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易经-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没有确定的,讲它是龙啊,讲它是象啊,讲它要发财啊。发财不一定是要赚一千万,少吃亏一点也是发财。这就是比拟之,“初辞拟之,卒成之终”,最后是断它的结果。这是讲卜卦、用卦、断卦的法则。
杂物撰德
“若夫杂物撰德,辨者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我们卜卦问运气,问疾病,间出行……就是“杂物”。“撰德”就是结果如何?能不能得到等等。“辨是与非”,何谓是?何谓非?一个卦卜下来,如何判断卦的吉凶?这要看内在的变化,不是看外面,中间的四爻很重为。这四爻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这四爻的吉凶,也是与全卦都有关联的。这是一个原则,也就是“非其中爻不备”的意思。
我们刚才讲过,拿六爻来讲,中间四爻最为重要。开始的第一爻是开始,最后的第六爻是结果,初爻开始是“其初难知”,最后的结果是人人皆知。不过我们要知道,乾永远是天,坤永远是地,所以乾坤两卦的变化不大。其他各卦中爻的变化就多了。
譬如我们随便举一个卦来看。我们看睽卦 ,下面是兑,兑为泽,上面是离卦,离为火,就是火泽睽。睽是睽违,如果夫妻两人来问情感,卜到此卦,那恐怕不很妙,说不定会闹婚变。纵不睽离,亦将反目,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出现呢?变化就在中间的四爻,乾卦 的第三爻变,内卦便为兑卦三,第五爻变三,外卦便为离,成为火泽睽。乾为什么变成睽?就是因为巾爻变了。所以说“杂物撰德”,“则非其中爻不备”。我们说错综复杂、交互卦,就是杂卦的道理,它的变化就在于中四爻的变化。什么叫交?什么叫互?我们过去已经讲得很多了,这里不再重复。
我们再看睽卦的交互卦。睽卦的第二爻到第四爻互为离卦,三爻到五爻互为坎卦,睽卦的交互卦便成了另一个与原卦截然不同的水火既济卦 了。如果是朋友或夫妇卜到了火泽睽,当然是很不吉利的,今后是吉是凶,就要看它内部的变化了。如果内部变成了水火既济 ,夫妻过了一夜,第一二天雨过天晴,就没有事了,因为它是水火既济,不会离开了。这个道理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件事情,就要看中爻的变化。如果一个公司,一到火泽睽,那当然有问题;如果变成水火既济,那就变成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再好也不过了。
同为中爻,内卦中爻与外卦中爻,其变化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内卦的影响力量大,外卦的影响力量小。同样地,我们做一个人,你不要问外边客观环境的影响如何,只问你内在身心两方面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其余的了。因为自己内心的变化,影响你身心的情绪,当然也影响你今后的遭遇。
所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非其中爻不备”,要看中间的变化。就卦来说,就是中爻的变化,这是讲中爻交互变化的大概。如果卜卦呢?就要看动爻了,看中爻的变动会怎么样,所以下面孔子说:
“噫!亦为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噫”,就是白话文中的感叹词。“亦要”是大概的意思,是一件事情重要之处。“则居可知矣!” 懂了这个原理,可以不要卜卦了,你自己就已经可以知道了。这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讲的善易者不卜。真把《易经》读通了,自己不卜卦,因为天地间的道理你全懂了。这在儒家叫“神而明之”。佛家呢?是“神而通之”。真正的神通是最高的智慧,是自己一开始就知道结果。孔子在这里加重语气说,明白了“存亡吉凶”,就不需为卜卦了,“其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真正有智慧的人,读完了孔子《易经》的彖辞,“则思过半矣”,全部《易经》的道理、学问就搞清楚了。
未济的人生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我们仍看这个水火既济 卦。前面说过,火泽睽可以交互为水火既济,如果把水火既济颠倒过来,就变成火水未济了。《周易》这部书由乾坤两卦开始,最后是以米济作结束。其实,八八六十四卦全部都是未济啊!所以我经常告诉大家说,如果懂了未济,《易经》的全部道理你就懂了。《易经》这一部书是没有结论的。六十四卦最后是未济卦,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个字宙是作不了结论的,人生也没有结论的,历史也永远没有结论。宇宙永远发展下去,没有停止,所以是未济。很多年纪大的朋友常说,还有一年两年,等把这些事了啦就是去也安心啦!我也就跟他开玩笑说,老兄呀,你看看这个世界上,哪一个人是把事情办完了才走的?有没有?大家有没有看见过?永远没有,永远都是“未了”。二十多年前有一位忧时忧世的老兄跳楼自杀了。他自己写了一副挽联。上联说:“国事如是,家事如是,如是是矣”;下联是:“生也不了,死也不了,不了了之”。所以这世界的一切,都是不了了之。《易经》也是这样讲,政治呀,人生呀,都是没有结论的事。
如果我们以中爻来说呢?第二爻与第四爻,它们的功能相同,地位却两样。如果我们拿这个卦来看一件事情,先把火水未济上下卦分开,内卦就是坎卦。在坎卦的三个爻卦里,第二爻是居中位,又是阳爻,上面一阴爻,下面一阴爻,阳爻居中间,这是很好的现象。假使一个男的像鲁宾逊漂流到一个孤岛上,有两个小姐也漂到这个孤岛上来,这个男的一定非常吃香。相反地如果是离卦三,这个岛上有一个女人,两个男人,这两个男人就成为这个女人的仆人了,非做她的臣子不可。为什么呢?物以稀为贵,因为她得其中爻,得其中位。
现在如果拿六爻来讲呢?火水未济 第四爻是三五爻的中间,也是中爻卦。但是它与二爻不同。什么地方不同呢?位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也不同。所以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将来断卦的时候,大家都为注意,二与四功能相同而异位。比方我们拿军阶来讲,一位上将,可以发表他当总司令,另一位上将从总司令调战略顾间。官阶都是上将,位置却不相同,这就是“同功而异位”。两个人官阶相同,但他们的待遇、地位却截然不同了,这就是“其善不同”,遭遇完全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了。同样是一位公司里的小职员,一位很获上级的赏识,经常派他出国考察;一位却默默无闻,在公司里埋头苦干。这也是“同功异位”的道理。
二与四
“二多誉、四多惧。”以中爻来讲,第二爻机会好。我们看乾卦的第二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阳能从地上刚刚出来,那种情形多好,所以说“二多誉”。乾卦的第四爻是或跃在渊,等于一条鱼,是要跳上去呢?或是不跳上去呢?比方历史小说描写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不出山呢?不知道。等于你向一个小姐求婚,她点头不点头?不一定。这个时候恐怕你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不像结婚后夫妇吵架那样威风。为知道求人的时候,也不晓得人家肯不肯点头,这就是“或跃在渊”!不一定,大家看看乾卦就可以懂了。
“二多誉”,非常好。“四多惧”,这一步要不为踏出来?如果踏出来,后面很好,可以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如果这一步走错了,后面便很不好,所谓一步错,全盘输,所以说“四多惧”,很为难。
“二多誉、四多惧”下面,孔子说“近也”。近什么呢?这有很多种说法。有说二爻在一三爻之间,过去是靠近第一爻,未来则靠近最高的第三爻,前后都很相近。四爻也是这样,后退接近三爻,前进接近五爻,到了五爻,差不多已到了顶点,因为到了第六爻,整个卦都为变了。所以说“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另有说法认为,“近”是指内卦来说的,二爻在内卦之中,所以“近”;四爻在外卦,离内卦很远,不同意近五为惧的说法。
第三种说法,也是多数学者一致认同的,就是“近五”为惧。
不过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二之所以多誉,是因为它得中位,在内卦之中得时又得位,所以多誉;四爻便不同了,虽然四爻与二爻同在六爻的正位上(按六爻正位是初、三、五爻为乾位,二、四、六爻为艮位),也得三五爻之中,但就内外卦来说,四爻是属于外卦之初,所以说“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了。
柔与中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读了《易经》的人,最高明的是孔子,孔子的老师老子也很高明。老子之道是重子用柔、阴柔,阴者柔也,就是柔道,这与后世所谓的阴阳家是不不的。在拳术里边,最高明的是好像没有打你,结果却把你打倒了,那就是柔道。“柔之为道,不利远者”,二、四这两爻是阴的,不像阳刚可以攻击很远。但是我们中国以阴柔之道相处,就永远不会有毛病。为什么呢?“其用柔中也”。用柔要得其中,柔是温的,冷是阳刚的,以柔取中位,没有不成功的。最近台湾学者非常推崇日本德川幕府,都认为它非常成功,德川幕府始终是用柔成功的。如果是打仗,那又不同了,用柔用中,装窝囊,再以大吃小,然后成功了。这就是“其用柔中也”的道理。
不过用柔为有耐心,要能等待,如果德川不活到七八十岁,他也看不到成功的,这也是天命。如果丰臣秀吉活到七十岁,那德川的成功连影子也没有。看来一切都有定数,“其用柔中也”是原理、原则。这里我为告诉大家,用阴柔如果没有学对,就会变成阴险了,这点为特别注意。
三与五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第三爻、第五爻,上下交互卦。“三多凶”,因为三爻是内卦的最上爻。五爻呢?以六爻卦而论,它仍然在中位,所以“五多功”,是成功的阶段。各位学《易经》要懂得,最重要的是时空的关系,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像大家交朋友,你的中学不学,你们是好朋友,尽管打打闹闹没有关系。可是现在他已经当了总司令,你还是少校中校一个,或者他已经当了部长,你还是两毛三的小警官。你不要认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还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那你就完字下面加一个“蛋”,就完蛋啦!那个肩膀绝不能拍的,这个时候你看到他要鞠躬敬礼了。为什么?“贵贱之等也。”
所以历史上做皇帝的杀功臣,那是必然的。一般人没有当过皇帝,不会懂,人到了某一个位置就不同了。像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他种田的朋友,把他们都找来,文武百官都一跪九叩,群呼万岁。那些老朋友们,如果心中我认为:朱元璋算什么!那时候我还不是踢过他的屁股!现在你再踢踢看,小心你的脑袋会搬家。这就是“贵贱之等也”。不要以为你们曾经是朋友,时位不同了,朋友也不一样了,位置不同,你就不能当朋友看了。所以学了《易经》,也是蛮滑头的。
“其柔危,其刚胜邪。”二用阴柔,三五是用阳刚,不能用阴柔。所以《易经》不是绝对用阴柔的,也用阳刚,“变动不居,其为道也屡迁”。那是不一定的,我们刚才说德川幕府用阴柔,它完全用阴柔吗?不一定的,它也用阳刚。用处不同,贵贱不等的原故。所以《易经》搞通了,用得好时,它是帝王之学、领袖之书,用得不好时那也很可怕。这是第九章,重点在研究《易经》各爻的作用及精神。
第十章 广大悉备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三才之道
各位知道伏羲画的八卦只有三爻,后来为什么变成六爻?孔子在《系传》里讲过:“因而重之”,因为三画卦不够用,所以把它重叠起来以便运用。从这个六便可以看出我们祖宗文化的伟大了。到现在为止,世界科学的发展,一切的应用,不管物理化学等等,还没有超过六位的。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讲到先天的三画为止,也是从《易经》出来的。
到了文王手里,为了后天的用,所以才“因而重之”,变成了六爻。我们看宇宙的构成,也是三个位数,宇宙构成以后有了万物,它的运用仍然不出六位。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悔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天地人谓之三才,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根本。后世的皇帝称天子,皇帝虽然有无上的权威,但他不敢超于天。站在人道的立场,他仍然是人,还是一样为跪下来参拜天地,称为天子,自己当了上天的孩子。这就是三才之道。
天地人是宇宙的三才,三样最重要的材料。假使有天地,没有了这个“人”,宇宙便不会热闹得这么有趣味了,也不会有“总统府”、中山楼、世界大战了。这都是人闹出来的,在中华文化中,人的价值与天地并存,可见中华文化把人的地位提得很高。我们过去的文化、教育都从这里来,大家要了解它。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天地人三才为何兼而两之?因为三才是阴阳相对的,三二得六,所以“兼三才而两之”。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同理,天地人三才,因为有阴有阳,有体有用,所以“因而重之”,就变成了六爻。《易经》的卦一定为画六爻,就是这个道理。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宇宙的法则,天地人随时在变,随地而变,永无停止地在变。不但如此,而且还交互地变,错综地变,因为交互变,所以就有了交,交就是爻,所以古人说,爻者交也。
“爻有等,故曰物。”变动中间就分出了等级,有了等级等第,就有个东西在,那就叫做物。物包括物质的物理的等等的一切。
“物相杂,故曰文。”万物因为变动不居,故都有相杂,金木水火土,随处相杂。譬如水跟火相杂,水多火就息了,火多水就干了,水与火相杂,产生了人类的文明与文化。
“文不当,故吉凶生焉!”人类的文明与文化要永远掌握在人的手中,才是正途。拿《易经》的道理来讲,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运用科学的还是人,也就是科学被人类所用。但是现在很可怕了,也很不幸,人已被科学所利用了,这就是《易经》说的“文不当”。“文不当故吉凶生焉!”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而言,不是大好,就是不坏。就今天的发展来看,人类的浩劫恐怕快要来了。为什么我们敢这样说?是根据《易经》的道理看到的。
第十章是研究《易经》理论的。后世有一派学者,专门用《易经》来研究历史的变化。宋朝邵康节的《皇极经世》这部书,就是专门研究历史哲学的。现在市面流行的《推背图》、《烧饼歌》之类的书很多,过去帝制时代都封锁在皇宫大内,八国联军到北京,这些书才流传到外边。因为这些主要是预言历史变化的,过去是禁止一般民众阅读与研究的。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