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那些风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酷之后,温柔绽放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作者:邹谨忆
《在这些那些风里》是如此残酷无情地写离别、寂寞和原罪,其语言具有高强度的叙事能力,独特的描摹性以及通彻舒畅的阅读快感,读起来琅琅上口,诗歌般的音律,具有别致的美感。
在这个小说里,我们看到作者彻底打破了叙述语言传统的局限性,扩展和伸延叙述语言的表现力;且渗透和吸取了艺术的特点,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长袖挥舞,写感情世界中凛冽迅猛的风。
作者邱琼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运用到了小说语言当中,用短句的形式,组成了数幅不同的画面,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在人们眼前跳跃闪现。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以致推敲、分析的余地。许多人阅读小说都有这样一种经验,那就是明明知道是虚构,是假的,仍想要继续读下去。特别是优秀的长篇小说,阅读的时候,非但不觉得它的虚假,反而十分投入,直读得趣味津津手不释卷。这个中奥妙到底何在?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作者的个性化的小说叙事技巧在发挥作用。具体到《在这些那些风里》身上,那就是叙事的残酷性吸引着读者。
看这个故事,就如同看到邱琼将爱和流浪,宿命和坚持,妥协和臣服,还有血迹写在一张张像布一样柔软的受潮的稿纸上,如此惊心动魄,却叫人欲罢不能。充满对血腥和暴力叙事迷恋。以彻底改写人的欲望、精神、历史和文化的内在结构,写爱,写生死,写汹涌的徒劳。
整个小说里,每一刀,每一针扎进的都是主人公韩九月的灵魂世界,对她的爱与恨,悲与喜,情与欲进行了一次完整的清理。世界残酷性的背后,人性的光芒依旧温暖。我们不难看出,邱琼要通过这个小说揭示的,不仅仅是人生的表面,更多的是其中所深藏着的有待挖掘的秘密根源。最鲜明的,就是原罪。这正是这个小说的主题,残酷之后,温柔绽放。
书评爱让一切都对了——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爱让一切都对了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作者:曹媛媛
这是一个盛行喃喃自语的时代,大部分人安全地吼叫,写下的东西千篇一律,目露平庸的眼光,我们写的东西如此之多如此单调,足以让无辜的纸张羞愧不已。
严谨,温暖,热情,悲伤。这是在博尔赫斯的小说里体会到的字眼,它们如此广博而温暖,令人产生阅读快感。他的文字里,人与事都充满着禁忌。可惜他的书不能多看,看了之后不会写字。
现在来看邱琼的《在这些那些风里》。觉得它无比聪明而有力量。将原罪的主题表达得如此清楚而纯粹,对了,还有坚定。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看到了坚硬的部分,为什么邱琼还要努力表达温和甚至温暖,甚至美好。也许这种假装也是一种热爱,正如某种意义上悲观和达观是同义词一样。
再看说说《在这些那些风里》里的爱情,如此汹涌痴缠。感情出自自我选择,吸引是一个奥秘,爱情超越幸福和不幸,尽管它者都有,但它给精神上那个非肉体的我们:延续,永生。
小说的开头是一场重逢,故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很吸引人。风。是小说的意象,讲离伤,以及离伤之外。这么一路看下来,深觉惊心,这篇小说,与其说在讲故事,不如说,更侧重于心理,写得很认真,而且主题严肃。严肃的主题在而今浮躁的写作中,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那么多寂寞的时日,那么多的等待与准备……看见星星的时候,风吹得心冷。一片一片,一点一滴地冷淡下去的。汹涌人流里寂寞的人影。无数的寂寞而孤单的人们。生活的颜色逐渐黯淡,最后成灰灰的一色。我们都是薄幸的有罪的。韩九月,橘子,何漫山,林源之。那些遥远的人,久违的事,属于春夏的微温和清冷。
时间如沙漏,无声无息,无一幸免,然而明天无论如何都是晴朗的天。春天夜里的风带回声。无论如何,看到这样一个小说,于读者,是幸事一桩。哪怕因为它的悠远,认真读下去的人不多。
书评原罪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原罪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作者:表江
看罢《在这些那些风里》,果然从中读到了两个字的主题:原罪。这正是作者努力想要表达的。她在创作手记里这样告诉我们: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心结,或者说是某种坚持吧。人性里必然有阴暗的一面,哪怕是善良的普通人内心里,也许也潜藏着这种心理。我们所知道的不少案例,其当事人未必是十恶不赦之徒就是这个道理。人身上都是带着原罪的。只是人性令它受到控制,或者被激发。被激发的那一类里,哪怕是无心,也必将受到宣判。这种宣判如果不为人知,也将被良心所禁锢。
这段文字让我动容。再来看小说本身,深觉是一个可以入诗入画的故事,通篇写满思念和寂寞的小说,很纯粹。性格坚韧的韩九月,柔弱无依的橘子,周旋在两个女子之间的男生何漫山,成功商人林源之,猥琐自私的小男人卢为,在作者的笔下个个形象鲜明,个性饱满,有跃然纸上的感觉。
他们在清香的初冬相识,何漫山是那样华贵迷人的少年,穿越红尘,向她们同时走来。只那一眼啊,就颠覆了此后余生。可到底是哪儿错了呢,狠心拒绝了橘子的他那样爱着九月,却不愿意承诺她的终生。橘子心灰离开。而九月,却是渴望感情有坚实归宿的自幼孤苦的女子。不得已,她离开了他,辗转在别的城市别的人身边。
年少的时候,他伤害了这两个美丽的女子。
那样的流离和放手后,竟然还是没能因此忘却,虽然身边有新的人出现,还是不可以委屈自己的心,可她是那样骄傲,既然放弃了,也就不再回头。情缘就这样僵持着,两个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契机在一场车祸,病床上脆弱的九月暴露了行踪,失去她的音讯的何漫山找到了她,有情人重逢。
这是命运安排的局。至此,他才告诉她,关于在未认识她之前,因他而死的姑娘,这成为永生的禁锢,不能自救的原罪。直到她走后,方才惊觉,自己的后悔。
至于那些罪孽的痕迹,用小说最后的文字来说明吧:何漫山,这些年,我们都过得不好。我们都是有罪的,我们的身上,充满了原罪。然而却没有地方,可以让我们请求宽恕。如果在末日来临时,我们必将经历审判,何漫山,不要害怕,我会在你的前面。
书评寂寞永生——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寂寞永生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作者:江慕
这样的一本书,《在这些那些风里》。很干净的小说名。整个行文是清透如水的,但是慢慢地会凸现出疼痛。不知道会是如何心境的女子,字句间便将人生中沦陷的沧桑以叫人心疼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触及到自己的伤口,无法平复的,生生按捺的。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写某个背景下的众生,会令人读出寂寞,关于青春和思念。作者邱琼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主人公的状态,那个22岁的女孩子,看过了半幅沧桑,再等另一半风华,在疼痛的边缘游走后,心内荒凉一片。最终,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那么多流离浪荡之后,结局没有理由不刻骨华丽。在写够了悲哀清凉之后,开始温暖。更喜欢的却又不是故事,而是行文。小说里有诗词般的音韵,也成就了一幕水晶的空灵。一直偏爱这样一些或许只是写给自己看的文字,一种情绪而已。看的时候会想,灯火处消散了浅淡微笑的样子,而讲故事的人,在黑暗里睁着眼睛,角落里独自絮语,你听不听,都与她无关。想必作者也曾痛痛地哭过,寂寞地长大。众生芸芸,而有些人,注定是要这样,以孤绝的姿态行走的。
《在这些那些风里》的叙述是朴素和安静的,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水波不兴。除了离弃外,还可以有在了解之上的宽容与同情。那些悦耳玲珑的话语令我们即使放下故事,依然言犹在耳。
虽然文字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我们必须承认,悠远从容的行文起码可以让人读来很舒服。很舒服的还有小说里流淌的心情,温暖的旧年阳光,有让我回忆的味道,不小心就会落泪的那一种。
当我们庆幸自己慢慢学会在这个社会里左右逢源的时候,回头看,青春渐行渐远。想起自己的青葱岁月,也曾经那样灿烂地飞扬过,时间不过是划过生命的一些痕迹,爱和寂寞和悲哀,却在不停地堆积,很疼,却是不能够言说的。所幸《在这些那些风里》里,刻录的那些少年往事,带给我安慰和怀想。
那是80年代的我们共同走过且依然怀念着的青春,是你我都熟知的曾经,那么干净悠然。
因为文字流丽,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一路风景晃过去,难免也触动一两桩心事,轻舟一路下,看到卷末,不过也浅笑,人生,也许真的可以这样圆满了。
如果灵魂真的可以洗涤,那就请你安静地看这些干干净净雅致的文字,暂且忘了红尘倾轧。
书评 何处听风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何处听风
——评《在这些那些风里》
作者:邹谨忆
坚定地热爱着,仍然无法对抗铭心的动荡和忧患,于是逃逸;彻底地逃逸了,仍然无法抵御刻骨的思念和追问,于是回头。生命也许真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圆圈。可再怎么不确定,还是回到了原点。《青春无悔》。这样的一首歌,他从来不唱,因为无法承担,最终还是唱了。就是这样的一首歌。
一切由此发生。
一切自此结束。
对昔日恋情的怀念贯穿全篇,像风,这些,或那些,为了孰是背景孰是主角,一直在和现实生活的种种纠缠,做那殊死的决斗。而残缺不堪的生活,使怀念更加沉湎。甚至无法说清作者游移疏离的笔墨到底要停留在哪里。如何不情愿,却也不得不承认,不过是一场爱情,却这样的让心残废了去。因为不情愿而一直思考,想要一个清澈的答案。思考,是的,只是思考。可以想见,人类一思考,上帝都要发笑。女人的思考,尤其如此。因为她们天生就是感性的动物,想来想去不过是个人化的意念,微小的细节和感触时不时要跳将出来,打断正常的叙事,充塞于字里行间,让风都滞重了。
可尽管是这样,这小说,依然叫人为之沉迷。
书名叫做《在这些那些风里》。干干净净的几个字,却轻易叫人沉了进去。文字考究漂亮,用明亮的大红、翠绿、鲜黄的调子,清晰地描绘着鸟声与香樟花里的春间。一页页地读来,好像重温天真烂漫嘻笑怒骂的青春往事,不经意流落的花样的美丽,醺然地让人沉醉并变得柔软。
我用八个字来评价它:简单直接,直指人心。
读罢,掩卷思之,感觉文字胜过情节,可文字并没有足够好倒让我忽略情节的程度,却仍然表示喜欢,尤其偏爱文中那个叫做韩九月的,和我同龄的女子。或许真实世界里的人物更是天残地缺,所以小说里的角色反倒容易跃然纸上。
小说的行文,很是从容干净,语言感觉非常好,很舒缓很漂亮,迷离的气氛,优雅的文字,伤心到内敛的深情,情境氛围营造得特别好。很浓情的那种,仗剑江湖载酒行。有金戈铁马的豪情,狂放的挥洒,颇有古人遗风。很佩服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小到一花一叶,大到一城一池,都鞭辟入里。整个行文很闲散,注意句子而非节奏,很畅快的文字,很有点意思,很有种态度。
我想她的文字应该是写给心有戚戚焉的人看的,有些事情无需赘言,聪明者自然会明白。这是很良好的沟通。我想,值得她在乎的人自然会懂。而懂得的人自然会明白。
整本书,温柔而静默,干干净净的,停在你心上。如同一本青春田字格记事簿,写尽80年代生人的迷惘,关于那些忧伤,和爱,和漂泊,和孤单,和内心里的无所依靠……这些情绪,是我们共同的经历,很可宝贵。
因为只要有文字存在,我们的灵魂就永远不会寂寞。
在这些那些风里第一章 你看得我浑身美丽
那天,去参加某位客户的婚礼,走在城市元月冷洌的风中,看到有人从斜斜的阳光中牵着女朋友的手,走着。不,跟你完全不一样的眉眼,可他穿的,是你我都喜欢的品牌,POLO。心头一击。我忍不住啊,我忍不住。
慌张地从挎包里四处翻出手套戴上,装作怕冷的样子,朝手心里呵气,捂住脸,一滴一滴地承受着想念,没有泪水,只有我天长地久的安静。
你说过,你的女人不要哭泣,应该微笑着度过一生。
满街喧闹,满街匆忙游走的人群,穿黑风衣的女子突然停步,突然之间把你想起,立在那里,静默良久。
彼此约定过从此陌路千里。可是我从未告诉过你,我一直都是想你的,在这些那些风里。在遥遥的分别的日里夜里。真的。
是不太相熟的客户,这之前,并不知道她和夫婿走过的路。婚礼上,他们红了脸,对满座宾客忆及往事,原来,两人是大学同学,相识于某次校际晚会,在一场舞台剧上,他们分饰男女主角。
为什么在这偶然的一天,一再一再被相似的巧合惊扰到本来早就放进心底的回忆?
漫山,你记得吗,我们也是这么相识的。新人在台上被起哄,对唱《选择》。我在想,若是你我,唱的,该是“人海之中,找到了你,一切变得有情义”吧。你说过的,这是给予彼此最好的一句话,并会用一生践诺。
可惜再也不可能如我们17岁的年纪,富有得尚有一生可以浪费。所谓山盟,已是海逝。
清醇的当年,我们都不懂得漫漫冰雪的人生竟是这么锋利。
可是那天,我在那么多人中间知道了谁是你,你走过来时,我们对视而笑,那个场景美极。在此去经年,想起来,又难过又喜悦。
那是我们青春的年纪,十几岁,都有着黄金一样的容颜和未来。
那时一曲《心太软》唱得满街俱闻,那时宿舍楼的窗前开着合欢花,那时我们学会编写一种程序,可以用星号在屏幕上打出自己的名字。
你是计算机专业的孩子,很洋派的感觉,而我是美术系的女生,骄傲的,喜欢穿黑色的衣裳,桀骜着海藻般的卷发,和我亲爱的室友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