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易经-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状釉蛴泄Α!币蛭字蠹也畔不叮癯苑梗蠹叶贾溃蛭菀茁铮〈蠹也庞行巳ぃ辛诵巳とプ觯慊嵊谐删汀�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人则贤人之业。”可久就是永久的历史价值。人家读历史,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大家所知道的名字有几个了
最多不过十五个。那么多的名将,大家能叫出几个名字?那么多贤相,大家能叫出几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功业不能垂之永久。但是,如果我们一提孙悟空,谁都知道;一提关公,大家也知道;现在一贯道很流行,济公活佛,也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为什么?这就是孔子说的,“有亲则可久”,可大可久,才能获得万世的尊崇。你有功名地位,两三年以后,这个人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了,因为他没有可久可大的功业,没有这个“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的贡献,所以很快就被遗忘了。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经》的学问一点也不高深,因为它平凡,天地间万物万有的道理便都包藏在里边了。“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个法则,把所有一切应用物理的法则,一切人类的规则,统统都包括在内了。
第二章设卦观象
圣人设升,观家,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义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丈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家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经》与鬼“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
大家研究《易经》,我再三要强调的,就是八八六十四卦的顺序,一定要背得来。如果要想运用的话,还必须把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弄清楚了,才可以。
“圣人”是泛指我们老祖宗,有智慧、有道德、有成就的人。圣人设卦是说八卦,是以往古圣们假设的。说到这里,我们对《易经》这部书,不要看得太神秘,太去迷信它;但也不要轻视它,看得太轻易太单纯了。不过《易经》的神秘色彩,在我们中国却是由来已久的。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晚上睡觉枕头下放一本《易经》,就不怕鬼了。所以我们小孩子们,个个都读《易经》,就是因为怕鬼。
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说:“圣人设卦”。这个卦是个逻辑符号,是假设的。《易经》的八卦与八八六十四卦,究竟在讲什么,大家干万不要作成固定的看法,那样就不能学《易经》一了。假定我们的艺术家学了《易经》,也可以另外画一种抽象画,那何尝不是《易经》呢?所以《易经》是包括了一切学问。孔子这个报告,重点在设卦,设是假设之辞,卦是符号,古人解释卦者挂也。卦是挂在天体上我们看得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等于我们墙壁上挂的画一样。所以说,卦者挂也,自然界的一切摆在那里。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卦者摆也,摆在那里给我们大家看的,也就是太阳呀、月亮呀、风呀、雨呀,所有看得见的自然现象。所以圣人设卦,就是把一切自然现象,假设了一个代号,作什么呢?让我们观现象,观察这个自然的现象。
透过了这个符号的含义,观察自然界的现象—一切的山川河流、风物气候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都观察清楚以后,“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是卦下面的文辞文句,凡是卦下面写的文句,就是系辞。例如乾,元、亨、利、贞,就是所系的辞,辞就是文辞,是加以文字的解释。由这个自然的现象加以人文思想的解释,’而使我们明白了吉凶。
“吉凶”两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间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不好不坏的。不好就是坏,不坏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没有赚钱但也没有赔本,在你认为是没赚没赔,没赚没赔就是赔了,赔了精神、赔了时间··一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事。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只有两种;不是吉,便是凶。所以说“系辞焉而明吉凶”,吉凶的道理是如此。
系辞的汇总叫做《系传》,为孔子所作(卦爻下面的辞,为文王、周公所作)。一般人写文章,说这个人的文辞如何如何,就是指这个“辞”,不是诗词歌赋的“词”。但是现在人很喜欢用这个“词”,这是不通的。不过大家都这样用了,你便也见怪不怪,跟人家讲下去,也就是了。如果说“词章”如何,那就要用诗词的词了。孔子写的叫《系传》,有上下两篇,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论文或心得报告,孔子那时叫《系辞》。因此他说:“系辞焉面明吉凶。”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吉凶是哪里来的?拿物理现象来讲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物理世界中抽象的就叫阴阳,实质的就叫刚柔。刚就是阳,柔就是阴。像矛盾,事实上也是互相推荡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过是一种现象,就是《易经》所谓的象。它表示了这种变化的关系,说明了矛与盾的原理。
像太极拳的推手一样,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两种力量,互相推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洋人们讲逻辑什么的,讲到矛盾呀,统一呀,肯定呀,否定呀……大家认为高明得很,以为这就是学间。我们当年也拼命地读,但我读完以后就丢了,那不过是变化的现象,没有什么了不起。等于现在讲心理学,举出很多的个案,证明这个心理反应是如何如何。这样做法很辛苦,个案看完了,有没有用?这些心理状况也许是社会上普遍发生的现象,也许是整个的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总之,变化的过程太多了。譬如说我们用的电灯,开了电门我们只感觉它亮,不知它随时都在变化;刚开始那一秒的电已经消耗了,它随时在消耗,随时在成长,随时在生灭。可是大家看不到这个变化,只看到电灯在亮着。而《易经》已经看到这个变化,知道这个过程,所以它指出物理世界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两大原则大家要记住。
观察自然的现象,《系辞》告诉我们自然现象的涵义。拿佛学来说,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是有情的东西。所以佛学称众生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物质世界则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圣人设卦”,让我们观察到无情世界的现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众生是哪里来的,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
假使这两大原则把握住了,知道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理,你想卜卦算命的话就可以百算百准了。不过这个中间也有它的变化,是看时、空的大小来决定的。像医生看病,说今天病好一点没有?病人说没有,还是很痛。但你昨天还痛得躺在床上,今天已经可以床床活动了,已经不错了。可是人总不满足,因为他不晓得“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大家懂了这个原则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学《易经》了。
人生的历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这三个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我们知道,宇宙间只有两个现象:一个吉,一个凶。那么吉凶又是怎么来的?好与坏是怎么来的?是人为假定的。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就成为“失得者,吉凶之象”了。譬如我想赚钱,钱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钱不到我手或失掉了,这就是凶。所以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间没有所谓绝对的吉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
所以形而上者“没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里来的?是由人类心理来的。吉凶是怎么产生的?也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譬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而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 我常常说一个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
同样的,吉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我常说你学了《易经》以后就不要卜卦了,因为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没有一卦是大凶的,充其量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人生也只有四个现象,这就是《易经》阴阳的四象,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以西洋人的说法,就叫做本体、叫上帝,佛家叫如来。我们中国文化不来这一套,不给它加一个宗教的外衣,也不赋予它一个假定的名词—本体;这个万有的生命,我们叫它太极。太极就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永远代表两个相对的力量,两仪就生四象。两仪生了四象,就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人文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一“吉、凶、悔、吝”。怎么叫悔呢?就文字看,知道就是后悔,人生对任何事情每一刻都在后悔中。刚刚吃饭的时候,菜很好吃,拼命地吃,吃饱了,肚子难过了,后悔了,“刚才少吃一口多好”,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释,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是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烦恼”两字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后来传人中国的。
吝是什么?吝就是困难、是铿吝。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个变化。四个之中只有一个吉是好的,其余三个成分都是坏的。‘晦吝是小凶,不是大凶,不好,也不是太坏。字宙间的万事万物不动则已,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三都是坏的。这个以后还要再讲,现只先说一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很痛苦,一个人要不痛苦,什么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脑筋,只睡觉,睡醒了走来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只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由此可知字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个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这就是变化。“进退之象”,就是各种的变化。如果反过来讲,什么是进退呢?就是“变化之象也”。同样地,“失得者吉凶之象也,忧虞者悔吝之象也,进退者,变化之象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论是一样的。不过前者是把结论先拿出来讲,后者是把主题放在结论里头来讲。
这是古文的写作方法,它变动不居,又是音韵铿锵的,不但可以朗诵出来,而且还可以谱在乐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个字也不能差。它的音韵要清楚,像吉凶一昔,失得之象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乐。
我们学了《易经》后,如何来判断一个问题呢?现在根据《易经·系传》孔子思想的原理,来告诉大家怎么样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象也”,或者说“失得”两个字也可以。假设我们问什么叫做悔吝?答案是“忧虞之象也”。什么叫做变化?答案是“进退之象也”。这是《易经》讲的,不要自作聪明,随便乱加乱减,那是不行的。孔子把答案都告诉了我们,你只要懂了这些就可以了。下而孔子进一步再来发挥。
下台一鞠躬
“刚柔者, 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在物质世界里,孔子《系辞上传》第一章中,提到“刚柔”这两个字。刚就是阳,柔就是阴;白天就是阳,属于刚;夜间就是阴,属于柔。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换一句话说,这个物理世界是一阴一阳,我们夜里看到的是黑暗、是阴,但黑夜并没有什么可怕。譬如我们的手,翻过来是这一面,翻过去是另一面,一阴一阳是它的变化,白天夜里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所以懂了《易经》之后,就不会怕黑夜,更不会怕鬼,阴阳只是现象,与鬼没有关系。
我们年轻时怕鬼,现在我却想看到鬼,因为鬼比人友善得多了。假若我们跟鬼交交朋友,不是也满好吗?可是鬼还看不到呢!我尤其喜欢夜里,因为夜里比白天舒服得多了,夜深人静时那份安闲、那份静谧,真是好,白天却嘈杂得不知道搞些什么才好。所以这就是观念间题。
其实太极并没有昼夜,昼夜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变化。假设我们利用现在的科学,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昼夜了。昼夜是地球转动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转动的结果。一个球被挡住了就变成夜里,太阳照到那个球时就叫白天,就是这个样于,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因此产生了一个哲学: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里总要休息一下;同样地,上台忙了一阵子后,总要下台来歇歇;下台久了以后,说不定还要再上上台。这一上一下,也就是“昼夜之象”也,没有什么,而是很自然的现象。
人生的价值
下面讲到卦,圣人设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先天图是画三画的,如乾为天三,坤为地三等等,都是三画。后天八宫卦是用六画的。如乾为天 ,天风姤,每一卦必须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关系。
《易经》的卦为什么有六爻?六爻是由三个步骤来的。什么叫三极呢?就是天、地、人。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上曰天,下曰地,中间是人。天地有没有缺陷呢?以《易经》看起来,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并不圆满。譬如,西方人说天地是上帝造的。实在说起来,也算是粗制滥造。如果把这个世界全部造成白天,连电都不用浪费了,还要发明电灯做什么?它永远下雨嘛,也好呀!我们就可以变成鱼啦!也用不到盖房子、造汽车啦!很多的现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时还刮台风。我常说笑话,人的眼睛长得不好。如果前边长一只,后边长一只,不是前后都看得见吗?鼻子也长得不好,吃饭还用牙齿咬。有人说眉毛长得也不好。如果长到手指上,连牙刷也可以省了。这个笑话是说明了天地有缺陷。于是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在“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请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