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239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大华船业来说,有了巨型总段造船法,有了平地造船法,再加上一系列的新购买设备……如果不是人员的熟练度不够,人数不够多的话,压低在平均值的60%都没问题,哪里在乎江南造船厂匀出来的一点点吨位。
  对这位不明真相的副总,苏城也不愿恶言相加,笑笑就道:“大华船业目前的订单足够了,多谢卢总关心。”
  卢总摸了摸自己肉乎乎的下巴,眼神闪烁了一下,问:“怎么,平地造船法有什么问题吗?比如速度比在船坞中慢?”
  这次轮到苏城奇怪了:“为什么这么说?”
  “要是我们江南造船厂,有这个平地造船法,最少一次开工8艘5万吨级的船,按照80天的周期,3个月就是40万吨,一年是160万吨。嘿嘿,2年半就把所有的订单做完了。大华现在才开工了5艘小船……我就想,您知道的。”
  苏城无奈摇头,道:“这批船舶完成以后,我们就会开工万吨级的船舶了。另外,说到造船周期,80天其实长了点,我的要求是65天。”
  “65天一艘万吨轮船?”
  “5万吨以下吧。5万吨以上的船舶,我们要过段时间才开工。”苏城没有丝毫要掩饰的意思。这些信息也是不好掩饰过去的。船舶开工和交工,都是大动作,有心人一查就知道。
  相反,现在的大华船业还是需要国内船业公司帮衬的。詹志芳代表的只是中船内的一个派系而已。以央企的庞大,两三个派系是最少的。如小胖的父亲黄恒丰与詹志芳就不对路。
  以前的时候,詹志芳出面代表中船打击大华船业,其他人并不关心。但是,当大华船业拥有一定实力,至少能够自保的时候,詹志芳就不能代表中船重工了,他将重新成为中船内某个派系的代言人,而苏城,只要等着中船其他派系的人出面合作就可以了。
  这种实力带来的环境变化,苏城已经用的捻熟。所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是弱小的新生力量的必然选择。
  ……




第四百一十章 天变了

  江南造船厂的卢总果然露出惊讶的表情,眉头皱了一下,道:“苏董的意思是,大华船业每65天就能完成5艘5万吨的船?”
  苏城稳稳的点头,不在乎他的重复询问。
  卢总快速的算了一下,65天是25万吨,那一年最少能完成6轮,等于是150万吨起步了。
  答案出来了,反倒吓了他一跳。这要是移植到规模数倍于大华船业的江南造船厂身上,岂不是一年就能做完400万吨的手持订单?
  这种水平,在世界上都能排名了。
  有了这个念头,卢总的心思也变了,接着问道:“平地造船的成本,比船坞制造如何?”
  苏城笑了:“当然低的多,首先省下了船坞的成本,其次是大量开工带来的成本下降。卢总应该明白的,同时造5艘船,要比单独造5艘船,便宜的多。另外,批量采购的优势也很强,就是对钢厂来说,咱们采购100万吨的钢板,和采购20万吨的钢板,那成本也是天然之别的。”
  “那是那是。”卢总肥公鸡啄米似的点头,态度一下子放的很低,也不在乎自己正厅级干部的身份了,顺眉顺眼的笑道:“要是向钢厂预定100万吨的钢板,我估计拿货价要比采购20万吨的钢厂成本价还低了,他们也有规模优势嘛。而且,您知道的,国内钢厂都不好混,多一百万吨的购买量,养活一家大型钢厂,像重钢那种,都不成问题了,嘿嘿,苏董在国内工业界的威望要大涨了。”
  卢总的口吻,已然大变。
  工业界永远是以产能说话的。国企和私企在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谁掌握的资源多,谁的话语权就强。
  80年代以前的国企。是按照级别来分配资源的,因此让外人来看,是级别高的企业的话语权强。实际上,那是政治垄断带来的副产品。
  临倒闭的国企,甭管是地厅级也好。部级副部级也好。说话铁定是硬气不起来的。三角债流行的时候,私人老板坐在厅级领导的办公室里呵骂的,也不是没有。
  央企的行政垄断始终存在,在抓大放小的指导下。没有在国企倒闭潮中受到太大的冲击。
  但是,同样的级别,每年能赚到50亿美元的中石油,就是比每年赚20亿的中石化硬气,在国务院领导面前的说话声音也大。临到提拔干部的时候,提拔的也多。
  同样的,每年购买数百万吨钢铁,数十亿元附加产品的中船重工,也就比购买几十艘船的远洋集团硬气。詹志芳和赵利民都是副部级的干部,偏偏詹志芳能指挥着赵利民行动,就是企业背景的能量。
  不管是赚的多,还是花的多,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那都意味着权力。
  因此,国企最害怕的就是关停并转。一家停工的企业,不赚钱了,不花钱了,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企业领导的级别再高,也不过是一具木乃伊罢了。
  80年代以前的企业,供不应求,最怕的是赚不到钱。80年代以后的企业。供大于求,最怕的是不花钱。
  大华船业要是每年造10艘20艘的大中型船舶。总吨位三四十万吨,它的价值,可能还赶不上中远船务。
  但是,大华船业要是每年造一百四五十万吨的船,它的价值就比副部级的中远船务还大了。
  至少,重钢、首钢或者宝钢这样的大型钢企,会很乐意来捧臭脚。大华船业若是因此而增加重型机械的数量,每年添置一两个亿,一重二重这样的部级企业,也会知情识趣的露出笑脸的。
  摸着胖胖的下巴,卢总心思转动的继续说道:“如此看来,只要订单跟得上,平地造船法的好处是源源不断啊。老实说,我们江南造船厂,在争取订单方面,还是有点心得的。”
  苏城微笑着打断了他的话,道:“订单肯定是跟得上的,实不相瞒,我们最近3个月,已经获得了50万吨的订单了。”
  “什么!”
  “什么!”
  跟前竖着耳朵听他们对话的不止一个人,惊叫出声的,一个是和苏城对话的卢总,一个是边上的詹志芳。
  卢总是惊讶于这么短时间内,大华实业竟能得到50万吨的订单。詹志芳的联想就丰富了。
  今年下半年,中船重工可比去年同期少了30万吨的订单。
  他原本以为,这是船舶订单的周期性。一年多一年少,在船舶制造业是很正常的事,只要企业手持的订单总数没有太大变化,那就不必大惊小怪。詹志芳甚至以此为基础,写好了报告,交给总经理和集团党委会审查。
  哪里想到,订单是被大华实业给抢去了。
  詹志芳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他不是真的在乎中船重工被抢走了订单,他是在意自己的面子受损。
  递上去的报告,可是拿不回来的。
  算算时间,现在已是12月1日了,按照集团的习惯,报告要么已经审查了,要么就正在审查过程中。
  明天一早,卢胖子或者其他什么人,把大华船业获得50万吨订单的事捅出去,集团党委会内会有什么嘲讽,詹志芳用屁股想都能想出来。
  这个时候,詹志芳都没有精力去考虑一下,大华船业是怎么获得50万吨订单的。
  那些不是造船厂的老总,听到苏城的话,表情也变了。
  50万吨的订单,意味着50万吨的钢铁,按照4000元以上的价格,这就是20亿元的单子。而且仅仅是大华船业3个月内获得的订单!
  相应的,仪表仪器,柴油机等等,虽然不一定全从国内订购,但基数大了,采购量肯定是不会少的。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尚且会为了几千万几亿元的投资而折腰,国内厂商又岂会吝啬于笑容和恭维。
  一时间,苏城身边立刻围满了人。
  卢总更是焦急万分。他一边用胖胖的身躯独当一面,一边忙问:“苏董,有时间考察一下我们江南造船厂吧,我代表厂党委,热烈欢迎。”
  这句话说的都有些不顺,别人却顾不得了。
  宝钢和上仪也连忙发出邀请,他们都是本埠的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后两家,苏城笑呵呵的应承了。对方需要他,他也需要对方的帮衬。但是,面对江南造船厂的卢总,苏城的表情就有些淡了,轻声道:“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大华做一次就够了,江南造船厂,我还是不去了。”
  卢总的肉脸一下子垮塌了。
  中船和远洋集团共同抵制大华船业的事,作为下属的江南造船厂自然是参与者。不过,卢总以前真没有太关心此事,和其他造船厂的想法差不多,一家私企做LNG船,那不是找死吗?集团副总要做什么,自然是由着他去做,即使没有人赞成,也不会有人反对。
  现在看来,人家即使不做LNG船,用普通业务混个肚圆是没问题的。而且,确实掌握着相当的技术。
  “枉我还想得到平地造船法。”卢总暗自苦笑一声,就想退下去。
  苏城眼看着他的表情变来变去,就在卢总准备放弃的时候,开口道:“卢总要是有兴趣,可以多介绍几位领导来大华船业参观,我们互相学习经验。”
  卢胖子的眼睛登时瞪大了。
  学习经验?
  他暗自重复了一句,毫不犹豫的道:“没问题没问题,我回去以后,就向领导汇报。”
  “那最好了。”苏城说着向前走了两步,然后回头看了一眼。
  卢胖子多年宦海的锻炼发挥了作用,紧跟了两步。
  就听苏城声音低沉的道:“我倒不是一定要向和什么领导谈。不过,詹总那种领导,我生受不起。”
  卢胖子一呆,转瞬笑了,道:“我明白。”
  苏城点点头。让这位卢总传话是一方面,另外,大华的公关事务部,自然会找江南造船厂的领导们传递消息的,各是各的渠道,各处都不耽误。
  詹志芳在身后盯着苏城和卢总悄悄话,心里发狠,但也没有办法。
  中船集团和江南造船厂的关系,就像是石油部和大庆油田的关系一样。前者虽然是集团总部,但要说控制后者也做不到。没有利益纠葛的时候,这种大型子公司自然是听话的,可有了利益问题就不好说了。
  詹志芳如果是集团总经理,说不得还有些权力,可他作为副总,就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了。
  江南造船厂的厂长,经常是总经理和常务总经理的有力竞争者,不听他的招呼,也很平常。
  这厢,卢胖子自己琢磨去了,大连船舶重工的代表,悄悄的到了苏城身边,也说起了小话。
  不用说,平地造船法这种东西,吸引力太足了。
  国企从来都是不缺人员却装备的。要是可以不用建船坞,他们根本不用增员,立刻就能把产能加上来。
  苏城不说给也不说不给,既不提条件也不会断然拒绝,越是如此,几个船厂的人就越是心热。
  有詹志芳在跟前,几个规模稍小些的船厂干部,就不敢过来和苏城直接说话了。但趁着天色渐晚,詹志芳分明看到他们去跟前的办公室里打了电话,再回来的时候,关注度也都发生了变化。
  一种变天的感觉,顿时笼罩住了詹志芳。
  ……




第四百一十一章 130年的船厂

  卢胖子鬼鬼祟祟的站在外滩上,像是个普通的胖子游客似的,打量着身前身后的黄浦江与外国建筑。
  12月的江风冷飕飕的,裹紧了大衣也冻的他直跺脚。
  卢胖子很难理解,这些从南京路走出来的姑娘少妇,怎么就能穿着薄薄的小脚裤满街跑。
  “难道越胖越怕冷?”卢胖子考虑哲学的时候,觉得没那么冷了,就像是在党校上课时遇到高级领导讲授马克思哲学原理,天大的困意都能消除。
  本埠的女性穿着向来时髦,一会儿过来个大波浪,一会儿过来个健美裤的经过……每当健美裤经过的时候,卢胖子总是要目送人家远去,同时难以置信的评价:现在的女人怎么这么大胆了,那裤子就紧包着屁股,啥形状都看出来了,都这天气了,还不多穿点?
  “卢哥,看啥呢?”突兀的,小胖的声音出现在身后。
  卢胖子吓的一跳,见是他,才咳嗽一声,换了脸色,笑说:“黄平啊,你们来了。”
  “来了。”
  “人呢?”卢胖子伸头张望着。
  “在那听歌呢。”小胖向后面伸了一下手。
  卢胖子看过去,果然在一台路边的卡拉OK机边上,发现了苏城。他比本埠人穿的还要光鲜,虽然不怎么时髦,但一身挺括的毛呢大衣,还是鲜亮非常,令人羡慕。卢胖子暗想:肯定是国外的羊毛大衣,下次出差。一定要找身一样的衣服。
  此时的人,才不在乎撞衫什么的。三个同事穿一样的衣服也不奇怪,何况卢胖子这样的老男人。
  他很快收回目光,低声道:“我们荣总在店里休息呢,咱们进去?”
  小胖立刻摇头道:“师父说了,不进店,让他过来吧。”
  “外面这么冷。”卢胖子跳脚。
  小胖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的道:“荣厂长身体不好?”
  “那倒不是,那倒不是。”卢胖子嘿嘿笑了两声,四处看看。找了个公用电话亭,又摸出一张IC卡,拨到信息台留言后,出来笑道:“我法发了信息,稍等一会。”
  此时的领导干部,用大哥大的极少,携带不便是一方面,通话质量差是另一方面。做生意的老板可以尽情的喊“不就是10万块嘛!”,当领导的要是每天捧着砖头机喊“不就是个处长嘛!”。那他这个领导也就做不久了。
  片刻后,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快步走了过来。
  卢胖子连忙迎了上去。小胖也跟在后面。
  老者比卢胖子年龄稍大,指节粗大的像是个老工人,但衣着高档,气势逼人。
  小胖知道他是江南造船厂的总经理,上去腆着脸就喊:“荣伯伯。”
  老总有点发愣,卢胖子也傻住了。这个套近乎套的,太直接了吧。
  小胖很满意对方的态度,轻笑解释:“荣波波,我是黄平。我爸是桂江造船厂的黄恒丰,我前几年到京城找工作,还见过您。”
  他一说桂江造船厂,荣尚国就明白了,融洽的道:“是黄平啊,我记得,没怎么变嘛。怎么。换了工作?”
  “我爸当年把我放到石油部里面了,谁想到石油部也改成了石油总公司。后来,我一咬牙,就出来和我师父做了。”
  “你师父是?”
  “苏城就是我师父。”小胖三言两语的将双方的关系给捋顺了。90年代的国内商界。能不能扯到八竿子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即使人情社会使然,也是一种信任的背书。
  被老乡背后捅一刀的时候,总是比被外乡人捅刀的时候少吧。而且,责任人也容易找到。
  小胖一头连着苏城,一头连着中船,是最好的居中调解者。
  荣尚国暗想:苏城也是有心了。
  有鉴于此,他的态度也略微热情一些。
  几个人说话间,来到了江边的卡拉OK机边上,与苏城会面。
  耳边听着此时最流行的水手,苏城和荣尚国轻轻握手。选择在这样的地方见面,是情非得已。江南造船厂希望和苏城合作,而苏城合作的首要条件,是抛开詹志芳,更进一步的说,是支持黄恒丰一系。
  换言之,荣尚国只有加入到黄恒丰一系来,才有与大华合作的可能。这样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因为中船的船厂很多,大华即使要合作,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家或几家合作。
  因为小胖的关系,苏城更加信任黄恒丰和他一系的老领导钱腾。两人在见面后,也已达成了一致的合作目标。
  荣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