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

第27章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27章

小说: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指望孩子将来能够考上大学,最好能考上个名牌大学,希望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在这种心态驱使下,家长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比什么都看重,有的孩子考试的分数因没达到家长的要求而常遭毒打。    
    一个不满10岁的青海男孩夏斐,尽管他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是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喜欢的好孩子。但是他的母亲仍因他考试的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经常打骂他。夏斐最后竟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活活打死。这个悲剧令人震惊。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竟成了分数至上的牺牲品。    
    一般来说,分数能反映孩子的一些学习情况,家长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用心良苦,把学习成绩看得太重,逼着孩子去争高分,殊不知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过分看中分数,导致孩子惧怕考试。有的孩子平时学习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越害怕就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而家长并不注意这一点,一味地在考前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次,过分看重分数,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小学里的孩子,都是天真纯洁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即使是学习差的孩子,他内心深处也有争第一的愿望。有时,孩子偶尔得低分,家长不问青红皂白,轻则辱骂一番,重则毒打一顿,会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孩子自暴自弃,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一个即便是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可能都是一百分。把分数看得至高无上的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总是要求好了还要更好,希望都是满分,事实上这又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次,过分看中分数,造成孩子与家长的对立。小学生的认识很直观。没有完全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不知道家长注重分数是要他好好学习,出发点是好的,是爱他的。他只知道自己没有得到满分,被家长训斥、打骂了;而得了满分,受到家长的表扬、奖励,他也不会认为家长这是喜欢他,而是喜欢高分。家长与孩子间的纯真感情被这分数离间了。    
    因此,对待孩子的学习,过于注重分数有很大坏处。考试的分数不能代表孩子学习质量的全部,考卷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家长应体谅一下那些因为分数不好而愁容满面的孩子,使孩子不要成为分数的奴隶。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7)

    过于注重分数自是不对。然而,考试和测验是检查孩子学习成绩的手段,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考试和测验成绩的好坏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水平。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第一,联系考题的实际内容来认识考试成绩。一般说来,分数的高低同考题的难易、孩子的基础、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从考题的难易上讲,考题的难度较大,取得高分就不容易;考题的难度小,取得高分就容易些。如果不考虑考题内容,规定孩子都要考在95分以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例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为应付统考,平时出题往往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学生考及格就不错了。“水涨船高”,题简单得高分;题难,得60分就了不起,50分就能属于中等。    
    第二,应该将分数放在比较中认识。孤立的一个考试分数不能说明问题,关键是要看孩子的分数在班级内的位置。学校的类别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不同,分数的标准也就不相同。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得满分是常事,五、六年级得满分就很困难了。所以,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孩子的真实情况。    
    第三,要联系孩子的基础。一次考试分数中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基本技能等。做家长的要从孩子原有的基础出发,判定孩子进步与否,同时找出问题的症结,加以指导帮助。孩子知识基础比较薄,想让他大幅度提高成绩也是不可能的,应该是一点一点地进步。有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差生,考题出得浅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得高分或满分。尽管孩子考试分数显著提高,但还不是他的学习有明显进步,这应引起家长注意。    
    第四,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既要重视分数,而又不唯分数。孩子的学习主要从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但并不是说分数决定一切,分数高不能说明孩子就聪明。思想品德、活动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分数中是无法体现的。知识毕竟不是能力。在科学史上有许多科学巨匠,例如达尔文、爱迪生等,在童年时代,甚至到中学时代学习成绩都不很出众。但他们后来都成了闻名于世的伟大科学家和发明家,这些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因此,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要教育孩子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积极鼓励孩子更多地掌握知识。当孩子得到好成绩时,家长不要过分夸耀、以免孩子滋长傲气,对学习产生惰性。如果孩子的成绩由于某种原因下降时,家长不要大动肝火,打骂一通,应耐心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提醒孩子今后注意,争取下一次考得好一些。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一直下降,家长必须引起注意,及时与教师联系,适当加强学习辅导。如果孩子学习一直较差,家长则应严格要求,热情辅导,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设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只要孩子在学习上有一点进步,家长就应予以表扬,强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持续提高的。    
    总之,家长要记住,分数不是衡量孩子成绩好坏、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分数低,并不完全说明孩子愚笨,将来没有出息。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8)

    不恰当的特长教育    
    当我们陶醉于美妙的音乐旋律时,当我们被运动员那激动人心的拼搏感染时,当我们置身于美术作品创造的意境时,当我们为又一项新技术的发明而发出感慨时,谁不为那些创造了奇迹的骄子折服?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这样的人呢?的确,培养孩子成才,不仅是家长的愿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我们国家的未来就大有希望。但是,培养孩子成才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也绝非仅凭家长的主观愿望就能达到的。    
    例如,有的家长节衣缩食,用多年的积蓄为孩子买了一架钢琴,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音乐家。家长苦口婆心地教诲,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夜以继日地弹唱,真是煞费苦心。可是事与愿违,孩子根本不爱好音乐,却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长的愿望与孩子的兴趣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而且达到了很难调和的程度。家长下达数不清的繁琐条规和禁令,频繁地严厉教诲和恶语相骂,有时甚至伴以冷酷的拳头和棍棒。结果本应和睦与宁静的家庭生活,却因此不得安宁,这是极不值得的。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赶时髦    
    在我们国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选择培养孩子的特长之路,也应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然而,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特长道路的宗旨是“金钱”和“名气”,即哪一行赚钱多,哪一行有名气就选择哪一行。例如,开始是书法、绘画很受家长们的重视。后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受到举国上下的赞扬。尤其是现在随着我国体育职业化的进程加快,球市火爆,许多家长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运动员,能参加国际比赛。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训练,或送去业余学校。还有的家长发现流行歌曲风靡全国,看到当歌手能赚大钱、出风头,生活又很舒服,于是又一齐转向学音乐风潮。就这样,一会儿涌向这,一会儿涌向那,不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可能,唯浪头是赶,唯潮流是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但这方面不成才,而且可能误了其它方面的特长。    
    2培养特长的路要宽    
    俗活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干哪一行,只要能深入钻研,都能做出成绩,都能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关键是能否发挥自己的特长。    
    人的智力才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人的智力都有强点与弱点,假如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就能取得最佳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说,世上几乎无废人,就看能否选准其最佳特长的优势。因此,家长要在孩子成长道路的起点帮助其选准特长最佳点,千万别埋没孩子的特长优势,这对孩子将来能否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的思想里只有文艺、体育行业,眼光的确有些狭隘。若家长拿不准孩子的潜力是什么,不妨请求心理学家帮助鉴定一下。他们的建议或许有积极作用。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9)

    3尊重孩子的意愿    
    培养孩子的什么特长,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强拧的瓜不甜”。如果置孩子的爱好、特长于不顾,一味强人就己,势必影响孩子的成长。尽管家长与孩子关系密切,孩子的爱好、特长受到家长的影响,比如有音乐世家、文学世家、医学世家等。但是必须看到,社会影响总要大于家庭影响,尤其是现在,孩子很小就进入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习惯了集体生活,加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影响,保育员、教师的引导,孩子的视野更广阔,知识面更宽,因而兴趣、爱好也更广泛。作为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块驰骋的天地,让孩子在自己所喜爱的领域内充分发挥才能,决不可越俎代庖。那样,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而会使他的智慧幼芽刚一出土就遭到破坏,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创伤。    
    孩子年幼,在兴趣、爱好、特长还未形成的时候,家长应给予指导,但不必过早为孩子定向,可以先培养他广泛的兴趣。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学好各门功课。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德、智、体、美、劳都要重视,不能有所偏废,否则对进一步发展特长极为不利。其次,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兴趣小组,诸如编织、电子、绘画、音乐、航空航海模型等小组,并从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中仔细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进行定向培养。    
    4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昔日的“淘气包”、“低能儿”会变成今日的能工巧匠、各路英才。他们的贡献和成绩,就连那些当年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好学生”都感到吃惊和惭愧。因此,家长应公平地对待孩子,尤其是要正确对待自己“不争气””的孩子,既不可施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也不可放弃信心而让其放任自流,而要善于发现,顺其自然,诱导孩子成才。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自己的特长,关键在于发现它。钢琴前的笨蛋也许是画布前专心操作的小学徒,数学课上的迟钝者也许是手工方面的小能人……因此,发现了每个孩子的特长,就不必仿照攀比,非要把他培养成音乐家、科学家不可。    
    5善于引导孩子的特长    
    发现孩子特长仅仅是开始,关键在于引导和培养。一旦确认了孩子某方面的特长,就应引导他将特长发挥出来,并制定长远规划,一步一步提高,使其不断发展。    
    家长要在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发挥孩子的特长,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有一个孩子,大大咧咧,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却整天要纸要笔画画。犯了错误后被打骂、批评都不在乎,但要说不让他画画就会很伤心地哭起来。家长根据他的兴趣和特长,让他进了绘画班。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他的绘画果然有所长进。所以,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地引导、培养孩子。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中国人习惯于随大流,干什么事情都是一边倒、一窝蜂。别人的孩子请家教,自己也请,别人的孩子上特长班,咱也不能示弱。别人的孩子都考大学,自己的孩子不考就觉得自己无能,没有面子,于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孩子自己虽不愿意也要硬着头皮上。也因此,多少本可以在其他方面成才的优秀孩子都被湮没在应试教育的海洋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很强的个性,而个性恰正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一个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干什么都随大流的人是很难成为优秀人才的。    
    


第三部分第9章 望子成龙与急功近利(10)

    在父母的眼里,成才的途径只有读书,一些人甚至把上大学与成才之间划了等号。即使一些家长心里也认为孩子不上大学也能成才,但也不觉得那么理直气壮,似乎自己的孩子不考大学总比别人缺点什么。应该看到,目前的教育实际上是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英才教育,也是失败教育。据调查有95%的中小学生家长希望孩子能上大学,但是,国情决定了只能有5%的同龄人能上大学,那么大多数孩子就成了“失败者”。所以,做家长的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说到底,父母的愿望不过是让孩子有出息,成为有用之才。在塑造孩子成才的道路上应培养孩子的个性。因为在一个强调个性的时代,个性代表突破力、创新力、竞争力。如果孩子有很强的成才愿望,但不愿意考大学,而是愿意从事另外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家长的应理智考虑后,也应积极鼓励孩子。    
    成才的路有无数条,何必非要走考大学这条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当、哪个岗位都可以做出成绩,都可以成功,不能片面地把能否考上大学作为孩子成才的惟一标准。许多名人并不是考上大学后成为名人的,一些人根本没有上过大学,同样可以成为国家、民族的功臣,社会的栋梁。韩寒并没有上过大学,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位人才。爱迪生没有读过大学,但他一生发明了上千种事物,没有人不承认他是一个人才。上了大学不见得就等于成才,应该说,上大学只是途径之一,并不是目标,最后的成功才是目标,所以,不应把上大学作为孩子追求的惟一目标。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是过时的。孩子能够上大学自然是好事,但重要的还是应该因材施教。你的孩子也许更适合当一名厨师,若硬逼着他考大学未必对他有好处,也许他在激烈的学校竞争中败下阵来,就扼杀了一位烹饪大师。成功的事例证明,“幸运”不是靠学历,而是靠百分之百的努力和发挥自我能力取得的。高考时的落榜生当上了总经理,曾经是同学的学士、硕士却当起了助理,这样的事情更是司空见惯。    
    在1997年,初中开始实行分流,只有30%的初中生可以升入高中,其余则流向中专、各类职业学校等。这一政策的出台,学生、家长、老师反应不同。一些学习不是非常理想的孩子的家长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孩子不能上高中,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没有出路。而这些孩子对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