攻下》。意为:频繁地进攻和讨伐,实在是天下最大的祸害。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出自秦商鞅《商君书…画策》。意为: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为:军事上的胜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出自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将才》。意为:作为军将,地位高贵而不骄傲,打了胜仗而不昏乱,才能出众而能谦逊待下,性格刚强而能控制自己。

    【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则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