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166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城心思转动,很快做出了决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他抿着嘴,试探性的道:“大华实业目前只需要2亿元人民币的流动资金就可以运转正常。两年准备14亿美元的资金,我们还是有能力的。”
    两年14亿,当然是自建石化基地的支出。因为海沧计划的政治意义,大家谁都不说取代海沧的话,只将之作为参与海沧计划的一部分来谈。
    周来想了一会,表态道:“我觉得可以考虑。但是,只能作为台塑的补充。”
    他没有说是在海沧计划内的补充,还是海沧计划的补充。说明周老个人还是寄希望于台塑继续海沧计划的。
    若是其他人,也许会有些失望,但苏城知道,台塑的暧昧生活持续不了多久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章 调查报告

    “温经理,大华的调查报告做好了。”秘书将一本300多页的白皮书放在了桌面上。
    “终于做好了。”温兆洪眼睛红彤彤的看着封面上的“大华报告”,恨不得栽倒在桌面上,立刻睡着算了。。
    一周前,他遵照中石化宣总经理的指示调查大华实业。以供中石化高层进行决策。中石化是唯一对海沧计划真正有兴趣的大型央企,与台塑大华类似,他们也期望独资或尽可能的多占股份。
    在高层的压力下,温兆洪领导者数十人加班加点,总算完成了基础调查——在什么事都要自己做的中国商场,这种调查是相当辛苦的。
    1月16日,调查报告还在打印的时候,温兆洪就听说了大华实业集团在伦敦石油期货市场上斩获2亿美元的消息。
    没说的,调查报告重做。
    2亿美元不影响大局。温兆洪当时是这样想的,三百多页的调查报告只改了五十页不到,不过是再加班一天一夜罢了。
    温兆洪于是又熬了一天一夜,熬的眼睛和兔子一样,然后就听说大华实在集团在伦敦期货市场再斩获4+4亿美元。
    4亿美元的现金和4亿美元的账面获利足以改变颠覆整个调查报告。
    温兆洪无可奈何的宣布调查报告重做,为了追赶时间,刚刚放假回家的人又被拉了回来,然后又加了一办公室的人以平衡虚弱的家伙。
    这一次,他修改了200页的报告,得出了不太一样的结论。
    温兆洪将之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确定无误以后,强撑着精力道:“行了。我拿去给总经理看。你们都去休息吧。”
    秘书跌跌撞撞的出去宣布了,他也两天没睡觉了。
    外间传来阵阵欢呼。
    后面参与的员工都熬成了兔子,前面加入的简直像是剥了皮的兔子。不止眼睛红了,全身都泛红了。
    不眠不休的三天时间,只为了做大华实业集团的调查报告。温兆洪摇了摇头。一个星期前,他还可以说不值得,现在就不行了。
    坐拥10亿美元的大华实业,可以与中国任何一家企业比强壮。它的资产自然没有中石油或者中石化多,但它的现金流在90年代初是数一数二的。
    国有企业获得国家优势的同时,也会变的臃肿而官僚。中石化想要10亿美元根本是不可能的,他们需要将任务一步步的分解开来,分别获得资金。即使如此,10亿美元也是要下大力气的。
    一任总经理能做成两次这样的事情。就值得骄傲了。
    温兆洪最后看了一眼大华实业的资金数,突然想到几周前,康庆峰问的问题:“大华实业有5亿美元吗?”
    那是**启动乙烯项目的最低资金量。
    现在看来。大华对此问题做出了解释。
    想到此处。温兆洪也只能感慨苏城的好运气,然后抱起调查报告。准备去总经理的房间。
    秘书突然返回过来。
    “怎么了?”温兆洪现在可不喜欢“惊喜”。
    “油价又跌了两美元。”秘书不愿意说,可必须说。
    温兆洪的精神不能集中,浑浑噩噩的问:“那又怎么了?”
    “大华实业账面盈利8500万美元,至少。”
    “超过一亿再告诉我。调查报告又不是草稿本,想改就改。”温兆洪的脾气不好是困的。
    秘书喘着气,小声说:“之前的4000万美元就没有计入。”
    “什么4000万美元?”
    “昨天晚上到今天跌的1美元就没有计入,所以,大华又盈利了1。2亿美元,或者1。3亿。”
    “一天时间?”温兆洪知道自己问了一句蠢话。当然,大华一天时间都能赚到几亿美元,一亿美元算得了什么。
    糟糕的地方在于,调查报告又得重写。
    温兆洪忽然有想要吐血的冲动,半天才道:“去把人找来吧。”
    “是……不过,大家都有点熬不住了。”秘书知道要有这么一茬,但真的很痛苦,不停的熬夜修改调查书,冒着调查书又要被修改的风险……确实是又累又没有意义。
    温兆洪疲乏的摆摆手,道:“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坚持,大华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秘书只得跑出房间,不久,外间一片哀鸿遍野。
    温兆洪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中石化来说,乙烯项目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就像是台湾中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台塑建设六轻,中石化也不愿意有别的企业涉足上游化工原料,对他们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来说,70万吨乙烯的威胁实在太大。
    中石化不能阻止国内的政治任务,阻止大华实业涉足其中就成了重中之重。
    以前的时候,他们没有把大华实业看在眼里,70万吨的乙烯项目又岂是随便就能接手的。
    直到大华实业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温兆洪才着急了。
    应该说,是整个中石化高层都着急了。
    他们坐在一起讨论了两天时间,集思广益之余,对替补海沧计划的谈判过程都做了设计,就等着大华实业或者别的什么公司来谈判。
    两天之后。
    三天之后。
    始终没有大华的消息。
    直到一周后,才从漳州传来消息:大华实业继续开工了,而且规模更胜往昔。
    大华是**的私人公司,只要有钱就可以搞工厂,扩大规模等等,均没有问题。中石化却是标准的央企,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的跑去建工厂。
    在台塑和海沧计划尚没有定论的情况下,他们又哪能去海沧建厂呢。
    于是,情况变的诡异起来。
    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台塑拖延的意图已经暴露了。但是,由于海湾战争的关系,王永庆和中央领导见面的时间被推迟到了2月初。
    就在1月中旬和二月初的间中,苏城不仅扩大了甲醇工厂,而且做了更多的准备,他成立了单独的乙烯部门,开始选购合适的乙烯装备,并自行购买了大乙烯的图纸并测量了土地。
    后者是在新兴集团的帮助下完成的。
    这些工作都是海沧计划的前置工作,台塑做了一部分,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一点都没做。
    可以说,借着这个时间差,苏城再次走到了中石化的前面,而且是揣着支票走在前面。
    …… 

        
第二百八十八章 装备公司

    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不愿看着大华实业扩大优势,台塑做海沧计划可以,中石化做海沧计划可以,海沧计划不做也可以,唯独不能让民企或私企来做。
    这种思路是贯穿始终的。98年以前,由于三桶油实力较弱,国内利润相对较少,还有一些合资和私人企业占到了便宜,待到98年以后,随着石油系统的再改组和香港上市,不再缺乏资金的石油公司立刻用栅栏把中国给围了起来,只给能跳高的外企机会。
    央企的强悍之处就在于此。中石油等公司一方面是石油公司,另一方面,他们还是中国石油政策的制定者,放在美国,他们就相当于参议院能源委员会兼埃克森美孚董事会兼《纽约时报》能源版……除非国务院干涉,否则的话,在石油一亩三分地上,他们就是权威,想出什么文件就出什么文件,5块钱的打印纸就能消灭一个竞争对手。
    只有同样得到外国政府支持的外资企业,才有能力进入中国市场。当然也不容易。
    在1991年,石油系统还留着一点口子,宣总经理和温兆洪为了弥补它,一天之内走访了好几个地方,最终说服毛主任,将王永庆的会面时间提前到了2月2日。
    这次报告,中央将回复台塑提出的各项要求,如果台塑也同意,双方就可以签署协议,并将海沧计划付诸于实践。如果台塑不同意,也算是有了一个定论。中石化可以决定放弃或进入准备状态了。
    会面仍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苏城提前一天入驻,仍是上次的小楼,陈祖年、霍昌、刘秋等人也都住了进来,一刻不停的陷入激烈的讨论。
    “我建议卡萨利公司,咱们已在产的10万吨甲醇,还有在建的2座10万吨甲醇设备里,卡萨利的工作状态最好。单位成本最低,能耗最低,维修要求稍微高了一点。但咱们的工人能达到。”霍昌手指着桌面上的70万吨乙烯设备模型,它是瑞士卡萨利公司送来的。
    在这个乙烯设备旁边,是德国巴斯夫公司的80万吨乙烯模型。刘秋绕着它看了好几圈,然后说:“还是巴斯夫的技术好啊。你看看这些常温油管和低温罐……”
    “价格也贵,每吨多了1万块吧。”霍昌对超出预算的事情深恶痛绝。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大乙烯装备的总价没有意义,看的只是单价以及生产的成本。因为乙烯生产多少卖多少,没有销售压力,而在生产环节,越大的乙烯设备单价和成本才越低,所以乙烯甲醇之类的化工产品才会越做越大。否则的话,经济至上的资本主义才不会做80万吨的乙烯。他们会做80个1万吨乙烯,然后找便宜的地方把它们并起来。
    刘秋却是社会主义旗帜下诞生的技术人员,他对霍昌的斤斤计较嗤之以鼻,道:“咱们要选个学习的对象,也得选择个比较好的吧。巴斯夫的装备世界上最先进的,从他那里弄些技术,咱们学的东西也先进一些不是?”
    “你想巴斯夫转让技术?不可能!”张超加入了战团,道:“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财团,用他们的德语说的叫康采恩。他们的总部咱们的国企一样,有几百公里长的铁路。几千座建筑,还有几百公里的公路,自己的医院和学校,分厂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相当于多少个中石油了,你想想看,中石油能给你转让技术?”
    刘秋却不像是张超那样考虑问题,揉着乱糟糟的头发,笑嘻嘻的看苏城说:“咱们要是能吃进巴斯夫的技术,说不定几年以后,咱也能做大乙烯了。”
    苏城笑问:“几年?”
    “纯粹的大乙烯,5年时间。”刘秋仔细思考了一番。
    “这个五年光是一套大乙烯的设备,不划算的,苏董。”张超连忙拦住道:“全世界一年才能有多少大乙烯的需求啊,平均下来,每年的产值也就百多亿。咱们不像巴斯夫这样的企业,有以前积攒下的家当,咱们得全部重新购置家当,太贵了。10年都收不回成本。”
    刘秋反驳道:“算经济账是这个,咱们得算技术账啊。”
    “就算技术账,你做大乙烯的成本能不能比购置成本低?再一个,让你做出60万吨乙烯,你能接着做出100万吨的不?”
    刘秋的脸垮了下来,道:“我可没说先做60万吨的。咱们大华实验室就那么些个人,要从头积累起来。先做30万吨的?”
    “中石化的30万吨乙烯都要竣工了,还做什么30万吨。如果要转让技术,找大庆什么的,比找巴斯夫容易多了。”张超说的是中国引进的扬子乙烯工程,这个代号877的工程是中石化成立以后的首等大事,号称中国自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后的第二大工程建设,耗资70亿人民币,此时正在紧锣密鼓的最后工期中。
    正常来说,877工程的30万吨乙烯,年内就可以完成。中石化对海沧计划的欲拒还迎也在这里。他们要先确定自己的30万吨乙烯能做出来,然后才敢承接海沧计划中的70万吨乙烯项目。
    这种大型项目,已经不是平整了土地往上搭积木就能做成的。如扬子乙烯工程是70年代立项的工程,建设到了79年,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做到一半停止了。到1983年中石化成立才重新恢复建设,媒体的形容是“宏伟而兼具的工程”。扬子石化喊着“一切为了877,一切服务877”的口号,整整做了8年时间,到1991年,才隐约看到了试车的前进。
    从头算起来,中国用了将近20年时间,才把这套乙烯设备安装建成,从中石化组建接手算起,也经历了艰苦的8年时间。
    抗日战争也不过打了8年时间。对中石化的许多人来说,大乙烯工程的痛苦记忆犹新,再接过海沧计划的接力棒做8年的70万吨乙烯?中石化的很多人从情感上就接受不了。
    这8年时间,可是纯支出无收入的8年啊。
    苏城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做大乙烯的困难,除了技术上的压力,施工和收款也是极困难的,中国曾经发生的运动,台湾正在进行的政治调整,或者是海湾战争一类的局势变化,都会影响到大乙烯的施工和收款。
    巴斯夫这样的公司有底蕴从70年代等到90年代,大华实业哪有这样的实力。
    中国当年可是同时引进了4台30万吨大乙烯,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公司,20年的时间足以拖死他们。
    想到此处,苏城摇了一下头,道:“离题太远了,今天先讨论设备的问题,消化技术容后考虑。”
    “是。”张超高兴的回答。他在战略部做供应链,一向是主张紧缩的,认为大华实业目前的摊子就铺的太大,应该出售或分割部分企业,因此,一听刘秋想做大乙烯,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刘秋最后一搏,道:“设备要和技术联系到一起才好谈。比如说维修方面,如果不谈转让技术,巴斯夫估计都不会让我们维修核心部件,只有谈了转让技术,才有可能自己维修部件,这能省很多钱吧。”
    听他这么说,霍昌赞同道:“转让技术做一个筹码也挺好的,国外也知道咱们国家的设备购入有这样的习惯。”
    “可以,转让和维修都可以谈,但大华本钱小,首先要考虑设备的快速投产。”苏城其实还是喜欢技术的,只是实力不允许而已。
    刘秋乐了,道:“那就是巴斯夫了?”
    “我认为卡萨利的更方便。”霍昌又回到了前面的问题。
    张超却是另一个思路,道:“我觉得,哪个公司的影响力大,就用哪个公司的。也许,找一个美国或者英国公司更好。大型项目的问题特别多,台塑是台资企业,又是世界五百强,他们做海沧计划和六轻都那么多事,咱们就更难了。设备公司和贷款的银行必须能撑得住顶。”
    “不错。这是一个问题。咱们的小身板太单薄了,应该找一个面子大的。”苏城迅速做出了决定,道:“李琳,你马上就政府关系询问卡萨利和巴斯夫公司,闫学灿,你找詹森问一下,有没有美国公司有兴趣。”
    就像是台塑和长荣集团在瑟坦油田的竞标中帮助大华实业一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项目,足以令巴斯夫或卡萨利公司抵抗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
    没有哪个国家的部级机构能值10亿美元。
    不过,在中国的企业中,也只有大华实业才能如此灵活的采取各种策略。庞大的中石化要采购设备的话,采购经理考虑的重心与大华必然不同。
    房间里的人,全都忙活开了。
    苏城也回到房间,伏案疾书。明天的会议对海沧计划将是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