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牛鬼蛇神 >

第23章

牛鬼蛇神-第23章

小说: 牛鬼蛇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南省人民政府。
  对于吊罗山崩石岭的村民而言,北京很远,海口也很远。北京的事情不归他们关心,海口的事情同样不归他们关心。
  常跑海口的阿光刚好赶上了那个挂牌仪式。他文化不高,但是牌匾上的那几个字他都认得,他把它们一个一个读出来,但他对那七个汉字所包含的内容不甚了了。现场围了很多人,参与挂牌的那些人显得很兴奋。围观的人更多,但是许多人脸上都透着麻木,看得出来他们认为这件事跟自己关系不大。
  阿光回去跟阿爸阿妈说了这件事。阿妈没搭腔。
  阿爸说:“升格啦,好事啊。”
  阿光说:“怎么好了?”
  “往后自己管自己,不归广东管了。”
  “自己管自己怎么就好了?”
  “谁愿意让别人管呢?你愿意吗?”
  “也是。自己管自己,挺好。”
  那会阿光刚认识了黎族女孩阿玲。阿玲是文化用品公司门店的售货员,阿光都是在她那里买彩纸。那以后不久,阿玲说她哥哥升了副科长。阿光只知道她哥哥在公署上班,副科长一定是不小的官,看阿玲那么开心就猜得出来。
  阿玲还告诉他,公署撤了,改省??了。她哥哥的同事有好几个人都升了职,薪水也自然有了增加。
  阿光一个突出印象是海口的人比原来多了,都是大陆人。那些大陆人走路的频率比海南岛本地人明显要快,从走路就看得出那是海南岛人还是大陆人。海口突然之间热闹起来。尤其是路边一下多出了许多买吃食的地摊,什么新疆拉条子,陕西羊肉泡馍,云南米线,东北水饺,北京爆肚,天津煎饼果子,湖南肠子,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这时候的阿光在家里已经被看作是大人,自己的口袋里也经常会有些零用钱,加上阿爸把进货重任交给他,他很像是一个独立撑门面的年轻老板了。他原本就是个有主意的孩子,头脑清楚,做事有板眼,难怪已经算是城里人的阿玲对他另眼相看。
  李德胜已经发现阿光有点大手大脚,偶尔身上就会多件新衣服,或者脚上就会多双新鞋,而且是一双又黑又亮的皮鞋。他仔细查儿子的账,账目上没有漏洞。
  女人说他,“自己儿子你还信不过吗?”
  李德胜说:“没有啊。我猜阿光在琢磨自己赚钱的事。”
  女人说:“那是好事情啊。”
  李德胜说:“是好事情。我交待的他都办得妥当,而且进价比我自己进的还要低。可见他根本没用家里的钱。”
  女人说:“这个月他添了两件新衣,还有就是皮做的鞋。”
  李德胜说:“你说他不会背着咱们做不该做的事吧?”
  女人说:“不会。他绝不会碰别人的钱。”
  李德胜说:“你说要不要多给他一点零用钱?男子汉出门在外,手里没钱心里会发慌,不踏实。”
  女人说:“你早该这么想了。你说,儿子是不是到了想女人的年龄了?”
  最懂儿子的还是母亲,男孩开始打扮自己就一定是在思春。阿光的新衣新鞋当然都是为了阿玲,他希望自己在阿玲眼里又帅气又有自信心。他看得出阿玲对他很在意,也愿意帮他。
  上次就是阿玲的哥有桩麻烦的事情需要人跑腿,她把机会介绍给阿光,她相信阿光不会辜负她的信赖。阿光果然把事情做得很漂亮,得到她哥哥的称许,同时得到二百元劳务费。她哥哥说以后事情会很多,有得他做了。还说他最好别回乡下,就住到海口来。
  阿光回去征求了阿爸阿妈的意见。阿玲的哥哥为他在宿舍区里借了一套一室住房。这下阿光像阿玲一样,成了海口的居民。
  肯定没有人会料到,海口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涌进了几万人,这个昔日的海岛小城,一下成为继深圳之后中国乃至世界最为火爆的淘金地。旧城区那几条带骑楼的老街,充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各路英豪。所有的人都在忙碌,忙着注册公司,忙着土地买卖,忙着签合同招聘人马,忙着盖房子,忙着将各种家用电器运上岛摆进大大小小的店铺。还有更多的人陆续登岛,忙着找关系,忙着找住处租房子落脚,忙着找工作,忙着找一份临时生计糊口。
  海口真是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阿光这会已经是阿玲的哥哥的贴身马仔。阿玲的哥哥正在谋划,利用自己在官场势力范围之内的权力,开一间自己的公司。当然他不能自己出面注册,他打算让阿光出头,让妹妹阿玲实际上掌管公司业务。
  这个计划让阿光很兴奋,她哥哥这样安排表明他对自己很信任,也等于表明了他基本认可妹妹与阿光的关系。阿光和阿玲已经有了那种亲密的关系,在他心里阿玲已经就是他的女人了。当然,这一点必须得到阿玲的家里认可,得到自己阿爸阿妈的认可。
  阿玲毫不犹豫就同意了阿光让家里来提亲的想法,这让阿光兴奋得一夜没合上眼。

  一年前李德胜收到大元的邀请,让他自己安排时间来拉萨玩。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他不可能出那么远的门。安顿了母亲的丧事之后,他忽然很想出去走一走。上一次出岛还是1966年。他女人对大元的印象很好,也知道他们两个持续了二十多年的友情,她让他想去就去,不用担心家里。
  他刚刚忙完一单活计,死者是本村人,但出门在外已有三十年以上,是三亚一家国有公司的经理。叶落归根,家人根据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他出生的崩石岭。
  灵堂设在村部的院子里,整个院子被临时加上屋顶,四周也都用大幅帐篷布围合,这使得灵堂非常宽敞,容得下高大的纸扎牌楼,连同纸扎的双车双轿,纸扎的骡马牛羊猪狗鸡,让所有来吊唁的乡邻亲友都大开眼界。
  他的葬礼算得上气派,下葬的那天光是纸扎人偶就排成了一整个方队。紧随其后的是从全岛各地赶过来的开汽车前来吊唁的客人,是一个规模不小的车队。最后才是人,打灵幡穿孝服的亲人在前大放悲声,徒步的友人以及远亲垂着头以沉痛的姿态跟在后面。
  谁都看得出来,整个仪式所需纸品数量巨大。死者的家人只找了李德胜一人负责,所需其他纸工由李德胜去临时聘用。工程量再大工期也仍然只有七天,李德胜聘了超过十个人一起赶工,其中自然有他的家人;他们全力以赴。
  结果让死者家属相当满意。尽管累到虚脱,李德胜还是很开心。一单活计下来,李德胜包括他的家人一道,拿到了平时三倍的酬劳。
  这下他不用去银行取以前的积蓄就可以去西藏了。
  动身之前,他嘱咐女人一定按约好的日子,请媒人到阿玲家去提亲,千万别耽搁了儿子的终身大事。阿玲的老家在白沙,从吊罗山过去坐车大约三小时。
  他自己规划了路线,从海口坐船到广西北海,再坐火车到成都,再搭长途车途经川藏线去拉萨。他的第一站是海口,他有儿子阿光在海口接应他,这让他在乡邻跟前很有面子。
  阿光去接他,把他接到住处就又出门去忙。他看得出儿子很为自己忙碌的事情自豪。儿子告诉他,自己是新公司的法人。李德胜不懂法人是什么。
  “就是老板,就是对公司负全责的那个人。法人是要在工商局注册备案的。??面对公司,认的只是法人一个人。”
  “老板不是阿玲的哥哥吗?”
  “他是官员,他不能当法人。”
  “他不能当,你就能当吗?”
  “我代表他。我是他的全权代表。”
  李德胜眉头紧锁,“可是出了事怎么办?”
  “不会的。她哥是副科长,没有他摆不平的事。阿爸,我还有事,不跟你多说了。”
  “凡事多转转脑子,不懂的事一定要弄清楚再决定。”
  阿光已经出门了,“阿爸,你就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
  李德胜心里终究还是不踏实。他是隔日的晚班船。他借口去阿光的公司看看,他其实想亲眼看看阿玲的哥哥那个人,结果真还给他看到了。他对他的印象不是很好。
  阿光送他去码头。途经邮电局时李德胜进去,给西藏的大元发一封告知动身时间的电报。他一路上很犹豫,想了又想终于还是把心里话对儿子说出来。儿子毕竟是儿子,他不能把话揣在肚子里。
  他说:“阿光,别怪阿爸啰嗦,那个人心机太重,我对这样的人信不过。阿玲跟他哥不一样。”
  阿光说:“他是好人坏人不说,他总不会害自己妹妹吧。阿玲已经是我的人了,他害我就等于害她。阿爸,你就放心吧。”
  儿子如此说,李德胜明白自己再多说也是无益。

  0 星期日也叫礼拜天

  休息一天。



卷2 拉萨


  第三章 圣城阳光泛滥

  3 迷失在三种时间之中

  李德胜这家伙足足在路上延宕了七天,据他说途中转车的等候时间都不算长,没超过十二小时。我猜他累得够呛。
  他说最后这四天在川藏线上,一路都是阴天下雨。说进了拉萨天就晴了,“拉萨的太阳真好!”
  我告诉他拉萨也叫太阳城,一年有三百天以上都是太阳天。
  他问我手上拿的什么书,那是一本《古兰经》。他以为我信了伊斯兰教,我说还没有,我想先读读经典再行考虑。我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读过这本书,他说海南岛回族的一个朋友有古兰经,他见到了随手翻翻就一下被吸引住了。那朋友见他有兴趣,就让他拿走,那朋友说自己还可以弄到它,说清真寺里有送。
  我说我读来有些吃力;他说怎么会,你书都写了几本,读书怎么会吃力呢?我说到底是宗教经典,其中的奥秘很需要费心思琢磨;比如——我翻开一处折起的书页。
  你们中有人复返于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
  以致他在有知识以后又变得一无所知。
  ——《古兰经》第十六章第七十节
  我说:“看着的时候好像都明白,可是合上书又觉得从根本上就没读懂,真够伤脑筋的。”
  李德胜很奇怪地看定我,“不会吧,话说得这么明白,为什么说伤脑筋?”
  “那你说说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人生有起有落,有人反复处在低谷当中,这种时候他会怀疑以前所学到的东西,他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不对了。”
  “天呐。这两句话让我糊涂了好几天,怎么你一下子就把我点醒了?”
  “书里不就是这么说的吗?而且说得那么清楚。”
  “让你一说的确很清楚,可我一个人读就怎么也转不出来。”
  “是你脑袋太复杂,想得太多了吧。以我的经验,凡事想得太多都会出问题,会把事情弄得复杂。天下的事情没那么复杂。”
  他的话让我非常惊讶。我看得出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几乎没经过思考,可是他的话竟然有如箴言一般强大。
  天下的事情没那么复杂;
  凡事想得太多都会出问题,会把事情弄得复杂;
  书里不就是这么说的吗?而且说得那么清楚;
  话说得这么明白,为什么说伤脑筋?
  人生有起有落,有人反复处在低谷当中,这种时候他会怀疑以前所学到的东西,他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不对了。
  李德胜也是刚刚到拉萨,我的生活就已经有了大变化。我不知道的是更大的变化还在后面,对《古兰经》的解读仅仅是一个开始。
  想说说三天里发生的事。昨天,今天,明天。想颠倒一下顺序,也就是说,从明天说起。三天即三种。
  明天还没有到,还有大约十三个小时,不过没关系。好在李德胜已经来了。明天的故事里多了李德胜,而且他应该是主角。
  我这几天里一直在等李德胜的消息,原定回东北的计划只能往后推。我没有买机票,也就是说暂时没有出门的计划。朋友们都知道拉萨不通火车,要离开拉萨必得坐飞机。
  可以因此断定,明天的故事也是关于拉萨的。该怎么开始呢?夜里零点以后就是明天了。
  在拉萨讲时间的故事有点障碍,因为时差。拉萨经度比北京西移大约三十度,时间大约晚两小时,其一。另外,生活在1988年冬天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早已实行了夏时制,全中国的钟表同时向后拨了一小时。
  这样,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的全中国人民,在每一天的零点时间上,你可以设想——假使有一个拉萨时间,拉萨人处在只相当于北京人概念中的二十一点左右。
  这是一年里暗夜最长的季节,即使天已经黑了许久,其实离午夜还有很长的时间,不过是晚上九点,如此而已。 
  我不说你们也猜得到,这么早当然不会睡觉。干什么呢?
  我可能会坐下来继续写我的小说,我老婆估计要织一阵子毛衣。顺便说一句,我三年前正式和她扯了大红光纸印制的结婚证,内文是用藏汉两种文字完成的——她眼下正在为我的明年春天操心。织毛衣,如此而已。
  听我故事的朋友们中有细心的,一定会翻翻日历,之后一定会发现这一天是星期日——我说的是明天,1988年11月27日。
  我写小说经常在夜间,经常通宵达旦。所以我写了一阵必然要休息一阵,休息的时候我一般习惯到户外;拉萨的夜实在很美,用我的习惯用语——美得一塌糊涂。美得不可收拾。如此而已。
  我于是先探头进里屋,看看老婆睡了没有。没有,这也没关系。其实睡没睡都没关系。然后我就轻推门,来到外面再轻掩上门。我到隔壁敲门,李德胜就住在我隔壁。
  我说带他去个有意思的地方。显然他累了,所以他要问我是不是很远;不远。我现在住得离大昭寺离八角街很近,而我过去有两年多时间就在布达拉宫山脚西面的林子里。过去夜间散步,我习惯绕布达拉山,一圈大约一千三百米,大约二十五分钟。
  现在我转八角街成了习惯,我只要七分钟就可以慢踱到大昭寺门前。大昭寺是八角街开始也是八角街结束的地方。如果你是外人,你要转八角街的话,当然你不一定是外人,那么你就可以从任何小巷子拐进八角街。
  我们所在的位置离大昭寺最近,我们不必绕路钻小巷子。我们从正面进入。
  这种时候大昭寺门前并不安静,当然人不算多。有个老太婆常年睡在大昭寺门前,现在她肯定还在,想必已经深入梦境。
  李德胜没法理解,为什么这种时间还会有几个高大健美的康巴汉子骑着自行车在大昭寺前面的广场上兴致勃勃地兜风?不是一个两个,不是三十五十;他们彼此有些相似,同样头戴红黑两色缨穗,同样漂亮的紫红色脸庞。也许他们把时间分配好了,一拨骑车兜风,其余的休息睡觉?到了约定时间,他们的另一拨像换岗一样接替前一拨?
  他们许多人有各种首饰。他们的首饰不是镏金镀银仿宝石的,他们不喜欢那样的现代首饰。他们佩戴着真金真银真宝石,真正的珠光宝气。
  我老婆到这以后就迷上首饰,我全力以赴讨好老婆,竟也成了这方面的行家。我转八角街只在可意的首饰面前驻脚。明天凌晨当然不会例外。我的这个怪毛病李德胜无论如何不能够理解,首饰是女人才热衷的东西,你一个大男人怎么会有兴趣?
  我看到那个骑车的大个子头上的银物就站下了。他发觉我在看他,骑车绕了个圈子转回到我身边。李德胜显得紧张,以为会发生冲突,我告诉他没事的。
  大个子说:“哈啰。”
  我问他:“什么哈啰?”
  大个子说:“你们是汉族。”
  我常常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