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

第15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5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中你体会到无量义。这个无量是究竟圆满的,那就是明心见性,见性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见不了性,你能体会的是局部,不是完整的。见性必须放下执著、放下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才行。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非常的困难,佛教我们从执著开始,放下从哪里开始?从执著开始。执著也要渐渐放下,根性利的那不一样,他很快就能放下;中下根性一定得慢慢来,养成这种习惯,不再执著、不再分别,清净心就现前。「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般若现前了。有实相般若,经论里面这些密意你就能体会到。
  这四种意趣,第一个是「平等意趣」。这第一个重要,真的是平等。六祖大师他老人家开悟时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说这一切法平不平等?平等。给诸位说,地狱跟天堂平等,众生跟佛平等,生佛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这平等。平等是真的叫一真,二就不平等。所以这净土宗很了不起,净土宗念佛的目的求什么?求一心不乱。一心就是平等,二心就不平等;二心是妄心,就变成阿赖耶,一心是自性、是真如、是真心。一切众生哪个没有!各个都有,有是真有,并没有丢掉,但是不能现前。
  心像水一样,佛法用水来比喻心,水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动摇。所以我们供佛、供菩萨,在供养具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供水,其他的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供水。什么都不供,供一杯水就可以,水代表自性。供一杯水不是尊重佛菩萨,不是给佛菩萨吃的,不是的,它是表法的,给自己看的,给大家看的。看到这杯水想到我们的心原本跟水一样,那么干净没有污染,那样的平静,一点都没有波动,是取这个意思。那就叫一心不乱,那杯水是一心不乱。我们现在的心妄念太多,妄念是什么?妄念就是染污,心不清净,妄念是波动,这水起了波浪。所以看到这杯供水,就想到我们的心如何能恢复到平等、恢复到清净。《无量寿经》经题上,修行最重要的指导原则,「清净平等觉」,觉就是智慧现前,觉在最后。先要修清净,第二就是平等,有清净平等,智慧就开了。《金刚经》上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就是觉,你就晓得那杯水的意思是多深多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道理在此地。
  通常同学们在佛像面前会烧一炷香,都是表法的,香代表是什么?香代表信,这信香。我相信佛,我相信菩萨,用一支香表达我们的信心。真正相信就得依教奉行,佛菩萨教诲我们没有去做到,那是不信。信很不容易,这一支香里面更深的意思,表面的意思是信,实质的意思是戒定真香,这支香代表戒定慧。戒定慧点燃了,点燃是什么意思?它起作用!是要把戒定慧从自己身上,我自己的身就是这炷香,戒在我身上表现出来,定在我身上表现出来,慧在我身上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干什么?表现出来是影响别人,这演!前面跟诸位讲「为人演说」,我们要做到,把戒定慧统统做到,给众生做个好榜样。戒定慧的反面是什么?贪瞋痴。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世间人起心动念是贪瞋痴,佛弟子起心动念是戒定慧,把戒定慧表演出来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回归到自性。自性表现出来的就是戒定慧,迷了自性表现出来就是贪瞋痴。所以说「烦恼即是菩提」,戒定慧叫菩提,贪瞋痴叫烦恼,烦恼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烦恼,觉了烦恼就变成菩提,迷了菩提变成烦恼。所以烦恼可不可以断?不能断,烦恼断了菩提就没有了。所以转变,转烦恼为菩提。众生很不幸,这一念不觉迷了本性,把本性的菩提转变成烦恼,是这么桩事情。我们要自度,先从把贪瞋痴转变为戒定慧,自度而后能度他。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表演出来的都是戒定慧。戒定慧是所有一切佛法的总纲领叫三学。佛的经典叫三藏,三藏就是戒定慧,戒学就是律藏,定学就是经藏,慧学就是论藏。这三个字是代表完全的佛法,也就是圆满的自性。我们今天这三样东西没有了,自性迷失;你本来有,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你就知道这支香的意思多深,深广没有边际。所以香不必烧多,一支就可以了,它是表法的。在小乘修学当中它代表五分法身,五分法身前面是戒定慧,后面有解脱、解脱知见,再加上这两个,这五分法身,这是对修行人讲的;一般解释,代表圆满的性德。由此可知,清净平等觉的重要。清净平等觉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也是三藏,清净是律藏,平等是经藏,觉是论藏。随拈一法,无不圆满。
  我们看玄奘法师所翻译《摄论》,里面讲的四种意趣,第一种是平等,「如说我昔」,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说我曾经在「彼时名毗婆尸佛,非昔时毗婆尸佛即今释迦佛,但诸佛所证法平等,故说我即彼,彼即我,是名平等意趣」。这段文能不能体会到?确实不好懂。释迦牟尼佛自己说,我在(昔是过去)过去,曾经在那个时候,他的名号不是叫释迦牟尼,叫毗婆尸佛。非昔时毗婆尸佛即今释迦佛,那要晓得不是那个时候毗婆尸佛就是今天的释迦牟尼佛。这话不好懂,要很细心去体会。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叫毗婆尸佛,我们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可是佛在此地说不能这样说法。为什么?这样说法你是没有觉悟,为什么?你有先后。用现在的话说,你生活在多维空间里面,你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你的时间、空间没打破。真正见性之后,空间、时间没有了,这个话你就听懂。时间没有了,就是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那你就不能讲昔时、今时,昔跟今不二,是一不是二。
  底下这句说得好,但诸佛所证法平等。真的是不好懂,举这个例子,这个例子讲的古佛跟今佛是一个佛,是平等的。你可不能分别有过去、有现在,有过去、有现在你就落在第二意。这个密意,四意趣也是四密,四种深密。佛家没有秘密,就是这个理太深,所以深密不是秘密。佛法里头绝对没有秘密的,秘密总是不可以告人的,佛法是大公无私,没有秘密,但是它太深。你一定要晓得,所有一切现象都不是真的,佛现佛相也不是真的,自性清净心里面没有相。一真法界有没有相?一真法界没有相,有相就有差别,无相就没有差别。可是还有个其他的现象,有相也没有差别,为什么?相是幻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幻相妨不妨碍真性?不妨碍。佛在经上举了很多比喻,《楞严经》上有举害眼病的,有人害过眼病的,给你讲你就很懂得,眼睛害了病,你会看到空中出现很多东西,空中有没有?没有。好眼睛的人看没有,眼睛生病的人看了有,空中妨碍不妨碍你看这些幻相?不妨碍。在各个害眼病的人看的空中这些现象,彼此也不妨碍。
  佛用虚空比喻自性,用这些幻相比喻万法,所以六祖讲「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所生的万法是虚幻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你要不懂这个道理,这个深密的意趣你就体会不到。这些现象从哪里来的?病态里头产生的。什么叫病态?起心动念是病态。起心动念叫无明,所谓迷唯一念,什么时候迷的?你起这个念头就迷了,所以叫无始无明。为什么?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当然也没有终了,无始无终。无始不是说很久很久,不是,无始无终告诉你根本就没有。我们明明看到现象在眼前,你怎么说它没有?它真的是没有,完全是我们看错了,就像眼睛生病一样。这个东西是现在讲的科学,高等的科学,这讲现在科学家找宇宙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这现象怎么来的?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现相从哪来的?到现在都没结论。有,都是猜测,科学家想应该怎样怎样,用自己的逻辑去推想。而事实上所有逻辑方法论统统用不上,这是高等的科学,所有科学方法全用不上。
  自性法尔如是,为什么说它不生不灭?它现相的时间太短,确实是亿万分之一秒,才生就没有了。《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讲物质现象,绝对不是讲现在科学发现的物质无中生有,佛法讲的整个森罗万象,这个科学没讲到。科学家观察到物质最基本的,所谓基本粒子是无中生有,这是基本的物质。而佛法是讲整个宇宙,就跟基本粒子是同样个道理,它现相的出现是一时顿现,没有先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用万花筒做比喻大家更好懂,因为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万花筒,用这个比喻比较容易懂。万花筒里转来转去,里面现的相千变万化,你永远找不到两个是一样的,千变万化。无论变多少,没有出这个筒。那个筒就代表自性,里面那些颜色的纸片就代表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性德,就是六祖大师给我们说明自性的状况,第三句所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科学都没讲到。所以非常可惜科学家没有学佛,他要学佛会给他很多的启示,会有更多的发现。但是不管怎么发现,他发现是相似的境界,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断,那就相似。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才是真实的,你才看到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世尊讲诸法实相,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讲了二十二年,最高深、最究竟、最圆满的科学,不仅是有最圆满的哲学,最圆满的科学。那在十法界众生,特别是六道迷得很深,帮助六道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佛用什么方法?很浅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伦理、道德、因果。这三样东西你要相信,信受奉行,你一生可以得到幸福美满,来生还可以得到。因为你没觉悟,没有觉悟能够遵守,遵循著这个法则,伦理的法则、道德的法则、因果的法则,你不堕三恶道,生生世世享受人天福报。如果能够再深入一层佛经里面的哲学与科学,那就超越世间、超出轮回、超出十法界,你才证到法性平等。法性所生的万法,法法平等;这个意思,通一切法,通一切经。不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诸佛所说的全是平等法,哪有不平等?你要晓得这一切现象,宇宙的现象它发生的就是刹那生灭,我们今天所看的是相续相。所以我常常讲相似相续,为什么?相续相它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决定找不到,永远找不到。现在科学家讲机率,几万分之一的机会,几百万分之一、几千万分之一、几亿万分之一,绝对不会有两个相同。我们用万花筒的比喻,万花筒比喻真的那是找不到相同。
  自性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解释也是有很多,真正的意思你不能用思想。思想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都属於思想,不能用这个;不能用言说,你体会到你也说不出来。所以经论上常有这么一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不亲自到这个境界,说不出来。你到这个境界,彼此大家就意思都会了,不一定言语,言语也行,动作也行,这讲心灵的感应就会通,统统明了了,不用说一句话。另外一个很肤浅的意思,这个太深了,没办法想,也无法可说,这是很浅的解释。很深的意思就是你只不要用思想,不要用妄想分别执著,不用言语,你就会体会到。明心见性,见到性是法性平等,法性、性德平等,法性所变现的万物平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没有一样不是平等的。不但是平等而且是什么?而且是自分、是自己,可不是别人。像我们真正觉悟,整个身体是自己,身体上每个细胞都是自己,每个器官、每个细胞,就好像宇宙的现象、万事万物,所以整个宇宙是自己,不是别人。我的身体是这个细胞,你那个身体是那里的细胞,他的身体又是这边的细胞,没有离开身体,是一不是二;迷了才分,悟了才晓得是一个。我们称法身菩萨,诸佛如来的慈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他们证得了!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每个细胞都要关怀它,每个细胞都要养它,每个细胞都要照顾它。无论在哪个地方,身上的也好,手上的也好,脚上的也好,你都会照顾它,我们饮食营养都要供给它,不能说那个不供给,统统要供给。那你要问:成佛了,成佛为什么要度众生?道理在此地,它是一不是二。看到六道众生,看到十法界众生,那是什么?身上那些病态的细胞。这些病态细胞要帮助它恢复正常,就这个道理帮助它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的时候,他就都知道了,是一体,再也不会有冲突,再不会有对立。
  所以一切的冲突、对立、矛盾,全是从迷惑分别执著里头产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一切冲突没有,一切矛盾没有,一切对立没有,那你就真的回归自性。你才真正晓得,我即彼,彼即我,这才叫诸法实相。佛法的修持,最后究竟圆满的境界如是!这个时候,时间、空间没有了。时间、空间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妄想分别执著也是一刹那,这一迷立刻就有了。虽然有先后,但它速度太快,你没有办法觉察到它有先后,好像是同时的,其实是有先后。它的真相就是不生不灭,因为起来就灭了,为什么我们会看得到?它第二个相又起来了,前一念头灭第二个立刻就起来,念念不觉,这六道里头众生你所看的现相是念念不觉。什么时候你看到这个事实真相,你就觉悟。觉悟了,现相障不障碍?不障碍,没事,为什么?你真的不著相,就像《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再提升「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无见什么?念头都没有了。相存不存在?存在,不相干,有无统统不相干。到这个时候你的大慈悲心,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然流露出来。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什么?那你迷了,那是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是佛,佛跟菩萨差别在此地。众生有感立刻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身,能现一切身;没有一定的法,能说一切法。现一切身,身相不可得;说一切法,法相不可得,才叫真平等。如果有痕迹,怎么平等法?痕迹都没有,这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密意。
  我听说有同学给我们找来八厘米的放映机,好像带子也找来,来的时候我们做一次实验,让大家对这个现相有更清楚的认识。认识整个宇宙,像《金刚经》四句偈里面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你就渐渐入境界了;否则的话,会念,入不了境界,边都沾不上。入这个境界对自己有无穷的利益,为什么?引导你慢慢入门。你将来必定是步步高升,你的境界会一直向上提升,这种印象要很深刻,意识到什么?意识到所有一切现象不是真的。平常我们说一句话,这个话不究竟,但是对六道众生说,他很喜欢听,所以这是随顺众生说,这是有阶段性的。这话是什么?你可以享受,你不能够执著。这个话好听,佛法好。如果跟你说真的,你这个享受念头都不能有。他就觉得佛法没有意思,这佛学了有什么用处?学到最后等於零,算了,不学了,他就永远在迷。所以这是什么?随众生的爱好,你提醒他:你可以在里面享受,不可以去执著;已经提升一层,没有达到最高峰,他是升级,不断向上提升,这是大乘佛法的教学。
  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