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 >

第258章

超级能源强国 作者:志鸟村(2014-05-06起点vip完结,都市,商战风云)-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制造则不同,企业都是相对独立的,在计划经济结束以后,既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也没有强力的限制手段。一旦产能超标,中国企业的通常做法就是做更多的产品,然后用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侵蚀其他公司的领地,以数量促利润。
  事实证明,中国企业的做法更加符合市场经济,也因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大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苏城无意在国内拼的血流成河,宁愿将这些大规模生产交给专业的制造企业。早在决定技术扩散的时候,他就做好了退出低利润领域的准备。
  趁着其他国内船厂学习技术的时间,大华大约还能赚上一轮,此后,就要继续向着LNG船前进了。
  同样的话,落在荣尚国的耳中又不同了。
  大华实业预计月底确定技术扩散的范围,那江南造船厂准备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了。
  他苦笑两声,道:“真要强硬起来,那就强硬些吧。”
  话说完,荣尚国也有些轻松。几十年名声的负担,似乎也卸了下来。
  苏城微微点头,挽着荣尚国的胳膊,回到人群中,继续谈笑风生。
  其实,清退三产公司对企业领导者来说,是很有利可图的事。不管是哪一级的企业,三产公司都是良莠不齐,好的三产公司年赚千万,不好的三产公司要倒贴承包费。这样一来,有心搂钱的领导就有了操作空间。中止赚钱的三产公司的承包合同,延续亏欠的三产公司的合同,对方若是不想这样,那就得有所表示。
  荣尚国的纠结,正说明他还没有滑落悬崖。
  如果换做另一个人掌控江南造船厂,苏城对于购买它20%的股份,还会有一些疑问。
  身边,苏城和旁边的人聊的更欢了。
  巨型总段造船法,是真正的工业化造船法,需要的总段工厂是越多越好。对于巨型总段造船法,苏城暂时不想扩散到国外去,但巨型总段工厂并不影响。
  在大华实验室密如蛛网的专利壁垒下,巨型总段造船法最关键的焊接技术基本掌握在大华实业手里。外包得到的激光测距,以及计算机模拟技术,也以上千万美元的价格,从外国厂商手中购得了15年左右的技术独享。就一种工业技术来说,15年的时间已绰绰有余,15年后仍不能开发出新技术的厂商,早就该被淘汰了。
  此时,来中船集团找苏城的,多半是门路不通的中小型船企。他们自知实力薄弱,也没有追求全套技术的意思。确定苏城只可能转让巨型总段工厂的技术以后,就顺着这个问题谈了下去。
  至多两个小时的时间,苏城就商定了7家工厂做总段工厂,加上以前向大华实业提供总段的厂商,大华船业的总段供应商已超过了10家。
  这个数字,不光令边上的荣尚国吃惊不小,中船集团内,原本笑盈盈的看着外国友人的先生们,也吓了一跳。
  至晚间,几家船厂的人,再次聚集到了本埠。
  看几个人风尘仆仆的模样,明显是匆匆赶来的。可不是每个船厂都像江南造船厂那样设在本埠。一些地方远的,就得坐飞机赶过来,还有坐火车过来的,精神更是萎靡。
  93年的国内航空业正在大发展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尚不成熟。许多线路都是隔日或者一周才有一班飞机的。火车线路倒是遍布全国,但拥挤程度也是冠绝国内交通业,紧赶慢赶的过来,总不会有多轻松。
  五郎出面招待对方,私下里颇为快意的道:“让他们不早点做决定!”
  表面上,他是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但谈到股份购买的时候,却开始支支吾吾起来。
  几个船厂顿时急了。在他们看来,苏城完全是要反悔的节奏。就是原来不愿意出售股份的荣尚国,也回到船厂,一门心思的要清掉三产公司。
  对于任何一个国企而言,清理三产公司都是项巨大而困难的工作。有的人有的企业,也许要在这份工作中耗费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时光……
  不过,通过此事也能看出各个船厂内盘根错节的势力,以及船厂领导层的能力。
  对苏城来说,一家有能力清退三产公司的国企,至少是一家有执行力的企业,职工内部的利益纠葛也不至于太深。
  6月末,最后一艘合约船交付使用,并且得到了使用方的好评。
  前来大华实业的外国企业数量,也不再局限于亚洲一地。欧洲和美国的使用者,在严格的检查之后,自然而然的将200天一艘船的故事宣传了出去。
  大华得到的报价邀请也越来越多。
  中船众再也坐不住了。
  假如是私企,他们对大华实业的避而不谈估计没有任何办法,但中船毕竟的是正部级的企业,曾经的六机部的力量总是比区区大华实业要强的。
  没多长的时间,丁志鹏就苦笑着打来了电话,问:“苏城,你在哪里呢?中船的老孙,找到我这里来了。”
  苏城暗地里笑了两声,直接道:“我就猜他们能找到谁来做说客,没想到是丁主任您……”
  “副主任,副部级。孙总经理是正部级,我得听他。”丁志鹏面对孙道孚,笑呵呵的开了个玩笑。
  这次轮到孙道孚无奈了。他的正部级,在权力上面,和丁志鹏是没法比的。
  本来,孙道孚是不想管下面船厂和苏城的事的。他还有一届任满,对于股权和国有资产等敏感问题,真心不愿插手。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访的外国船厂实在太多了,这不光让孙道孚意识到了大华船业掌握的技术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大华船业的上升速度。
  如果让大华实业顺风顺水的成长下去,作为中国造船业的龙头企业和管理者,中船又如何自居?
  当出售股份和身后名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孙道孚不想管也要管了。
  电话那头,苏城笑呵呵的道:“那就坐一坐吧,下午如何?”
  “下午?”
  “我在京城。”
  丁志鹏释然,捂住话筒说了两句,笑道:“那就下午,你来发改委好了,委里的同事,对大华船业的模式,都很好奇呢。”
  ……
  PS:昨天今天都有事出门了,跑来跑去的,思维也很迟钝,未能完成一章。
  ……
  ……




第四百四十章 哪来的订单

  苏城带着五郎和张超,郑重其事的前往发改委。
  丁志鹏在发改委的同事,即使级别不高,也属于中国高层的储备干部,苏城如今也难得到这样的机会。
  别的不说,再过20年以后,里面出三五个正部级干部根本不用奇怪,多两个国级领导,也不是什么匪夷所思的事儿。
  照苏城的想法,以丁志鹏的资历,无论请来几个相好的,估计都是前途远大的骨干,能提前认识一两位,那是再好不过了。
  带着这样的心思,苏城敲开了丁志鹏的办公室。
  “苏城来了。”丁志鹏亲自开门,笑呵呵的道:“秘书去布置会场了,只能我来了。坐,歇歇脚,我们再过去。”
  苏城惊讶于他说的会场一词,苦笑道:“你不会把中船的领导,都给拉过来了吧。”
  “哪能呢,中船的干部有七八位吧。”丁志鹏摇摇手,道:“到地方你就知道了,大家都把后面的事情全给推掉了,准备和你好好谈谈大华船业的模式,看样子,光是大华船厂,就能带动不少的就业岗位啊。”
  丁志鹏说话间,笑容灿烂,与平常的严肃形象判若两人。
  就某方面而言,丁志鹏是看着苏城发展起来的。大华今天的成就,和他五六年前的判断和决定,有着相当的关系。
  因此,就丁志鹏的角度来说,大华的成功。从侧面说明了他的绝佳判断力。丁志鹏因此也愿意看到大华的成功。
  他对苏城的态度,和别人相比。就迥然不同了。
  苏城随意的坐了下来,笑着回道:“船舶产业链的确能够解决很多的就业岗位。不过,这就要看你们的安排了。发改委有要扶持船舶企业的意思?”
  “还在调研阶段,我也想问你,你觉得什么样的扶持,能带来多少的就业岗位?”丁志鹏的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就太艰难了。
  苏城想了一会,才迟疑的道:“就短期效益来说。政府补贴,政府采购和‘以旧换新’一类的扶持政策,能带来最直接显著的效果,但政府的成本也将显著提高。长远来说,融资状况、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是决定国内船企的根本性问题,虽然我们经常说要做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但目前的状况,扩张产能和低价接单,还是中国企业存活的唯一渠道……而且,扩张的产能,也可以解决国内的就业矛盾。”
  丁志鹏本是大致一问,未料到苏城竟给出了近乎精准的答案。不禁眼前一亮。
  尤其是最后一段的产能扩张,和国内专家教授的观点相悖,却更现实而有意义。
  这也是苏城以后世的眼光来看待90年代的问题,而做出的结论。90年代的中国人,自卑而自豪。他们刚刚买入世界经济浪潮中。刚刚开始赚到钱,但又看着国外的企业莫名眼红。
  国外的企业。做的活少,赚的钱多,接的单少,得到的利润多。
  因此,国人常说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然而,以苏城的眼光来看,90年代的中国,哪有什么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空间。
  最起码的一点,这个国家有8亿的农民,再没有什么产业结构,是比中国农业的附加值更低的了。
  不想办法将8亿农民中的大部分变成产业工人,这个国家的产业调整就是无根的浮萍。
  甚至,90年代初期考虑农民问题,都属于好高骛远。
  自93年开始的下岗浪潮,将带来5000万人的再就业问题,比德国的适龄工作人口还要多。换言之,就算1993年的中国人开始发奋图强,把德国的所有工作机会都承揽过来,也不过解决了下岗再就业问题而已。
  产业调整什么的,不仅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还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出来。
  用不着苏城说的太细,丁志鹏顺着他的思路,自然而言的想了下去,最后又回过头来,问道:“看来,大华是做好产能扩张的准备了?你觉得,船舶行业能解决多少就业人口?”
  “直接就业,只能说保障目前的中国船企不陷入下岗的旋窝,间接就业的话,相关配套产业……几十万人的规模想来可以吧。”苏城保守的做出估计。
  丁志鹏连连点头。
  虽然从表面上看,外国的民选领导人,似乎很重视就业问题,而中国领导人似乎总是在说财政收入,但就本质上来说,两者是异曲同工。
  区别只在于,民选领导面对的是选民,所以要说选民关心的就业问题。中国领导面对的是上级领导,所以要说领导关心的财政收入问题。
  而就历史而言,中国的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中国高层,尤其是政策制订者的艰难议题。早期的上山下乡,就是为了解决青年的就业,如今的下岗政策,也将“再就业”的问题推上了风头浪尖。
  和外国领导人不同的地方是,中国的基层领导对就业本身的关注度并不高,反而是到了丁志鹏的地位,创造岗位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考虑了一会,丁志鹏猛的回过神来,笑了笑,顺手提了一个茶壶,给苏城续上水,说道:“那么多的外国企业想给大华船业做总段工厂,让不少人吃惊啊。大家还在想,大华船业接下来会采取什么手段,继续扩张,这么看来,大华是要扩张产能了?”
  “联合扩张产能。对于两万吨以下的船舶,大华准备再做两年就放弃,从今年开始,也会慢慢减少自己制造的总段数量。”苏城说着解释道:“国内有很多2万吨以下的船坞,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以后。能有效减少船坞的占用时间,船舶生产的速度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不过。国内未来几年内,估计都不会兴建太多的大型船坞,大华采用平地造船法,会继续这方面的制造……”
  丁志鹏听的很仔细,理解的道:“咱们这个会议的主题就是大华和中船的联合,这方面,你怎么考虑的?”
  从船舶政策到中船的问题,丁志鹏转换的很是自然。
  苏城也自然而然的道:“巨型总段造船法和总段工厂。是我们早就确定要扩散出去的,不过,具体哪个工厂能得到,就要看各自的条件了。平地造船法是大华船业的核心技术,不会予以转让的。”
  “嗯……我赞同你的观点,竞争产生力量。不过,你要注意说法。别被人抓住了把柄。”
  “嗯?”
  “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大华的扩散策略的。”丁志鹏提了一句,就笑笑道:“去了再看吧。”
  苏城颔首。
  五郎多少有些紧张,他一直等到丁志鹏起身,往会议室去的路上,才低声问苏城:“有人不同意咱们大华的策略是怎么回事?”
  苏城淡然道:“有争论再自然不过了,大华是一家私企。用不着循规蹈矩的听某个人怎么说,最终要怎么做,还是我们来决定的。”
  “发改委的领导,要是让咱们更改经营策略,咱们难道还能拒绝?”
  “这种场合。不会有人直接干扰咱们的经营策略的,最多是敲边鼓。让咱们自己领悟罢了。”
  “那咱们要是不领悟?”
  “逆势而行的领导,挺不到后面的。”苏城的声音很小,只有五郎和张超能听到。张超作为职业经理人,已经相当够格了,一些问题自己亦能想到。五郎属于家族成员,数年以来都在经营大华海上运输公司,这家大华系内最弱小和最边缘化的公司,在大的方面,仍然需要不时的提点。
  五郎低着头思考。
  张超了然。发改委是一个政策部门,这里面的官员升职极快,潜力十足,唯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判断错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哪个发改委的官员若是戮力指导某家私营企业的经营,甚至于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策略,那他的思维模式,肯定是无法帮他走上更高层的。
  这样的官员,苏城即使无视了他,也不会有什么隐患。
  丁志鹏到了走廊的尽头,推开了门。
  苏城落后几步,又有意缓了一步,才跟进去。
  “哐哐”。
  里面的人有的站了起来,有的伸着脑袋看,一阵推搡桌椅的声音。
  黑乎乎的几十个人,令不大的会议室分外拥挤。
  苏城脚一点,险些踉跄摔倒。
  怪不得要秘书布置,这里面少说有四十号人!
  丁志鹏所谓的坐一坐,还真是规模庞大。
  苏城一边笑着,一边观察着下方。
  在场的除了中船的孙道孚、荣尚国等8个人以外,剩下的大都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官员。少数几人坐在前面,剩下的围坐成一圈。
  “苏城,我来给你介绍。这位是我们基础产业司的陆司长……这位是我们产业协调司的马司长……就业与收入分配司的张司长……经济贸易司的黄处长……朱处长……王处长……祁蒙你认识的,如今是国民经济综合司的副司长了。”丁志鹏是副主任,比在场所有人都要高一级以上。不过,坐在前排的官员也各个手握权柄,
  苏城忙忙的握手,有些眼晕的笑道:“没想到这么多人。”
  “你创造的船业结构,让我们这么多人无地自容啊。”丁志鹏再次握手,拍打着他的手背,笑道:“我们的祁司长,分析了大华船业,认为你们能在数年时间里,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间接解决数十万个家庭的生活问题。这个报告,在我们发改委内部,引来了很大的震动,这不是,孙总找上了我,然后许多人都要求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