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财神传奇-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之行让金龙受到一些启发,但并没有彻底解决他心中的疑惑,和荷兰的情况不同,中国地少人多,自然环境也各异,根本不能向荷兰农民这样去管理。在返回国内的飞机上,金龙闭目养神,脑子里还琢磨着农村问题,要是中国农民也能每人拥有这么多土地就好了,农村问题的死结也就解开了。朦胧之间,他忽然想起一个经济学中很著名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一个鞋匠生产一双鞋要10块钱,每个月可以生产两双鞋,一个木匠生产一把椅子需要10块钱,一个月可以生产两把椅子。但两个人都没有钱,所以鞋匠生产一双鞋以后自己穿,只工作半个月以后就歇下了,因为没人买他的鞋;木匠生产一把椅子自己坐,只工作半个月以后也歇下了,因为没人买他的椅子。现在一个人给了鞋匠10块钱,这样鞋匠先用钱去买木匠的椅子,这样鞋匠有了椅子,而木匠有了钱,然后木匠又用这钱去买鞋匠的鞋,这样鞋匠又有了10块钱,而木匠也有了鞋穿。由于有了这10块钱,一个月下来,木匠和鞋匠都有了椅子和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由于有了金钱的投入,可以刺激生产的发展,使得劳动力转化成有效的生产,从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琢磨着这个故事,一大堆的念头涌进金龙的脑海,农村、城市、地少、人多、10块钱、木匠、鞋匠,渐渐的金龙觉得好象找到了解开死结的办法,将金龙集团富裕的大量资金调用起来,象那10块钱一样,有效的刺激起城市和农村的两个需求,形成互动,钱还是那么多,但生产力被调动起来了,大量闲置的劳动力被调动起来了。一个立体农业的思路逐渐在金龙脑海里形成了。
3月份,中国的人大和中央的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两会最令人关注的事情是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其中有两个人尤其引人注目,一个是刘坚,才40岁,当选为国家副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列政治局常委第三位,很明显的被列为未来国家领导核心的接班人;另一个是陈强,38岁,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军队总参谋长,政治局委员;两人这么年轻就被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是中国政坛上所没有过的,这两人的发展履历上共同的特点是出道很早,每隔一两年就换一个岗位,而且每次换位都伴随着职务和官阶的提升,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一帆风顺。金龙也在全会上正式被任命为总理特别助理和国家经济协调管理办公室的主任,只是不列入政府管理的正式编制序列,但在中央下发的内部文件上,将金龙的行政职务定为相当于正部级,同时享受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政治待遇。
接受正式的任命以后,金龙正式开始主持经济协调办公室的工作,由于朱国志已经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金龙很快的从中央各个部委和地方单位调集了一大批年轻、有经验的干部充实到协调办工作,协调办总部设在北京,一共有18个处室,500多人,在各省和直辖市都建立了办事处,总人数达到2000人。金龙又从陈峻桥那里将所有可以筹集的总共2000多亿人民币资金全部划到协调办,这些资金将作为他的那“10块钱”,来彻底解开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结,万事俱备,金龙又要出手了。
上任伊始,金龙就召集所有的幕僚彻夜开会研究,制定了详细的“解扣计划”,计划的核心内容是要形成城市和农村的需求互动,解开中国农村地少人多和城市大部分国有企业生产任务不足的这个死结。计划的关键步骤是建设“立体农场”。立体农场的思路是金龙提出的,就是建立封闭的、楼层式的农场,地少没办法,但可以往地面上发展,建设成三至五层的高楼,单层面积可以是几亩地大小,楼层要宽敞高大,保证每层有充足的采光,立体农场内要有给排水、调温、灌溉等设施,还要有翻土、收割、播种等自动化设备。立体农场虽然前期建设耗资很大,但一旦建成,收益也是可观的,首先它可以将一亩地变成几亩地,而且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尤其适合那些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资源矛盾突出的地区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产量,自动化和机械化设施又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将农作物种植和农畜牧养殖结合起来,形成生态循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立体农场的建立将调动起工业企业的产能,将城市企业闲置的生产能力释放出来,前期投入的大笔资金将是左兜装入右兜形成城乡之间的资金链循环。协调办迅速按照金龙的思路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立体农场建设的专题方案研究。
立体农场的思路得到了总理的认可,在金龙的提议下,总理主持召开了国资委、农业部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国家工业发展总公司和农业发展总公司,工业发展总公司由金龙集团投入一千亿元,国资委将近300家国有企业的资产作为股份组成合资公司,这300家国有企业大多是效益不佳的老工业企业,其中不少企业都是资不抵债的“包袱”企业,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其实这些企业的实有资产还不到200亿,而且资产大多是老旧的设备和厂房,但金龙并不介意,他本就想帮助政府解决这些包袱,而且他保证会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农业发展总公司由金龙集团投入一千亿元,国家以国有土地资源作为股份,双方各占50%的股份,主要进行立体农场的建设和管理。两家公司由协调办负责管理,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做,公司的董事长由金龙担任,总裁则由国资委一位副主任和农业部一位副部长分别担任。
两个公司都是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管理的难度不亚于国务院的一个部委,协调办和国务院组成几十个专门小组,分头到各个企业去调研、摸底,考核干部和核定资产,分析各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生产能力。集团拿出大笔的资金率先清理各个成员企业的在各方面的欠款,补发工人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又拿出资金有步骤的更新改造企业的设备。根据成员企业的状况,金龙将建设立体农场所需要的各类设备、材料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和测算,以任务定单的方式下达给成员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布置完工业企业集团的工作,金龙就带大队人马到了宁夏定边县,那里是毛乌素大沙漠的边缘,是国内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金龙研究院关于单晶硅提取技术的应用实验研究已经完成,可以投入实际的生产了,金龙决定用这项技术来解决立体农场的建设材料问题。(所谓此项技术纯粹是作者根据情节需要的臆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各位不必认真。)
毛乌素沙漠每年都以几十平方公里的速度侵蚀着定边县的土地,虽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在这里防沙、治沙,但依然不能阻挡流沙前进的脚步,这里已经成为耕地稀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地区之一。通过实地考察,金龙将硅提炼工厂选在了深入沙漠十几公里的一块相对平坦的沙地上,他要在这里启动他的立体农场计划,他要再建一座“沙漠城”。
国家企业发展总公司的成员企业虽然老旧,但其生产能力全面,技术和生产力资源并不缺乏,随着金龙一声令下,从全国各地成员企业抽调出来的干部工人云集定边,各种设备、材料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这些老国企大多具有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再加上选派来的工人都是技术和素质过硬的骨干力量,沙漠城和硅提炼厂的建设工作迅速而顺利的展开了,公司给这些参战的工人定了很高的工资待遇和很好的后勤保障,更是极大的鼓舞了大家的工作热情。金龙和其他工人一样,住在建设工地的边缘搭起的帐篷里,直接指挥沙漠城的建设工作。只三个月的时间,硅提炼厂的建设基本完成,定制的各种设备已经安装完毕,这个矗立在沙漠中的大型工厂开始张开大口,不停的吞噬着滚滚的黄沙。沙石被彻底粉碎后,通过高温催化裂解,从中提炼出单晶硅,剩余的材料又通过再次分解产生出石英材料(二氧化硅)和沙石碎末儿,单晶硅是生产太阳能吸收板的主要原料;石英材料则是生产精致工艺产品的原料,而沙石沫在填加其他材料以后,可以制成各种坚固而又轻便的预制板,适合用来建设立体农场。随着提炼厂的建成,大片的沙漠被消化掉,被清理出来的地面逐步扩大,沙漠城的其他建设开始全面提速,建材厂、太阳能吸收板厂、石英工艺品厂相继投入建设,其他公路、铁路、宿舍区等基础设施也相继开工,毛乌素沙漠机械轰鸣,人潮涌动,成了一个热闹的大工地,从各地抽调来的工人和建设立体农场的各种设备、机械也开始大批的输送到这里。
半年后,定边县沙漠边缘,第一个立体农场的样本建设完成了,这个立体农场一共四层,每层的面积有10亩地大小,单层层高是三米,里面装配了给排水、调温等设施,外墙是大扇的铝合金玻璃窗,可以自由打开合上,保证农场里作物的采光需要。农场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沙石沫制成的预制板,农场还配备了电梯,虽然是国内生产的老式电梯,比较笨重,但它安全性高,载重量大,完全适合农场的需要,农场里还配置了收割机、除草机、播种机等各类农用机械设备。整个立体农场的建设投入的费用大约250万元,几乎所有的设备和材料都是工业集团成员企业生产的,虽然技术不是很先进,但作为农业生产使用已经足够了。经过测算分析,这个农场每年的产值有15万元左右,大约35年左右才能收回投资,作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35年并不长,随着批量生产,造价降低和单层面积扩大,回收期还将大大缩短,而且所有投入的资金都是在工业集团成员企业间流动,等于从金龙的左手交到了右手。第一个农场样本被金龙作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他从建筑公司的农民工中选调出一批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农业生产经验的农民工,作为这个样本农场的第一批工人和学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立体农场的经营和管理。接着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用手中的资金一次性向工业集团订购了3万套立体农场,这些定货量足够工业企业集团开足马力忙活大半年的了。
工业集团和农业集团的工作告一段落,金龙腾出手来开始解决电力紧缺的问题了。考虑到中国能源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的情况,金龙决定走可再生资源发电的解决途径,主要是太阳能发电和水利发电。中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大部分河流由于地处偏远,水能资源还远远未被发掘出来。经过研究,金龙将水电开发的重点选在了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是长江源头的两条干流之一,金沙江流经青、藏、川、滇四省,大部分流域是在的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居国内第一,预计是三峡电站的5倍还多,但由于地处险要,除了几个中小型电站以外,金沙江流域还没有建设大型的水电站。金龙决定亲自去金沙江考察。
仲夏时节,金龙率领一个由电力部、水利部、地质部的专家组成的考察团出发了,随行的人员中只有李树林和张凡是原来金龙集团的随员,他们主要是负责金龙的安全。一行人沿着长江的源头,朔流而上,顺着金沙江两岸险要的山路一路前行,一路走,一路进行勘察和测量,渐渐的深入到人际罕至群山深处,江两边的小路越来越窄,考察团弃车而行,用当地租来马匹驮着物资设备继续前进,地势越来越陡峭,江中水流湍急,两岸怪石嶙峋,不时还能碰到毒蛇、猛兽,好在考察团的成员都是经验丰富老探险家,他们当中有几个人还亲自到金沙江考察过,情况比较熟悉,准备工作也做的充分,所以进展还算顺利,也没有出什么差错。地质部的一位老专家介绍说,金沙江曾经盛产黄金,江底沉积着大量的金沙,纯度很高,金沙江也是由此而得名。自从这里发现金沙以来,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从古时的官府、帮会,到近代的军阀和黑社会都分别控制过这个流域,雇佣大批的民工采集黄金,为了争夺采金场,这里经常爆发帮会之间的械斗和军阀之间的战争,一直到解放初期,金沙渐渐被采光了,这里也就成了荒芜人烟的区域,再也无人光顾。
一行人渐渐离开了四川省界,进入到青海境内,路越来越难走,一些地方干脆就没有路,有的地方还需要攀越峭壁才能通行,考察团只好放弃掉马匹,个人背上行李给养继续上路,又前进了几天,考察团终于被一道陡峭的悬崖挡住了去路。那道悬崖有几百米高,笔直向上,中间几乎没有可以借力的缝隙和树木,江水从几百米高的地方轰鸣着一泻而下,砸在下方的水潭里,溅起巨大的浪花。金龙心想,这里真是一个建设电站的理想场所。电力部的一位老专家介绍说,当初他带领电力部的一个勘察小组曾经到过这里,也是被这道峭壁挡住了去路,要想继续往前走,需要先原路退回,绕一个大弯儿转过前面这道峡谷,在十几里外的上游可以继续回到江边去考察,通过直升机拍摄的照片显示,这上面是一条十几里长的大峡谷,两边都是陡峭的山壁,水势特别急,人根本无法立足。这位专家还介绍说:这里的地势高,江水落差大,水能的蕴藏量比三峡还要高许多,是建设梯级电站的理想场所,但要在这里建设电站,一方面没有通路,设备物资运不进来,如果修路,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大,时间太长,而且这里地面狭窄,无法展开施工的人员和设备,必须要将两边的山体炸开,开出一片平地,才能建设电站,因为上述原因,电力部放弃了在这里开发水能的意向。
当天晚上,考察团就在悬崖前的一块乱石滩上选择了一块略微平整的地方宿营了。吃过晚饭,天色已经暗下来,奔波劳累了一天的考察队员们都在自己的帐篷里休息了,金龙睡不着,一个人溜达到帐外,向瀑布走去,正在值班的李树林见了,赶紧跟了过来。金龙来到瀑布边上,捡一块平整的点的石头坐下来,默默的抽烟,思考,瀑布冲溅起来的浪花零星的落到身上,金龙也不理会。电力部专家的话让金龙久久的回味,这么巨大的水能资源被白白浪费实在太可惜了,但在这里建电站耗资巨大,而金龙集团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工业集团和农业集团的前期建设中,一时半会儿的还见不到收益,其他融资渠道也不太靠谱。他盯着那浪花出了会儿神,不由有了一种想到水潭里走一走的冲动,他脱了鞋,挽起裤腿,赤着脚趟进水里,冰凉的江水让他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湍急的江水冲得金龙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李树林冲过来,穿着鞋就踏进水里,一把扶住金龙。水势太急了,那水潭中心根本无法靠近,金龙心有不甘,俯身从水底捞起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作势要扔向那水潭的中央,刚要出手的时候,他忽然停住了,他觉得手里的石头份量不对,沉甸甸的像是重金属,他走回岸上,借着微弱的光亮仔细打量这块“石头”,石头黑乎乎的,外面裹着一层河泥,金龙向李树林要过一把小刀,刮掉石头表面的泥,里面露出金黄的颜色,这是一块黄金!一块淘金人梦寐以求的十足的狗头金!他看了一眼李树林,李树林还是那样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他只关心金龙的安全,其他的事情都与他无关。金龙又踏进水里,随手在水底摸索着,很块又拣出几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