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活动空间大概都没有超过一百里,他一生就活动在这个范围之内,所以造成文化跟语言种种不相同。
现在交通方便,早年,我记事的时候,十几岁,从香港到我们家乡,走路差不多要走半个月。如果利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在那个时候有轮船、有火车,从我家乡到香港也要一个星期。哪里像现在这么方便?现代的火车速度比从前快,我没有坐过,家乡有人来看我,说晚上坐火车,第二天早晨九点钟就到香港,你看多方便!飞机只一个多小时,不需要两个小时。於是我们的生活空间大了,观光旅游,特别是国际的观光旅游,已经变成现在一般人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假期稍微长一点的,都到外面去走走、去看看。这是不能不讲求多元文化了。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参观旅游,预先是不是要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文化背景,你才知道去看什么,观光旅游有个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我们看到这一章的经文,告诉我们这范围更大。佛菩萨活动的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今天科学带给我们的才只有一个地球。虽然人也能登陆月球,月球毕竟不是那么方便,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不是太空船天天都有航班,所以现在还局限在这个地球上。但是我们的眼光已经展望到太空,太空太大了,现在的目标只希望在太阳系这里面的几个星球,希望去探险,太阳系以外的,现代的科技还达不到,还不可能。於是这个世界一家,《华严经》是法界一家,遍法界虚空界是一家。要讲一家人,我们不说法界,也不讲太空,我们就说我们这个地球。现在在地球上生活的居民将近七十亿人,七十亿人的大家庭,怎样和睦相处,这是大学问。可是人类确实是向这个方向在进展。
七0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就多次提出,他说,要想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上的居民能够和睦相处,必须要走向统一,这就是所谓现在讲的全球化,那个时候已经提出全球化了。可是全球化里面,其他的人没有提出来,汤恩比提出来,政治全球化,也就是成立一个世界政府,全球统一。每个国家依然存在,就像联邦一样。这个样子全球变成一国,这一国里面,国与国的战争就能避免,这是个很好的主意,很好的理想。他说了,谁能够来统一世界?说最有资格的是中国人。他为什么说这个话?他一生是搞历史的,历史哲学家,他研究历史跟东西方这些史学家研究的方法不一样。你看我们中国历代的史学家,是很详实的把这一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诚实的写下来,留给后人做参考。而汤恩比博士他不是研究这些,他专门研究文化,那文化超越国与国的界线,超越地区的界线,他研究全世界的文化史。这是别树一帜,他才会有这种观念产生。所以,他对於中国、对於印度文化的渊源,他有很深刻的认识。这些他才真正发现,化解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一直到今天两千多年,中国始终维持著大一统,这就是说,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经验、方法,中国人比其他国家民族多多了。所以他才有这种想法。
如其说是中国人,不如说是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实在讲也非常的奇特,因为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就讲求自爱爱人,中国人真正懂得大自然的原理原则,称之为道;随顺大自然,这是德,中国人讲道德。所以古人,人如何能够效法大自然,於是很容易的看出,人与人的关系跟大自然的法则是一不是二。中国人发现人与人的关系,五伦: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君臣的关系、朋友的关系。这是道!这不是哪个人发明,不是哪个人能支配、能控制的,不是的,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德,德就是他相处的原理原则,完全与大自然的运作相应,不违背。父子之亲,这个亲爱是天性的,不是人教的;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都不是人教的,本来就是这样子。我们的老祖宗看出来,这个看出来,就叫发现,因为它不是创造的,中国人也称之为发明,就是发现、明白了,发现是你看到了,明白是从这里产生了智慧。
中国圣人也发现,人有善的一面,还有不善的一面。不善的一面,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在佛法里面讲,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这个佛法里面讲得非常透彻。这些东西不能发展,如果发展就会破坏大自然的法则,破坏自然法则,结果会带来灾难,真的叫天灾人祸。天灾人祸决定有连带的关系,决定不是说天灾跟人祸没有关系,现在人就有这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我们人为,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灾害没有关系。现在我们懂得,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大自然息息相关。尤其是佛法里面给我们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里面包括虚空、法界,包括现在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人心真的与它有感应。
学佛之后懂得这一点道理,有时候做做小试验,十次都会有八、九次能成功,相信佛所讲的没错。佛法值得人尊敬的,佛不是说,我说的都是真理,你们一定要相信我,佛从来不说这个话。佛所说的,他要求我们去证得、证实,那才叫真的,凡是没有通过自己证实的,都是传说,这是佛最值得人尊敬之处。如何把佛讲的东西证实?这里面最重要的,心现识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怎么把它证明?这个问题要是真的解决,证明了,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佛、菩萨,你就拿到这个学位了。
证实之后才晓得原来整个宇宙是一体,《楞严经》上所讲的,从比喻上说,众生世界怎么出现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个里头佛说的意思跟中国古人翻经,一念不觉,初接触佛法的人听不懂,什么叫一念不觉?几时起的这个一念不觉?什么原因起的一念不觉?你看我们会提一大堆的问题。这些问题几千年来都没有答案。如果我们见到释迦牟尼佛,向他老人家提这个问题,他会对你笑笑,就像禅宗里面的禅机一样。所以禅宗里面讲,「答在问处」,这妙绝了。答案在哪里?答案就在你问的那句上,一念不觉,那就是答案!就是一念,没有前,没有后。而且这一念,佛跟你讲叫妄念,不觉是妄念。你本来是佛,佛是觉的意思,就是你本来是觉,你怎么会不觉?这个意思很玄很深,真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现在读《华严》,读了这么多,用这么长的时间在一块研究讨论,现在对这个事情才有点眉目。真的,确实是如此,这是妄念。
可是这一念不觉,连著,可以说还是在一念当中,由不觉就生起变化,也就是说不正常了,产生变化了。这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我们现在讲的思想,佛法名字讲的识心,唯识家讲的八识,这个东西起来了。这一起来,连带就是境界相现前。要知道,自性里面,自己的真心本性里头,这心性多大?心性遍法界虚空界,它不是精神,它不是物质,这个要知道。六根接触不到,六根、六尘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我们讲六根的根性是见分,阿赖耶的见分,而六尘是阿赖耶的相分,精神、物质统统现出来。这一现出来之后,立刻就化成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念起来的,一念不觉就起来了。
佛在经典里面,讲比喻,讲得最多的是用作梦,讲得最多。《金刚经》四句偈是大家很熟悉的,讲四个,「梦幻泡影」,祖师大德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主要的比喻就是个梦,后面幻、泡、影都是衬托的,最重要的就是梦这个比喻。梦怎么来的?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有没有想到这梦怎么来的?你要去问佛,佛会告诉你,一念不觉。你在睡觉的时候一念不觉,梦境现前,醒来之后,梦境没有了。因为这时间短,你知道这是虚幻,这个不实在,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堕落在十法界依正庄严里面,就跟在梦境当中一样,什么时候你一下觉悟了,这梦境就没有了。没有之后是什么现象?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梦境。我们现在在十法界里面,这个梦老不醒,在这里搞轮回,老不醒。多长的时间?你要是问真的,佛跟你讲没有,就是一念。
时间不是真的,这学佛初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懂得,但是不真切,我们还是以为有时间,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没有,真的没有。我们从电影放映机里面的底片体会到一点,没有时间,能体会到一点。那个一念是什么?一念就是镜头的一眨眼,一张幻灯片打在银幕上,那叫一念。一大卷的片子,一直放完,你在银幕里看都是一片,没有同时放两片的,都是一片,一片叫一念,一念不觉。给你讲念念不觉,那是相续相,相似相续相,那更假了。相似相续相更假,假的是一念。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归到一念觉,一念觉你本来是佛;一念不觉,你堕到凡夫,这是真的。现在我们这段经文里面跟我们讲的,觉跟不觉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难讲,生佛不二。实在讲,你懂得一念,这个问题你就体会到;你不懂一念,你体会不到。
相似相续,所以佛才讲因缘,「宿世成就善因缘」。因缘有善、有不善,不善是恶。觉悟的人,觉悟的人他看善恶,善恶不二,染净不二,真假不二。给诸位说,说真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存在了。我们为什么从有了一念不觉之后再也回不去,不能回源?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在作祟,你要知道妄想分别执著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佛在经典里面才讲,六道众生出不了轮回,叫可怜悯者。这叫什么?这叫迷。菩萨眼睛里面看,迷悟不二,给诸位说,原来不二是觉,二是迷。你看看,不二就一真,一真是觉。我们现在听佛这样说,我们也对什么事情都看做不二,行不行?不行,这个事情没有办法模仿,必须要你亲证。如何亲证?放下就是。我们今天的关键就是放不下,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实在讲,那个很想放下,并不是真的,真的想放下,那真的就放下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给跟我们表演的,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他放下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放下了,这一放下就入不二法门。
十法界依正庄严存在,诸佛菩萨的刹土也存在,碍不碍事?不碍事,只要你一分别、一执著就成障碍。我们今天已经堕落在二、三,二、三是什么?二就是意识,三就是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识。讲二,那就是讲意识跟末那识,这是二,讲三,就加上阿赖耶识,这是二、三,你落在二、三,你不是一了。你不知道这三是一,一变成三,一而三,三而一,一三不二。为什么他说二?转识成智是从因上转,果转不了;阿赖耶跟前五识是果上转,它不是因上转。这样就把修行的方法给我们指出来了。
第七识,执著造成的,坚固的执著,执著什么?我。意识,意识是分别,分别有我,执著有我;换句话说,真正修行没有别的,就是要你不执著、不分别,你就能回得去。只要不执著、不分别,真做到,阿赖耶自然也就放下,跟前五识统统都转了。相宗讲的转八识成四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转第七识为平等性。诸位要晓得,只要有我,就不平等,我跟人怎么会平等?为什么不平等?第七识里头有四大烦恼常相随,我们也可以说,第七识这个公司是四个股东组成的。这四个股东就是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就是佛常常讲的烦恼,贪瞋痴慢这四个股东组成的。所以只要有我,他就有贪瞋痴慢,他跟人自然就不平,不平等,叫四大烦恼常相随。转的时候,有人从第六识开始转,有人从第七识开始转,小乘多从末那识,大乘多从第六意识。但是这也不能一定这个说法,有人两个一起下手,六、七同时转。一转过来之后,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前五识就变成成所作智。
这个四智就是世尊在《华严》里面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阿赖耶就变成了智慧,见分就变成了德能,相分,那就是相好。前五识起作用了,产生力用,这个作用就是三明六通,起作用了。由此可知,三明六通是我们每个人本来有的。眼见没有障碍,见的能力能见各种不同空间维次,这是没有障碍,范围遍法界虚空界。这一转,给诸位说,空间、时间没有了,所以他叫一。没有远近,远近是二,远近叫空间,远近不二,空间没有了;时间是先后,先后不二,时间没有了。亿万年就在现前,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就在此处。中峰禅师明心见性了,他要不明心见性,他那两句话讲不出来,「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叫自性弥陀;「此方就是净土,净土就是此方」,唯心净土。心性是一不是二,这个时候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得大自在。
它起作用的时候,在十法界依正庄严里起作用的时候,就是一个是主,其他都是伴,主伴严丽,严是庄严,丽是美好,庄严美好,无与伦比。好到什么程度?实在讲,古人说了一句话,说「世间好语佛说尽」,那个美好,还是用佛的话来说,要不然你没有办法形容。四摄、六和敬、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王统统落实了,统统变成依正庄严。在人道里头,人间的依正庄严,在天道,天上的依正庄严,这不可思议。畜生道、饿鬼道里面有没有?有。有障的人见不到,有障就是烦恼习气没断的人,见不到。地狱、饿鬼里头也有。有,你有什么证据?《华严经》就是证据。我们读「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这是一真法界,我们在这里面看到许多的神众。这些神众代表三恶道,他们那个道里头觉悟之后,那个境界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娑婆不二。契入境界,这三昧门就是境界,契入境界你就见到。你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极乐世界,生活在华藏世界。什么时候?就是现在,就这一念。所以凡圣在一念间,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知道有这一念,一念是什么?一念是三昧,三昧叫正定。二念,二念就乱了。《弥陀经》上,一心不乱,二念就乱了。一乱,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全起来了,《楞严经》把它比喻作水泡,把我们的法性、真心比喻作大海,我们一念不觉,大海起个水泡。你一念不觉,你起了个水泡,他一念不觉,他也起了个水泡,水泡再多,都没有离开大海。所以体,讲法性、讲自性是一个。比喻,总是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只能比喻一个彷佛,让你从这个彷佛里面去体会、去证得真实。为什么?佛说大海,大海有个相,大海水泡我们也看过,也有相。我们自性没有相,自性里起的水泡是有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相,可是你把这个相当真的,实在讲,实在讲相是假的,哪有真的。
所以一定要晓得,要常常去体会,自性空寂。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所变出来的东西,我们说它做精神,说它做物质,是它变现来,它真的有精神,真的有物质吗?真有!这个真有是什么?真有是你从心想生的,这个心想是妄心,不是真心。妄中之妄,我们古人有个比喻说,梦中之梦。真有,作梦的时候,作梦的时候又梦到自己作梦,梦中有梦,愈迷愈深,所以永远不能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之后,我们跟人与人相处真的相亲相爱。
种种众会之中,这第一首偈,「佛子众会无伦匹」,这个众会就是聚集,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